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北齐时期,是吏治颇为败坏的时期,但是,在这贪浊的环境中,也有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他们无法改变朝政日颓的形势,却在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内,尽力使百姓能安身立命。苏琼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苏琼,字珍之,长乐武强人。父亲苏备,出仕北魏,官至卫尉少卿。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与他开玩笑说:你想要当官吗?他回答说: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曹芝很赏识他的答复,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不久苏琼出任南清河太守。苏琼在任时,尽力维护百姓的利益,民吏肃然,奸盗止息,当地社会秩序良好。
苏琼刚到南清河赴任时,有一个郡民赵颍,曾任乐陵太守,八十岁退休还乡。赵颍得到一对新瓜,亲自来送,他倚仗年纪大,苦苦相请,苏琼先是不收,后来被赵颍的一片深情打动,只得勉强收下。苏琼想,我刚到任就有人送瓜,那明日必有送鸡送鸭者,再以后必有送金送银者盈门,这怎么行呢?于是就决定把赵颍送来的两个西瓜悬于议事门梁以示廉政,家人极力反对,并劝说这又何必,以后不再这般便是。苏琼笑曰: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遂将瓜悬于门梁。于是乎,送礼者望瓜而却步,不再有馈赠者上门。
苏琼在南清河郡六年,百姓受他的恩德感召,从来没有一个人到州里申诉。州里前后四次上表,都把他列为最佳。苏琼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对于朋友的赠送,他也一无所受。不久,他被起用为司直、廷尉正,朝士都叹息他有些受屈。
尚书辛述说:既直且正,依名以定体,不必忧虑他将来不升迁。 苏琼后来果然得到升迁,官至大理卿。
悬物以示廉,自古并非只有苏琼一人,因此苏琼悬瓜也不足为奇。但令后人感动的是苏琼对“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的质疑,其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怎么有开始喜欢而后再禁止的呢?与我们常说的“下不为例”有相似之处。初”者,即“第一例”也。这也是“苏琼悬瓜”比古代其他官吏悬物明志高明的地方。
赵颍送瓜,并非行贿,何警之有?但苏琼想到的却是事情的影响所在,是“初乐为”之后的“复禁”之难。试想,如果今日送瓜而受之,明日便有送鸡送鸭、进而有送金送银者盈门。那样下去的结果将会怎样,是不难推知的。大概正因如此,苏琼才这般执著。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除了做善行义举外,凡赠人以金钱、财物、美色,无不对被赠之人有所求,且所求之“质”与“量”一般都要大于所赠之“质”与“量”故而,“馈赠”者总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来投领导之所好。“馈赠”不过是为从感情上俘虏领导者设下的饵,一旦你吞下了人家设下的饵,就得乖乖地听凭人家摆布。
纵观古今,腐败分子的蜕变有一条共同的轨迹:上任伊始,谨小慎微,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务的升高、权力的增大,逐渐放松了警惕。私利的发展,贪欲的膨胀,就是由第一次开始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全线崩溃。
贺龙元帅曾意味深长地说:“下不为例,必有下例”这真是至理名言。为政者不可不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