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玉也要献得巧
国王,什么好东西没有?若要给国王送礼,是不是也要会送?
虽然卞和献玉被很多人视为美谈,但实质是个悲剧,卞和便是这悲剧的主角和导演。
战国时期,住在荆山脚下的卞和是个很喜欢寻找好玉的人。他历尽了千辛万苦,最后终于采到了一块很大的璞玉。这块璞玉外表跟一般普通的石头没有多大区别,然而卞和却凭他的经验,断定这块璞玉是一块稀世珍宝。
得到这块璞玉后,卞和特别兴奋。他希望能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精心加工这块稀世璞玉,然而他也明白单靠他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天下最好的玉匠帮忙才行,然而天下最好的玉匠到哪里去找呢?卞和想到国王身边一定有最好的玉匠,于是他抱着璞玉去见楚厉王。
卞和好不容易见到楚厉王,他斩钉截铁地对厉王说这璞玉世间难得,希望楚厉王能让人尽快将它雕琢出来。厉王半信半疑,立即吩咐玉官来鉴别。结果玉官轻描淡写地说这块璞玉只不过是普通的石头罢了。厉王听了以后十分生气,认为卞和是有意要欺骗他,于是立即命人砍了卞和的左脚。卞和含冤受屈地抱着璞玉回家了。
后来,厉王死了,武王登基。卞和便抱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还是命玉官来鉴定,然而这次玉官仍然说它只是一块石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武王听说卞和多年前已经“戏弄”过先王,现在又来“戏弄”自己,很是生气,于是命人砍了卞和的右脚。
这回卞和更加伤心,几乎是悲痛欲绝地回到了家乡。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此时已经没有了双脚,再也不能拿着璞玉去见新王了。于是他在荆山下大声痛哭,哭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后血都哭出来了。有一个路人觉得卞和实在太可怜,便答应将这块璞玉送到文王那里去试试。文王看到璞玉,又觉得卞和的故事异常离奇,于是让人把璞玉打开,结果,一块举世罕见的宝玉立即呈现在文王面前。文王马上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以此来纪念痴心献玉的卞和。
之所以说卞和的故事是个悲剧,是因为卞和为了这块玉把自己的一生都搭上了。其实他是可以不必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献玉的。他前两次献玉,国王连打开璞玉的机会都不给他,而是听信了玉官的一面之词。试想,如果卞和同那个玉官是好朋友的话,玉官定会向国王建议打开璞玉一鉴真伪,只要璞玉一打开,真相不就大白了吗?卞和也无须受刖足之苦了。卞和做人的态度绝对正确,但是做事的方法却需要改正。如果卞和花点心思去和玉官搞好关系,绝对不会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有一位商人要求官员办事。人参是商人家乡的特产,而在官员所在地却是奇缺稀罕之物的。于是这位商人选了几棵上好的人参,借着官员生日的时候送给了官员,结果不料,官员脸色大变,挥手连连说“不”。商人的事情自然不会办成。商人只顾着按着自己的意愿来送礼,却不知道这位官员有高血压病,禁食人参。如果他事先通过官员的秘书或司机之类的身边人,了解清楚官员所忌,也就不会遭到冷拒了。
抓住关键“花”才香
在运用锦上添花时,如果抓住关键,添得及时、到位,则往往能凸显出“送花”者的与众不同,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抓住“锦”上需要完善之处
世上无十全十美之物,“锦”也难免。因此,抓住“锦”上需要完善之处献花,会使锦更完美,岂不是好事?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苦于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里的字画竟是拓片,跟室内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叔父赠他的字画。这位学生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在镜框里,老师不但不反对,而且非常喜爱。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这样的礼物,让老师本来的“锦”因为有了“花”,变得更美了,谁不喜欢呢?
把握关键场合添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子,其中必定有一些是你经常出入的场合,而且,对于这类场合而言,你的表现对你的工作和形象有着特殊的意义。因而,这一类的场合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你交际的关键场合。把握住这种场合中的重中之重就等于打蛇抓到了蛇的“七寸”,必定会让你有不菲的收获。关键场合带给你的是重要的朋友和机会,能够在其中展示你的人格魅力,不仅让你能够崭露头角,更重要的是留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现实表明,这类场合的良好表现对你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潜在的优势。
在某些场合,你可以借机添花。比如:朋友结婚宴请几位至交,你被请为做主持人。本来,你按正常的流程走也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但你精益求精,自己花时间,以表示朋友和妻子属相的动物形象为主人公,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动画片。动画片配上温馨浪漫的音乐,在唯美怀旧的氛围中像讲童话故事般地讲述了朋友和妻子相识、相恋和相互支持、共同打拼的经历。在婚宴上,你将小动画片作为一项内容播放给大家。此举深得朋友感动和与会者的佩服,使得本来就喜庆温暖的婚宴更是增添了一份美妙的情趣。
抓住关键人物添花
抓住关键人物好办事。“添”花也要添给关键人物。就拿送礼物来说,有时候,收礼物者未必是关键人物。抓住他身边的人去添花,没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企业董事长的家里,每到年底时,都会收到堆积如山的礼品。由于太多,而且礼物除了字画、保健品和高档生活用品这些“大路货”外,并无新意,因此,让董事长眼前一亮并且非常珍视的礼物并不多。
然而,有一年岁末,这位董事长却意外收到了令他满意的礼物!
那是在美国流行的“高丽菜田娃娃”,是送给董事长的小女儿的。赠品很别致,而把这别致的礼物不送给董事长而送给他的女儿,的确令人深感其诚意。
在交际圈中有些人是交际的关键人物,他们主宰着交际走向,对每一个交际者都会施加着他的影响。你的交际成败,往往是某个关键人物发挥着令你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些人物可能是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也可能是那些交际面广的积极分子。前者一言九鼎,对你往往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后者交多识广,有助于广布良语。
如果我们添花时,添到这些关键人物的心坎里,自然会引起他的注意,从而对我们开拓人际大有裨益。比如,你经常参加一个易经爱好者的俱乐部,你可以对组织者和最有成就者“添花”,你的“花”当然不是多厚重的烟酒茶,你可以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向这些人请教,引起他们侃侃而谈——还有比让一个有心得的人谈出他的心得更好的“添花”技巧吗?
把握事情关键点
某领导出席一个演讲会。演讲后,对送到车站来的主办单位的人员无意中提起“我母亲目前住院……”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演讲会的主办经理便到此领导的母亲入住的医院来探病。礼物自是少不了的,但最关键的是,他还带了一位中医朋友。在了解了领导之母的病情后,经理跟领导说,自己认识一位医术颇高的中医,自己的好友之母也是同样的病,就是这位中医治好的。结果,领导之母还真的被他介绍的中医治好了。自然,领导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病人家属来说,最大的礼物是什么?是病人赶快恢复健康。对于领导者来说,家人生病,有人探视,这是正常的,什么样的礼物收不到?而这位经理的“礼物”(中医朋友)却能为病人把病治好,这份情领导怎以不铭记在心?看来,把握关键点去添花,“送礼送健康”,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任何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没有人有能力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记得清清楚楚,人们更能记住的是在某些关键事情上你的表现如何。因此,你添的“花”一定要抓住关键时机。
红花献给上司戴
有时候我们全力办成一件大好事,本来我们应该享受“锦上添花”的待遇,但,且慢,不要高兴得过了头,最好还是将这朵“花”留给上司戴吧。
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10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做下属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因为被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下属比下去是很令人恼恨的事情。所以你的上司被你超过,这对你来说不仅是蠢事,甚至是坏事。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嫉恨。但有的人就做得很巧妙。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汉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单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谕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龚遂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下人说:“把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王先生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计较,还真的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汉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功高盖主”是为臣者的大忌,如今虽说时代变了,但在一个相对自成体系的企业里面,企业最高决策者的权威同样毋庸质疑。即便你是公司元老、创业功臣,也切记不要居功自傲。
我们见过为数不少的知名经理人,因为居功自傲、功高盖主而黯然出局。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做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特别是到了老板副手的位置的时候,光有“直方大”的品德、运筹帷幄的能力和令人信服的业绩还不足以担当大任,还要懂得“大音稀声”和“无成有终”的道理。
巧牵话头,让对方自己“添花”
在对方功成名就,“花团锦簇”的情况下,往往“无处插花”,因为,他并不需要别人以恭维之花再来抬高他,可是得体的恭维还是必须的。这时,你若想献上一朵让他们喜欢的花,该如何献呢?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吧。
纽约有一份销路极大的报纸,在它经济版的一栏中,刊登出一则篇幅很大的广告——招聘一位有特殊能力和经验的人。斯维克顿看到广告后,按广告要求去应征。几天后,他接到复函,约他面谈。在面谈之前,他费了很多时间在华尔街尽力打听所有关于这家商业机构创办人的生平事迹。
在见面的时候,斯维克顿说:“我能进入像你们这样有成就的商业机构,感到十分自豪,听说您在28年前开始创业的时候,除了一间屋子、一套桌椅和一个速记员外,其他什么都没有,是吗?”
几乎每一个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喜欢回忆早年奋力拼搏的情形。眼前这位负责人,当然也不会例外。他听了斯维克顿的话后,谈了很多有关他当初如何用450元现金和一股创业的干劲,开拓这项事业的经过。其中包括他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失望后继续奋斗,如何连节假日都不休息,每天工作达16个小时等内容。最后他还说到,正因为有了如此的努力,所以直到现在,华尔街最有地位、最有身份的金融家都来向他请教。
这位负责人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最后,他询问了斯维克顿的经历,随后把一位副总经理请来,说:“我想这位先生,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了。”
对于一个功能名就的人,你再恭维他成绩如此之好,恐怕也意义不大。而斯维克顿却另辟蹊径,花费心思去探听他未来上司过去的成就,表现出他对未来上司的关心,而他适当的恭维又促使对方打开了话匣子,从而使对方对斯维克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恭维对方时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以及认真的态度。人的神态和言辞会反映他的心理,因此心不在焉或者是态度轻率,都很容易被对方识破,并让对方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恭维对方的时候,不要夸大对方的成就,讲出与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恭维要坦诚,这样就会超过一般的奉承话的境界,成为真正中肯地评价对方、肯定对方价值的境界高超的恭维话,这样的话,听到对方的耳中,自然和一般的奉承话的效果不同。
交际操纵术
1. 锦上添花的关键是花要能“跳”出来。
2. 锦是美的,但也要善于发现美中不足,这样才知道献什么花适合。
3. 收花者可能不是花的享受(或使用)者。
4. 献花要抓住有影响力的人来献。
5. 要会有赏锦的功夫,要锻炼自己的“眼力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