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吃完了玉米棒,有了精神,开始继续赶路,虽然他步履蹒跚,步速不快,但是他很少停下来歇息,淌河越岭,坚持不懈地向前走着。
日落西山,繁星初上,队员们感觉杜甫来的这个地方看上去是曾相识,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虽然这里山清水秀,但房舍雕零,行人稀少,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看上去,走了一天的杜甫很累了,其实队员们也累了,更何况这里有山有水,景色到还不错,大家决定在此休息。
夜幕下,杜甫坐在山下的河边休息,他静静地望着急流的河水,沉思着。突然,他像是触景生情,诗兴勃发,随即口出诗文——即时作了一首诗。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饥鸟集戌楼。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队员们看到杜甫作诗,出口成章,感到不可思议。小丫头艾可丝说道:“我还以为古代诗人作诗要打草稿,反复修改呢,原来不全是那样的啊!”
“大诗人向来都是触景生情后,脱口成章!”华对好说道。
“那是因为他们脑子里装满了文章,所以才能即兴作诗!那像我们写篇作文都要花上老半天,两天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薛冰白说道。
“哈哈,你是在说你吧!”宋小雨问道。
“你也强不到哪去!”薛冰白说道。
“谁说我写作文不行,在国学营里你还经常看我写的论文呢!”宋小雨争辩道。
“好了,不要争论这个了,现在我们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还来得及吗?我们也累了一天了,按分工,大家轮流休息!”余数英说道。
“是,老班长!”薛冰白说道。
“你们看,杜甫睡觉了!”艾可丝说道。
大家看到,杜甫走到不远处的路旁的草丛中,脱下两只鞋子,垫在脑袋下当作枕头,身体睡在草丛中,两只脚却露在路上。
“就这么睡啦?”宋小雨惊奇地问道。
“古代人可不像我们那么讲究,他们随时都能睡觉,天当被地当床,四海为家吗!”余数英说道。
“你怎么知道?”宋小雨问道。
“多看看书,你也就知道了!”余数英说道……
队员们也铺开睡袋,各自睡觉了。守夜的华对好独自一人,拿着个双节棍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玩着。但不一会他就觉着很是无聊,他仰望天空,数起了星星,“一颗,两颗,三颗……”
华对好太累了,他也睡着了……
不知何时,夜幕下一位老人提着竹篮经过此处,因为天黑走夜路,所以老人家没有看清路旁边睡着一个人。他走到杜甫睡的地方时,刚好被杜甫的脚给绊倒了。
这时,杜甫也被惊醒,连忙坐起,向老人再三道歉。
老人一看是个过路人,也没发火,随声问道:“请问客官,为何露宿郊野?”
杜甫不敢敢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回答说:“回三川驿看望家眷(音:juan),因路径不熟,来到这里,天色已晚,只好暂且露宿休息。”杜甫说着,两眼一直瞅着老人的竹篮子。
老人马上意会到这位过路客人的心思,随即说道:“客官是否还未曾用饭?”
杜甫确实有些饥饿了,他就如实说道:“不瞒老者,昨天起身,只吃过一顿饭。动乱年间,沿途未敢……”
杜甫说到这里,觉得有些失言,不敢往下说,只是叹息了一声。
老人见杜甫言谈举止不同一般,就慷慨地将竹篮里的馍馍拿出两个,双手递给杜甫说:“客官,不要推辞,吃吧。”
杜甫二话没说,在老人的注视下,竟狼吞虎咽般地吃完了一个馍。之后,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感到有些失礼了,便连忙问老者:“敢问老者,天色甚晚,你提竹篮干什么?”
老者说道:“唐军和叛军打仗,百姓不得安宁,一直没工夫上山祭奠先祖。听说唐军收复洛阳,百姓欢天喜地,盼望早日过上太平日子。所以今日特意上山祭奠黄帝。”
杜甫听罢,惊讶地说道:“此地乃黄帝之陵?”
老者说道:“正是!”
杜甫听祭陵老人说这里就是轩辕黄帝陵,立即肃然起敬,于是他站在月光下,面向黄帝陵进行叩拜礼。就在他抬头之时,突然发现,山上松林中有一个雪白的亮光在一闪一闪的,其形状就像是一个坐着的石像一般。
站在杜甫身旁的祭陵老人也看到了这一奇观,他连忙抱拳作揖道:“客官并非等闲之人,白光突现,宝印显灵,宝印显灵啊!”
杜甫更是感到疑惑不解,他向祭陵老人问道:“老者,此乃何事?还请赐教!”
祭陵老人激动的说道:“请圣人随吾回家,定当告知!”
杜甫求知心切,于是便跟随祭陵老人一道回家。当然,我们梦之队机灵的队员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祭陵老人的家就在山下,那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土墙瓦房,院子不大,透过暮色,可以看见芍药花开,闻到花香。
此时山静,夜静,凉风习习,祭陵老人推开柴门,点燃油灯,请杜甫进屋一叙。队员们也悄悄跟进来。这是一间不大的两间套房,虽然简陋,但却干净整洁。
杜甫坐下之后,祭陵老人端来茶水请杜甫喝,杜甫抿了一口,静静地等待老人指点迷经。祭陵老人对视而坐,笑道:“敢问客官,能否告知真姓?”
杜甫犹豫了一下,但觉着此时无须隐瞒身份,便说道:“实不相瞒,吾乃少陵野老,杜子美杜甫!”
祭陵老人听到后,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月夜祭黄陵,惟有诗圣也!”
杜甫听到祭陵老人竟称他为诗圣,惶恐地说道:“子美不才,岂敢称为诗圣!”
祭陵老人笑道:“月夜祭陵,宝印显灵,此乃天意,你与宝印有缘啊!”
杜甫不明白,队员们却有些明白。
祭陵老人继续说道:“先生可知黄帝宝印传说之事?”
杜甫说道:“有所耳闻,还请老人家赐教!”
“先生可否相信此传说?”祭陵老人问到。
“愿闻其祥!”杜甫不知道传说的真假,于是想请老人家告诉他。
祭陵老人笑了笑,说道:“传说可信与否,又何妨,但在今夜先生看到的宝印显光,确实为真。先生与宝印有缘啊。”
听祭陵老人这么一说,杜甫和队员们都诧异了,他们屏住呼吸、席耳恭听。
祭陵老人讲道:“黄帝乃首用印章之人!”
“传说印章是由造字的仓颉发明,黄帝最先使用的!”余数英解释道。
“传说黄帝升天后,他的玉石大印被埋在轩辕庙对面的山上,这座山便取名印台山。就是刚才先生跪拜的山。曾有诗曰:黄陵有座印台山,黄帝玉印藏里边;对面就是轩辕庙,山前有条沮河川。” 祭陵老人说道,“其实黄帝之印是否埋于山下,不得而知,而山下确有田白石宝印一方,乃先生刚才所见之宝印!”
“听到了吗,他说田白石宝印。”华对好说道。
“嘘——继续听!”余数英说道。
杜甫感到疑惑不解,闻到:“敢问老人家,此宝印为何人所埋!”
“这方宝印为秦朝徐市祭祖望陵时所赠!黄陵印台山下藏有一方,另一方未曾入土,只等有缘人,可没曾想这一等就是近千年!” 祭陵老人说道。
“秦朝徐市?”
“两方印章?”
几乎同时,杜甫与队员们不由自主地问到。
祭陵老人说道:“此事说来久远。当年秦国统一天下,秦始皇帝好大喜功,他巡行天下,并追求永生,寻找天下长生不老之仙药。一次,他在巡行途中,驻留在琅邪时——”
“就是山东!”余数英解释道。
“——齐国人徐市前来奏报,‘东海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山、方丈山、瀛洲岛,那里神仙居住,可以前往求得长生不老之仙药。’一心向往神仙之术与长生不老的始皇帝听徐市这么说,便答应徐市的要求,于是赐给徐市大量黄金及数条大船,让他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东渡大海前往三神山寻访先人,求得灵芝仙草。然徐市东渡一去八年不见消息,八年后始皇帝暗自派人去东海找到徐市问个清楚,徐市自知无路可逃,便回来面奏始皇帝,诈称‘蓬莱先药可得,但为大蛟龙所困,故不得,愿请始皇帝亲自射杀。’当晚始皇帝梦见自己在海上与海神搏斗,于是前往东海射杀,谁知回到岸上十日之后,便重病而逝。而此刻的徐市早已安排妥当,决心永不回到大秦故土。二次临行时,他暗自命人来到桥山黄陵前,祭祖望陵以思故土,同时将两方田白石宝印交于来人,一方深埋于印台山内,已敬黄帝,另一方待遇有缘之圣人,交于他处置!” 祭陵老人说道此处便停止了,他望着杜甫。
杜甫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说道:“徐福东渡之迷古往有之,不曾想,竟有如此奇巧之事!”
此刻的队员们早已瞠目结舌,先前的众多疑惑似乎即将有了答案……
这时候,杜甫突然明白过来,问道:“请问老人家尊姓?可否告知徐福东渡之迷?”
“我本守陵小民,不足为奇,然而天机不可泄啊!”祭陵老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请诗圣稍等片刻!”
祭陵老人起身向内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