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学者预测,未来15年中,发达国家将陆续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休闲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成为了现代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虽然当代休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其对传统武术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美国著名的休闲学家凯普兰(Max Kaplan)曾指出,“任何一种特殊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休闲的基础;把无意识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最小化;具有自由的心理感觉;通常具有玩的特征,其范围可从不合理的和无意义的活动到重要的活动之间。因此,休闲是与比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氛围更放松的层面相关的实践和空间。”在实践的意义上,休闲通常总是与“自由”、“选择”、“逃避”和“生活满足”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一些历史的、文化的、具有厚重底蕴的东西往往受到人们的排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青少年迷恋于街舞和泡吧,还有网络游戏这些简单、快捷的休闲娱乐形式,而对读书、书法、尚武等传统的生活体验方式产生了距离。传统武术不仅是一种技术的体现,更负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沉淀,它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简单的休闲文化无法替代的。然而休闲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文化娱乐化、历史虚无化、艺术消费化等不良的文化生活方式,正在消解着我们对于武术文化的理解和继承。在传统武术方面要取得一定的成就,是需要付出许多艰辛努力,可以说是一种“苦行僧”式的探索和旅行,才会体会到传统武术“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至高境界。这种学习方式在现代以休闲为主流的文化形态里,是很难为大多数人特别是青少年所接受的,人们更愿意选择那些简单方便的方式来锻炼身体或陶冶性情。紧张的工作闲暇,人们更喜欢打篮球而胜过蹲马步;人们更喜欢自信、青春的体育偶像,而不愿追随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而传统武术就成为了少数对中国传统文化钟爱有加的人的一种孤单的选择,在休闲娱乐的浮华之外固守着一片传统武术的圣地。
(四)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对传统武术的负面影响
武侠小说以光怪陆离的神秘在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民国后,武侠小说可谓风起云涌,几乎占据了小说出版录的大部分。武侠电影同样以其固有的内涵和特有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从1925年第一部武侠片的问世到80年代《少林寺》的放映,武侠电影受到了国人的疯狂追捧,掀起全国武术热潮,甚至波及世界。李连杰凭借《致命武器四》踢开好莱坞的大门,成龙的《尖峰时刻》搅得好莱坞天翻地覆。毋庸讳言,这些文学作品和影视对于武术的描绘,迅速地扩大了武术的知名度,尤其是网络等一些传播媒介的普及,让全世界人知道了中国武术。它们对武术运动的宣传和传播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它们所起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作为文艺作品的武术影视和武侠小说又无不需要遵循文艺的规律而采用艺术夸张的手法,这样势必与武术的现实本质产生偏差甚至背离。由于过分夸大了武术的作用和功能,“飞檐走壁、隔空打人”的艺术化特技武术表演,使得人们耳目一新,也使得武术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成了艺术化了的表演武术,对武术带来的视觉享受期望值很高,当看到真正的传统武术表演时,反倒觉得不是武术了,以致人们不能正确的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在对央视“武林大会”评价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有95.8%的人认为,“武林大会”在还原真实武林方面有一定的贡献,但其中有82.3%的人认为,“武林大会”的观赏性不强,不管什么拳种的比赛两人上台一开始就是搂、抱、摔,没有特别的看点,甚至包括一些武术专业方面的人都有如此看法。可见,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对人们进一步科学地了解传统武术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世人对于传统武术的误解必然使传统武术的普及和发展雪上加霜。
(第五节)传统武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传统武术科学理论体系研究,促进传统武术科学发展
卡西尔曾经有一段话,“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的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在我们的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被看成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接受科学的检验,按科学的轨迹发展,集民族文化和人体技能于一体的传统武术也不例外。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若没有理论研究为支撑,也就谈不上该学科的发展了。针对当前我国武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现实,从学科角度审视武术理论体系的建设,对传统武术发展有重要意义。
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应以武术技理为主干,并以与武术紧密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两翼,形成一个重点突出多学科交叉紧密围绕传统武术发展而构成的体系。首先,要利用现代科学知识诠释传统拳理,例如用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动力学的知识来诠释武术劲力的产生、传递与发放;其次,完善其技术体系,在传统的技术体系上,按习练者的不同需求编排技术内容,保持传统拳种技术的风格特点建构新的技术体系,如针对大众练习者按技术难易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内容,针对以防身为主的群体,可以安排单势和对打练习;再次,完善不同拳种的训练体系,采用完整技术训练,“功法--套路--拆手--递手(喂手)--散手--攻防实战”的循序渐进训练方法。
二、确立传统武术体育性与本质性相统一的发展方向
传统武术要在保留技击特征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地发展。陈照斌教授在16年前就以高瞻的眼光提出了“武术体育性与本质性的统一”的精辟论断,时过境迁,传统武术的发展依然沿着此路线进行。体育性即表演观赏性,本质性即技击性,传统武术应在保留技击特征的前提下,还应表现其艺术观赏的美学特征。通过以互较技艺,以争胜负的武术赛事活动,达到检查教学及训练效果,衡量技术水平的目的。采用套路、对抗两者竞赛结合的统一形式,依据竞赛的可行性、可比性、有效性“三性原则”进行。可行性:即竞赛项目设置的可行性。如:太极拳及太极拳类器械套路与推手;可比性:分运动类型和运动项目的可比性。如:散打、套路结合型或套路、散打结合型的运动类型,形意、八卦、八极拳类及其器械套路与本门散手或通臂、劈挂、翻子拳类及本门散手的运动项目设置。有效性:即参加竞赛项目及其分值的有效性。如:套路散打型的套路分值为6分,散打4分;散打套路型的散打分值为6分,套路4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打着口号为:“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的《武林大会》栏目采用的就是分拳种、分类别的比赛,每场比赛都在同一拳种之间进行,最后决出本拳种的冠军。可以说《武林大会》就是在武术体育性与本质性相统一发展的成功尝试,是当代传统武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也给沉寂的武林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暗示了未来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
三、简化传统武术套路并制定国家标准以促进其普及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