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近代图书馆事业的思想与实践,发轫于清末戊戌年间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具有维新变革思想的志士仁人,无不把兴学校、立报馆与建图书馆视为强国智民的先著。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我们就此把他视为近代图书馆开拓和奠基的第一人。
旅游各国喜欢的是参观图书馆
维新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改革思想家。他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吾国人不可不读中国书,不可不游外国地。以互证而两较之,当不至为人所恐吓,而自退处于野蛮也。”他成长为近代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一方面得益于康家藏书数万卷的澹如楼,另一方面是走遍世界去学习各国文化。他在外16年写下的《欧洲十一国游记》以及《列国游记》,记录之详实,描绘之瑰丽,为中国近代游记文学所仅有。在游览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方国家图书馆规模宏大,藏收丰富,功能齐全,是资本主义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更深化了对建立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他一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世界各国旅行中,康有为喜欢的是参观图书馆,时刻不能忘怀的是故国的藏书楼。
他在《丹墨游记》中写道:“澹如楼者,吾先中丞公(名国器,曾为广西巡抚)所筑,环二塘二堤,依松台而临榕径,四面人家相映,藏书数万卷于是。吾少年自十四岁至三十岁读书于是,晨雨夕月,携册而吟,徙倚徘徊者久之。”
少年康有为启蒙后,就对书籍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藏书楼像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他日夜攻读,真有点走火入魔的劲头。他从澹如楼里搬出一帙一帙的书,在百年古桧下,或坐或卧,放声朗读,此是陶醉其中的时刻。年纪稍长,康有为精力更加旺盛,专精涉猎,博采旁搜,从藏书楼搬出一批书,向桌子上一放,用一把锋利的铁锥子猛力在书上向下一扎,锥穿两本书,今天就读两本书,锥穿三本书,今天就读三本书,不读完这“一锥书”,绝不休息。以至在30岁时,竟然把中国古代典籍群书全部读完了。
康有为除了泛读数万卷藏书,还看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和地球图以及利玛窦、艾儒略、徐光启等人译书,为他日后向西方寻找真理射来一线光明。
坐拥书城之乐的万木草堂
图书馆是书籍集散的石室宝藏。1893年,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他第一个与众学馆不同的举措,就是建立一个供全体学生公共使用的“书藏”(学校图书馆),这个被康有为命名为“书藏”的图书馆设在一个专用的大房间里,藏书数万卷,且多善本珍本,分类贮藏在标有“万木草堂书箱”的百余只木箱中,供学生借阅参考。书的来源主要是康氏历代藏书,以及社会捐赠和同学们带来的书籍,集合而成巨观,化私而为公用,尤其是康有为从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购来的几千册西书译本及声光化电之书,使学生大开眼界。康有为给“书藏”设置借书簿记,规定以一月为借阅期,每一个学生轮流当值一月,负责借阅登记及月终整理书库工作。当时在“书藏”轮值的万木草堂学生卢湘父,珍惜这一个月的管理“书藏”机会,认为在服务同窗的同时,也获得了坐拥书城之乐,他在《万木草堂忆旧》的《轮值书藏》一节中说,书藏“各书多为市肆所无者,惟于此中得之。同学多闭户自修,惟予则于书藏中自修也。李谧有言: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予则有百城之乐矣。”
万木草堂学生除了听康有为讲课外,主要靠自己读书和写读书笔记。他给每个学生一本功课簿,要求把读书心得和问题写在上面,每半月呈缴一次。康有为对学生的每条简短的疑问,都报以批答。功课簿写满以后,藏入“书藏”,供新来的同学阅览。1897年冬,康有为还准备把这些功课簿刻印,以备传观,并写诗勉励:
万木森森散万花,垂珠连璧照红霞。
好将遗宝同珍护,勿任摧残委瓦沙。
万木森森万玉鸣,只鳞片羽万人惊。
更将散布人间世,化身万亿发光明。
同时,万木草堂“书藏”还具有编书资料库的功能,譬如康有为要撰写一部《孔子改制考》,由他指定一二十个学生,把“书藏”中上自秦汉下至宋代各家著述,分配学生,分头检阅,凡有关于孔子改制的言论,简单录出,注明见于某书某卷某篇,可省先生翻检之劳。每到编书之日,学生们汇集大堂之上,分书分卷,认真摘录,编辑成册,存入“书藏”,备康有为随时调用,万木草堂“书藏”又成了康有为创造维新变法理论的资料库。戊戌政变之后,清政府派人查封万木草堂,专门放一把火,把“书藏”之书三百余箱,全部付之一炬。
要重点搜集对经世有用的书
康有为把藏书之所命名为“书藏”,扩大了中国古代政府的藏书阁、佛寺的藏经楼和民间藏书楼的功能。它是我国古代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的中介环节或过渡形态。在他的奏折、年谱、游记、政论中,对藏书机构常常是“书藏”、藏书楼、图书馆三个名词并提,或互换使用。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拟创办强学会,翌年初,京师强学会遭杨崇伊参奏被查封,所有藏书归入京师大学堂,成为今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稀世珍品。与此同时,他又在上海创办上海强学会,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提出“开大书藏”的设想,指出“泰西通都大邑,必有大藏书楼,即中国图籍亦藏庋至多。”他认为这个“大书藏”要重点搜集对经世有用的中国书,西洋政教及各种学术图书,以广考镜而备研求。1897年春,康有为第二次在桂林讲学时创办圣学会,仍然把广购书器、建立“书藏”作为重要任务。可见他的办馆方针,是中西兼顾、各种学问兼收并蓄。他对广西名家望族踊跃捐款捐书者,一律登报声明致谢,以动员社会赞襄。
1927年3月,康有为在青岛长逝。当时在上海的康门弟子徐勤、刘海粟、唐以修、刘天启等36人发起组织“南海学会”,草拟了简章12条,商定以康宅为固定会所,并运用康有为游存庐府内的藏书,办一所“南海图书馆”,以垂纪念。终因康有为生前债台高筑,其后人为抵债忍痛出售游存庐,大部分藏书归入广西大学图书馆和镇江市立图书馆,所藏书画则典质于英国汇丰银行,流落异域。“南海图书馆”也成了空中楼阁。
(上海师范大学马洪林)
链接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抄录各馆新闻”的《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每期10页,印二三千份,木板刻印,双日版,免费赠送。这是中国最早的文摘报。
余思与康有为“书藏”同时存在的还有哪些“藏书楼”至今仍作为文化遗产供参观、使用请列举5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