可能成为语言的“奴隶”
俗话说:“闻其声,知其人。”通过一个人的声音,往往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的性格、内心活动、情绪变化等特点。很多时候,人们可以借助一个人的语言信号透视这个人的心理——再高明的对手也可能成为语言的“奴隶”,被自己的语言信号所出卖。经常和狡猾的犯罪分子打交道的联邦特工在这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可以从犯罪嫌疑人的语言信号中分析出其隐瞒的信息,而这对侦破案件往往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1.FBI告诉你:为什么对手的口头语能出卖他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在无意之中说出一些口头语,而这些口头语其实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语言习惯,它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性格特征、行事方法等,是人们说话习惯的一部分。
FBI心理专家路易·帕特里克·格雷告诉人们,可以通过口头语来更多地了解对手。如果人们想从口头语中了解自己的对手就要认真地观察对手,和对手打交道时多花费一些心思,认真揣摩、分析对手的语言,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够从对手的口头语中一眼看透对手。也就是说,你的对手的口头语能够将他出卖。路易·帕特里克·格雷介绍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口头语,以及这些口头语所反映出来的性格:
(1)经常说“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等口头语的人,比较在意对方对自己的评价,时刻担心对方误会自己,因而一再地强调“事情是真的、不骗你”。这些人的性格有些毛躁,十分渴望得到朋友的认可,一旦朋友对其产生误解、怀疑,这种人的内心就会极度不平衡,因此很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
(2)经常把“你应该、必须、必定会、一定要”放在口头上的人,通常遇事比较冷静、理智,不会冲动,能够从容应对事情的变化。这种人一般身处高位,在企业中担任领导职位,十分自信,能够担当大任。不过,这种口头语说得过多的人,则略显专制、固执。
(3)时常把“听说、据说”挂在口头的人,做事通常会留下一定的余地,不会把话说绝。这种人见识广泛,但决断力不强,不适合当领导。通常情况下,这种人的人缘很好,因为他们处事圆滑,时刻给自己和别人留着台阶,因此很少和别人产生矛盾。
(4)经常说“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等口头语的人,防备心很强,一般不会把自己的真实心理暴露出来,这种人大多从事政治、外交,经常跟政府高官打交道。由于这种人的自我防卫心很强,所以很难被人抓到把柄。即使他们在事情不明朗的时候预期错误,等到事情明朗时,他们也会这样说道:“我早就预计到了这一点……”因此,和这种人打交道时要加倍小心、谨慎。
(5)经常把“但是、不过”放在口头上的人,性格温和,说话委婉,不轻易把话说绝。由于这种人说话委婉,很少得罪人,所以很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这种人通常在肯定别人的一些观点之后,就会采取转折的词语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这样的人一般说话时比较有技巧,懂得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保护,并且会给自己的话语留下足够的余地。
然而,这样说话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圆滑的感觉。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他们所说的话少有建设性。而且,喜欢经常说“但是”“不过”的人,心中往往有着否定他人的心理,甚至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得原本愉快的谈话最终变得索然无味。
安娜刚刚看完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她想要把它推荐给自己的男朋友皮特,并随口道:“你看这部电影怎么样?”男友回答道:“这部电影虽然不错,不过我更喜欢……”之后便侃侃而谈自己喜欢的电影,让女友安娜很不好受,最后这场谈话也不欢而散。显然皮特的“但是”让女友安娜产生不愉快,这样一来,这场谈话当然会不欢而散。
(6)时常把“啊、呀、这个、那个、嗯”挂在口头的人,说话办事比较小心、谨慎,这种人通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好人”,当别人产生矛盾时,经常会调节矛盾,充当中间调解员的角色。
(7)还有一些人特别爱把“我”字挂在嘴边,FBI认为,他们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通常热衷于表述自我,总是对别人说“我怎么样,我最近又如何”之类的话题,而不会认真聆听别人说话,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经常会打断别人的谈话,突兀地插入自己的话题。这类人内心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希望让自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有着强烈的支配欲和占有欲。
值得注意的是,FBI心理专家还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口头语出现太过频繁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办事不够干练、意志不够坚定。路易·帕特里克·格雷告诫人们,若想让自己不被他人所看穿,那么就要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口头语——戒掉经常说口头语的习惯,才能让对方无法从你的口头语中窥探到你的内心世界,了解你的想法。
2.FBI告诉你:喋喋不休是不诚实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喋喋不休的家伙,而与普通聊天者不同的是,这些人往往会夸夸其谈、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通。FBI心理学专家提醒人们,遇到这种人要格外小心,因为喋喋不休往往是不诚实的表现。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D·E·布罗德本特表示,当人们说谎时,心里往往会感到不适,这时他们就会变得紧张、不安。为了缓解这种内心的紧张、不安情绪,很多人往往会变得喋喋不休,同时伴随着一些释放情绪的动作,譬如大口呼吸,不断地眨眼睛,不停地擦汗等,人们只要认真观察就很容易捕捉到这些行为特征。FBI高级探员威廉·H·韦伯斯特曾多次跟狡猾的犯罪分子打过交道,他表示,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当问及犯罪嫌疑人一个问题,有些人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给出很多貌似与之相关的答案,他们生怕自己漏掉什么信息而引起联邦人员的怀疑,殊不知,这种异常举动反而会更加引起联邦调查人员的注意。威廉·H·韦伯斯特曾经侦办过这样一个案件: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性质恶劣的杀人案:小镇上的一位年近70的老富翁路易斯·比德竟然在自己家中被杀害,而且其家中一幅价值连城的画也不翼而飞了。
接到报案后,威廉·H·韦伯斯特立即带着下属前去调查。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后,威廉·H·韦伯斯特认为,犯罪嫌疑人对老人十分熟悉,老人临死之前对其毫无防范。
了解到这一点后,威廉·H·韦伯斯特开始对老人身边的人进行盘查,发现这位老富翁无儿无女,有一位年轻漂亮的情人和一个侄子。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盘查后,威廉·H·韦伯斯特将目光锁定在了老富翁的侄子路易斯·费米尔身上。
路易斯·费米尔是美国陆军某部队的排长。威廉·H·韦伯斯特发现案发当天路易斯·费米尔曾到过被害人的家中,而除他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去过老富翁的家中。作为一名军官,路易斯·费米尔十分善于用枪。虽然杀害老富翁的枪是一把民用枪,而路易斯·费米尔所使用的是一把军用枪,但这并没有降低威廉·H·韦伯斯特对路易斯·费米尔的怀疑。因为在美国弄到一只民用枪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在审讯路易斯·费米尔时,他喋喋不休、百般抵赖,无论如何都不承认他杀害了老富翁。威廉·H·韦伯斯特对他说道:“作为一名军人,你知法犯法,并百般抵赖,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抹去你杀害路易斯·比德的事实。”
听完这话,路易斯·费米尔开始扯开话题,并做出生气的样子,对威廉·H·韦伯斯特说:“请不要污蔑一名参加过越南战争,身上有多处伤疤的老兵。如果我确实杀了人,那么我会承认的。我以一名军人的荣誉担保,我没有杀人。”路易斯·费米尔一脸正气,强行狡辩,看到威廉·H·韦伯斯特不信任的眼光后,他又强调了一遍:“我绝对没有杀害我的叔叔。”
这时,威廉·H·韦伯斯特从他喋喋不休的话语中看出了一丝端倪,开始转移话题:“你和你叔叔的情人艾丽是什么关系?我发现你们二人走得很近。”
路易斯·费米尔眨了一下眼睛,说道:“警官,你不会怀疑我喜欢艾丽吧?那怎么可能?像我这么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而且还是一名军官,喜欢我的女人那么多,我又怎么会喜欢我叔叔的情人呢?”
“你不喜欢艾丽?那么,你为什么缺钱呢?据我所知,你欠了银行一大笔钱,而你的钱都花在艾丽身上了。”
“那怎么可能?我怎么会给那个不识好歹的女人花钱呢?我的钱都花在……”路易斯·费米尔的话突然停住了,头上开始不停地冒汗,而且他连忙用手擦了起来。
“哦,怎么不说下去了?你的钱没有用在艾丽身上,都花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城了吧。据我所知,你可是在那里欠了一大笔高利贷呀!”路易斯·费米尔渐渐慌了,威廉·H·韦伯斯特知道,真相马上就要浮出水面了。
威廉·H·韦伯斯特接着说道:“你叔叔对你那么好,你竟然忍心杀害他?”
路易斯·费米尔再也忍受不住,他疯狂地说道:“他怎么会对我好?我喜欢上了他的情人艾丽,他的情人有那么多,把艾丽给我又有什么损失?但是,他竟然不愿意,还骂我。我去找艾丽,让她离开那个老头,艾丽竟然不愿意。于是,我开始每天酗酒,开始迷恋上赌博,谁知竟然欠了一屁股债!那些放高利贷的人不知从哪里得知,那老头有一幅价值连城的画,并对我说,只要我把那幅画给他们,就可以抵消那笔债,还可以送我一笔钱。可是,那老头竟然不将那幅画给我……”
在上述事例中,威廉·H·韦伯斯特从犯罪嫌疑人喋喋不休的话语中看出了一丝端倪,并结合犯罪嫌疑人的一些释放情绪的动作,采用合适的审讯方法,最终使案情水落石出。而对于路易斯·费米尔来说,正是他喋喋不休的话语才暴露了自己,使威廉·H·韦伯斯特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因而,当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认真观察对方的行为、语气,以防止自己被对方欺骗。
3.结结巴巴到底能传递出怎样的秘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偶尔会遇到说话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人,当遇到这种人时,你就要格外小心了,因为对方的这种表现可能隐瞒了一些信息,其内心说不定正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之中。对此,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表示,当人们在说谎时,由于怕被别人拆穿谎言,所以会心跳加快、内心紧张,从而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的情况。
FBI高级探员弗洛伊德·I·克拉克表示,在审问时,一些犯罪嫌疑人在编造谎言或隐瞒事实真相时,总是会露出一些破绽,比如说话结结巴巴、眼神闪躲、不断地强调等,这些破绽很难逃过联邦探员的法眼。一旦联邦探员捕捉到这些破绽就会发起强大的攻势,对犯罪嫌疑人步步紧逼,这样一来,犯罪嫌疑人就很难招架,最终道出事情的真相。弗洛伊德·I·克拉克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件:
20世纪9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出现了一小股黑恶势力。该黑恶势力不仅贩卖军火,而且还暗地里进行毒品交易。联邦调查局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决定对这股黑恶势力给予严重的一击,于是派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弗洛伊德·I·克拉克来铲除这股势力。弗洛伊德·I·克拉克接到任务后,和组员经过分析,认为此案的关键人物是一位名叫理查德·杰克森的男子,于是他决定先拿这名关键人物开刀,然后逐渐瓦解这股势力。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弗洛伊德·I·克拉克决定对理查德·杰克森进行跟踪,却意外地发现这名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他有着多重身份,一会儿扮演一个名叫“路易斯·杰克”的医生,一会儿又扮演一个名叫“彼得·科比森”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