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奖公布之前,正值金融海啸全球肆虐之际,不少评论者因此认为,今年的经济学奖的评选取向,很可能扬弃长期以来鼓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芝加哥学派”,因为后者被不少人认为是当前美国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
诺贝尔经济奖的归属,且不去管它。最近这一阵子,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在兵荒马乱、仓惶失措下,纷纷将问题金融机构“国有化”,对市场运作横加干预(如限制沽空),一切作为,极大程度上颠覆了市场经济的哲学与逻辑。同时,也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元凶,而且正在走向衰败。
对于当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及经济危机,以非常手段加以对付,我是赞成的,因为别无选择。但危机的源头是不是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值得审慎推敲,否则,人类将不免进入到一个可能导致更大危机的误区。
需要做一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人类的二十世纪其实是一个很伟大的世纪,因为在这个一百年中,人类进行了有关体制的巨大实验,并且作出了最有智慧的历史性选择。
1940年代,二战末期,有识之士已经发现贸易保护导致的经济恶化,是战争的主要源头之一。于是在有名的布列敦森林会议中,作出了战后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的决定。GATT后来转型为WTO,两者均致力于打破贸易壁垒,在国际间实现一个跨国的大市场经济。
于是,1950年代以后,世界有两套经济体制并行。地球的一半是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以北大西洋两岸及一部分东亚地区为主的经济模式,在通过战后重建之后迅速走上的繁荣;另一半,则是计划公有经济体制,主要在前苏联、东欧及中国大陆,经济则未见起色。
1980年代,东、西方同时出现了三位重要人物,极大程度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走向及命运。首先是美国里根总统,主张供给面经济学,倡导小政府大市场;与此同时,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执政,实行民营化政策。两人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地球的另一方,则是中国的邓小平,决定放弃计划经济体制,通过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跨出第一步后的成功,很快给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更多的信心与压力,先后步上了市场经济。于是,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基本上已是市场经济一统天下(仅有的两个例外,是朝鲜与古巴),数十亿人口及全球资源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释放。
时至今日,三十年间中国旧貌换了新颜,还有数以亿计的人实现了脱贫;越南城市摩托车满街跑;非洲九个人中有一只手机;金砖四国(BRIC)迅速崛起;至于西欧、北欧、北美等成熟的市场经济,人均GDP均超越五万甚至直逼十万美元——人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富裕状态。所有这些,无市场经济,何能臻此?
但人类学习及操作市场经济毕竟经验尚浅,不够成熟。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往往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是所谓的“小政府大市场”,即政府少管。有了形,经济能量就能获得最大程度的释放。但少管不等于不管。该管而不管,就要出乱子。此番金融危机正是最好的教训。另外,正宗的资本主义还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否则,马克斯·韦伯就不必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亚当·斯密也不必在《国富论》之外再撰《道德情操论》一书了。
对于当代自由市场经济的质疑是有必要的,但要害是要明白自由市场经济的问题出在哪里,对症下药地去解决,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给予全面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