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从目的地疲惫不堪地回家,先要赤脚在黏黏的土地上走走,据说这样才可消除疲劳。很多人全然不知自己身体内部有什么毛病,看了医生才知道。我觉得在完全不同范畴的思想世界也同样遵循着这个道理:人们了解自身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用于发现自身缺陷并不断寻求改变。以自身的经历,我对那些被称为难言之隐的缺陷颇有所感。前些日子,有一位朋友来访,我带他进了客厅。之前很长时间里,我不知道他是色盲,他自己也没察觉,那一天的见面,是我们俩都知道他有色盲缺陷之后。
我问:“听说你是色盲,是真的吗?”他说:“是的,是色盲。
好像是不能分辨红色。”
庭院中落霜红正好露出了红色的果实,我指着落霜红的果实问:
“你能看见那鲜红的果子吗?”他歪着头俯身一看,说:“是的。那些像果子的东西跟叶子的颜色一样,零零星星地点缀着。”话毕便沉默不语。我例举着各种颜色反复询问那清晰而美丽的颜色是什么,他回答说,应该是排序首位的红色,但到底是什么颜色,我没有概念。
迄今为止,我与这位朋友见面有几十次了,一点儿也没有察觉他是色盲,他本人也没有发现,这是肯定的。然而如何面对这个缺陷呢?一个人严重的缺陷如果没有被注意的话,是不足以产生特别的惧怕的。他说,自己这一生也不能辨别最重要的红色了,因此想放弃写小说而专心致志学写评论。虽然评论是着眼于事物本质而发表的议论,不用红色也能写的文章,但是,缺了“红色”概念的评论是怎样的,我对此颇感好奇。
比起没有被发现缺陷的我们来讲,那确切地知道自己有色盲缺陷而持淡定心态谦和的人,或许能够探索更多的事物本质。因此我希望这位朋友保持身心健康。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陷,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虽然缺陷是被别人发现指出的,但实际上,当人们认知到自己的缺陷后,便一定希望从中摆脱出来让意志力得以升华,获取新生。希望源于失望,这是有益于人生的观念,它能激励人在灵活而开阔的视野中发展,最后转化为精神的收获。我们的文学也一样,发现缺陷对作家至关重要,这种探寻能带给文学神奇的希望。
此时呈现在我眼中的,是那些不畏质疑、直面缺陷、具有谦逊态度的人,他们推动着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