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求人办事的时候,既然是求人,无形中便处于相对卑微的位置,心理压力自然会有,如何说话,才能显得自己不过于卑微,这是难点之一。另外,在求人的时候,直白的请求不是难题,在无形中说出求人的话,让对方感觉不到你是在求他,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除此之外,隐语也用在相当多的场合,发挥出一般的语言所不能发挥出的威力。
1、隐话不是说假话
隐话并不等于假话。隐话只是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让别人摸不着头脑;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再予以证实,把真相告诉大家。这是一种策略性的说话,是为了达到目标而故意为之。
诸葛亮也是一个隐语高手。
诸葛妙语:
诸葛亮对刘备说:“鲁肃一定没有去见孙权,只是到柴桑和周瑜又商量了一些什么计策,来欺骗我们。等会你们谈话的时候,你只要看见我点头,便满口答应他的条件。”两个人商量好以后,鲁肃就来了。互相见过,鲁肃说:“吴侯很是称赞刘皇叔的德行,他与各位将领商议以后,就决定发兵替皇叔攻打西川。得到西川以后,拿它来与你们换取荆州,把西川作为吴侯妹妹的陪嫁礼物。只是当我们的兵马路过你们这里的时候,希望你们能够供应一些钱财粮草物资等。”诸葛亮听了以后,连忙点头答应道:“难得吴侯如此好心!”接着说道:“待到你们的部队到这里时,必然作好准备来犒劳他们。”鲁肃听了心里暗自喜欢(计策得逞,认为诸葛亮上当)。
在这里,诸葛亮在早已料到是周瑜的计策的前提下,却说“待到你们的部队到这里时,必然作好准备来犒劳他们。”这句话其实有两层意思,只是老实巴交的鲁肃听不出来罢了。一层意思是当你们的部队到来的时候,会好好地犒劳你们;第二层意思是说“好好”地犒劳你们,但怎么犒劳你们是我们自己的事。可怜鲁肃与周瑜信以为真,真的带着部队来,以为可以阴谋得逞了……就这样结结实实地上了诸葛亮一次当。
古为今用:
具体说隐话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以退为进法
放暑假时,为了让孤儿们得到社会的关注,过一个愉快的假期,某高校决定组织青年志愿者向本市一所孤儿院献爱心。
负责老师向所有志愿者郑重提出:“希望每位成员能带一名孤儿到自己家中共同生活一个暑假,让他们得到家的温暖。”把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全部花在照料孤儿身上,这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当时就遭到了大家无声的拒绝。
短暂的冷场后,负责老师微微一笑,说:“我知道这样可能使大家为难了。这样吧,我尊重大家的选择,把原计划改为每周抽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一起逛逛公园、做做游戏什么的,这样总可以了吧?”这一提议获得大家的一致通过。
其实,这只不过是负责老师说话的一个策略而已。他的真实用意实际上就是希望志愿者每周能抽出一天时间陪陪孤儿,只不过他明白,在暑假里,即使这样一个请求,实践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提出这样一个请求前,他干脆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请求——让他们整个暑假照料孤儿,这一请求不出所料地遭到大家的拒绝。只不过,在已经拒绝一次的情况下,再提出一个请求,大家也就不好意思再拒绝了。而且两次请求相权衡,大家自然会选择后者。这样,看似退让,但无形中本来很难达到的目的就实现了。
(2)轻松玩笑法
一个打工者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因为其见解独特,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了30%和20%。洋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个小伙子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一文不值。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的。”洋老板哈哈一笑,随即爽快答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这个青年便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开玩笑,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若干理由,那岂不在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一个玩笑,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而一本正经的话则往往使人紧张。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严肃的请求用轻松玩笑的方式表达出来,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3)满足需要法
19世纪,在维也纳上层社会的妇女中,时兴一种高筒、宽檐的帽子,帽檐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当这些女士进入剧场时,坐在她们后面的观众往往就只能看到她们的帽子而看不见舞台,于是不少观众向剧场经理提出抗议。
剧场经理真实只是一味地请求女士们脱帽,但女士们谁也不理睬他。后来,经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听他对女士们说:“本剧场照顾年老的女士,只有她们可以不必脱帽。”此言一出,剧场中所有的女士都摘下了帽子。
剧场经理在这里运用的求人法就是满足需要法。现代心理学指出,人的行为的驱动力是动机,而动机的基础是需要。所以,只有从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入手,激起相应的动机,才能使人做出相应的行为。上面这个故事中,维也纳上层妇女都有希望自己年轻貌美的心理需求,因而讨厌别人把她们看作老妇。剧场经理正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故意说“只有年老的妇女可以不必脱帽”,这从反面激起了这些妇女维护自己年轻的心理需求。
所以,在求人时,只要准确了解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并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激发和满足,就能使对方做出你所希望看到的行为。
2、说隐话要有技巧
在著名的川剧的绝活——“变脸”中,观众往往对演员的精彩表演赞叹不已。然而,无论演员的脸如何变化,任何一名观众都知道,是隐藏在面具后面的那一张脸才是他真正的脸。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招术也往往被人们所采用,具体一点,就是一些高明之士善于说“隐语”,把真实的话往往藏在一张“面具”背后,从而成功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达到混淆对手视听的目的。
诸葛妙语:
在东吴舌战群儒时诸葛亮对程德枢。
程德枢:“你是一个好说大话的人,不一定就象别人说的那样有真才实学。(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就会被真正的有才能的人所笑话。”诸葛亮答道:“儒士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君子一类的儒士,忠诚于自己的君王爱护自己的国家,守护正义厌恶邪恶,一生都在追求使自己的所作所为为当时的时世作出一定的贡献,以便使自己的名字能够为后世的人所知晓。而象小人一样的儒士,只知道象只虫子一样死学不知变通,只知道学习如何作文章,拿自己的青春来写作,一直到了白头时仍然在钻研那些理论。写文章时纵使有千言,实际在他的心中却没有一个实用的(治国安邦的)策略。比如说象杨雄那样的人虽然以他的文章闻名于当时,却为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所用,最终跳楼而死。这就是小人一类的儒士,虽然能够一天写上万句的文章,那又有什么用呢?”
诸葛亮并没有明指程德枢就是这样的腐儒,但是明白人都能听出来是在说他,这是因为诸葛亮使用了隐语的缘故。同时,诸葛亮在话语中留了情面,并没有过分严厉地指责他的无理刁难,而是谆谆告诫对方,只知死学,不知活用的学习方法是没有用处的,最后只会误了自己的青春。面对这样的回答,严酸自然是无话可说。
古为今用:
先看下面这个典型的例子。
宋仁宗皇佑(公元一0五二年)年间,南方的侬智高叛乱,朝廷派狄青率兵征讨。狄青的军纪森严,军容整肃,沿途草木不惊,秋毫无犯。到了宾州,民众很欢迎他们的到来。
士兵因鉴于过去的战斗屡次失败,主将张忠、蒋锴也相继阵亡,都对叛军存有畏惧之心。狄青见到这种情形,便如今全体将士讲话:“没有奉到命令,千万不要随便和敌人交锋。战斗须有整体计划。计划得当,自然会令大家出战的。”
当时有一位地方将领陈曙,驻守昆仑关前的一个隘口,和敌人相持了很久,他一时误听了部下的话,想冒险邀功,私下率兵攻敌,却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败回。狄青立即按军法从事,把陈曙、袁用等三十一个将领严厉处罚。这样,谁也不敢私自和敌人交战。
狄青下令将士们坚守营寨;又下令屯积十天粮草,以备军需。此令一出,很快便被敌人间谍探知,以为狄青不会最近出战,便放松了戒备。不料次日清晨,狄青忽然下令即刻进兵,亲率全军,浩浩荡荡到了昆仑关下,直逼敌军下寨。
那天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家家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狄青也下令军中,大摆筵席,邀请全体将士,事先宣布:第一夜邀请高级将领,第二夜邀请中下级军官,第三夜犒赏全体士兵。
第一夜邀请高级将领时,饮酒行令,尽情欢乐,毫无拘束,直到天明才散。第二夜欢宴中下级军官时,酒到半酣,狄青忽然站出来,向众人说:“身上忽然觉得不舒服,稍事休息后,再来奉陪。”过了一会,里面传出话来,说病还没有好,请副将孙西暂代饮酒。众人尽情地吃喝,猜拳行令,闹得不亦乐乎。直至深夜,还不见主帅出来,谁也不敢离开。
待到天亮了,忽有士兵驰报说:“元帅已攻破昆仑关,特请诸位到关上吃饭去。”
大家听了,都为之愕然,非常惊讶,且怀疑是奸细造谣。经几番传报,方才证实是真的,于是大家一起赶到昆仑关去。
原来狄青连夜欢宴将士的消息,已被敌人间谍探听明白,回报敌将,敌将大喜,也大摆筵席犒赏部下。加上那几天,大风大雨,气候特别寒冷,狄青便乘机挑选部分勇将和勇敢的士兵,趁敌人不备,猛烈袭击敌军,敌人一时仓皇失措,不及抵抗便纷纷退却,逃的逃,降的降,所以狄青便轻易攻破了险峻的昆仑关。
狄青故意制造全军将士贪吃享乐的假象,暗中行动,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说话本领运用到军事上,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可见,说隐话不仅仅用在日常的交际之中,还能扩大运用到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中充满了智慧和胆识。
隐话的合理使用,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要想收到很好的效果,就要掌握以下的说话技巧:
(1)委婉深曲
委婉深曲是指在旁敲侧击中留给对方去得出某种结论的余地,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争论。
合理运用语言既要表达一定的主旨,又不能因为主旨使语言干燥乏味。成功的语言运用应该是主旨明确,情趣盎然。但在适当的时候用暗示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一方面可以避免谈及一些不易出口的请求,同时亦能给自己留下较大的回话余地。
(2)直言曲达
语言总要表达某种意思,亦即说话者要达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感情的目的。但这个意思是通过迂曲委婉的语言来达到的,这也是利用了人们思维表达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要达到最佳效果,不一定都要用直言不讳的说法,用委婉的说法可能会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3)目的性强
隐语有时和幽默语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只是目的性更强。
人类的语言总是希望对方能够接受自己所发出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首先要让对方能够接受你发出的信息。委婉的语言就可以帮助你达到这个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当你要求别人做一件事,或是指责别人哪里有过失的时候,你要尽量选择对方感到有回话余地的话,把主动权送给对方。
例如某一员工衣帽不整,有碍企业形象,你可以说:“这样还算挺好的,但如果能够再把这个颜色换一下,会更好些。”这样的话语就会使员工乐于接受,也就心悦诚服地愿意改正。
委婉的语言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话者感到你是在为他着想,或者感到合情合理,这就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也给人以教育或启迪。
(4)余味无穷
隐语表达的境界,是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令人玩味的深意。
在表达自己的要求或意见时,要用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语言浅显易懂,含义却值得咀嚼。
(5)追求谦和
隐语是对原则态度的软包装。
隐语与油腔滑调、旁敲侧击甚至指桑骂槐是截然不同的。隐语只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意思必须是要坚持原则,态度明朗,感情真挚。
隐语表达了说话者的一种谦和的态度。这种情感必须是真诚的,在表现上是庄重的,既要讲究礼貌,又要注意分寸。过分狂热肉麻的话只能令人腻烦,过于凄凉的话又令人感到冷漠。
隐语的运用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对别人的尊重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自己的尊重,是渴望别人对自己尊重。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和处世态度。一个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是很难做到宽宏大度在运用隐语的。宽容是一种美德,隐语是这种美德的外在表现。
隐语与隐晦、含混是有区别的。它虽然不是直露地说出来,但仍要求表意准确,叫听者脑子一转就能明白,或领先语境的提示、暗示等很快领会本意。
隐语表达的意思是明确的,只是语言的表达是迂回的。有些人说话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这是说话者本身思维不清晰;有些人拐弯抹角、含沙射影,是说话者的心术不正。好的隐语,应该是隐而不晦、柔而不弱、闪而不避、曲而不涩。用这样的语言表达的含义可能会比直接表达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6)说此意彼
说此意彼就是指说话时表面上看你说的是这件事情,而实际上却是另外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这需要让对方在回味中理解你要说的意思。
这种因情而势的表达,语言得体,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准多读些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思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说完这句话就告别了。回到相府,寇准赶紧命下人帮他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才是张公要对我说的话啊)”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等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想像之处。因此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