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既是最美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没错,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只有认清了通货膨胀的本质,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代,才能透过物价飞涨的幻象,洞察未来通胀的走势。在这一场我们谁也躲不过的金融危机之中,我们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通货膨胀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是谁在推动通货膨胀?
菜价成了今年4月以来最热的词汇,引起人们无限感慨,一方面是我们市场上的菜价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各地菜农却因蔬菜的价格太低,纷纷将还没有收割的蔬菜就地损毁。因为按他们的计算,一些比较常见的菜,如大白菜,卷心菜等等,收购价格还不到一毛钱,如果收割的话,算上雇人的钱,比卖掉这些菜的花费还要多,也就是说收割蔬菜的话赔的更多,所以很多人宁愿直接把菜毁掉,来降低一些成本。菜贱伤农导致农民毁菜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的一位菜农,今年将家里六亩多地全都种上了卷心菜,但现在卷心菜价格只有8分钱一斤,劳作一年不但没有收入,反而赔了本,不堪生活重压的韩进因此自杀。
看看我们身边,几乎没有什么便宜的蔬菜,农村的菜价低好像对我们的生活压力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我们并没有感到手中的菜篮子有多轻松。以北京为例,新发地市场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菜价呈现逐年上涨之势,这三年间涨幅竟然高达64.8%。据新发地批发市场5月9日公布的价格显示,新上市的土豆价格在0.7~0.85元之间,但在零售市场的售价却高达2.5元,价格并不低。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4月份蔬菜、鲜果这几类产品的物价上涨飞快。4月份,鲜菜价格上涨了24.9%,鲜果价格上涨了16.4%,仅这两项就对带动食品的价格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菜价带来的的这些奇怪现象的问题出在哪儿?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种说法是“最后一公里”,以西葫芦为例,按照目前的价格,西葫芦在产地山东的价格是5分钱一斤,而在北京市的很多社区菜店售价却为每斤1元。从产地到市场,西葫芦的价格竟然涨了近20倍。那么,它的价格到底是怎么涨上去的?
根据西葫芦的进京路线图,产于山东的西葫芦经过长途运输后,来到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加上运输费用和新发地市场的相关费用,当初5分钱一斤的西葫芦批发价格已变成了每斤两毛五左右。
如同接力赛一般,另外一些菜贩子又把这批西葫芦从西四环外的新发地贩运进了四环内的岳各庄蔬菜市场,距离虽然不远,但加上来回的搬运费、摊位费等等,西葫芦已经涨到了三毛五左右每斤,涨幅高达30%。
一面是菜农的血本无归,一面是流通中的暴利,种菜赔,买菜贵,形成了“两头哭,中间笑”的局面,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除了这“最后一公里”之外,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从根源上来说,经济本身也推动了这一现象的发生。近期,几乎所有生活用品都在涨价,而对于农民来说,自己种出来的菜没有涨价,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却在涨价。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从表面上看起来,韩进是死于菜价过低,但是在更深层次上,这一现象折射出的是一位朴实的农民面对市场化浪潮的茫然无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30年里,中国的社会的贫富差距就拉大到了令人忧虑的程度。1978年,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到现在为止,这个思想已经贯彻了33年,而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在市场里,如果竞争规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各自所拥有的大致相当的资源禀赋来创造财富,如果我们每个人面临的机会大致相当,按道理来说,市场经济就能成为一种既能最有效地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动员社会创造财富的制度,又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的制度。如果再加上政府为少数的市场竞争的失败者提供能基本维持体面生活的社会保障底线的话,就断然不会出现过大的贫富差距,每个人都将获得有尊严的生活。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我们的预期,通货膨胀时常发生,对我们的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