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脉络清晰的重大事件,曾经鲜活生动的著名人物,或者由于岁月的风吹雨打,或者由于别有用心者的篡改修饰,从而陷入到历史的“罗生门”中,在真相与假象之间徘徊,变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变得扑朔迷离,真假莫辩……
秦始皇与寡妇清
秦始皇在位不立皇后,并且拘禁生母,一生对女人有一种仇视心理,而且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社会心理下,一个女商人巴人寡妇清却能独得他的垂青,这其中的奥秘,2000多年来都没有破解,以下只是一个猜想。
这天上午,秦始皇突然出现在骊山陵的修建现场,看到皇帝驾临,工头和工匠们立即诚惶诚恐地跪倒,山呼万岁。秦始皇蓦然造访,是为了视察正在修建的陵墓。
秦始皇一路走着,一双阴鸷的眼睛四处观看,不时指指点点,传达自己的最高指示,负责陵墓营造的大臣唯唯诺诺地应和着。
秦始皇来到提炼水银的炉鼎前,看到工人们把丹砂倒进炉鼎里加热,水银从一个孔洞里流了出来。
秦始皇问:“丹砂的供应不成问题吧?”负责提炼水银的工头忙答:“一切正常。”
这时一人飞身下马,跪倒在地,高喊:“巴郡发生暴乱,600里加急,请陛下圣裁!”同时将一份奏报双手捧起高高举过头顶。
贴身宦官接过,呈给秦始皇,秦始皇看过,面色凝重,一时无语。
原来是巴郡(今四川一带)枳县一个叫清的女人的家兵与巴郡郡守的官兵发生了冲突。清是一个寡妇,她在丈夫死后,接管了偌大的家业。这是一个世代开采丹砂的家族,当时全国有两大丹砂出产地,一个是巴郡,一个是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寡妇清掌控的就是整个巴郡地区丹砂的开采权,为了保证庞大的丹砂开采产业顺利进行,清豢养了一支数千人的家兵。
秦始皇的陵墓中大量使用着由丹砂提炼的水银,目的不仅是营造恢弘的气象,其水银的流向就是一副大秦帝国的疆域图;更有保尸以求死而复生的意愿,另外利用水银的有毒气体也可以防止盗墓贼的侵犯。
而丹砂的产地,以巴郡离皇陵的建造地骊山最近,所以清也就成了秦始皇陵所需丹砂最主要的提供者。
现在清的家兵与秦始皇的官兵发生了冲突,起因就是缘于丹砂,负责收购丹砂的郡守认为丹砂的杂质太多,要求扣除斤两;清的工头认为,这样低廉的销售价格已经基本不获利了,而且杂质并没有超过原来议定的标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发生了武力冲突,各有死伤。
按照惯例,像这样胆敢与官军对抗的私人武装一律格杀勿论。但是巴郡郡守感觉皇上与清的关系微妙,不知如何处理这件事为好,于是便赶紧写了一个奏折请皇上圣裁。
奏报传阅后,秦始皇问身边的随行大臣:“众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通武侯王贲性子耿直,奏道:“臣愿领兵征服这些暴民,生擒乱首巴郡寡妇清,请陛下处置!”
秦始皇问:“如果是官军故意刁难挑剔呢?”王贲对答:“纵然是官军有错在先,她与官军对着干也是对朝廷的不敬,而且在我大秦治下,何曾允许有几千人的私人武装存在?恳请皇上降旨,是剿灭还是收服,臣会相机而变。”
这话点到问题的节点上了,秦始皇兼并天下后,为了江山的安稳,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了12个巨大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咸阳宫里。在当时,就连私藏一把残剑钝刀都要受严厉的惩罚,更别说拥有私人武装了。
这时御史大夫冯劫也道:“王将军所言极是,寡妇清家财万贯,豢养数千人的家兵,这已是大大违禁之举。为了防止她尾大不掉,正好借此契机剿伏她。”
秦始皇道:“清曾捐巨资修长城,现在建陵她又为朕提供廉价的丹砂,以后用得着她的地方恐怕还多着呢。”
冯劫道:“我大秦的国策是重农抑商,农业才是生存之本、国之大计;而商人不劳而获,巧取豪夺,唯利是图,这样的人本来就可以不让他们存在。现在陛下厚恩,允许寡妇清经商,这已是对她特别的眷顾。至于说她捐资修长城,这不过是她分内之事。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清凭什么能坐拥宝山,采取丹砂?陛下完全可以收回她的丹砂开采权!陛下皇恩浩荡,没有这样做,然而她非但不心怀感激,反而与陛下的军队相抗,是可忍孰不可忍?”
冯劫一席话掷地有声,秦始皇一时蹙眉无语。随行的人多是附和冯劫说得在理。
这时秦始皇将目光锁定在丞相李斯身上,道:“丞相平日口若悬河,今日怎么成了闷葫芦?”
李斯道:“清一个无夫无子的寡妇,陛下垂怜允许她经商并有保护自己产业运转的私人武装,这无不体现了陛下的仁厚之心,堪为天下表率。臣闻清素来安守本分,从无忤逆之举,臣以为此次她的家兵与官军发生冲突,应该不是她的本意,况且谁对谁错还有待进一步查明。”
秦始皇眉眼舒展,道:“那丞相就负责着人查一下吧,有了结果立即告诉朕!”李斯领命,表示立即去查。
不几日,李斯在朝堂上向秦始皇奏报:“经臣派干吏详查,目前已查明真相:清的丹砂杂质稍有超标,官军便将丹砂倒在地上,清的家兵认为官军做法粗暴,上前理论,于是官军动手打人,结果酿成大规模的械斗,造成清的家兵死29人,重伤42人;而官军死26人,重伤47人。”
秦始皇问:“丞相以为谁的责任更大?”李斯道:“清的丹砂杂质超标是不对的,官军将丹砂倒在地上并先动手打人也是不对的,孰是孰非还请陛下圣断。”秦始皇一时无语。
这时冯劫出班奏道:“微臣以为清的人有错在先,而官军错在其后,以先后而论,清的责任更大。”通武侯王贲也立即附和:“御史大人说得在理,如果清的丹砂不是以次充好,官军也不会动手打人。”
秦始皇道:“身为官军,处置失当,致使酿成武斗伤亡,过错也不小啊!”
秦始皇此语一出,满朝缄默无语。朝臣们都很纳闷:这不符合皇上一贯的作风啊!清一方确实有错在先,竟然还与官军动武,怎么皇上反而为她辩护呢?要是以前早降旨诛灭了……
这天寡妇清正在丹砂开采现场指导工作,只见她身着红似丹砂的大襟窄袖的连身长衣,腰间系一条碧色丝带,虽然已是半老徐娘,却是清丽挺秀,尤其是那双凤眼,格外炯炯有神,透出精明干练之光。
这时她的贴身侍女说:“清姐,有一位富商要见你。”说着用手一指,清转眼看去,只见一个40多岁的人站在那里,神形冷峻,气宇轩昂。
清走上前,问道:“这位爷,不知有何干?”富商道:“我有一笔买卖想跟你谈谈。”“好啊,此地不是讲话之所,还是进屋说吧。”说着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向一旁走去。
来到临时的工房,清开门见山:“不知兄台找我谈什么生意?”富商问:“最近炼丹吗?”清答:“每天都在炼。”富商急问:“可使人长生的仙丹?”清答:“想得长生不老的仙丹,那得夺天地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保命延寿、安神调息的丹药倒是所得不少。当然,长生不老的仙丹也许已经炼成了,只是因为混杂在其他的仙丹中,没有被发现罢了。”富商说:“你最近三个月的丹药我全收购了,未来的丹药,每次出炉拣成色最好的81颗,我都要了。”清不由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来人如此财大气粗,于是道:“这么大的买卖,我们立个凭据吧。”富商不语,拿出一面玉牌递给清。
清接过一看,大惊失色,立即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草民有眼无珠,还请陛下恕罪。”秦始皇让她起来,但是清跪着不动,诚惶诚恐道:“草民约束下人无方,与皇军发生冲突,罪该万死!”
“夫人以为我是来兴师问罪的吗?”秦始皇说,“那你是多虑了,其实你不必为此事挂怀,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不用再提。朕此次微服出行,是真心来求丹药的。”
原来,寡妇清在秦始皇眼里并不是一个女商人那么简单。秦始皇一直梦求长生,“不死药”是他梦寐以求之物。丹砂与水银在当时的代名词就是“不死药”。而“不死药”的主要产地在巴郡东南一带,正是峡江所在地,此处的巫山是神话中的神山--灵山,这里巫风盛行,是“灵山十巫”的飞升处。
寡妇清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巫师的力量离不开丹砂,而她又是被看作“不死药”的头号掌控者,在秦始皇眼里,清就是远古巫师的传人,是一个懂得神仙方术的女巫,拥有最多“不死药”的清,是峡江地区最权威的巫师。
丹砂除了用作书写、绘画和化妆的颜料外,还用于医药或提炼水银。由于天然水银很少,当时水银的主要获取途径就是用丹砂提炼。开采丹砂之所以成为暴利行业,还与当时的人非常相信神仙方术有关。古人认为,红色能通神升天,所以往往死后在墓中撒入红色的丹砂。丹砂的“神性”在于用火烧能转变成水银,水银掺入丹砂,又能还原为丹砂。这种神秘“起死回生”的特性,使得古人认为用丹砂能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仙药。许多人都梦求长生,这丹砂也就成了供不应求的宝贝。
再者,当时的人还相信:丹砂200年后变成青,再过300年变成铅,又过200年成为银,最后经过200年化成金。那些梦想发财的人显然觉得这样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念头,希望在高温的炉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因此炼丹得金也成为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通过炼丹,既能得仙丹获长生,又能得黄金成巨富,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谁不心向往之?因此炼丹在当时极为盛行,那么掌控着全国最大的丹砂开采权的寡妇清,经过世代积累,其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清道:“既然皇上看上草民炼制的丹药,那是草民的莫大荣幸。将丹砂卖给皇上,已是大大造次了,再将丹药卖给皇上是万万不敢了。每次出炉时,草民就挑9颗成色最好的丹药敬献给陛下吧,恭祝我主万寿无疆,江山永固!”
秦始皇此行目的达到,龙颜大悦,表示有她这份忠心,他永不收回清的丹砂开采权。
后来,秦始皇听说清年老多病,便下了一道旨,说清捐巨资修长城,保家卫国,又向皇陵提供丹砂,忠心耿耿,今特封清为“贞妇”,诏请入宫居住,颐养天年。
清进宫后,秦始皇赐她一座壮观的宅院,安排侍女仆人近百人照顾。而他则时时向清求教仙丹炼制之术与长生不老之道。清常常说,炼丹长生需要的是机缘是诚心,而秦始皇的诚心自不必说,只是机缘未到,终有一日仙丹会炼成。
清病重羽化飞升后,秦始皇按清的遗愿,将其灵柩运回清的家乡,厚葬于长寿龙山寨,并命巴郡郡守在清下葬地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怀清台,并亲自题写了碑名。
西汉罗马战云急
西汉与罗马是同时崛起于亚欧的两个超级大国,在许多方面可有一比,那么他们在军事实力上谁弱谁强呢?且看他们的第一次交锋--
西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秋,天高气肃,劲风猎猎。从西域的一个地方传来震耳欲聋的喊叫声,惊天动地,气势磅礴。原来是西汉驻守西域的都护甘延寿在练兵场上亲自训练士卒。
这时一个风尘仆仆的人飞快地奔到他的近前:“报,甘将军,匈奴郅支单于又背信弃义,这次下令杀了我方派往前去议事的使节!”甘延寿闻听,不动声色地说:“知道了。”其实他心里已是怒火中烧,只是现在是在练兵场上,身为将军,不好随便发火,以免引起士卒不必要的恐慌。
待训练结束后,他气冲冲回到营帐,紧急召见西域副都尉陈汤和手下部将。甘延寿同众将官很快聚到将军帐。甘延寿重重一拍坚如磐石的将军案,吓了众将官一跳,以为又是谁违犯军纪,撞到枪口上了,不由心里战战兢兢的。
甘延寿疾言厉色说:“匈奴郅支单于那孙子,实在是欺人太甚,上次囚禁了我大汉使节,这一次又杀了我方派去议事的使节。我大汉向以宽大为怀,许多事不跟这些蛮夷计较,但他一而再地或囚禁或屠杀我使节,再忍下去就显得我大汉软弱无能了,这一次我是决定跟他大干一仗了,不给点颜色他瞧瞧,他就不知道染坊是怎么开的?!”
陈汤等将官听了皆是义愤填膺,一个个摩拳擦掌,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甘延寿。甘延寿见大家无异议,就准备部署作战方案了。
这时有将官提醒道:“甘将军,两军开战,可是大事,我们得先请示当今圣上,等到圣旨下来方好调动军队。”众将官纷纷附和,这调动军队可不是闹着玩的,稍不慎头上吃饭的家伙就没了。甘延寿一听有理,一时踌躇难下决心。
这时外面一阵紧急的马蹄声,一个人翻身下马,“报!”随着喊声,这名探马如同旋风球一样滚了进来,“报,诸位将军,匈奴士卒再次侵袭我边境,杀我百姓数十,夺我财物无数!”
甘延寿听了十分愤怒,但他下不了决心,这时副都尉陈汤劝道:“情势急迫,已经容不得我们请示皇上了,等到圣旨下来,我汉朝无辜百姓恐怕不知要被匈奴那伙恶狼咬死多少了!”这时有的将官也劝甘延寿,甘延寿最终下定了决定,于是紧急部署作战计划,给众将官分派了任务。甘延寿调用屯田之兵,同时向自己的盟友车师国请求兵援,很快就得到了车师国王的兵力支持。
待一切准备就绪,这天甘延寿顶盔贯甲,威风凛凛来到练兵场,他站在一处高台上,面对四万将士,慷慨激昂地说:“弟兄们,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今天就是我们报效国家,保护百姓的时候了!匈奴蛮夷欺人太甚,这次又杀我使节,并且进犯我边境,杀我同胞夺我财物,现在是该我们狠狠教训他们一顿的时候了!”接着副都尉陈汤又说:“刚刚接到圣旨,皇上给我们调拨了大量粮草,命令我们这次要端了匈奴的老巢,一举将他们杀绝或赶得远远的,要打得他们心惊胆寒,不敢再侵扰我大汉边境!”数万将士听说有皇上作坚强的后盾,一个个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喊声震天,气吞山河。
甘延寿等知道真相的将官听了,为陈汤捏了一把汗,他假传圣旨,这可是欺君大罪,这样的仗只有打胜了悦君心才能免除死罪。看来陈汤这次是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后路了。
甘延寿、陈汤和车师国大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北方的匈奴驻地进发,一时间战旗迎风招展,干戈映日生辉。
汉朝大军的声势甚是惊人,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那些小撮的匈奴兵见了这阵势都是望风而逃,赶紧回去报信。甘延寿率领的虽是重骑兵,但挺进却是十分迅速。
匈奴的郅支单于听说汉朝率大军来袭,不由心里有些发虚,他仗着天高皇帝远,以为汉军不敢轻举妄动,没想到这次他们真的来了。他之所以连连或囚或杀汉使,是为了取得激进派的支持,他做着恢复当年冒顿单于时的雄风的美梦。
甘延寿的兵马离匈奴单于的驻地赖水五十里时,趁着汉军人困马乏,匈奴单于埋下的伏兵突然从三面向汉军发起进攻,甘延寿早料到这一着,越是临近匈奴的驻营地时,他越是把更多精锐之兵放到外围,这样一旦被匈奴兵突袭,也不至一下子就被冲乱了队列。所以匈奴骑兵的袭击纵然突然猛烈,汉军还是抵抗住了。由于汉军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很快就反守为攻了,直把匈奴骑兵撵到离匈奴大帐二十里,这时郅支单于亲率大军组织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