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聘员工和培训新员工这一侧面,大家就能看出Facebook的与众不同。作为一家有个性的公司,Facebook对上市的庆祝活动也别具一格。2012年5月17日,Facebook挂牌上市的前一天,从晚上7点开始,公司在位于门罗帕克(Menlo Park)的总部中心区——黑客广场(Hacker Square)上进行了一整晚的黑客马拉松 (Hackathon)活动。值得一提的是,黑客广场上用暗灰色水泥拼成了巨大的“HACK”字样,大到在空中都能看见。
Facebook的黑客马拉松基本上每三个月举行一次,至今已举办了30余次,成为公司内部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活动的基本规则很简单:这段时间里,大家尽可能放下自己日常的工作,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开发,可以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约束,公司还提供饮料和食物。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精神和Google广为人知的“20%规则 ”相似,即鼓励员工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自己平时想做,但没时间去做的兴趣点。
这类活动的宗旨是为了保持员工的创造力,确保他们不会感到工作很枯燥,让他们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像Google的“20%项目”中曾产生了包括Gmail(Google的免费邮箱)、新闻服务、Gtalk(Google的IM工具)等产品一样,在外界眼中“整晚狂欢”的Facebook黑客马拉松也孕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产品。比如聊天、视频、移动开发架构以及HipHop编译器等,2011年推出的新版个人页面——时间轴(Timeline),也是萨姆·列森(Sam Lessin)在一次黑客马拉松活动上构建出来的。
在黑客马拉松进行中的每一刻,每个人只对自己的兴趣负责。
此外,黑客马拉松活动还可以增进工程师之间的接触、交流。这段时间内,你的合作伙伴基本上不会是日常工作中的同事。为此,有人做了一个内部工具,你可以事先发布自己想做的项目,然后组织者(都是工程师志愿者)会将其发布到相关的公司邮件列表和内部网页上,以寻找其他感兴趣的合作者。这种临时性的搭档可能也会激发出不一样的灵感。
参加黑客马拉松活动是自愿的,但公司非常鼓励员工参加,为此甚至可以延迟产品的发布。曾有一次开组会的时候,我问组里一个印度籍工程师是否参加当天晚上的黑客马拉松活动。他正在负责一个自动处理用户支付投诉的产品,就说没办法参加,因为产品原计划的发布期快到了。我告诉他那我们来改变这个发布期吧,我宁可帮他顶住这个压力,去告诉很期待这个工具的相关运维部门的人员要延期,也不希望他放弃参加黑客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