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个日化品牌下发涨价通知,宣布旗下多个品牌集体涨价,结果是被罚款200万。面对层出不穷的“涨价门”,很多人忿忿不已,纷纷表示如果“门”继续涨价,就把自家的门拆下来卖了。
涨价只是通货膨胀的一个缩影,而把1万元在银行存活期存款,一年后取出却亏了几百块,这不是危言耸听,你要不信可以自己动手算一下利息和CPI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钱只会随着物价的上涨而缩水,你不可能享受到利率给你带来的快乐。
而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历史更加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以前。实际上,早在2000年以前就有人对三来一补的出口加工业对于GDP的实际贡献提出过质疑。放到今天来看,这个疑问显然已经多次通过政策形成最后定论。但总体上来看,2000年以前由于出口占GDP比例并不是很高,因而形成的通胀压力不大,甚至一段时期内出现过统计上的通缩;而且当时我国也的确非常需要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因此,人们对当时对物价上涨的感觉并不明显。2001年后,形势开始变化,出口占GDP的比例直线上升,于是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通胀压力;于是我们所有人都看到,无论官方如何修改统计项目,CPI仍然像是坐了宇宙飞船,扶摇直上八千里,而出口加工的微薄获利对于GDP的实际贡献越来越显得微乎其微。
就这样,在总体利益和个别利益的分歧下,人民币升值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从2005年起,当上述矛盾趋于激化时,美国压力说,日本压力说,国内汉奸说(双方都指责对方是汉奸),国际阴谋说……统统浮出水面。但是令反对升值的利益阶层尴尬的是,政策已经一步步从是否升值,转到如何升值,转到多快的速度才合适上。
那在这样的内忧外困下,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投资呢?
前不久央行刚刚进行了加息,现在半年期、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20%、2.50%、3.85%、4.20%。从利率上来看,活期、半年期、一年期存款的利息收益均不足以抵御CPI上涨。如果今后CPI涨幅能够稳定在3.85%之下,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息还是有希望抵御CPI上涨的,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假设,CPI不是说控制就能控制的。或许有市民会选择长期存款以跑赢CPI,但理财专家表示,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存款时间过长,对将来的财务规划并没有什么好处,而且一旦有急用将钱取出,还得承受利息损失,就不划算了;并且今后如果央行继续加息,也享受不到未来可能的高利率。
对于手里持有大额资金的人来说,可以选择购买理财产品,因为部分一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在4%以上,可以有效抵御CPI侵蚀。不过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较高,一般至少在5万元以上,因此对大额资金比较合适。
央行加息后,首批储蓄国债目前正在发售,其中一年期年利率2.85%、三年期年利率4.25%、五年期年利率4.6%。由于国债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高的利息,因此这是不少中老年市民一直青睐的理财方式。与定期存款相似,国债的利率并不随加息上涨,因此理财专家建议,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想买国债的人可以先不急于出手,等待新的更高利率的国债推出再下手,如果现在等不及买的话也应该趋短避长,尽量避免购买长期国债。
另外,专家认为,炒股、买房等投资虽然可以获取不菲的收益,但也存在这很大的亏损的风险,并不是抵御CPI上涨的合适方式。抵御CPI上涨还有一种公认的投资方式,那就是购买黄金。专家表示,虽然近期黄金涨幅较大,但从长期看黄金仍具有较好投资价值,市民可以选择在金价回调时买入,比如近期黄金出现的回调就是短期的买点。而买黄金也是有讲究的,从投资角度出发,最好买入银行或金店出售的投资性金条,而不要选择商场卖的黄金首饰,这样便于今后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