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方面,曹操残暴嗜杀。曹操曾悍然杀死了汉献帝的皇后伏氏、贵人董氏以及伏氏、董氏的亲属。在卫道士们看来,这是其“谋逆”的铁证。不过话说回来,曹操是因为汉献帝与伏氏、董承、伏完等阴谋除掉他时才痛下杀手的,应是属于自卫,不算是大过。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曹操的奸雄的称号,多半是被当时的社会形势逼出来的。曹操生在东汉末年,那是个混乱黑暗的年代。那个时候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个时候被称为秀才的,看不懂书,说他孝顺的,父亲早不在了,刚正不阿敢说真话的人死在路边上,那些喜欢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却能封为王侯。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世风已经下得不能再下了。在这么一个时代里,当好人是很难的,要么被陷害,要么就窝囊一辈子。曹操既不想被陷害,也不想窝囊,那他就只有去当奸雄。有道是时势造英雄,借用过来,就是时势造奸雄,造枭雄。曹操实现抱负也只有走所谓的“奸雄”之路。当时有个叫许邵的人,是个著名的评论家,曹操也让他评过,他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曹操这个人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要看他是生在治世还是乱世。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是有才略的。想想看,一个治世能当能臣,乱世能当奸雄的人,肯定有才,而且有大才。
其实在群雄并起,诸侯割据的三国时代,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像刘备、孙权之流又何尝不是奸雄?何尝不是像曹操一样置民众之生死于不顾?被后世尊为正统的刘备,不也是曾经“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吗?孙氏父子三人,为了达到其逐鹿天下的目标,不也四处征讨,杀人无数吗?袁术、袁绍、刘焉之流,又哪里让人民享受过什么好日子,但惟独曹操为千夫所指,岂不怪哉?
曹操曾经写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他对乱世的忧心和对民众苦难的悲悯,这不正说明他对于太平生活的一种渴望吗?当时的历史背景,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而在这样一个改朝换代已经毫无悬念的局面之下,曹操终其一生,虽三分天下有其二,却始终保留了汉臣的名分,如此气魄,岂是奸臣二字所能涵盖的呢?
透析诸葛亮”美人计”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无比强大。南方孙权,兵多且将广,于赤壁之战中与刘备配合,用火攻之计,击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而此时的刘皇叔,尚处于匡复大业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容身之处。赤壁之战后,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强“借”了荆州以做安身之所。
俗话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孙权因刘备占据荆州,屡讨不还,十分火大。事有凑巧,刘备的甘夫人正好于此时过世。没了夫人,刘备因而“昼夜烦恼”。于是周瑜献美人计于孙权,假意欲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诱刘备至东吴,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
建安十四年八月,孙权遣媒人到荆州见刘备,说与婚姻之事。诸葛亮何等人也,虽说在用人方面有些失误,但他总是比周瑜棋高一着,无论是暗设陷阱的鸿门宴,还是堆着笑脸的美人计,都能被孔明所识破。刘备清楚周瑜的用心,面有难色。诸葛亮却稳操胜券,极力劝刘备答应这门婚事。他充满自信地对刘备说:
“周瑜虽然颇能用计,但他总难出我诸葛亮所料。只要我略施小计,定令周瑜一筹莫展。我保证主公既得娇妻,荆州又万无一失。”诸葛亮奉劝刘备尽可大胆过江,他自有妙计可保刘备的安全。
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十月,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诸葛亮特派大将赵云带领500军卒随刘备前往东吴结亲。出发之前,诸葛亮交给赵云3个装有妙计的锦囊,并让他贴身收藏好,又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
刘备一行到达东吴之时,赵云拆开了第一个锦囊。随后,他又唤来500名兵卒,命令他们披红挂彩,到东吴都城南徐采买喜庆礼品和物件,逢人便说刘备入赘东吴的消息,弄得城中百姓人人皆知。孔明的锦囊妙计中还教刘备到东吴后首先拜访孙策、周瑜之妻“二乔”的父亲乔国老,刘备也按计而行。他牵羊担酒,前往拜见乔国老,叙说特此到来成亲之事。
乔国老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便进宫向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道喜称贺。吴国太闻此言之后大惊,一面派人去请孙权回话,一面派人到城中察看个究竟。派出的人很快便回来复命,说乔国老所言非虚,新人已在馆驿安歇,500名随行士卒也在城中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吴国太为此大吃一惊。等孙权到来时,吴国太气就不打一处来,并捶胸大哭起来。
孙权一看,知道露了馅,只得如实相告。说道:“许婚乃周瑜之计。只是以招亲为名,引来刘备,讨还荆州。若刘备不还荆州,就先除掉他。”国太一听,更加怒不可遏,她大骂周瑜说:
“周瑜小子无计取回荆州,倒打起我女儿的主意,使出这美人计。
如果真的杀了刘备,我女岂不成了望门寡,让她以后如何做人。
这岂不误了她的一生!”乔国老也从旁打边鼓,他说:“如用此计,即便是得到荆州,也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此事如何行得!”
孙权被训得呆若木鸡,一时语塞。吴国太仍然怒气未消,不停地大骂周瑜。乔国老劝她说:“刘玄德乃汉朝皇室宗亲,倒不如顺水推舟,招他为婿,免得张扬出去丢丑。”孙权却表示不同意。
正在孙权与乔国老争论不休的时候,国太又发了话,说道:我明天要在甘露寺与刘备见面,亲自相亲。如不中意,随便你们发落;如果中了我的意,我就做主将女儿嫁与他。孙权也只有奉行孝道,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乔国老又将孙权、吴国太要见的事情告诉了刘备,并让刘备好生留意。第二天,吴国太、孙权、乔国老等在甘露寺会见刘备。吴国太一见刘备就喜出望外,高兴地对乔国老说:“真吾婿也!”乔国老也称刘备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把刘备大大地夸奖了一番。也就如此,刘备同孙权之妹的婚事,就由国太做主当场定下。
就这样,孙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后悔不已。不料后来,刘备与孙尚香成亲后,夫妻二人两情欢洽。孙权见弄假成真,又给周瑜去信问计。周瑜也真算得上智能之士,他很快又为孙权策划了盛筑宫室,多选美女,以此来蔽刘备之耳目,丧刘备之心志,并使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各置一方,分头对付的计谋。这一招还真见效,刘备在孙权布置好的温床里,被声色所迷,再也不提回荆州的事了。刘玄德乐不思荆州,似乎完全忘记了兴复汉室之重任。对于此种情况,赵云急忙按诸葛亮当初的交待,拆开了第二个锦囊。尔后,他按计而行,急见刘备,并告诉刘备说:“今早军师使人来报,曹操正起兵50万,杀奔荆州,请主公速回。”这才令刘备下了回荆州之决心。
在建安十五年的正月,刘备与孙夫人踏上回荆州的路程。此时的孙权得知刘备已经离去的消息后,便立即命令手下的将士急速追赶。后来,他仍放心不下,又派出第二批人马,并将自己所佩宝剑赐与部将,命令他们一旦追上,先斩刘备与其妹孙尚香。
原来周瑜对刘备也早有提防,他也派出将领统率3000人马在去荆州的路上驻扎拦截。如此一来,刘备陷入了极为险恶的境地,前有周瑜部下的堵截,后有孙权派出的两批追兵。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赵云在拆视了第三个锦囊之后,就搬出了孙夫人,孙夫人以国太爱女、孙权之妹的特殊身份,应对了第一批追兵与周瑜所布置的队伍。最后,刘备等终于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和接应下,化险为夷。正当刘备、诸葛亮等舍步登舟逆水而上的时候,又看到周瑜亲自带领无数战船气势汹汹地追来。刘备等见状就弃船上岸,改乘车马前行。周瑜也穷追不舍,登岸继续追赶。当他追至黄州地界时,遭到了埋伏,关云长、黄忠、魏延等大将合力杀来,周瑜被打得大败。当周瑜下船逃命时,又听到岸上刘备之众兵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到此时,自作聪明、争胜好强之周瑜的“美人计”破灭。他羞愧恼怒至极,气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
周瑜所设的美人计的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他所精心设计的美人计造成了事与愿违之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个方面,周瑜所设的这一计早就被对方给看破了,只是自己还蒙在鼓里。
周瑜所设的美人计,除了周瑜、孙权、鲁肃这三个人之外,再也没有第四个人知道,不要说做媒的吕范,就连孙权的母亲也都蒙在鼓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事做得极为机密。
其实,事情做得机密不机密,不在于是否走漏了风声,在于能否被别人识破。他的美人计十分明显地露出了让人怀疑的一面。
比如,按照当时的风俗,通常情况下都是男的一方主动提亲,极少有女方主动找上门。何况,孙权却突然提出了将并不愁嫁的妹妹送给刘备,而且还表现得如此迫不及待。还有,自古以来,都是女人嫁到男人家里来,很少有男人被娶到女人家里去的,可是孙权却特别要求刘备一定要到东吴就亲,这就让人感觉到奇怪了。
一旦所设的计谋有了破绽,就很容易被人识破;而计谋一旦被人识破,就不再称为计谋了。这就是周瑜献美人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个方面,美人计中的美人并不能被施计人所控制。
尽管刘备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美人计,但是如果没有美人孙尚香的配合和帮助,刘备即使插翅也逃不出周瑜的手心,孙尚香本来是被当作诱饵的,为何反过来帮助刘备呢?这主要是因为孙尚香并非一般的女子。
孙尚香是个志胜男儿的人,虽然被吴国太溺爱,然而在她身上却没有骄娇之气。她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周瑜曾介绍说:孙尚香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吕范也介绍说: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
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就连孙尚香的洞房之中也是两边枪森列,侍婢皆佩剑。
由此可看出,孙尚香有两个不同于大家闺秀的特点,一个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性格,另一个是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的志向。这两个特点就使她所接触的事物和见识不同于一般的妇人。
孙尚香是个深明大义的人。虽是个女流之辈,又是一个新娘,即使留恋儿女之情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当她得知荆州危急,并听刘备说出“备欲不去,使荆州有失,被天下人耻笑;欲去,又舍不得夫人”的烦恼时,她毫不犹豫地表示:“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如此深明大义,实在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当时摆在孙尚香面前还有一个难以做出的抉择,这就是与母亲的离别。如果跟着刘备回荆州,就必须割舍母女之情;如果留恋母女之情,就不能放刘备回荆州。在这个两难的选择面前,孙尚香之所以选择了跟随刘备,并不是她不留恋自己的母亲,也不是她不喜欢安乐的生活,而是她把自己的命运与夫君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了。为了实现夫君的宏图大志,她宁愿放弃自己眼前的一切。她看到的是大局,看的是长远。
孙尚香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刘备要想逃回荆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主动为刘备出谋划策,最后,孙夫人便以江边拜祖为名,向荆州逃去。
周瑜的美人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就意外地遇到了乔国老与吴国太。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局外人,但是,却对周瑜的计谋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如果从刘备的角度来说,乔国老和吴国太当然是两个不可缺少的贵人,但是,如果从周瑜的角度说,他们两人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干扰因素。
由于周瑜在策划他的美人计时,没有想到乔国老与吴国太两个会搅和到这件事中来,因此没有事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又由于乔国老,特别是吴国太的特殊身份,周瑜只能惟命是从,因此,使他失去了对事件的控制能力。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算到人的想法。周瑜定美人计要捉住刘备,诸葛亮将计就计,自己巧施“美人计”。不仅识破了周瑜的计谋,而且还算到了周瑜以后所走的每一步。对于周瑜这方来讲,策划得十分周密,但也难以逃脱失败的厄运,更何况周瑜的计谋在策划的过程中就有很多致命的漏洞,因此说,周瑜所设的美人计,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关羽华容道放曹操真相
烽火四起,杀声遍野,一群不到500人的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来到了华容道,正当他们以为危险已经过去的时候,一个骑着火红骏马红脸长须的将军领着一队刀斧手突然横到那队伍跟前,只见一个气概不凡的败军首领走上前来与红脸将军窃窃私语几句,那将军犹豫片刻便让出道来……这便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精彩情节。
诸多三国迷,对关羽放了曹操痛恨不已,但关羽投身曹营时受曹操的恩情太深,不忍相害。于是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不该让关羽去守华容道。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魏国就不会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便不会形成;蜀国的实力也不会受到重创;司马家族更不会一统中国。假如曹操在华容道被关羽所杀,汉献帝又无力管理国家,北方将会群雄并起,军阀割据。假如此时孙刘进军北方,自会势如破竹,直取许都,夺取北方大片疆土。这样,曹丕就没有机会废除汉献帝,自立为王,建立魏国。
很多人认为,关羽的一念之间,放了曹操一条生路,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成就了这样一个历史。诸葛亮明知关羽是重义之人,却偏让关羽去华容道截曹操,实在是个失策。
因关羽事先立下军令状,但因刘备求情“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赎罪”,诸葛亮就饶了关羽。事情真是如此吗?错!其实刘备、诸葛亮事先就商量好了,他们深知曹操杀不得,杀了曹操刘备只能做皇叔,留下曹操,刘备就能做皇帝。
诸葛亮早就考虑到放走曹操对于刘备军是有利的,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仁义道德方面
刘备以仁义为先,仁义是他的最主要的战略思想,根本就不会轻易地放弃掉。关羽放曹,不但使刘备军得到个能放走死敌的仁义之名,天下之士对于刘备也必定更加向往。何乐而不为。关羽放走曹操一事是对刘备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