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勋
有比较准确记载的西藏汉族人口数量,仅可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在《西藏史地大纲》中的记载,拉萨是汉族比较集中的地方,此时的四川汉族,有少部分人是经商,更多的是由钟颖带去的2000多川军士兵。西藏的其他城镇,也有一定数量的汉族人口。1939年朱少逸这样描述:“……再次为川帮,人数最多,在一千人以上,但其生活亦最苦,屠牛、收尸无所不有。很多系清末驻藏戍军之流落藏境者,“壬子事变”后,一部分川军取道印度返回内地,一部分则于混乱中遭藏人之屠杀,及达赖回抵拉萨,使下令保护,并将残余都交由农务局管理,然财产洗劫一空,生活失去保障,于是所谓屠牛者、拖死尸者、五金工人,以及种种最下等职业,遂为彼等之最大出路矣。”在1940年代左右,拉萨的四川商人数目最多,据说都是清朝衙门里的人,或是清末赵尔丰、钟颖的部下,他们大都住在河坝林和鲁布一带,一般是种菜、做豆腐、理发、开烟馆和甜茶馆等,在日喀则、下司马等地也有。1950年代初期,民主改革后,西藏的汉族人口都非常少,到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的通车,西藏各项事业得到发展,1956年底,西藏的汉语人口已增加到17631人,1980年达12万人。这些人的职业是地方政府中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医生、教师等等。但其地域来源也不可考。
,著名的“茶马古道”记载了川藏两地密切交往的辉煌历史。1949年来,特别是川藏公路通车后,川藏交流进一步扩大。
在今天的拉萨,川人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1988年夏,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区外来藏打工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四川的占50.5%,位列区外各省第一。1996年到1997年间的调查结果,在拉萨的四川人也是最多,占全部流入人口的42.8%,占区外外省流入人口的49.2%,也就是说区外流入的人口近一半是来自四川。
在马戎、旦增伦珠2005年7月底至9月中旬的1470份问卷调查的样本中,流动人口迁出地中,四川位居第一位,为30.3%。据八廓街派出所对辖区内汉族暂住人口迁出地的登记统计,在全部12个省区中四川和甘肃为前两名,尤其四川是70.7%的汉族流动人口迁出地,而且来拉萨市的四川女性明显多于四川男性,重庆来的也有这样的性别倾斜。这可能因为餐饮业是四川人来拉萨市的一个主要经济活动,而且餐馆对于女服务员有较大的需求。四川妇女的规模甚至导致在八廓街地区流动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四川人在西藏流动人口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公务消费与旅游消费的兴起,吸引了不少川人从事川菜餐饮工作。
即使在拉萨的藏文化核心区与回族聚居区的抽样统计,四川餐饮占的份额也是比较大。如果将拉萨西郊的四川餐馆加在一起,四川餐馆的数量是很大的。
八廓街,是拉萨的老城区,而娘热路的北端,又毗邻娘热乡,这两地都聚集了大量的藏餐馆和甜茶馆,这与其周围居民的民族成分和日常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这样的区域,四川餐馆的数量也是比较多的,如果再扩大到拉萨,那么四川餐馆的比例会更高,规模也会更大,在拉萨市的餐饮行业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因为拉萨西郊和中和国际城附近,四川餐馆的数量是最大的。不过,这些餐馆主要是内地的餐饮企业在拉萨的连锁店,而笔者主要调查的流动人口是自主创业的餐馆。但是这些餐馆里,吸纳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而且这些餐馆也往往为个体餐馆培养了人才。
一、对拉萨四川B县XP镇人经营的餐馆调查
拉萨的四川餐馆中,四川B县XP镇人所经营的现在有8家,都以“X”字作为店名的开头,还有一家以“望丛”命名的,但也属于XP人经营的系列餐馆之一。
(一)“X”字系列餐馆的位置
在拉萨市区,以“X”字开头的餐馆,其经营者都是来自四川B县XP镇国宁村,现在已完全被纳入成都市的城区范围。然而在1985年左右,这里仍然是B县XP镇的一个小村庄。“X字开头的餐馆,都是一个带一个,不是一起来的。”2007年8月13日下午15点43分,拉萨娘热北路X河中餐小吃店,男老板WA。故店名大都以“X”字开头。
目前在拉萨还在经营的“X”字开头的餐馆有:X牛小吃城(共三个店,包括一个总店、一分店和二分店),X池小吃中餐馆,X河小吃中餐店(共两家),X香园小吃中餐馆,X龙苑小吃中餐馆,WZ小吃中餐店。
X牛小吃城是目前系列餐馆中发展规模最大的一家,总店位于林廓北路中段,西藏自治区电力公司旁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面。X池小吃中餐店与X牛小吃总店相距不远,位于朵森格北路与林廓北路的交叉口,对面就是新建的温州商城、西藏日报社等单位和服装一条街。一个X河小吃店在林廓东路北段,而WZ小吃中餐店则在其附近靠北京东路的位置,总店则在娘热路北段,对面是拉萨师范专科学校。X香园则介于X牛小吃店与X河小吃总店之间的娘热路上。而新开张的X龙苑小吃中餐店,则位于八廓街与朵森格南路交叉的黄金地段。
(二)各餐馆开业的大致时间和相互关系
最早来此开餐馆的人开设了X鲢小吃中餐馆,这是他们X字系列餐馆的创始人,是最早出来开餐馆的,大约在1985年左右。此人来拉萨时,先在拉萨市西郊的一个酒楼打工,后来就出来开餐馆,他的餐馆先取名叫X鲢,后改名为X池,经营有方,数年后衣锦还乡,回家休养,三年后就去世了。在这之后,大约在1986年左右进入餐饮行业的是现在X池小吃中餐馆的老板ZB,不过ZB当时开的餐馆的招牌是X牛小吃。ZB在1993、1994年回到内地休息过一段时间,于是将他经营的X牛小吃中餐店转让给自己的胞兄ZA。后来,ZB回到拉萨后,正好原X池(即X鲢)的老板要回内地,于是ZB就连招牌及店子一起收购下来了。这是X字开头的餐馆发展的缘起和基本线索。X河小吃中餐店的老板WA,说他的店子是在1986年左右就开张了。最早是在拉萨市医院的对面,后来开在市委党校的对面。之后的X河小吃,则是他们2004年时,在老家认识的乐至在XP卖水果的夫妇,后来他们决定分开经营。而X龙苑小吃店,则是1998年进入拉萨,先开的名字叫X苑,因她把店打出去,后来再回拉萨市,就不能再注册相同的名字了。X香园的夫妇是在X牛和X池小吃店打了四年工后,于2004年开业的。望丛夫妇则是在1995年来拉萨,在X池打工,1997年开业的。
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其大致顺序为:X池(X鲢)、X牛、X河、望丛、X龙苑和X香园。
而餐馆老板之间,则多是兄弟姐妹、表兄妹,或者是老家一个院子的人。
(三)进入拉萨的历程
由于X鲢的老板已经去世,他进入拉萨的原因和时间无从调查。现在只能考察的是X池小吃与X牛小吃的哥俩是如何来拉萨的。如前所述,四川人进入拉萨及西藏,最先是在建筑行业,据调查,1982年,四川大邑唐场镇第一支建筑队进藏包工,如今的施工领导人已是西藏建筑市场的最大承包商之一。队里最初的40多位成员中有不少人另立门户,至今活跃在藏区的不同城镇。同样,建筑业也为许多四川人积累了资金,让他们能转向其他行业发展。向餐饮业转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领域。由于四川与西藏悠久的历史文化交往,加之四川饮食的多样性、创造性和大众化,四川饮食在拉萨及西藏的其他地区很容易适应,且有较大的消费市场。经营小餐馆,启动资金不大,所需技术要求不高。故餐饮业是四川人进入拉萨后的又一重要行业。
X池小吃的老板是1985年到西藏,最初是修房子的泥水匠。到西藏的第一年,也就是1985年的3月到10月,他从事建筑。在高原从事建筑,对人的体力消耗太大,他不想在建筑队继续干下去。于是等建筑工地停工后,他在西藏停留了一个月,主要是寻找商机。他发现卖肉很有赚头。之后在内地信用社贷了350元,做起了从成都到西藏空运猪肉的生意。当时机场的人都认识他这个戴个墨镜的人。后来又空运蔬菜、水果,他用一年间挣的钱,回老家的公路边上修了一幢房子,当地好多人一辈子才能挣到这么多钱。后来还用汽车运输,随着西藏自治区政府的“菜园子工程”的建设,拉萨及周边城市的蔬菜、水果的生产,在旺季,拉萨已基本达到本市郊区自给,1989年上市的蔬菜2000多万公斤。1989年,拉萨也开展了全国性的物价治理整顿工作,物价涨幅下降,加之1989年的生意变故。他然后在西郊开起了X牛餐馆。后来他回到内地,将此餐馆以三万元转让给他的大哥,回成都过起休闲生活,但由于内地的生意不太好做,他前面带回去的钱基本又花完,到1995年他又回到西藏,收购了X池小吃,开始了在拉萨的第三次创业。
而他的大哥,最早是与他一起空运肉蔬,后来可能在他的店里合伙开店,1995年独立开店,后来一直平稳地发展,并先后开设了两个分店。后来X字开头的许多店子,其经营风格、技术以及管理经验,都受惠于他的餐馆。
而WZ小吃的老板夫妇,原来他们都在家种地,在家时,就曾经帮助X池的兄弟俩收过菜,曾经到过新都等地去收购。1995年来拉萨,最初在X池小吃打工、学习,1997年在林廓北路开了此馆子。当时只有一间房子,现在扩大到三间。现在有7个服务员,3女4男,这些人中有一位是老板的小姨妹,一位是老板的弟弟,一位是老板的儿子。基本属于家族式经营。
X香园小吃男老板1987年到1989年跟他们的妻兄一起做运菜生意,1989年生意变故后回到老家开旅店、茶馆和小卖部。2000年,B县修五条路,很宽,占了他们的土地。于是在2000年,他们又回到拉萨。回来时男的在X池打工,女的在X牛小吃打工。到了2004年,他们打好了基础,于是自己出来开店了。
X河小吃总店的经历与X香园相似,只是他没有做运菜生意,就在开餐馆,后来由他带来了他认识的唯一不是XP的乐至人,并于2005年12月19日一店分成两家。
X龙苑小吃店,女老板是1998年来的拉萨,在江苏路上开了叫X苑的餐馆,后来她中途回到XP,在四川工业学院开网吧,于是她把店打出去,后来她再回拉萨市准备开餐馆,就不能再注册相同的名字了。在开餐馆的同时,她的丈夫还在拉萨师范专科学校附近开过两年多的网吧,最近没有开了,一心在经营这个餐馆。
(四)经营风格、服务对象、社会网络关系、未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