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妙语:
当关羽听说武艺高强的马超已经归顺了刘备以后,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川中武艺第一的大帽子不想失去),就派遣自己的儿子关平来告诉诸葛亮自己的意思。关平说:“我的父亲听说新近归顺的马超将军武艺高强,就打算回来和他比试一下高低。教我(就这件事)来禀告一下伯父(气量窄小在此已有表现,放弃本职工作只是为了和对方争一口气,败因已伏,他日焉能不败?)。”听到关平说的话,诸葛亮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让关平带回去。信中说:“我听说将军你想要与马超比试武艺以分出高低。以我看来:虽然马超武艺过人,但也只不过象刘邦手下的黥布、彭越一样(只是一名普通将领);只能与张飞将军争个先锋什么的,远远比不上将军你的才能。况且你接受任命来守卫荆州,这个责任不能说不重;一旦(擅离职守)进入川中,如果荆州出了什么事,你的罪过可就大了。希望你能够仔细想想。”关羽看过以后,捋着他的胡子说道:“只有诸葛亮知道我的心意啊!”将诸葛亮的书信传遍手下的谋士(这更是虚荣心之大的顶极表现,其虚荣莫过于此,死要面子);于是就断绝了入川与马超比试的念头。
在这里,面对自己的两个部下,一个是地位仅次于刘备和自己的关羽,另一个是刚刚归顺的马超,极需要对双方都进行安抚。但是,关羽的刚愎自用又是诸葛亮深知的,要想劝说他不与马超比试,那就必须满足他的虚荣心。诸葛亮就对症下药,在信中对关羽大大吹捧了一番(反正信的内容马超又不会知道),于是,关羽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他拿与诸葛亮的私人通信给旁人看就可以看得出来),从此平息了与马超一争高下的念头。除了诸葛亮和刘备,恐怕很难有人能够轻易说服关羽。
古为今用:
如何劝架,并让双方平静下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虽然难,但毕竟还是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退却。事实上,劝架也并不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只要你掌握了以下的技巧:
(1)婉转批评
一对年轻夫妇在吵架。那男的大声指责妻子“没知识,跑到大马路上当众出丑”,一连串粗话,越骂越凶,妻子越哭越伤心。旁边人劝说但根本不起作用。这时有位老人上前拍拍那男的肩膀说:
“你戴了副眼镜,像个知识分子。你有知识,就不要闷在肚里,要拿出来用……”
老人把“用”字拖长,讲得很响。那男的听了一愣,不骂了,定神听老人讲话。老人略顿了一下,接着又说:
“你要用你的知识来说服你妻子嘛!如果你只会跺脚,只会骂,不也变得没知识了吗?还是找个地方,冷静下来,好好劝劝她吧!”
几句话,说到了要害。那男的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变得不那么凶了。老人又去劝那女的:
“有话好好说好么!找组织,找亲友,都好讲么!心里有什么委屈都讲出来,不要闷头哭!汽车不能撞,大卡车更是个大力士,你一个人怎么能撞过它吗?”时众人大笑,女的被大家笑得不好意思起来,也不哭了。
吵架的这对夫妻都有不对的地方,又不肯认识到自己的错,才越吵越厉害。老人则分别指出了双方的不对,但批评得非常委婉,语气和缓,措辞恰当,夫妻双方才接受了他的劝说。
人在吵架时心中有火气,嘴上没好话,耳中听不进劝告。因此,劝架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言辞,要多用委婉的语言,注意不触及当事人的忌讳,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力避火上浇油,而要用好言好语“温”
(2)回顾真情
有两个同胞姐妹为了父母的遗产产生了纠纷。大家一边吃晚饭一边讨论起这件事,两姐妹又吵了起来,互不相让。大姐假装不理会她们的争吵,而叹了口气,自顾自地说起来了:
“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吗?有时候连鸡蛋都吃不上呢!我记得有一次你们俩看见邻居家的孩子拿着一个煮熟的鸡蛋。妈妈没法子了,就煮了一个洋山芋骗你们说这是洋鸡蛋。你们俩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妹说:‘妹你先咬一口吧’小妹说:‘是姐姐你先咬一口’…”
说着说着大姐哽咽起来,听着的两姐妹也都落下泪来,一场遗产纠纷就此化解了。
这位大姐是聪明的,如果她就事论事地去分割财产,想以此来化解两姐妹间的争吵和矛盾,只会越闹越僵,说不定两姐妹还会对做大姐的都产生意见。大姐对姐妹俩以前的真情进行了回顾,勾起了姐妹俩温馨的回忆,才使得矛盾得以成功的化解。
当人们在吵架时,双方都处于不理性的状态,如果劝架的人硬是、去为他们评个是非曲直,反而很容易加深他们的矛盾。如果能与他们一起回顾过去彼此之间的往事,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可能会让双方真正做到互谅互让。
(3)谐音曲解
在一辆列车上,一位妇女卖雪糕,先说五角一块,后又说一块钱一块。一位妇女买雪糕时说:
“面卖的五角,后面卖的一块,有你们这样做生意的吗?”
卖主却说:
“这叫一分价钱一分货,五角的怎能和一块的相比,我的雪糕正宗货。”完了补了一句:“虎了巴唧的(东北话“傻”的意思)。”
买雪糕的妇女“唰”地变了脸色,提高音量说:
“你这话是怎么说的?你说谁‘虎了巴唧’的?”
卖主顿时傻了眼,买主却越叫越带劲儿,一场战争即将爆发。这时一位旅客灵机一动,说:“大姐,她说的是雪糕‘苦’了巴唧的,不是说您‘虎了巴唧’的。”
卖主也随声说:“我是说雪糕,不是说您。对不起,我没说清楚。”
旁边的人也说:“刚才她说的是‘苦’,不是‘虎’。”那买主便逐渐多云转晴,脸上又阳光灿烂了:“哎呀,我的耳朵要聋了,怎么打起岔了,真不好意思!”卖主向圆场者感激地笑了笑,溜之大吉。
一场眼看要爆发的“战争”就这样被这位乘客化解了。生活中一些争吵原本是不必要的,只是因为当事人的心情不好,才会一气之下口无遮掩,冒犯了另外一方,从而引起争吵。如果在他的话中,能够巧妙地运用谐音等方法将之解释成别的意思的话,就能给双方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从而避免一场争吵。
(4)比当事人更荒谬
两位青年农民有一次去给玉米施肥时,因猪粪离庄稼远近而争执起来。
甲说:“猪粪离庄稼近,便于庄稼吸收,庄稼肯定爱长。”
乙说:“让你这么一说,应该把庄稼种到猪圈里,一定更爱长。”
甲说:“你这是不讲理。”
乙说:“怎么不讲理?你不是说离猪粪近,庄稼爱长吗?”
两人开始争吵起来。这时,一位中年农民凑过来说:
“我看你们俩谁说得也不对。猪尾巴离粪最近,也没见过猪尾巴长得有多长……”
一句话,使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甲和乙在大家的笑声中也不好意思再吵了。中年农民劝架的话似乎连常识都不合,可一语中的地点破了甲、乙两人的诡辩,现兼具强烈的幽默感。
“马有失蹄,人有失语”,偶尔失语在语言交际中难免发生,但失语往往是许多矛盾发生和激化的根源。当吵架双方因为失语而引发了矛盾时,如果能抓住他们的话中明显不合逻辑的地方,然后顺着他们荒谬的逻辑,说出一个令大家捧腹大笑的更荒谬的结论,矛盾往往就能在笑声中化解。
6、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说服别人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消除对方由于对你的诚意表示怀疑而产生的戒备。否则,这道防线将像一堵墙,使你的话说不到他的心里去,甚至产生反感。
诸葛妙语:
当周瑜想用计诱骗诸葛亮承担攻打曹操运粮通道的任务时(这个任务很可能失败),没想到却上了诸葛亮的当(被诸葛亮激怒),自己一手把这个任务揽了过去。为了挽救周瑜并彻底击破他的心理防线,诸葛亮又对鲁肃说了下面一番话。
诸葛亮笑着说道:“周瑜派我去截断曹操的运粮草物资的通道,其内心的意思只是想借曹操的手来除掉我罢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就拿话来激他,没想到周瑜气量窄小连几句话都容纳不下。现在正是用人的紧要关头,只希望你的主公及手下与刘备能够同心协力,惟有这样才能打赢这场战争;如果彼此之间互相算计,则什么样的大事也做不成。曹操原本就足智多谋,他一生善于断别人的运输粮草物资的通道,(对于自己的通道)他怎么会不派遣重兵来守卫呢?周瑜如果真的去偷袭他的粮草通道,必然会被曹操捉住。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与曹操在(他所不熟悉的水上)决战,先挫一挫曹操部队的锐气,然后再想更好的妙计来最终打败他。希望你能够把我的这一番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他。”
在这里,诸葛亮其实完全可以不管周瑜的死活,然而,如果那样的话,赤壁之战中东吴就少了一员具有帅才的大将,己方的胜算也少了很多。于是,诸葛亮就设法攻破对方的心理,让对方彻底死了对自己玩心机的图谋。既激怒周瑜让他自己承担必死的任务,同时又通过中间人鲁肃去劝说周瑜不要去白白送死,从而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1)产生同步心理
什么是同步心理呢?同步心理就是,凡事想跟他人同步调、同节奏,也就是“追随潮流主义”,是那种想过他人向往的生活、不愿落于潮流之后的心理。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那种不顾自身财力、精力,甚至是否真心愿意而豁出去做的念头,就很容易乘虚而入,支配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盲目做出与他相同的举动。
通常人们在受到这类刺激后就很容易变得没有主见,掉入盲目附和的陷阱中。所以推销员或店员经常会搬出“大家都在用”或“有名的人也都用”等推销话语,促使人们毫不犹豫地接受。
(2)利用逆反心理
当别人告诉你“不准看”时,你就偏偏要看,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这种欲望被禁止的程度越强烈,它所产生的抗拒心理也就越大。所以如果能关于利用这种心理倾向,就可以将顽固的反对者软化,使其固执的态度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如果在说服对方的时候,劈头就说:“你这样做不对。”对方一定会反感地说:“不,我绝对没有错”时,对方的“逆反心理”也许就会产生作用,他会说:“不,没那回事,其实我也有错。”如果说:“你确实是不对的。”这样的话,通常会使对方产生一种潜在的反感心理,而当对方有了这种心理时,就只有放弃说服他的念头了。
富兰克林做雷电实验时,曾在自传中提到有关利用“逆反心理”的论述,也就是“在说服别人时,首先必须非常稳重地叙述自己的意见,然后附带地说:‘这只是我的观念,也许是有错的。’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视你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甚至当你表现出犹豫不决时,他还会反过来说服你。”
(3)利用对方的危机感
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产生某种危机感,这种意识使他心生恐惧,并由此激发出强烈的要求上进的愿望。如果你能把握他的这种危机感,就能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对策。
以下是一个希望儿子考上大学的母亲,为了改变儿子吊儿郎当的态度而与他进行的对话:
“小虎呀,高考已经迫在眉睫了,你非加紧用功不行!你看看你,整天只知道弹吉他,这样下去不行啊。唉,真不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哼,怎么想?我觉得读不读大学都无所谓。那些书呆子们拼了命考上一流大学,进了大企业,结果又怎样?像爸爸,在公司做那么久了,还不是一遇裁员就立刻失业啦!”
“话不能那么说呀!虽然爸爸今天是被裁员了,可是这许多年来我们家的生活水准不都是在中等之上吗?你想要的东西有哪一样没买给你?这些都是你爸爸的功劳,全都因为他上过一流大学,进了大企业的缘故呀!你想想看,要不是你爸爸,我们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根本就不可能像现在日子过得这么舒服!”
“知道啦!可是我喜欢音乐,想试一试究竟自己能不能靠它闯出一条路来,就算不成功我也不会后悔的。”
“音乐?我知道你喜欢音乐,但只能把它当作一种爱好。因为要想成为音乐家是要有特殊天赋的。你确定自己有天赋吗?就算你有天赋,还得加上不断地训练才行,而且你能玩上十年的音乐吗?能吗?”
“说得也是……但我还是想试试看。”
“喜欢归喜欢,放弃考大学而搞音乐,毕竟太冒险!”
“嗯,知道了。”
这位母亲的说服是相当成功的。她巧妙地利用了儿子自己对于放弃大学而专搞音乐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让他明确感受到危机所在。
在与人交流中如果你能洞悉他的内心,巧妙地刺激对方的隐私,使他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就能找到他的危机感。这个危机感就是你说服他的一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