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宋昭公杵臼为世子,特别喜欢田猎。即位之后,他只是听从当初在田猎游戏中相善的三位公子之言,不信任朝中六卿,不朝拜祖母,疏远公族,怠废民事,每日里只以田猎为乐。
宋昭公有庶弟公子鲍,美艳胜于妇人。宋昭公祖母襄夫人王姬心爱公子鲍,与他私通,并许诺助他为君主。此后,襄夫人即有废昭公而立公子鲍之意。
公子鲍听说齐公子商人(人名)以厚施收买众心,得篡齐位,便效法他的行为也广散家财,以周济贫民。昭公七年,宋国发生大饥荒,公子鲍拿出他仓库里的全部粮食,以周济贫者。公子鲍又敬老尊贤,凡是国中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老者,每人每月都送去粮食,并五匹丝帛,并经常派人前去问寒问暖。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他都罗致门下,安排工作。朝廷公卿大夫之家,每月也都有好礼馈送。自己宗族里面无论亲疏,凡是有什么吉凶意外的花费,他都倾囊相助。昭公八年,宋国又是饥荒之年,公子鲍仓库已经用光,襄夫人又尽出宫中之藏,帮助他施舍财物。宋国上下无不称颂公子鲍的仁义厚爱。宋国的人们,不论亲疏贵贱,人人愿得公子鲍为君主。
公子鲍知道全国人心向己,便秘密与襄夫人商议,谋弑昭公。襄夫人说:听说杵臼将田猎于孟诸之薮,等他一行一出城,我便使公子须闭门,你率领国人攻城,便没有攻克不了的了。公子鲍听从了她的计谋。
司城荡意诸,颇有贤名,公子鲍一向与他以礼相待。这时候,荡意诸听到了襄夫人的谋划,将它告诉宋昭公说:君不可出猎,如果出猎,恐怕再也不能返回来了。
宋昭公说:他们如要谋反,我就算留在国中,又能免掉么?于是使右师华元、左师公孙友留守都城,自己尽载府库的珍宝,在左右的陪同下,于十一月往孟诸进发。
宋昭公才刚刚出城,襄夫人便召华元、公孙友进宫,将他们强留在宫中,而使公子须闭门。公子鲍使司马华耦在军中宣布号令:襄夫人有命:'今日扶立公子鲍为君。'我们除了无道昏君,共同推戴有道之主,众议以为何如?军士皆踊跃道:愿意从命!国人亦无不乐从。
宫中既定,司马华耦率众出城,追赶宋昭公。宋昭公行至半途闻变,荡意诸劝宋昭公出奔他国,以图后举。宋昭公不从,下令停车做饭,让大家都饱食一顿。之后将珠宝分赐大家,让他们各自逃生。少顷,华耦之兵已至,唯荡意诸仗剑立于昭公之侧,另有少量从者。众军民齐上,先杀荡意诸,后杀宋昭公。左右不去者,尽遭屠戮。
华耦引军回报襄夫人。右师华元、左师公孙友等合班启奏:公子鲍仁厚得民,宜嗣大位。遂拥公子鲍为君,是为文公。
晋国为诸侯之霸主,君主赵盾闻宋有弑君之乱,乃命荀林父为将,合卫、陈、郑之师伐宋。宋右师华元至晋军,备陈国人愿拥戴公子鲍的情形,并且送上金帛数车,作为犒军之礼,请求与晋议和。荀林父因这是顺应宋国人的心愿,遂与宋华元结盟,承认宋文公君主之位,班师回国。诸侯联军遂退。
广结善缘,以善良之心待人,对于为政者是万不可疏忽大意的。人心向背,往往即决定胜败;恩施于人,得民拥戴,其效益难以估量。
只因为宋国的百姓都愿拥戴公子鲍为国君,所以公子鲍乘宋昭公出外打猎之机,发动了政变,轻易就获取了君位。晋国为诸侯之霸主,率领众诸侯讨伐时,见百姓对公子鲍爱戴异常,非兵戈所能胁从,只好无可奈何地承认其君位,无功而返。公子鲍亲自体验到的是广结善缘、收揽人心的重大效益。
古代为政者,正直之士以民生社稷利益为本,此举当是应具之德,但对于深谙权术者,这则成为投机之捷径。
社会舆论对人的影响太重要了,失去了它的支持,即使走上上层路线,其地位也是不稳固的,因为,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重用被众人唾弃的角色。笑口常开、八面玲珑的人在官场上往往是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