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圣诞节到了,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赞歌,橱窗里装饰着彩灯,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
“来,宝宝,看,多漂亮的圣诞夜景啊!母亲对儿子说道,然而儿子却紧拽着她的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宝贝,要是总哭个没完,圣诞老人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
“我……我的鞋带开了……”
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华丽的餐桌……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出现在孩子视野里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鞋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在街上互相摩擦、碰撞、摇曳……
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观察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刻起身把儿子抱了起来……从此这位母亲牢记,再也不要把自己以为的“快乐”强加给儿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母亲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认识到了这一点。
其实,不仅一位好母亲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每个人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在生活中,我们决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喜好、逻辑强加于他人身上,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各有各的感受,冷暖自知。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多为他人着想的人,总是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其实,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有一次,戴尔?卡耐基在报上刊登了聘请一位秘书的广告。大约有三百封求职信涌来,内容几乎是一样的:“我看到周日早报上的广告,我希望应征这个职位,我今年二十几岁……”只有一位女士特别聪明,她并没有谈到她所想争取的,她谈的是卡耐基需要什么条件。她的信函是这样的:“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可能已引来两三百封回函,而我相信您一定很忙碌,没有时间一一阅读,因此,您只需拨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忙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我有15年的秘书经验……”
卡耐基一收到这封信,真是欣喜若狂。他立即打电话请她前来。卡耐基说,像她那样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找工作。
真诚地从他人的角度看事情,就是一个人遇事要先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思考问题,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体察和认知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这里所讲的“他人”可以包括任何与你相处、打交道的人,如你的父母、领导、同事、朋友、顾客等。
有个超级富豪,年轻的时候却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这个青年随着淘金大军来到了西部一个偏僻小镇,得到了镇长的热情接待。
这时候正是春雨绵绵的时候,镇长门前的小路一片泥泞。路过的人们为图方便,都从镇长门前的花圃里穿过,花圃里的花草被踩得乱七八糟。青年非常生气,正要上前去劝阻人们别走花圃。这时候只见镇长挑了一担煤渣过来,马上就把泥泞不堪的路铺好。
于是人们都自觉地从更干净方便的大路上行走,没人再从花圃绕行了。
这时候,镇长拍了拍青年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看到了吧,年轻人,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啊!
青年顿然醒悟,他铭记着镇长的话,凡事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终于成为一代石油大王。这个流浪汉,就是伟大的洛克菲勒。
所以,当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为什么不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