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鹰目构造类似鸮形目,也主要是夜行性鸟类,多数在空中捕食昆虫,喙宽,口裂大,少数以果实为食。夜鹰广布于全球,共有18属78种,而我国有2属7种。夜鹰中最奇特的当属非洲的缨翅夜鹰,翅上有根极长的羽毛,大小几乎和两翼相当,有“四翅鸟”的别称。
夜鹰又称蚊母鸟,它们白天常常在树木丛生的山坡地面或树枝上蹲伏。当它们在树上休息时,总是身体紧紧贴伏在枝上。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枯树节呢,所以俗称贴树皮。
夜鹰的主要体态特征是嘴短而宽,嘴须很发达,鼻孔呈管状。它全身的羽毛柔软轻便,颜色为暗褐色,上面有细形横斑,和树皮非常相似,在喉部有白色的斑点。因为体色的原因,如果它停留在树枝上的话,不仔细看很难发现。雄鸟的尾巴上也有白斑,在飞行时很容易被看到。
夜鹰
夜鹰喜欢在夜间活动,黄昏时它们不停地在空中捕食蚊、虻、蛾等昆虫,非常活跃。飞行时,它们总是缓慢地鼓动两只翅膀,还能做长时间滑翔。夜鹰在飞行时灵活轻盈,在空中捕捉昆虫时,能够突然曲折地绕飞。
在遇到敌人时,它可以无声地迅速飞去。每到繁殖季节,它们从不筑巢,而是把卵产在地面、岩石上、茂密的针叶林、矮树丛间、野草或灌木的下面。每次产两个白色夹杂着灰褐和暗灰色斑的卵,大小平均为30.7~22.7毫米。孵卵的工作由雄鸟和雌鸟轮流承担,白天由雌鸟负责,晨昏由雄鸟接替。20天左右,幼雏就破壳而出。刚刚破壳而出的幼雏浑身长满了羽毛,眼睛已经能睁开了。几小时后,幼雏就能快速振翅,向父母讨吃。
在雏鸟出壳的前期,夜鹰分泌一种白色黏液喂雏。但六七天过后,雏鸟就可以吃半消化的昆虫。这时,幼雏经常振动翅膀,催促双亲外出捕食。出壳后20多天,小夜鹰就离开巢穴,单独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时,在茂密的森林中,你能听到不同夜行动物的叫声。假如你听到一种清脆的“啾、啾、啾、啾……”,像机关枪连续射击的声音,这就是夜鹰的叫声。
林夜鹰
夜鹰,顾名思义,它们常于夜间活动,因而视觉和听觉都很灵敏。但是,如果你认为夜鹰就是“夜间活动的鹰”,那你就错了。它们并不是鹰,从分类学上讲,它们是猫头鹰的近亲。据国外的一些书籍记载,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在夜晚,人们就经常看到夜鹰在牛棚羊栏中出没。在当时,人们都以为夜鹰去那里偷偷吮吸牛羊的奶。因此,在西方,夜鹰的名字至今仍是“吮羊奶者”的意思。后来,人们经过仔细地观察,才发现夜鹰飞进牛棚羊栏并非去偷吮奶喝,而是去捕食昆虫。
黑顶蛙口夜鹰
夜鹰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为食,是著名的农林业益鸟。在我国东部,自东北至海南岛,西抵甘肃、西藏等地都能看到它们的踪迹。夜鹰在空中飞行时捕食,它们的大嘴是捕食时非常好的工具。当从昆虫群中飞过,它们像昆虫网兜捕一样,把昆虫直接吞到口中。
有时一些晕头转向的小鸟也会误入它们的大嘴中,成为它们的美食。夜鹰用这种方法可以捕获大量的昆虫。
有时,一些小昆虫卡在它嘴边的长须间,它们还会用梳子一样的中趾梳理长须,把昆虫梳到口中。夜鹰灭虫能力很强,有人在5、6月份解剖了3只夜鹰的胃,发现它们的食物中75%为蛾类,24%是甲虫。蚊子也是夜鹰的美味小菜,有人曾从夜鹰胃里挑出500多只蚊子,因而夜鹰又有“蚊母鸟”的美称。“蚊母鸟”的称谓虽不确切,但至少说明了夜鹰的嗜蚊习性。
极少数鸟类在冬天休眠,夜鹰就是这极少数之中的一员。鸟类学家发现了夜鹰在食物缺乏的寒冷季节里,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它们的体温在20℃左右,呼吸非常微弱。夜鹰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种特别的夜鹰——旗夜鹰。
旗夜鹰是一种具有“四只翅膀”的奇特的鸟类,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和森林中,属于夜鹰目夜鹰科的成员。鸟类专家根据它的英文名字、拉丁学名的含意,以及其奇异形状,把它译为“旗翼夜鹰”。
旗翼夜鹰又名缨翅夜鹰。它的嘴又短又大,鼻子呈管状,翅膀长而尖。它的羽毛柔软温暖,上面有明显的斑点,尾巴呈凸形。旗夜鹰在繁殖季节,雄鸟的两只翅膀上各自长出一根长达60厘米的羽干,向身体的上后方略为倾斜,顶端扩大。飞行时这对羽干在空中微微飘舞,很像一对旗子。它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旗夜鹰
这对“旗翼”是雄鸟用来吸引雌鸟的,这在鸟类中属于一种较为罕见的繁殖特性。在繁殖季节里,当旗夜鹰的雄鸟展开翅膀,缓慢地绕着雌鸟飞翔。它们的弓形翅膀迅速颤动,使得两根伸长的羽干垂直,身体向稍后方竖起,顶端旗状部分随风飘动,以此来引起雌鸟的注意。雌雄鸟交尾后,“旗翼”会立即折断。折断的羽根在换羽时也不会脱落。这会给它以后的飞行,留下不利的“后遗症”。
在夜鹰科中旗翼夜鹰并不是唯一能生长出翅膀或尾羽的鸟。有些其他的种类,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非洲的三角旗翅和长尾夜鹰,美洲的剪尾、镰尾、七弦琴尾、燕尾和梯尾夜鹰等。
油鸱是夜鹰的近亲,生活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沿海山地中。它的体型要比夜鹰大,颜色则与夜鹰相似。据研究,油鸱和猫头鹰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它们也属于夜行性鸟类。不过,与它们的近亲相比,油鸱的食性有很大区别。它们主要是吃油棕果。油鸱的嘴呈黄色,尖端有钩,很适于啄食多肉的果实。
当黄昏降临,油鸱又开始活跃起来。成群的油鸱在树林中穿梭,它们在棕榈树树冠上啄食油棕果。它们长期食用很大的植物果实,这些果实含有大量油脂。所以油鸱的皮下积存了厚厚的一层黄色脂肪,这也许就是它们名字的由来。
繁殖季节,油鸱用它们分泌的一种黏液,在岩洞中岩壁的凹洼处造巢。它们从嘴里吐出黏液,将半消化的果肉粘在一起形成巢壁。这应该和燕窝的形成差不多了。
当地印第安人很早就知道,油鸱的幼鸟体内积存的油脂要比成鸟更丰富。他们也在很早就开始食用油鸱的油脂并用以点灯。每到繁殖季节,印第安人会在油鸱建巢的岩洞口聚会,举行独特的仪式,然后支起大锅,架起旺火,将收集来的成千上万只油鸱幼鸟扔到锅里炼油。据说炼制出来的这种油透明无味,而且可以长时间存放不变质。后来鸟类专家发现油鸱能够在漆黑的山洞中任意飞行,科学家推测这是因为它们具有跟蝙蝠相似的回声定位的本领。后来,科学家借助先进仪器认真观测,终于发现了油鸱的秘密。
夜晚,油鸱的叫声在山野间产生很大的回声,它就是利用这些回声来确定食物、同伴及障碍物的方位。鸟类专家还发现,如果将油鸱的耳道塞住,油鸱就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飞行,这跟蝙蝠是一样的。
但跟蝙蝠不同的是,油鸱发出的声波能被人们听到。另外,油鸱一般发出的叫声频率在7000赫兹以下,而在黑洞中或遇到障碍物中的叫声则比普遍叫声尖利,而且它们越接近障碍物,声音就越尖。
鸟类专家的发现,令油鸱名声大振。1958年,委内瑞拉政府在油鸱的发现地——卡布里岩洞建立了国家公园,并在岩洞内设置了完善的电子光源。从此以后,很多旅游者慕名前来,亲眼目睹这奇特的“带雷达的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油鸱是鸟类中唯一具有回声定位功能的种类。但在最近,我国的鸟类学家在湖北神农架发现,一种跟油鸱毫无亲缘关系的小鸟——短嘴金丝燕,也可以在黑暗的山洞中栖息、造巢和繁殖。于是,鸟类学家纷纷推测,短嘴金丝燕可能也具有回声定位的本领。但至今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对这种小鸟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鸟类学家能够揭开这一谜底。
1楼昵称:小雪
旗翼夜鹰为什么奇特?
2楼昵称:小破孩儿
翅膀和别的鸟不一样,翅膀上面长翅膀。
3楼昵称:雨笑
因为它的形状和生活习惯都很怪。它长有四只翅膀,翅膀又尖又长;它们的翅膀长有约60厘米长的羽干,顶端阔大,飞行时如一对旗帜,它们又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和鸣叫,所以,人们称它为旗翼夜鹰。
4楼昵称:小叶
我只是觉得它样子奇怪,翅膀太特别了。
玫瑰原来没有这样艳丽,也不是红色的。在所有动植物眼里她只不过是一朵普通的小花,但她香气迷人,刺也很锋利。很少会有动物或植物会欣赏她。然而有一只夜鹰却爱上了玫瑰,他每天夜里都要为她而歌唱。在他的歌声中,玫瑰的花越开越艳,香气越来越浓。
终于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夜鹰认为自己应该去拥抱玫瑰了。因为她的身影在寒风中瑟瑟颤抖。他要给她温暖,让她还能散发出馥郁的芬芳。于是,夜鹰为她唱着歌,向她温柔地飞过去。他用自己的身体去拥抱她去温暖她,却忘记了她身上的刺。夜鹰被她深深地刺中了心脏,他非常痛苦,却不想让玫瑰知道。
于是,他继续为玫瑰歌唱,直到心脏不再跳动。夜鹰跌落在玫瑰的脚下,玫瑰却从此被夜鹰的血染成了红色。但她不知道夜鹰为什么不再为她歌唱,甚至认为夜鹰已经变了心。所以玫瑰努力地开得更艳更香。她想用自己的鲜艳和芬芳来招呼夜鹰。她天天都在等待夜鹰的回心转意,却不知道,夜鹰已经成为她根下最富足的营养,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