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终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必须得离开了。在剧组的时候,我尚且可以静下心来寻找灵感写一些文字,但回到北京之后去电影公司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已经彻底摧毁了我对文字的热情。每天深夜两点是我写文字灵感最爆棚的时间,但因为考虑到第二天要上班,我必须在十二点前睡觉,这样一来写的东西毫无激情,只能是生拉硬拽的流水账。而且难免我第二天还会迟到。文字写不好,上班又迟到,对于追求完美的处女座来说这简直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我必须择其一。至少这部电影已经正式杀青,我也可以算是尽完职责而告退了。
一直以来我对华语电影的感情都是“痛并快乐着”。一方面烂片很多,但另一方面毕竟是自己国家的电影,我总是带着爱护的心情去批判地观看。我写过无数的影评,发表在博客上,回复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是,“就知道说这不好那不好,有种你自己拍一个啊!”以前总觉得英雄气短,现在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回这些人一句了,“没错,爷就是在拍!”
昨天和圈里的朋友聊完这两年按部就班要做的几个电影,朋友听完之后说:“这都是好莱坞套路的商业电影啊!”没错,我就是要做这样的,即便我写的第一个剧本其实是一个文艺电影的叙事架构。我很清楚,在中国,拍一部好的商业电影,远比拍一部文艺片要难。而且,现在的中国,不缺好的文艺电影,但缺好的商业片,所以,我会先做好商业片,才去想那些我特别喜爱的文艺题材。
我自觉是一个感性的人,尤其是在看电影的时候便显得特别不理智。最近辞职之后看电影的频率多了起来,《源代码》《海豚湾》都让我流泪了。一部电影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地方打动人,便能常驻你心里,你不经意地想起那个画面,便会记得当时的悸动。我对电影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这一点,不管故事如何,不管谁执导,不管主演是谁,至少,它得有打动你的某些闪光点。
希望有一天在电影院里,我写的故事能够打动你。
毫无疑问,我是爱电影的,我会用这样那样的故事,和别人分享我对电影的这份爱意。
I am lovin" you.等到电影上映的那一天,我会再看这篇文章,看看我,是否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别对我太好,只有我知道我快不快乐
我是一个卫迷。
何解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卫斯理的粉丝。从我十二岁第一次看卫斯理起,就一直很爱这个角色。他无所不能,经常在小说里自称“受过严格的中国武术训练”。他拿着一本有几十个国家的警察部长签名的护照,还会几十种语言,因此去哪里都畅通无阻,和人沟通起来更是毫无言语障碍。但是卫斯理也并不是完美的,他的性格暴躁、易起疑心,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与自尊心,因为他的性格,很多次都把原本不复杂的事情弄得更糟。他也在事后痛苦地反省,但下一次又会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