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来。
肯·莱文用手语同当地人交谈,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要转回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感到非常纳闷,最后他决定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拉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没有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怎能走出人生的大沙漠?
没有线路图什么地方也去不了
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像一艘轮船没有舵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最终搁浅在绝望、失败、消沉的海滩上。
我不禁又想起了那些“宗教游行毛虫”。法国著名的自然学家约翰·亨利·费伯勒,曾用一些被称作“宗教游行毛虫”的小动物做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实验。这些毛虫喜欢盲目地追随着前边的一个,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费伯勒很仔细地将它们在一个花盆外的框架上排成一圈,这样,领头的毛虫实际上就碰到了最后一只毛虫,完全形成了一个圆圈。在花盆中间,他放上松蜡,这是这种毛虫爱吃的食物。
这些毛虫开始围绕着花盆转圈。它们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晚又一晚。它们围绕着花盆转了整整七天七夜。最后,它们全都因饥饿劳累而死。
一大堆食物就在离它们不到6英寸远的地方,它们却一个个地饿死了。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它们按照以往习惯的方式去盲目地行动。
费伯勒的笔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就能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许多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对生活提供的巨大的财富,只能收获到一点点。尽管未知的财富就近在眼前,他们却得之甚少,因为他们盲目地、毫不怀疑地跟着圆圈里的人群无目的地走着。
他们随波逐流,只是因为“事情一直就是这样做的。”在这个方面,他们的行为就像“老男孩”遇到的事情一样可笑。他的妻子派他去肉店买火腿,他买回来以后,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没让肉店老板把火腿的尾端切去。
“老男孩”问她为什么要切掉火腿尾端,她回答说她的妈妈一直就是这样做的,这个理由就足够充分了。当妻子的妈妈来探望他们时,他们问她为什么总要切掉火腿的末端,她回答说因为她妈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妈妈、女儿和“老男孩”决定打电话给祖母,以解开这个三代之谜。祖母很快就回答说那是因为她的烤肉架太小了,放不下整个火腿,所以要切掉一块。现在,祖母的行为有其充分的理由了,那么你呢?
没有靶心你怎么射箭呢?你射了亿万次也不一定打中得分!只有设定目标,你才能有的放矢,你才会把力量集中到一点,你才会成功。没有目标一生漫游,那是不会成功的。
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二的成功者
1953年,耶鲁大学对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的书面计划时,结果只有2%的学生作了肯定的回答。20年后,有关人员又对这些毕业多年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有达成目标书面计划的2%的学生,在财务状况上远高于其他98%的学生。
《成功的钥匙》一书的作者也发现了近乎一致的结论: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了解愿望和确信之间的差别,他们从来也没有采取过可以帮助他们运用思想实现欲望的六个步骤。以下将概略说明这六个步骤,并且加入了对那些采取这六步骤的人所做的观察结果。
1. 大多数的人一生之中对目标只抱着“愿望”而已。这些愿望就像一阵风一样,没有办法成就任何事业,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占了70%。
2. 有很少数的人将他们的愿望转变成欲望,他们一再地想得到相信的东西,但欲望也仅此而已,这样的人占了10%。
3. 把愿望和欲望变成希望的人就更少了,但他们害怕想象有一天他们的美梦可能成真的情形,我估计这种人占了8%。
4. 极少数的人把希望转变成确信,他们期待他们真的能得到所想要的东西。这些人占了6%。
5. 为数更少的人将他们的愿望、欲望和希望转变成确信之后,又再进一步将确信转变成强烈的欲望,最后转变成一种信心,这种人占了4%。
6. 最后,只有非常少的人除了采取最后两个步骤之外,还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他们以积极心态展现他们的信心。这种人只占2%。
最杰出的领袖必然是实践第六步骤的人,这种人了解他们自己思想的力量;他们掌握此力量,并导引这股力量,为自己所制定的明确目标服务。当你采取第六个步骤时,“不可能”这个字对你将不再具有任何意义,每件事对你来说都是可能的,而你也将成功地实现它们。
所以说,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对这一问题的诠释。你要使自己成为那成功的2%。
年轻人应该有目标——而且目标要尽量崇高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林肯
生活对有梦想的人是温暖的,对没有梦想或梦想卑微的人是冷酷的。在追求自己的远大目标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不比在失败中咀嚼痛苦更累。俄国有位政治家有句名言:“谁是生活的迟到者,生活就会惩罚谁。”
一位商界精英指出:如果你是一个学员,只为分数而学习,那么你也许能够得到好分数。但是,如果你为知识而学,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和更多的知识;如果你为做生意而努力,那么你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如果你想通过做生意来干一番事业,那么你就有可能不仅赚很多钱,而且会干一番大事;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有可能只能得到一笔很少的收入;但是,如果你是为了你所在公司的前途而工作,那么你不仅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而且你还能得到自我满足和同事的尊重。你对公司所做的贡献越大,就意味着你个人所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
骆爽先生在他的“设计人生的时刻表”一文中表达了对此的深刻见解:
人生的目标不妨定得高远些,如果经过全力打拼,没有实现,那么至少也要比目标定得太低的人实现得多。
林肯曾经认为:“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人生之旅好比乘着一趟列车。心雄志大的人,加上才华、勤奋、机遇,就像乘上了一趟高速火车,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一定会走得最远,他所欣赏到的人生景色也一定是最壮观雄奇甚至是险峻的。志大才疏的人在生命的某个时间段也会像坐上快车一样,只是有可能突然会慢下来或停住。勤以补拙的人,可能一开始坐上的是慢车,但是他的这趟列车开得稳、开得久,也终会到达远方。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型人物也能挤上一班列车,但是车速慢得惊人,更要命的是,车行到中途,突然来了个穿黑色制服的乘务员(命运之神化装的?),抓起此人的行李和身体就扔出了车外。而此时车外是茫茫黑夜,荒山野岭。
“对不起,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下岗了!”而此时,你已经人过中年,本来想安逸地坐到终点的想法无情破灭,再想在站台上换另一班车,你发现:第一,你不在出发点的站台上;第二,铁轨上没有其他车通过,如果有,它们也不停,你根本搭乘不上(不像你的青春岁月中有很多车在驶过)。
这才是人生中最叫苦连天的季节。而另一些人,为什么春风得意,做什么都似乎得心应手,即使到了中年,还有很多机会。关键在于年轻时想什么、干什么。
当拿破仑还是一个少尉的时候,工作之余,他的同伴们便开始寻欢作乐,去游玩儿或找女人,他却在埋头读书,如饥似渴地读着那些对他的将来有用的东西:大炮的原理和历史、战争、哲学、文化、法律、天文、地理、气象学等等,拿破仑知道自己将要乘上人生哪班车,车速有多快,为此要作什么准备。
现在请我们闭目想象:我们将要乘上人生哪班快车?到达何方?也就是说:我们将要把自己设计成什么样的人?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胸怀大志一点。同时一定要兼顾到财富和自由的原则。因为没有自由的人生是不值得追求的,没有财富就限制了自由。无论希望成为哪个领域中的成功人士,请考虑这两点。
我在高校演讲时很吃惊地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财务规划。有职业规划没有财务规划是危险的。比如我问有些学生,你想没想过你十年后是怎样的人?有的学生回答:我要变富。我继续问:“有没有财富的数额或者账上有多少钱?”回答是“没有。”我强烈建议那些追求成功的人们,一定要设计出自己的财务安全线和财务自由线,比如5年后,10年后,我的账目上将有多少,目标明确更利于达到目标。
把一个个经历,一个个成就看做一个站点,你的岁数就是计时单位。六七年前,我的一位老师和朋友,对我设计人生时刻表的做法不表认同,她说:那样人生累不累呀?我当时笑了笑,没有反驳。因为我知道,不设计人生时刻表,就缺乏明确的目标,会活得茫然,更累。
以创业为例,著名企业家邱永汉说:“25岁到35岁为创业最佳时期,40岁已经相当迟,50岁以后则是例外中的例外。”
你的列车可以暂时晚点,但不能总是晚点。晚点两三次之后,一生永远到达不了预定终点。这恰是人生时刻表的重要性。拿破仑·希尔说:“记住,定高远的人生目标,要求富足与成功,并不比接受不幸和贫穷艰难。”
一位伟大的诗人就通过以下的诗句,正确地表达出这个普遍的真理:
我向生命再次讲价,
生命却已不再加酬,
夜里无论如何乞求,
当我计数薄财依旧。
生命乃一公正雇主,
任何祈求他愿给付,
然而一旦酬劳讲定,
汝之劳役汝须担负。
向来辛劳只为薄薪,
悚然恍悟早知如果,
要求生命定出高价,
生命原来皆愿允诺。
二战期间,美国生产出一种带有自动跟踪装置的鱼雷。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破坏性武器,当时,美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这种鱼雷给美国带来了希望。这种鱼雷对准目标发射,会随时追踪瞄准该目标。如果目标移动或改变方向,鱼雷也会跟着改变。有趣的是,鱼雷是依照人脑制造的,那就是说,在你的头脑内也有一些东西能使你对准某一目标。即使目标移动,或你向旁边走动,一旦你追踪瞄准以后,就能击中目标。
每一行业的专业人员会告诉你,在他投篮、打高尔夫球或做销售拜访等等之前,都要先看见目标完成。简言之,发射击中目标之前,都要先追踪瞄准目标。
几年前一支国际性的探险队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记者们前去采访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队队员。一位记者问这群队员中的一个说:“你是不是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呢?”那人回答说:“我会为它付出一切。”另一位记者也以同样的问题问第二位队员。这位爬山家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第三个登山家也被问了。他说:“我很高兴,而且会好好努力。”最后,一位记者问一位年轻的美国人:“你是不是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呢?”这位美国人朝他看了一下,然后说:“我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最后只有一个人登上了北麓。他就是那位说出“我要”的人。因为只有他“看见目标完成。”
在任何一个行业,不管我们在寻找一个较好工作、较多的财产、永久与快乐的婚姻,或者是所有这类的事情,我们都必须在达到想要的目标之前,先看见目标完成。
“当你的眼睛看着目标时,达成目标的机会就会变得无限地大。真的,不管你见到或失败,这项原则都能适用。”吉格·吉格勒如是说。
有些人用尽一生才攀上了珠穆朗玛峰,而他们只在峰顶停留了5分钟。他们并非是去欣赏峰顶的美景,而是他们努力去做了。正是在做的过程中,你更深地了解了生活,你也认识了自己。巴拉德总是对他的孩子们说:“假如你攀登一个1000英尺高的山峰,你掉下来了,你很可能会摔断自己的脖子。因此你选择攀登矮一点的山峰,但是如果你摔下来一样会摔断脖子。因此把目标定得高一些也没什么不好,攀登一座更高的山峰并不会增加更多的危险。但是攀登高峰美妙的是,当你到达山顶,那些小的山峰就可以一览无余,你也可以眺望其他的山峰。成功让人感到最兴奋的是还能够遇到同样攀登到其他顶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