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即使赚得整个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
健康是你的宝贵财富,是你实现人生宏伟蓝图的基石,没有健康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不幸的是,很少人真正知道他们需要健康。我在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要过一个健康的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这样指出: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阿拉伯有句谚语: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
即使你拥有全世界,然而你却失去了健康,我不知道那还有什么意义。
要清楚,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金钱、事业,要把健康当做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当我有了健康以后,才有金钱、事业的基础。很多人本末倒置,没有搞清状况,他并不能够得到成功,一点资本都没有,真不知道他如何创造更多的财富。
有人曾在背后嘲笑拿破仑:“我见过他之后,发现他一无是处,不过是看起来很健康而已。”嘲笑者正是那种轻视健康的价值的人。
医生说,拿破仑的脉搏从来不超过62次,尽管他的胸脯上没有几根毛、生殖器小得像个孩子的一样。“我还从来没听到过自己的心跳,简直就像我没有心跳一样。”拿破仑自己开玩笑说。但是他又说:“大自然赋予我两种有价值的才能:只要想睡就能睡,不能吃喝过度……吃得太多会使人生病,吃得不够量却从来不使人生病。”长时间的骑马、乘车增强了他的体质,“水、空气和爱干净是我喜爱的药物。”他能一口气乘车将近500英里从蒂尔西特到德累斯顿,到目的地之后依然精神饱满。他能在马上骑50英里从维也纳到塞默灵,在那里吃早饭,当天晚上再回到中布伦,继续工作。他能骑马奔驰5个小时,从巴利阿多里德到布尔戈斯。他经过长时间的骑马和行军,于午夜抵达华沙,早晨七点又接见新政府成员。与英格兰的战争爆发后,他与4位秘书连续工作了3天3夜,然后在热水里泡6个小时口授快信。他对梅特涅说:“有时候死亡只是由于缺少活力。昨天,我从马车里甩了出来,我以为这一下完了。但我正好有时间对自己说:我不会死。别的任何人碰上这事,也许会丢了性命。”
伟大的人物往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而身体中焕发出的生命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就是布瑞汉姆领主连续工作176个小时的狂热,就是拿破仑24小时不离马鞍的精神,就是富兰克林70岁高龄还露营野外的执著。格莱斯顿以84岁的高龄还能紧握船舵,每天行走数公里,到了85岁时还能砍倒大树,无不依赖于此。
而有些年轻人还不到30岁,就已显得老态龙钟。刚开始时他们也有着巨大的“资本”——即宝贵的脑力、才能和体格,这些东西别人无法控制,可还不到中年,他们就把自己巨大的资本挥霍一空。他们把自己身体弄得像生了锈的机器。他们损耗脑力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使生命力承受巨大损失。比如,动不动就发怒、烦躁、苦恼、忧郁,这些心理与其他的坏习惯比起来,它对生命的损害力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他们不够清楚,健康乃是生命力主要的源泉。如果你思维敏捷、头脑清醒、积极热情,就一定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你会认为自己每一点能量、体力、情感、才华都是十分宝贵的,不能随便浪费,而要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你会认为任何一点浪费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就像是对自己的犯罪;你会防止自身能量的泄漏,不允许对“成功的资本”作任何不必要的支取;同时,你还会鼓足全部的力量,用最有效的方式去做事。你会把全部能量集中起来,以达到最佳状态,竭尽全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每天不是以健康强壮、饱含活力的身体投入你的事业,而是将你的精力做了不必要的耗费,只把少部分精力放在事业上,你所取得的成绩就必定非常有限;如果没有了健康,你更会兴趣索然,效率锐减,生命也因此而黯淡。
要想在人生的战斗中得到胜利,第一条件,就是每天都能以一副体强力健的身体、精力饱满的状态去对付一切。
衡量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并不以其财富的多少而定,而全在于他怎样利用身体内在的所有资本,以及他做事的能力。一个身体柔弱,或者因嗜好烟酒而精力不佳的人,其成功的机会远比那些体格强壮精力旺盛的人少很多。任何一个冷静、执著、有为的人,都会保持自己所具有的种种力量,尤其是身体上的,他们对生命中宝贵的资产,也绝不轻易消耗。
煤可以用来发电,但用煤发电时,1吨煤中有99%的能量是不能到达电灯的,都耗费在机械和电力运输的损耗上,而真正发出光来的能量不过是总能量的1%。
许多人以为自己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他们相信能利用自己这巨大的精力储备做出惊人的事业来。他们也希望把一切的精力完全变为促进成功的因素,他们为自己年轻感到自豪,以为他们的能量不会有用尽的一天,所以在各方面不知爱惜自己生命的储能。花天酒地、饮食无度、奢侈的习惯、工作的不认真等等都可以摧残、减弱他的生命储能。直到最后,他才会大吃一惊,他开始反思过去,开始质问自己:“我生命的储能所发出的光亮到底在哪里?难道我的能力竟然不能发出什么光亮来吗?”
记住:在你的人生中,第一要务就是要发展自己的力量、保持自己的精力、维护自己的健康,为将来可能出现的一切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
积极心态的作用
各行各业的成功者中,健康长寿的并不鲜见: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既是亿万富翁的企业家,又是健康长寿的佼佼者,他活了98岁。发明大王爱迪生活了84岁。钢铁大王卡耐基活了84岁。日本企业巨子松下幸之助活了90多岁。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活了87岁。
他们是如何做到事业成功又健康长寿的呢?这个问题常常令许多追求成功的年轻人疑惑不解。
有一名男子在过马路时不幸被车子撞倒而丧命。验尸报告说,这个人有肺病、溃疡、肾病和心脏衰弱。可是,他竟然活到了84岁。给他验尸的医生说:“这个人全身是病,一般情况,30年以前早该去世了。”于是,有人问他的遗孀,他为何能活那么久?她说:“我的丈夫一直坚信,明天他一定会过得比今天好。”
请相信,积极的心态会促进你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延长寿命。而消极的心态一定会逐渐破坏你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缩短你的寿命。有些人由于适当地运用了积极的心态,从而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些人之所以得救,就是因为接近他们的人具有强烈的积极心态。希尔讲述的下面的两件小事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刚出生两天的婴儿,这个孩子能否活下去?医生说:“这个孩子不能活了。”“这个孩子会活下去!”父亲回答道。这位父亲具有积极的心态,他有信心,他相信祈祷,更相信行动。他开始行动起来,他委托一位小儿科医生照料这个孩子。这位医生也有积极的心态,作为一位医生,他根据经验知道,自然给每个有生理缺陷的孩子都提供了一个补偿的因素。这孩子确实活了!
“我再也不能活下去了?”死神就夺去了一个美好的生命,这是《芝加哥每日新闻报》报道的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位62岁的建筑工程师回到家里,上床就寝时感觉胸痛,呼吸急促。他的妻子比他年轻10岁,大为惊慌。她怀着希望为丈夫按摩,试图增强他的血液循环,但是,他死了。“我再也不能活下去了!”这位寡妇对他的母亲说。于是,这位寡妇由于经受不住心理上的打击也死了,她和她丈夫死在同—天。
那活了的婴孩和那死了的寡妇证明了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
还有人认为,在运用积极心态方面,多使用积极的表述,也有利于身体健康。语言文字是有影响力的。如果你经常运用积极的话语来描述你的健康状况,便可能激发对你身体有利的积极力量。你的思想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会影响你内在的各种器官的健康。
曾任美国精神治疗协会会长的卡特博士在谈到一个人所持的肯定态度对健康的影响时,甚至反对人们使用像“我今天不会生病”这样的说法。他认为那只是半积极的态度,应该改为“我今天觉得比昨天好”,这才是非常积极的陈述,因而是一种引导健康的想法。卡特博士说:“肯定的态度是以科学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些事实得自生物学、化学、医学等。正确地运用肯定的态度将有助于改善你的健康,延长你的寿命,使你精力充沛,倍感幸福,从而在各方面取得成功,并且还能替你保持一个最主要的东西——那就是心里的平静。”
疲劳之前就休息
休息并不是绝对地什么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
——丹尼尔·河西林
充足的休息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你完全可以从成功者对休息的态度看出来:
1908年成廉·霍华德·塔夫脱竞选美国总统。当选举结果公布的那天晚上,辛辛那提许多绅士名流就在凌晨一点钟左右拜见塔夫脱,但当他们到了他的寓所,看门人对他们说;“主人现已入睡,在临睡时他曾再三叮嘱,无论当选美国总统与否,今晚不再见客。”他虽荣任元首,亦不愿耽误他的睡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已60多岁了,却能每天工作16小时,他的秘诀在哪里?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他看报告、口授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召开会议。午饭之后他还要睡一小时。晚上8点的晚餐以前还要在床上睡两小时。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用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能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以后。
百货巨子斯韦特对于工作休闲,也是俱不偏废的。他每日于晚间10时就寝,绝不容别人妨碍他的睡眠。即使发生特殊严重事故,也不例外。一天晚上,电话铃声不断作响。仆人对他说:“电话中报告某百货公司失火,事态严重,请指示方针。”他不愿起身接听,嘱仆人回复说:“有事到明晨7点钟再谈!”
商业大亨华纳·麦克,对于工作素以努力著称,但他也寻求适当的休闲,以调节精神而保持健康。他说:“如果不留出适当的时间以从事休闲,势必耗费更多的时间于精神恍惚以及没有效率的工作之中。”
棒球名将康里·马克告诉他的朋友,每次参赛之前,如果不睡个午觉的话,他到第五局就会感到筋疲力尽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觉的话,哪怕只睡5分钟,也能够赛完全场,而且一点也不感到疲劳。
伊莲娜·罗斯福,她在白宫做第一夫人的那12年里,是如何应付那么多繁琐事务的呢?她说,每次接见一大群人,或是要发表一次演说之前,她通常都坐在一把椅子上或者是一张沙发上,闭起眼睛休息20分钟。
在世界骑术大赛的骑术名将金·奥维的休息室里,有一张折叠床,“每天下午我都要在那里躺一躺,”金·奥维说。“在两场表演之间睡一个小时。当我在好莱坞拍电影的时候,”他继续说道:“我常常靠坐在一张很大的软席椅上,每天睡两次午觉。每次睡10分钟,这样可以使我精力充沛。”
休息并不是浪费生命,它能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任何一位还在学校念书的医科学生,都会告诉你,疲劳会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和感冒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疗家,也会告诉你,疲劳同样会降低你对忧虑和恐惧感的抵抗力。
芝加哥大学实验心理学实验室主任杰可布森医生曾经写过两本关于如何放松紧张情绪的书:《消除紧张》和《你必须放松紧张情绪》,他认为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就不可能再存在了。”这就是说,如果你能放松紧张情绪,就不可能再继续忧虑下去。
所以,要防止疲劳和恐惧,你就要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疲劳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国陆军的多次实验证明,即使是经过多年军事训练又很坚强的年轻人,如果不带背包,每小时休息10分钟,那么行军速度就明显加快,而且持久。人的心脏每天压出来流过全身的血液,足够装满一节运油火车车厢;每天释放出的能量,足够用铲子把20吨煤铲成一个3呎高的平台。你的心脏能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而且能持续50年、70年甚至90年,你的心脏怎么能承受这难以置信的工作呢?哈佛医院的华特· 坎农博士解释道:“绝大多数人认为人的心脏整天不停地跳动。事实上,在每次收缩之后,它有完全静止的一段时间。当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70下时,它一天的工作时间只有9小时,也就是说它实际休息了15小时。”
约翰·洛克菲勒也创造了两项惊人的纪录:他的财产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而寿命也达到了98岁。怎样做到这两点的呢?主要原因当然是遗传。他家族的人都很长寿。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睡半小时午觉,这时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也不接。
在短短的一点儿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爱迪生认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耐力,都来自于他能随时入睡的习惯。
“现代教育之父”何瑞斯·曼,在他年事稍长之后也是这样。当他担任安提奥克大学校长的时候,常常躺在一张长沙发上和学生进行谈话。
在亨利·福特80岁大寿之前,记者去访问他,因为实在猜不透他为什么看起来那样精神焕发、非常健康,便问他秘诀是什么?福特说:“能坐下的时候,我绝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绝不坐着。”
杰克·查纳克,他是好莱坞最有名的大导演之一。几年前,他做米高梅公司短片部的经理时,常常感到劳累和筋疲力尽。他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喝矿泉水、吃维生素和其他补药,但对其一点帮助也没有。别人建议他每天去“度度假”。怎么做呢?就是当他在办公室里和部下开会的时候,躺下来放松自己。后来,他说,这类方法可以产生奇迹。
两年之后,他说:“出现了奇迹,这是我医生说的。以前,每次我和部下谈论短片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坐在椅子里,非常紧张。现在每次开会的时候,我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我现在觉得比我20年来都好过多了,每天能多工作两个小时,却很少感到疲劳。”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休息时间多的话,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佛德瑞克·泰勒,在贝德汉钢铁公司担任科学管理工程师的时候,就曾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他曾经观察过,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货车上装大约12吨半的生铁,而他们一般在中午就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对所有产生疲劳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学性的研究,认为这些工人不应该每天只送12吨半的生铁,而应该每天装47吨。照他的计算,他们应该可以做到目前成绩的4倍,而且不会疲劳,只是必须要加以证明。
他从搬运工里选了一位施密特先生,让他按规定时间来工作,由专人拿着表来指挥他:“现在搬起一块生铁,走……现在坐下休息……现在走……现在休息。”
结果其他人每天只能搬12吨半,而施密特却能搬47吨。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他的工作能力从未减弱过,这是因为他在疲劳之前就有时间休息:每小时他大约工作26分钟,而休息时间却有34分钟。他休息的时间要比工作时间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绩却差不多是别人的4倍!
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呢?如果你是一位打字员,你就不可能像爱迪生或者是山姆·高尔温那样,每天在办公室里睡午觉;如果你是一个会计,你也不可能躺在长沙发上和你的上司讨论账目的问题。可是,如果你住在一个小城市里,每天中午回家吃午饭的话,饭后你就可以睡10分钟的午觉。这正是马歇尔将军常做的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觉得指挥美军部队的工作非常忙碌,所以中午必须休息。
如果你没有办法在中午睡个觉,那么,至少要在吃晚饭之前躺下来休息一个小时,这比在吃饭前喝一杯酒便宜得多了。如果你能在下午五、六点钟,或者七点钟左右睡上一个小时,那么,你就可以在你的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时的清醒时间。为什么呢?因为晚饭前睡的那一小时,加上夜里所睡的6个小时——一共是7个小时——对你的好处比连续睡8个小时更多。
所以,照美国陆军的办法去做——经常休息;照你心脏工作的方法去做:在疲劳之前先休息,这样就能使你每天的清醒时间多一小时。
请记住: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放松是为了在需要时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不为小事而烦恼
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了!
——伯里克利斯
下面是美国的罗勃·摩尔讲述的故事:
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276英尺深的海下潜水艇里,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当时我们从雷达上发现一支日军舰队朝我们开来,我们发射了几枚鱼雷,但没有击中任何一艘舰只。这个时候,日军发现了我们,一艘布雷舰直朝我们开来。3分钟后,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我们直压到海底276英尺深的地方。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其中,有十几枚炸弹就在离我们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真危险呀!倘若再近一点的话,潜艇就会炸出一个洞来。
我们奉命静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镇定。我吓得不知如何呼吸,我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死定了……潜水艇内的温度达到摄氏40多度,可是我却怕得全身发冷,一阵阵冒虚汗。15个小时后,攻击停止了,显然是那艘布雷舰在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开走了。
这15个小时,我感觉好像有1500万年。我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跟前,那些曾经让我烦忧过的无聊小事更是记得特别清晰——没钱买房子,没钱买汽车,没钱给妻子买好衣服,还有为了点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还为额头上一个小疤发过愁……可是,这些令人发愁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我对自己发誓,如果我还有机会再看到太阳和星星的话,我永远不会再为这些小事忧愁了!
这是一个经过大灾大难才悟出的人生箴言!人们常常因一点小事,一些本该不屑一顾的小事,弄得心烦意乱、疲惫不堪。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有一棵大树,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将它动摇,但最后却被一群小甲虫的持续咬噬给毁掉了;人们不会被大石头绊倒,却会因小石子摔倒;高山登不上,不是因为意志不坚强,只因鞋里的一粒小沙子磨破了脚。
你要远离、拒绝那些小甲虫、小石子、小沙子。生命如此短暂,不要再为小事烦恼了。
作家荷马·克罗伊说,过去他在写作的时候,常常被纽约公寓热水器的响声吵得快要发疯了。“后来,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出去露营,当我听到木柴烧得很旺时的响声,我突然想到:这些声音和热水器的响声一样,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个声音而讨厌那个声音呢,回来后我告诫自己:‘火堆里木头的爆裂声很好听,热水器的声音也差不多。我完全可以蒙头大睡,不去理会这些噪音。’结果,头几天我还注意它的声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记了它。”
“很多小忧虑也是如此。我们不喜欢一些小事,结果弄得整个人很沮丧。其实,我们都夸张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狄士雷里说:“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只顾小事了。”
在事业升迁的彼岸还有生活
勤奋是所有升迁的开始,这在德国的企业里有一个似乎客观的标准:时钟、出勤被看成是忠诚和想工作的证明,紧张被认为是地位的象征。企业管理人员平均每周在办公室度过46小时,高级管理人员甚至在办公室度过70小时。懒汉才按时下班。
“领导人员往往把80%的精力用在工作上”,汉诺威的社会心理学家林内韦认为。这导致一系列后果。首先对私人生活来说,朋友没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得不到满足,缺少运动导致了健康问题。在管理者中,每两个家庭就有一个离婚。工作能力迟早也会下降。因为即便最有力的发动机开足马力运转几十年后也会坏掉。人们已经对精疲力竭症——兴趣和动力迅速减退——作过充分的描述。
善于利用时间的管理者一致认为,其实只有一个办法:管理者必须学会像经营企业一样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说,多替自己想想,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始终不渝地去实现他们。你可以确定个别兴趣爱好,然后“跟自己约好时间”。应该把这种约会看得和商业约会一样重要。由于每日忙碌,人们经常忽视这样一个简单的认识:在事业升迁的彼岸还有生活。
找到忧虑清除剂
现在的人越来越容易被忧虑、郁闷所困扰,就连十几岁的孩子也张口闭口地“特郁闷”。好像全世界都进入了一个郁闷时代,感受郁闷也成了一种时髦。
忧虑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郁闷,是最普遍的一种大郁闷。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口上,都会遇上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比如失学、失业、失去健康、失去亲人、失去青春、失去爱情、失去朋友、失去机会……因为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得到与失去中穿行,在种种人生得意与失意的故事里,忧虑便随之悄悄潜入了。还有更多的忧虑来自职场的烦恼、事业的不顺心……
如果你也不幸陷入了忧虑,请听听坦普尔顿的劝诫:
忧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一位很有天赋的妇女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当一位医生。她觉得,医好别人的病该是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她可以有机会给人治病,还可以救活别人的生命。她对将来可能得到的收入想入非非,觉得这可以满足她最大的欲望。
然后她又担起心来,担心要成为一名医生得花许多时间,担心她上学要交许多学费等等,她甚至还为许多别的事情而担心。由于她在欲望和疑虑之间举棋不定,这位年轻女士没去参加学校的入学考试。她的行为导致她无法实现她的生活目标,结果便应了这样一句古话:“忧虑就像一把摇椅,能使你摇来晃去,但却总在原地晃动。”
我们都知道,摇椅能使人摇晃得舒适惬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轻轻地把他摇晃摇晃,他就会安静下来。身体受了伤的人,往往也会前后晃动身体,以减轻疼痛感。摇晃不但能使身体觉得舒服,它还能使精神得到放松,就像观看大海的波浪有节奏地起伏一样。然而,摇晃只能使我们停在原地不动,却无法使我们前进。最具破坏性和毁灭性的面对挑战的方式,便是忧虑重重。
词典里“忧虑”的解释是“绞死或扼死,使人厌烦或讨厌”。当我们忧虑时,我们就会扼制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思想的流动、变化,我们就会窒息生命之流,使它无法自由地在我们身上流动。当我们忧虑时,我们往往进入到一种关切的状态,有时甚至是一种焦虑状态。焦虑的定义是:“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忧虑或不安。”你大概已经认识到,忧虑这种生活态度既不那么讨人喜欢,又很难奏效。
使我们自己摆脱忧虑的最迅速的办法,便是接受我们所应承担的责任,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你的误区》中,怀恩·戴厄博士写道:“感到有罪和忧心忡忡,其悲剧性就在于,我们把自己固定在过去的时刻里不动了。”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目前时刻,集中在今天,对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负责,我们就能不让忧虑妨碍我们的成功。
杰尔德太太讲述了她的一段生活:“1937年我丈夫死了,我觉得非常颓丧——而且几乎一文不名。我写信给我过去的老板里奥罗西先生,他是堪萨斯城罗浮公司的老板,我请求他让我回去做我过去的老工作。我从前向学校推销世界百科全书。两年前我丈夫生病时,我把汽车卖了。为了重新工作,我勉强凑足钱,分期付款买了一部旧车,开始出去卖书。”
“我原以为,重新工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从颓丧中解脱出来。可是,总是一个人驾车、一个人吃饭的生活几乎使我无法忍受。加上有些地方根本就推销不出去书,所以即使分期付款买车的数目不大,也很难付清。”
“1938年春,我在密苏里州维沙里市推销书。那里的学校很穷,路又很不好走。我一个人又孤独、又沮丧,以至于有一次我甚至想自杀。我感到成功没有什么希望,生活没有什么乐趣。每天早上我都很怕起床去面对生活。我什么都怕:怕付不出分期付款的车钱,怕付不起房租,怕东西不够吃,怕身体搞垮没有钱看病。唯一使我没有自杀的原因是,我担心我的姐姐会因此而悲伤,况且她又没有充裕的钱来付我的丧葬费用。”
“后来,我读到一篇文章,它使我从消沉中振作起来,鼓足勇气继续生活。我永远感激文章中的那一句令人振奋的话:‘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我用打字机把这句话打下来,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窗上,使我开车的每时每刻都能看见它。我发现每次只活一天并不困难,我学会了忘记过去,不考虑未来。每天清晨我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生命。’”
“我成功地克服了自己对孤寂和需求的恐惧。整个人都非常快活,事业也还算成功,并对生命充满了热诚和爱。我现在知道,不论在生活中会遇上什么问题,我都不会再害怕了;我现在知道,我不必惧怕未来。我现在知道,我每一次只要活一天——而‘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就是一个新的生命’。”
不幸的是,很多人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总是被紧张、忧虑、焦躁所困扰,严重的失眠症就是表现之一。
有人抱怨说,他在为某事忧心忡忡,结果一夜夜地失眠。他说:“甚至连数羊有多少只也没用。我数了一万只羊,把羊毛剪下来,把毛梳理好,织成布料再制成衣服,然后拿到市场去卖,结果这笔生意却使我亏了1000元!这都怪我一个星期没睡着觉。”
伊拉·桑德勒,几乎因为严重的失眠症而自杀。下面是他的故事:
最初我睡眠很好,闹钟都吵不醒,结果每天早上上班都迟到。老板警告我,如果再睡过头,就小心丢了差事。我的一个朋友向我建议,在睡觉时把注意力集中到闹钟上。结果那该死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缠着我不放,让我整夜睡不着,翻来覆去,焦躁不安。到了早晨,我几乎不能动了。就这样我一直受了两个月的折磨,我想我一定会精神失常了。有时我会走来走去转上几个钟头,甚至想从窗口跳出去一死了之。
最后我找了一位医生,他说:“伊拉,我没有办法帮你的忙。如果每天晚上上床之后不能入睡,就对自己说:‘我才不在乎睡得着睡不着,就算醒着躺一夜,那也能得到休息。’”
我照他的话去做,不到两个星期就能安稳入睡了。不到一个月,我的睡眠就恢复了8小时,精神上也没有痛苦了。使伊拉·桑德勒受到折磨的不是失眠症,而是失眠引起的焦虑。
芝加哥大学教授山尼尔·克里特曼博士,是睡眠问题的专家。他说那些为失眠忧虑的人通常获得的睡眠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得多。那些指天画地立誓说:“昨晚眼睛都没闭一下”的人,实际上可能睡了几个钟头。
举例来说,19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斯宾塞,到老年仍是独身。他住在寄宿宿舍,整天都在谈论自己的失眠问题,弄得别人烦得要命,他甚至在耳朵里带上耳塞来抵御外面的吵闹,有时甚至靠吃鸦片来催眠。一天晚上,他和牛津大学教授塞斯同住旅馆的一个房间,次日早晨斯宾塞说他整夜没睡着,其实塞斯才一宿没合眼,因为斯宾塞的鼾声吵了他一夜。要想安稳地睡一觉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安全感。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曾在他的《消除神经紧张》一书中,提出和自己身体交谈的方法。他认为,语言是一切催眠法的主要关键。如果你要从失眠状态中解脱出来——你就对你身上的肌肉说:“放松,一切放松。”众所周知,肌肉紧张时,你的思想和神经就不可能放松。所以,如果你想要入睡的话,就必须从放松肌肉开始。然后,为了同样的理由,把几个小枕头垫在手臂底下,使自己的下颌、眼睛、手臂和双腿放松,你就会在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前入睡了。
另外一种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就是使你自己疲倦。你可以去种花、游泳、打网球、打高尔夫球、滑雪,……这是名作家德莱塞的做法。他当年还是一个为生活挣扎的年轻作家时,也曾经为失眠忧虑过。于是,他到纽约中央铁路去找了一份铁路工人的工作。在做了一天打钉和铲石子的工作之后,就疲倦得甚至于没有办法坐在那里把晚饭吃完。假如你十分疲倦的话,即使你是在走路,大自然也会强迫你入睡。当一个人完全筋疲力尽之后,即使在打雷或战争的条件之下,也能安然入睡。著名的神经科医生佛斯特·肯尼迪博士说,1918年英国第五军撤退时,他就见过筋疲力尽的士兵随地倒下,睡得就像昏过去一样。虽然他用手撑开他们的眼皮,他们仍不会醒来。他们所有人的眼球都在眼眶里向上翻起。
从来没有一个人会用不睡觉来自杀。不论他有多强的控制力,大自然都会强迫一个人入睡。我们可以长久不吃东西、不喝水,却无法不睡觉。
亨利·林克博士是心理问题公司的副总裁,他曾经和很多忧虑而颓丧的人谈过。在《人的再发现》一书中的《消除恐惧与忧虑》一章里,他谈到他曾对一个被失眠闹得一心想自杀的人说:“反正你是要自杀的,那你至少也要像个英雄。绕着这条街跑到你累死为止吧。”他果然去试了,不只是一次,而且试了好几次。每一次都使他觉得好受一些。到了第三天晚上,林克博士终于达到他最初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个病人由于身体疲劳(在肉体上也放松了)他能睡得很沉。后来他参加了一个体育俱乐部,参加各种运动项目,不久就想要永远活下去了。
记住不为失眠而忧虑的几条规则:如果你睡不着就起来工作或看书,到你打瞌睡为止;从来没有人因缺乏睡眠而死,为失眠忧虑对你的损害,会比失眠更厉害;让你全身放松。
接受最坏的结果——这是另一条我们必须专门强调的规则。
心理上的平静能顶住最坏的境遇,能让你焕发新的活力。在接受了最坏的结果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了,这就意味着失去的一切都有希望回来了。可是生活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愤怒而毁了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境况,不肯从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儿东西。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自己的大厦,反而成了忧郁症的牺牲者。
卡瑞尔是个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调制造行业,现在是世界著名的卡瑞尔公司的负责人。我们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共进午餐时,他亲口告诉了我一个自己的经历。
“年轻的时候,”卡瑞尔先生说:“我在纽约州水牛城的水牛钢铁公司做事。有一次我要去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的下属工厂安装瓦斯清洗器。这是一种新型机器,我们经过一番精心调试,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机器总算可以运行了,但性能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指标。”
“我对自己的失败深感惊诧,仿佛挨了当头一棒,竟然犯了肚子疼,好长时间没法睡觉。”
“最后,我觉得忧虑并不能解决问题,便琢磨出一个办法,结果非常有效,这个办法我一用就是30年,其实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我坦然地分析我面对的最坏的结局,如果失败的话,老板会损失两万美元,我很可能会丢掉差事,但没人会把我关起来或枪毙掉。这是肯定的。”
“第二步,我鼓励自己接受这个最坏的结果。我告诫自己,我的历史上会出现一个污点,但我还可能找到新的工作。至于我的老板,两万美元还付得起,权作交了实验费。”
“接受了最坏的结果以后,我反而轻松下来了,感受到许多天来不曾有过的平静。”
“第三步。我就开始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善最坏结果的努力中去。”
“我尽量想一些补救办法,减少损失的数目。经过几次试验,我发现如果再用5000元买些辅助设备,问题就可以解决。果然,这样做了以后,公司不但没损失那两万美元,反而赚了15000元。”
“如果我当时一直担心下去的话,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会毁掉一个人的能力,忧虑使人思维混乱。当我们强迫自己接受最坏的结局时,我们就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
“这件事发生在很久以前,它让我找到了清除忧虑的办法,我多年来一直使用它。结果,我的生活里几乎很难再有烦恼了。”
为什么卡瑞尔的办法这么有实用价值呢,从心理学上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灰色云层中拉下来,使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假如我们脚下没有结实的土地,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已经去世38年了,假如他还活着,今天听说了这个公式也一定会深为赞赏的,因为他曾说过:“能接受既成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中国的林语堂先生在他那本深受欢迎的《生活的艺术》里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位中国哲学家说:“心理上的平静能顶住最坏的境遇,能让你焕发新的活力。”
这话太对了。接受了最坏的结果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了。这就意味着失去的一切都有希望回来了。
这一规则可以分解为:
规则一:如果你想避免忧虑,不要为未来担忧,只要好好过今天这一天。
规则二:下次你再碰上麻烦不论大小——而被逼在一个角落的时候,试试卡瑞尔的万灵公式,做下面3件事:
(1)问你自己,“如果我不能解决我的困难,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2)自己先做好接受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如果必要的话。
(3)镇定地去改善最坏的情况——也就是你已经在精神上决定可以接受的那种。
规则三:常常提醒自己,忧虑会使你付出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人都会短命。
继而分析忧虑的基本规则:
1. 收集事实,如果不先看清事实的话,你、我、爱因斯坦,甚至美国最高法院,也无法对任何问题做出很聪明的决定。爱迪生很清楚这一点。他死后留下了2500本笔记本,里面记满了他面临各种问题的事实。
2. 在仔细权衡所有事实之后,再做决定。
3. 一旦很谨慎地做出决定之后,就要立即行动去实现,不要为结果担忧。
4. 当你或你的同事为某个问题忧虑时,请写出下列问题和答案:
(1)问题是什么?
(2)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3)所有可能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4)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总之,不要担忧,只要快乐。
小鸟不会试图比邻居多筑几个巢,狐狸不会因为自己只有一个洞可以栖身而烦恼,松鼠不会因为担心贮藏的坚果只够吃一个冬天,而不是两个冬天焦虑而死,狗也不会因为没储藏足够的骨头养老而彻夜失眠。事实上,
大部分紧张毫无必要;
40%的担忧永远不会发生;
30%的忧虑涉及过去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
12%的忧虑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感而做出的批评;
10%的忧虑与健康有关,而越担忧问题就越严重;
8%的忧虑可以列入“合理”范围。
作为一家公司的总裁,87岁的乔治依然精神抖擞地工作。人们总喜欢问他:“乔治,你已经87岁了,你怎么保养得这么好?你还能摄影、拍电影、开音乐会、搞录音集、抽雪茄、喝马提尼酒、陪朋友们出去玩,你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
乔治的回答是:“你要问我想要长寿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我不得不说:就是要避免忧愁和紧张。如果你不问我,我也会这样告诉你:忧愁和紧张不仅仅是不愉快的,而且会缩短你的寿命。
我的态度是,如果有什么事不是你的力量所能控制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发愁;如果你还有什么办法可想的话,那么也还是没有什么好发愁的。当我乘坐的飞机在飞行中剧烈地颠簸时,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与我无关。驾驶员开飞机的钱很多,让他去担这个心吧。是的,我从来不坐那些小型的、私人的飞机,但那不是由于担心安全,而是由于别的原因。如果我从天而降,我愿意拥有一群观众!
我可以说老实话:我在几年前做心脏旁通手术的时候也没有感到任何紧张和不安。做手术是我无力控制的事,那是大夫的责任。”
当你忧虑时想想这句很管用的话:不要为未来担忧,只要好好过今天这一天。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我们认为适度的锻炼、健康的饮食、有规律的生活、懂得自我珍重、不为游荡淫欲所引诱等对你的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此并没有做过多的赘述,但这绝不表示同意你对它们有丝毫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