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者透露,胡佛手里掌握的尼克松的资料大部分是尼克松同白领犯罪分子的关系和一些非常可疑的商业交易,这些资料只有胡佛知道放在哪里。尼克松知道,只要自己对胡佛有什么不友好的行为,这些资料立刻会从某个地方跑出来,将自己置于死地。此外,还有一份材料,是大家都想不到的,那就是尼克松同“一个异国女郎的关系”。
这件事情发生在1958年,那时尼克松还是美国的副总统。当时,尼克松45岁,已经结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20岁的香港导游小姐,名叫刘梅丽。二人相见恨晚,不久尼克松再去香港与她相见。胡佛的资料显示,从1964年到1966年,二人每年都见面,当时刘梅丽是希尔顿饭店的酒吧服务员。据那时在香港工作的美国特工说,尼克松和刘梅丽的关系曾一度引出过安全问题,美国方面认为刘梅丽有可能是间谍。所以,尼克松和刘梅丽的交往引起过美国安全部门的警惕。当时,尼克松在香港的活动受到监视,特工们对总统进行了秘密拍照。然而,奇怪的是,执行监视总统任务的是中情局,可不知为什么,那些资料都到了胡佛的手里,而且胡佛掌握的资料比中情局的还要多。
尼克松担任总统后,美国各方纷纷呼吁,要求将胡佛调离联邦调查局,尼克松当时也很想把胡佛拿下,顺应民意。可是,一天夜里,胡佛悄悄地来拜见尼克松,故意提到了他新接收到的一份由特工人员呈递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一位名叫刘梅丽的香港女子,将会获得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而她的保证人之一是威廉·奥尔曼,这个人正是尼克松的好友,当年曾和尼克松一起访问香港,另外一个保证人是尼克松时代的移民官员叫雷蒙德·沃伦。这些证据都表明,尼克松和那位香港的刘梅丽女士有着很不正常的关系。
尼克松听后很震惊,同时为自己辩解道,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刘梅丽谋取福利。但胡佛对尼克松说,所有的情报都在他的手中,这些情报一旦散发出去,尼克松将百口莫辩。基于胡佛掌握着自己的情报,尼克松也拿胡佛没有办法。所以,尽管各方都纷纷要求将胡佛拿下,而尼克松却当没这回事。
1972年5月2日早上,胡佛在自己家中离世。这一消息曾令尼克松欢欣地在日记中写道:“他在适当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他是在位的时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动辞职,他很可能被人杀死。”作为胡佛时代的总统,尼克松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上,还看到了这个危险人物的死亡,而他自己还活着。
胡佛对美国总统情报的搜集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肯尼迪的“桃色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42年,肯尼迪还是一名海军中尉时,就被胡佛搜集到了他与一位女间谍的私情,胡佛将这一情报汇报给白宫并建议将肯尼迪调到国外。不久,肯尼迪被调到太平洋战场,却在那里取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回到美国当上总统后,肯尼迪才知道胡佛将自己当成了间谍来调查。而肯尼迪就任总统后,胡佛对其资料的搜集更是变本加厉,比如“肯尼迪兄弟与梦露”“肯尼迪与模特张苏姬”等等。
胡佛时代的任何一个总统,都被暗示过或知道胡佛手中有他们见不得光的材料。所以,那些总统对胡佛尽管都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胡佛死后,有人在他的绝密档案中发现,他拥有883名参议员、722名众议员的黑材料,不仅如此,胡佛对白宫要员也同样花费了大量心思来搜集他们的黑材料。胡佛曾对尼克松说过,“自罗斯福以来的每一位总统都被窃听过”。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发现,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等总统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都曾利用胡佛的联邦调查局进行过窃听和监视活动,他们是在利用联邦调查局为自己争权夺利,而胡佛则在为他们办事的同时也抓住了他们的把柄。
胡佛正是因为拥有了美国高层人物的黑材料,才使得没有人敢对他采取任何行动,所以,他才成为了美国一手遮天的危险人物。
5.胡佛与卓别林的恩怨纠葛
美国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为美国民众带去了许多欢乐,但却没能逃脱FBI对他的追查。
由于卓别林的作品对当时的社会都有讽刺的意味,所以,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注意。1922年,联邦调查局派出几名特工混进卓别林的电影厂去做卧底,对他的言行进行严密监视。特工们把这些监视材料写成报告,直接送到当时的局长伯尔恩斯的办公桌上。这些报告中指出,卓别林电影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高谈阔论的布尔什维克”,他们都是“电影界的激进分子”,而他们讨论的主题是“为工人运动和革命作教育宣传的电影是何等重要”。
伯尔恩斯接到报告后,立即让手下人去搜集整理有关电影思潮的档案,罗列电影圈内的激进活动,特别是“如何通过电影作共产主义宣传”,他想用这些证据说明,“电影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会对美国民众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这些人必须要严密监视。
此时的胡佛在调查局已身担要职,他对卓别林也相当感兴趣。在他的主张下,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调查更是加大了力度,更加深入和全面。不久后,一份报告送到了伯尔恩斯的办公室,卓别林竟然以匿名的方式向美国共产党人捐了1000美元。为此,联邦调查局开始寻找卓别林匿名捐款的证据,但足足花了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找到。不过,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监视一直没有间断。
胡佛就任局长后,依旧派特工监视卓别林。1941年6月中旬,联邦调查局查出卓别林的“犯罪行径”,但不是卓别林本人,而是他的男仆布莱克,此人被查出是潜藏在美国的日本间谍。
布莱克跟随卓别林20多年,不仅照顾卓别林的饮食起居,还在卓别林的很多电影作品中扮演过一些小角色。布莱克在被查出是日本间谍的前不久,离开了卓别林,自己经营了一个小商店。联邦调查员在调查多日后说,布莱克和日本人来往频繁,并和日本的一个专门搜集他国情报的特务组织“立花致”长期保持联系。情报还认为,“立花致”正在筹划拟一张沿海地图,在上面标出美国主要海军基地和军事设施、发电站和饮水工程等,方便日后美日发生战争时,日方可以迅速制订出对这些目标进行打击的计划。因此,联邦调查局立即逮捕了布莱克。
可是,几天的审讯后,联邦调查局突然被上面告之,布莱克不是日本间谍,而是海军情报署安排的卧底线人,他的反间谍工作做得很成功,而他的被捕却让他再也无法和日本人取得联系,致使海军情报署的一系列计划被搅乱。
当时的情报长找到胡佛,把他大骂了一通,胡佛只能忍受。可事后,他不但不知道检讨,反而还把所有的怨气都转移到卓别林身上。他觉得,如果不是卓别林让调查局大伤脑筋的话,特工们也就不会在他仆人身上下功夫了,自己自然不会被骂了。
珍珠港事件后,民众反法西斯的热情高涨。作为美国的一位名人,卓别林经常会被邀请参加一些民众活动,联邦调查局卯足了劲头开始对卓别林详细调查,建立档案,但始终没有找到卓别林的破绽。特工们开始怀疑卓别林是否真的和共产党有关,而胡佛却认为他肯定和共产党有关。而事实上,就算卓别林跟共产党没有关系,也无法在美国待下去,卓别林在电影中以流浪汉的角色对美国社会进行反讽,单凭这点也足以使他成为联邦调查局的最大目标。
对付卓别林的机会终于来了。1943年卓别林和女演员斯柏莉产生了感情,之后分手。斯柏莉说怀上了卓别林的孩子,卓别林不承认,被她告上了法庭。胡佛终于找到了机会,联邦调查局不但没有对斯柏莉的诬告案作调查,还帮助她周游全国,散布一些诋毁卓别林的言论,并搜集和调查卓别林的收支、生活作风情况。
虽然后来经法庭滴血验亲后,否定了斯柏莉的言论,但联邦调查局还是没有放弃对卓别林的调查。在联邦调查局的怂恿下,美国司法部于1952年将卓别林赶出了美国。
6.FBI对爱因斯坦严密监视,却毫无结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生活分成方程和政治两个部分。”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档案柜中,有关于爱因斯坦的详细个人材料长达1421页,上面记录着联邦调查局对爱因斯坦所作调查的各项内容。
爱因斯坦不是美国人,1933年初,他与夫人从德国来到美国,1955年去世,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而爱因斯坦在美国居住的这二十几年里,始终被担任调查局局长的胡佛列在首要的黑名单上。
1919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改写了空间和引力定律。随着名气大增,几年后,一些倡导和平以及裁军的组织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加入自己的组织。爱因斯坦虽然工作很忙,但还是会抽出时间出席一些反战和维护和平的活动。爱因斯坦是一个反战者,这样的人在德国当然不会受到政府的欢迎,纳粹党在1922年就把他列入黑名单,欲对他实施打击报复。
1932年,一个名叫“妇女爱国者”的组织给美国国务院写了一封长达16页的信,诋毁爱因斯坦是共产主义者,建议美国政府禁止爱因斯坦进入美国。而爱因斯坦来到美国半年之后,就被联邦调查局盯上,他们找到移民局,希望由他们出面把爱因斯坦赶出美国。但移民局拒绝了这个要求,联邦调查局只好亲自对爱因斯坦采取行动,即对他进行监视。
联邦调查局一边监视爱因斯坦,一边监视他的秘书海伦·杜卡斯。那时,杜卡斯已经在爱因斯坦身边工作了5年,并与爱因斯坦以及其继女,还有爱因斯坦的姐姐一起住在普林斯顿的家中。爱因斯坦的妻子去世后,在杜卡斯的努力下,爱因斯坦仍过着舒适的生活,所以,联邦调查局认为他们二人已经不是一般的同事关系。
1944年初期FBI获得情报,杜卡斯可能会从爱因斯坦那里得到有关原子弹的材料。当时,爱因斯坦正在研究的原子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是,他们一口咬定杜卡斯是“高度可疑”人物,并对她展开调查,但调查毫无结果。联邦调查局提出监听杜卡斯电话的请求,被司法部拒绝。但联邦调查局并没有因为上层的不支持而放弃对爱因斯坦的调查。
他们对爱因斯坦开始了暗地调查,并通过窃听电话,检查邮件,搜集爱因斯坦所接触的人、资料等方式寻找线索,只是这些努力并没让他们找到有价值的线索。但也有几条让联邦特工感兴趣的材料。其中一条是,爱因斯坦曾与苏联副领事帕威尔·米克哈伊洛夫在纽约见过一面,而这次会面是由一个叫玛格丽特·科奈恩科娃的俄国女人安排的。
据联邦调查局的材料显示,这个女人是一名间谍。联邦调查局认为,科奈恩科娃是一个神秘的俄罗斯女人,她与爱因斯坦的邂逅,就是为了勾引参与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让他能为苏联原子武器的发展效劳。科奈恩科娃十分漂亮,气质优雅,很快便得到了爱因斯坦的喜欢。其实,联邦调查局所调查出来的材料正是科奈恩科娃的安排,她促成了爱因斯坦与自己上司——苏驻美纽约副领事帕威尔·米克哈伊洛夫建立了联系。因此,当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获悉的这一情报呈报给美国高层后,爱因斯坦的名字虽然在参与原子弹研制的科学家名单里,但最终却被刷了下来。
1949年10月,爱因斯坦正式加入美国国籍,由于他的正面影响力使他很快成为当时政治舞台上的活跃人物。
1952年2月12日,在一次电视谈话节目中,爱因斯坦对美苏两国军事竞赛的危险性作了深刻剖析。这档节目播出不久,胡佛就下达了对爱因斯坦进行全面调查的命令。随之,就有一些人告密,而联邦调查局通过这些告密者找到了一些令他们高兴的“罪证”——爱因斯坦在柏林的办公室里,有一条俄国间谍在20世纪30年代埋下的电缆。在这间办公室里,只要爱因斯坦允许,就可以通过这条电缆和苏联的莫斯科方面取得联系。
然而,调查结果却让联邦调查局大失所望,爱因斯坦当年根本就没有办公室,他从来都是在家里工作,他的秘书也是一样。当特工向告密者做深入了解时,告密者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当爱因斯坦知道自己多年一直生活在联邦调查局的秘密调查和监视中时,十分恐惧和失望。他曾对外界说:“我之所以选择了美国,是因为我听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实际上,我犯了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穷尽我一生也无法弥补。”
1955年,爱因斯坦因病住院,联邦调查局竟然对医院进行了监视,直到爱因斯坦病逝,联邦调查局才放弃了对他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