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8700000001

第1章 引论(1)

民法理念概述

什么是民法的理念

理念者,事物(制度)最高价值与终极宗旨之谓也。它是以纯观念、纯精神的角度对事物(制度)本质所作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法律理念是法律应达到的最终目的的一种观念状态。正如我国著名民法学者史尚宽先生指出:“法律之理念,为指导法律的意欲,是制定理想法律及圆满运用法律之原因”,“法律之概念,谓‘法律为何者’,法律之理念,谓‘法律应如何’”。①

民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之一,与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等共同构成一国的部门法体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律部门。民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醇的精神底蕴,培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法文化,产生了人格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等民法基本理念。民法的这些理念正是其应达到的最终目的的观念状态。它们既是吸纳、包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又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因而,理念属于文化、观念的范畴,来源于制度却非制度本身,而是植根于民众内心、融会于民众生活的东西。②

民法之所以被称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民法所体现出的精神对人的生存所发挥的作用。民法是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连接最为紧密的法律部门。作为市民要求的反映,民法的理念、原则、规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生活的基本规则和社会成员对权利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民法之谓“法”,其实便是将这些基本规则和追求赋予了法律的性质,而其营养源泉,则深深植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之中;民法自身也因其对人类生存的关怀而融入文明的洪流,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常用的法是民法。在历史上,在没有宪法之前,民法就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在有宪法以后,民法的理念、精神和基本制度成了宪法的基础和原型,并通过宪法这种根本法的形式得到了升华而被贯彻到其他一切法部门中。平等、自由、博爱的观念,都是先在民法中出现并得到确认,而后才见之于宪法等公法的。就一国法制建设来说,民法是其核心和基干。正如著名的罗马法研究者艾伦·沃森所说:“民法典不管是在哪里,都往往被当作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③如果一国的民法不完善,也就意味着其法制不完善;如果一个公民心目中不具备民法理念,就不会有主体观念、人格观念、权利观念、诚信观念、自由观念和责任观念,也就没有现代法治观念;如果一个政府忽视、抛弃、践踏民法理念,它就不是一个民主的政府、人民的政府、法治的政府。贯彻着民法理念的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民事责任制度等,为个人、组织提供了最恰当的行为准则——民法就是生活的范式、生活的法则。④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各种部门法都从不同角度确认了人的权利,但民法却最为明确和具体昭示了每一项权利的内涵与操作方式,从而使得主体不仅知晓享有何种权利,而且得以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行使权利。虽然民法规范本身不能直接使主体实际获得权利(只是赋予享有权利的资格),却能够使权利的实施行为得到法律的确认,并得到相应的保护。在所有的法部门中,民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民法来源于生活,其最富有生活的品格。它是知道人们如何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告诉人们为人处世之方、待人接物之法、安身立命之术。正因为如此,民法才易于为人们所理解、接受并践行。在现实中,人们主要是通过民法去认识法、接受法、践行法的。没有民法,人们就缺乏学习法律的活教材;法律就不能大众化、通俗化地传播普及;其他法部门就丧失了吸收生活营养的源泉,就堵塞了走向现实生活的通道。没有民法,许多法部门乃至整个法体系都会被人们理解为是外在的、强加的。正因为民法具有人法、权利法的特征,才使它成为与主体的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法律部门。所以,当民法被视作人民权利的“圣经”而成为人行于世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时,当民法的理念成为各个社会形态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时,当民法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并通过自身推动社会进步时,民法的许多理念几乎不需经过任何加工即可成为研究所有部门法共同规律的科学即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成为整个法学发展的先导。⑤

那么,民法究竟具有哪些理念呢?恩格斯指出,“民法准则只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⑥。这种经济生活条件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商品经济的一般要求。民法的产生和发展,同商品关系有密切的联系;民法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其任务在于为商品关系赖以正常进行的经济条件提供法律上的保障,这就决定了民法在调整这种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并把这种客观规律上升为主观法则。民法的诸理念也应当从对商品经济的考察入手而加以剖析。

商品生产是不同的所有者基于各自的经济利益,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交换是按照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这是商品经济的鲜明特征。商品交换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交换主体的独立性。商品关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生产者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独立的所有者,交换的前提是双方必须处于平等地位,都承认对方是其商品的单独全权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实行等量劳动之间的交换。如同马克思所指出的,在商品流通中,“参加交换的个人就已经默认彼此是平等的个人,是他们用来交换的财物的所有者”。⑦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交换主体以独立的私有者的身份出现,自由地进行商品交换活动,由此达到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由于这一特性的存在,从而产生了这样的法律要求:交换双方在法律上必须具有自己的人格,都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民事交易。这种法律要求就是“人格平等”理念赖以产生的基础。

2.交换行为的自由性。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发达的社会分工把无数个商品生产者联结起来,而不同的所有权关系使得无数个商品所有者在市场上彼此对立,因此,参加财产流转的双方只能各自独立地表示意思,而不能由一方把意志强加于另一方。商品交换是“自愿的交易,任何一方都不使用暴力”;换言之,只有当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财产流转才能发生。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那样:“要使这种物能当作商品来相互发生关系,商品监护人必须当作是自己的意志存在这种物内的人来相互发生关系,以致一方必须得他方同意,从而,依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才在让渡自己的商品时,占有他方的商品。”民法为了保证交换行为的正常进行,把这种交换规则概括为“意思自治”的民法理念,以此作为权利主体相互关系平等的前提和核心。

3.交换标的的关联性。商品关系是通过物与物的交换来实现劳动交换的社会经济关系。交换过程既是使用价值让渡,又是价值的实现。这就是说,商品生产者一方面让渡自己的商品,把使用价值移转给他人(出让所有权);同时又在市场上换得同量的其他物品,使价值得以实现(取得价金或其他等价物)。

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商品交换的过程:“两个所有者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过,是在确认私有权的同时放弃的,或者是在私有权关系的范围内放弃的”。也就是说,对于某一商品来讲,一方丧失权利,而另一方则取得权利;对于相应的另一商品来讲,一方取得权利,而另一方则丧失权利。这一特性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则表现为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即当事人双方享有权利必须同时承担义务,一方的权利同时就是另一方的义务。基于确认这种交换规则的需要,由此形成了确认和保护所有权与其他各项人身和财产权利(或者表述为“私权神圣”)的民法理念。

4.交换价值的等量性。商品交换的规律是等价交换。按照这一规律,商品的交换,同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是相适应的。恩格斯指出,在商品交换中,“不仅花费在这些产品上劳动时间对互相交换的产品量的数量来说是唯一合适的尺度;在这里也根本不可能有别的尺度。如果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得不到等价物,就不会把他们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白白送给别人。”由此可见,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量,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唯一标准。由于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当事人在财产流转关系中,必然要遵循等量交换的客观要求,因此交换应该是有偿的、互利的。当其财产利益受到损害时,必须得到同等价值的补偿。这样,商品关系的价值规律,即经济利益等价的原则,也有必要表现为民法的理念。这种理念即是“诚实信用”的理念与“公序良俗”的理念。

上述四种特性贯穿于商品交换的全过程,涉及商品交换的主体和客体、行为和价值等各个方面,是商品经济规律的表现。这种客观规律决定了主观法则即民法理念的内容和范围。

民法的理念与市民社会

民法的理念与市民社会的密切关系,首先要从“民法”一词的语源说起。汉语中“民法”一词并非汉语固有概念,而是西方法律文明之舶来品。从语源上看,民法一词的含义即为市民社会之法则。民法为市民法之省略译法,不少学者早已指明。其演变过程大致上是:民法一语的渊源,第一步可追溯到日本民法,日人转译法语时从其简而将“市民法”省称为“民法”;第二步可追溯到法国民法,因日人是从法语“droitCivi1”转译而来;第三步则须追溯到罗马法,因法语中的“droitCivi1”来自于罗马法中的“jusCivi1e”即市民法,而其他欧陆诸国如德、瑞、意等关于民法的名称也均系由“jusCivi1e”转译而来,民法之真正根源是罗马法。民法既为市民法,自应以市民社会的各种活动作为其调整对象。市民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居住于城市的人,而是指因进行商品交换依傍于市场而主要在城市生活的人,它构成了社会的一个阶层。市民在简单商品经济发达的罗马时期即已产生,由市民的相互交往而建立的组织以及各种设施的总和,构成了市民社会,这是市民的活动空间。市民以私人利益为本,以交换为纽带,以对财产的拥有为基础,以意志上的自由为追求,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市民社会的画面,作为民法基本精神之所在的民法理念当然也深深根植于市民社会之中。因而,要理解民法的理念,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市民社会。

马克思借用黑格尔“市民社会”的概念,并根据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对市民社会的性质与功能进行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做了两种理解:作为历史范畴的市民社会指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定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存在着个人利益发展到阶级利益的过程,这一点与市民法无关。作为分析范畴的市民社会,则是对私人活动领域的抽象,是与作为公共领域的抽象的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与市民法密切相关。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私人利益和需要是市民社会存在的条件,利己主义是市民社会的本质,交换是市民社会的运作方式。市民社会是私人活动的领域,私人利益是其成员追求的目的。“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在市民社会中,个人是存在的最小和最基本的单位,一切均是以个人为基础而进行的。自然人是其他一切机构的主体和利益的基础,而私人利益则成为其最关心的事。作为市民社会中的人,是以实现私人利益为奋斗目标的。在这里,从未有人会在主观上将公共利益作为其行为的目的。为了实现私人利益,市民间必然要进行经济交往,市民社会的外在表现即在于交往,在于物质上的交换过程。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它包括该阶段上的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随着商品生产即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交换的生产的出现,产品必然要易手。这种易手是通过建立契约来促成的,契约的总和构成了市场,而这种市场制度恰恰是市民社会在经济上的表征。正是通过交换,确立了当事人之间的平等,并使私人利益得以实现。

其次,自由是市民社会的基础,平等是自由前提下的平等,安全是市民社会的保障。自由这项人权的实质是对私有财产的拥有,而“私有财产这项人权就是任意地??和别人无关地、不受社会束缚地使用和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自私自利的权利。这种个人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享受构成了市民社会的基础。这种自由使每个人不是把别人看做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做自己自由的限制。”在市民社会中,自由是市民使用和处理自己的财产、获得私人利益的条件,也是市民社会本质之所在,它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和自由支配及契约制度体现出来。市民社会是一个充满各种交换的社会,而交换的发展必然在市民中产生平等的要求。“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但是,平等并非市民的最终要求,这只是其实现自己的利益——私有财产占有的自由的条件和方式。因此,“从非政治的意义上看来,平等无非是上述自由的平等,即每个人都同样被看做孤独的单子”,即看作是各个私人利益的所有者。没有平等,则阻塞了通往自由的路途;没有自由,平等则成为漫无目的的孤立。

同类推荐
  • 就业有路——就业创业政策法规解读

    就业有路——就业创业政策法规解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坚持把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基础,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扩大了就业领域,提高了就业质量,稳定了就业形势。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2019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商法

    2019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商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根据多年经验预测的目前复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商法学科所需的法律规定。
  • 人生提醒:法制篇

    人生提醒:法制篇

    日常生活中存在最多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如购买房屋发生买卖的法律关系,出租房屋发生租赁的法律关系,向银行贷款发生贷款法律关系等。法律关系是由一些事件和行为所引起的,在法律上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除的客观情况,被称为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的法律事实的“事件”(如:自然灾害、国家风险等)和根据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而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事实,即“行为”。行为则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 金融市场典型案例法律研究

    金融市场典型案例法律研究

    本书选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四大金融市场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及其法院的判决进行介绍,从法律的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 专业合作法律法规

    专业合作法律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热门推荐
  • 末世剑皇重生

    末世剑皇重生

    [重生末世]末世爆发10年后……凌昊是个普通的大学生,由于末世的改变,他成了龙魂特种部队的一员,精通狙击枪和各种剑器,重生后,凌昊带着末世10年的记忆会不会成为人类的王者呢?“我,一定会保护好家人”
  • 植物奥秘

    植物奥秘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植物世界里的一些未解之谜,并进行不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的解析。
  • 美神

    美神

    《美神》取材日常生活题材,善于提炼,通过各种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幽默、智慧处处可见,单篇不长,以一种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勾勒出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 当爱变成爱过的时候

    当爱变成爱过的时候

    《花火》经典青春小说,拥有15万粉丝的青春偶像作家新鲜旧情人用文字上演校园情感大戏。从懵懂透明的情窦初开到豆蔻年华的年少爱情再到妩媚妖娆的缠绵情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十六岁,十九岁,后来的我们。像是一个藏满愿望的树洞,期待被读到,期待被珍藏。如果您想成长,便从前往后顺时针读,如果您想回忆,便从后往前逆时针读。它是一部时光机,让我们可以在岁月里自由地来去。
  • 无敌霸主系统

    无敌霸主系统

    修炼奇效杀人杀怪等级狂飙!抽奖功能神技血脉拿到手软!副职业系统神丹神器轻松炼制!肩扛屠龙刀,手握诸神剑,哥就问一句“妈的,还有谁?”,宅男秦毅带着霸主系统穿越而来,杀怪爆功法,杀人爆装备,威压三界,打爆一切不服者,成就无敌至尊。
  • 唤之邪帝俯乾坤

    唤之邪帝俯乾坤

    他堂堂24世纪死亡佣兵团(衰神)老大竟被追杀,追杀不说,随口一说竟然真的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可是,谁来告诉他,这个和他同名的小家伙为毛是个废材,而且,体内那个喜怒无常的大爷又是什么鬼?还有别人眼中的美男子为啥一个个不是衰神就是逗比,不是逗比就是二货,神呐,这群家伙,确定是未来的帝王,乱箭射死他得了啊!
  • 天蝎女孩的曲折命运

    天蝎女孩的曲折命运

    才17岁的陌就意外怀孕忍痛跟交往了五年的峰分手,坚持出国认识了然然,在然然的陪伴下生下了可爱的秦雨涵。四年了,因涵涵想念爹地,闺蜜小云也想见涵涵所以回国,一回国就遇见了涵涵亲爹慕容浩天,,,结局会怎样呢?男主角暗恋了她那么多年还没相遇第二次,难道就会出局么?还有她爱的峰,等了她四年也会白等么?这三个男人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风的嫁纱

    风的嫁纱

    一段不容于世的爱情,即使用尽全力也无法守护。她守护不了爱情,就让她守护她心里的那份执着吧。她只是一片叶子,随风飘零是她的宿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算遗憾吗

    那算遗憾吗

    十七岁的杨柳依懵懂无知一身傲骨,身世显赫高高在上,十八岁的陆齐宁独立自主年少有为,天生一对的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