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国粳米、玉米、大蒜、叶菜、绿豆以及三七等产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涨,很多人都高呼“吃不起了”。而继“房奴”之后,网络上又出现了自称吃不起菜、水果的“菜奴”、“水果奴”。而去年,平常不起眼的绿豆却结结实实地风光了一把,短短时间内价格从3.7元/斤,一步一步突破,很快由4元、5元一路飙升到9元/斤,上演了一幕“疯狂的豆子”的好戏,一时间风头无二,真正地“逗你玩”了一次。
那么,绿豆涨价的原因是什么呢?天灾固然是一方面,由于旱灾和冰雹导致了绿豆减产,产量低了,自然价格就上去了。人祸也是一方面,因为有人的恶意囤积。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去年,某营养师炙手可热,其提倡的“绿豆养生说”也广为流传,于是带起了一股绿豆热潮,他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极力渲染绿豆的好处,绿豆已经被他神化为可治百病的良药,于是绿豆迅速成为老百姓家里的“座上宾”,那既然大家都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字,“涨”,这也是绿豆价格疯涨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我们的需求带来了价格的上涨。
从经济学观点来说,需求型通货膨胀即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胀。需求型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力直接来源于货币需求,来源于货币的过量发行。这种货币的过量发行导致总需求膨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思想是,当需求超过一个经济体系的生产能力的时候,价格就开始上涨。在这次的“绿豆事件”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正是因为绿豆的需求量超过了生产能力,才造成了豆价飞涨。虽然我们不知道“需求拉动”这个术语是何时提出来的,但我们发现,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里有关于它的简单表述。在这些模型里,充分就业水平限定经济的生产能力。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下,真实的资源都被最优地利用。如果经济开始处于过分失业和没完全利用生产力,则需求的扩张就会提高产出和就业水平,而不会产生通货膨胀。但如果总需求超过生产能力,则需求扩张会导致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失业率的需求拉动区就等价于过度需求区。之所以要弄清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对制定政策起重要作用。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制定出能够达到充分就业的需求政策,因为过高的需求会导致通货膨胀,而过低的需求又会浪费生产资源。
在几次大战期间,各国政府的首要目标是最大化地产出,尽管这样做意味着日益扩大的需求会远远超出充分就业的正常水平而带来通货膨胀。虽然通过政府采取实物配给和价格控制的措施来缓和这种超额需求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但并没有完全压制。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也是60年代末期工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当时美国的军事支出急剧增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个工业国家里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已极端趋紧。然而,在这段时间里,通货膨胀除了需求拉动的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60年代末,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工资突然爆炸性地上涨,也加剧了通货膨胀。工资的突然生长预示着一个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它不完全是由需求引起的。更精确地说,那时期总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市场的趋紧,为工会要求增加工资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因此,当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的因素都存在时,我们没有必要在两者中选取一种来解释通货膨胀(佩里(Perry),1975年)。
货币可能是与通货膨胀有关,不管膨胀是由什么引起的,除非政策制定者根本地排除通货膨胀和机警地接受较低产出的就业水平。而就是最近的福岛核泄露事件,一夜之间,中华人民由“炎黄子孙”变身“盐荒子孙”,上演了一幕“屯盐”到“退盐”的闹剧,让我们更近距离地体验到了需求所带来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