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全球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能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普及,国家和地区间的交往愈来愈频繁,而经济和信息的全球“联网”造成了对各国文化传统的不同冲击,当然,我们已经习惯于把这类“冲击”区别于战争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而是称之为“挑战与机遇并存”。总之不管怎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文化的全球化或全球化的文化的浪涛已涌流而至,我们面临着又一次“文化东渐”,面临着又一轮全球化的“文化重构”,这是不能够避免和阻挡的,而我们只能以积极应变的态度去迎风破浪。全球化时代,一方面要求将人类社会看作为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一方面,全球化还有各种文化价值平等的要求。在全球化时代中,对于特定种族的文化而言,它既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又保持着其原始的象征。在如今的现实中,西方国家也是以信息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其文化思潮。在全球化进程中,强大的西方文化形成的超时空、跨地域的思潮,正在强有力地冲袭着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对这种形势的形成原因曾有人做过概括,“一是信息的自由流动。互联网使信息能前所未有地在世界各个角落无限制、无限量地自由流动。从非洲大陆腹地的偏僻村庄,到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部落,再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高原小城,简直是无孔不入。这种信息的自由流动,打破了许多人业已习惯并视为当然的生活方式,破坏了已有的文化结构,造成了文化危机。从根本上说,信息的自由流动使人们对文化的选择有了多样性。二是西方为了推行自己的强势文化,正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和对信息技术的垄断,致力于将非西方文化视为异端并进行无情地打压。重要的是,西方国家正把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进行运用,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实现其国家利益服务。”于是,很多国家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这只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此外,全球化还有文化价值平等的要求。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中,每一种文化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吸收那些新的文化要素,并进一步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
同样,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以西方体育为代表的现代体育日益扩展,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影响到民族和地域性体育的发展,更有可能对某些民族体育带来毁灭性的吞噬。在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民族体育的围攻之势。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家,随着西方化体育的不断扩展,人们自然地形成一种西方化的语境和话语系统,习惯性地按照西方化的标准将本民族体育与西方体育比较,因而得出了许多消极的结论:民族文化的落后性”,“体育全球化将造成民族体育文化的同质化、单一化。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全球化社会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乃至社会文化活动的必然归宿。目前,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正如王宁所说“全球化现象的出现绝不是少数知识分子在学术沙龙中杜撰、新闻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虚幻的景致,它已成为一个为所有人都热切关注的客观现实。”这一全球化的浪潮把各民族的文化都无一例外地裹挟进去,使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失去了封闭自守的可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势不可挡。或许,我们不能盲目地回避“文化吞并”、“文化消解”、“文化同化”等悲剧的可能性,但从另一方面,又何尝不可以视为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在全球化语境下,在保持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外放开眼光,海纳百川,以自己的文化眼光,吸纳与融会外来文化的优秀的成分,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化框架并转化为本民族的新质新成分,更新创造,优化与强化本民族文化与文学的本质。作为民族文化,要正确面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所带来的危机。第一,民族文化要主动地融入文化全球化进程之中,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原则。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写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这些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向外汲取营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正如刘梦溪所说“文化是水,不是石头,流来流去可以,照搬不行。正因为是水,所以不能老是依靠同一个源头在同一个河道里流淌,时间长了,会枯竭,变质变味。需要有新源新水注入此古老的河流之中”。王国维当年也曾提出过“学无中西”的主张,他说“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古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即从俗说,而始存中学西学之名,则夫虑西学之盛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妨西学,均不根之说也。”、“余谓中西二学,胜则俱胜,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第二,要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无疑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三,要时刻警惕和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在促进文化多样化的同时,还要坚持文化的民族主体性,从战略高度保持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性。因为文化全球化不等于全球文化单一化,不是要以某种文化取代其他文化:文化融合不等于民族文化的销蚀,不是对民族文化的排斥,也不是各民族文化的冲突与搏杀。相反,文化全球化是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是各种民族文化的包容,是各种民族文化之间共存共荣的新型文化关系,是一种和谐的人类文化世界。每一种文化都不能孤立生存与发展,都需要相互交流、彼此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因此,各民族国家都应该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学会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处,尊重文化多样性。西方发达国家尤其不应该奉行文化上的霸权主义政策,不能搞“西方文化优越论”,不能依仗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力量优势把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强加于人。
许多年前日本的一位武术家曾口出狂言:10年后,太极拳的中心会在日本,而不是中国。现在据说日本已经向国外派太极拳教练了,这不得不令中国武术界反思。在文化争夺的时代,武术也面临着被争夺的危机,我们武术界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用实际行动保卫我们的武术不被争夺,成为别的民族向世界炫耀的文化财富。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独特部分,其中所凝聚的生活、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继往开来、重铸辉煌的挑战,因此,着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重塑,就显得尤为紧迫。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而言,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全球化趋势也给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以全球视野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其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其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倡导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宽容精神,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其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其对人伦关系协调的重视,其强调“和而不同”、以综合见长的思维方式等等,对我们消除现代社会的弊端,对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都有着积极的价值,也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最主要的是对我们自己的价值。中国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传统又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我们有过汉唐盛世,但也有近百年的屈辱史。这不能归罪于中国的文化,而是由于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造成的。现在的中国状况与历史上的中国迥然不同。从来没有一个历史时代如此有条件认同并发扬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在历史上很长时期都一直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对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和将来仍然必将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主张文化的多样性。一个不尊重自己的历史、不能发扬光大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当前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和紧迫性。在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博采各种文化之长,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在其悠久发展过程中,下列几项基本的价值观念几乎世代相传:
(一)“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是最尊贵、高贵的,一切为了人。
(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立德立功立言”,青史留名的人生价值信念。
(四)“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道德是做人成事的基础。
(五)“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热爱国家、民族,父慈子孝,家庭和睦,被认为是恒久的价值;人文、教育则享有优先的地位。
(六)“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之文化包容观念。
(七)“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博爱观。
(八)人与“天地参(三)”、“赞(赞助)天地之化育”的人与自然之和谐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集中起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道”。它是以上述信仰为基础、为背景的,因而成为一个系统,是一棵有根有干有枝有叶的生命之大树。这大树,不仅在近代以前支持和推动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而且在近代,当面临西方文化史无前例的强烈冲击时,亦支持和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寻找种种救国救民的真理,包括向西方寻找种种救国救民的真理。如同战后日本、韩国经济的崛起、腾飞一样。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崛起,如果考察其内在的精神动力,很显然,它不是和技术、管理等一起来自西方,而是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系统。文化所承载的价值,实际上是一种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一般来说,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社会中往往存在着多种价值体系,有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有居于从属地位的价值体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只有反映各民族利益的、为各民族所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才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正是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它突出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突出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它作为价值理想、价值观念和具体价值关系的统一,既为全社会提供了高层次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又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当今中华民族精神正是统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一种文化力量。
今天,中国真正赢得了正常的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中西文化对话中完全取得了自主与自信。全球化已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系统以战略资源的意义,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重估,并非原教旨主义式地向传统回归,而是在理性把握民族性和世界性、继承性和超越性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一种当代诠释和创新发展。激活传统和坚持开放,应在中国的文化政策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制衡和互动机制。唯此,才能在全球化格局中,清晰地划出民族国家的文化边界并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文化叙事逻辑。近年来,“韩潮”滚滚,席卷中国。从韩剧到韩歌再到韩国的跆拳道,之所以大受欢迎,与它们对东方传统文化的蕴涵与体现有极大的关系。韩剧深深地感染中国观众的是他们所秉承的尊老爱幼、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鲜明的民族精神、浓烈的人情世态、真切质朴的生活场面。韩国跆拳道之所以更吸引我们的孩子及家长,是因为通过学习跆拳道,孩子们不仅在竞争对抗中培养了意志品质,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变得更加有礼貌,学会了如何做人。韩国比我国开放得更早,接受西式的生活方式比我们更完整,却还能够在保持民族传统方面做得很好,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宿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源,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脉,才能泽惠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根,才能切实把握中华民族的命运,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当代武术文化传承使命凸显的内在依据与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