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变化无常,现在你不需要的人,没准哪天就是你最需要的。如果你决定要离开现在的公司,不妨给自己留条后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把矛盾彻底忘却
离职时因为种种原因和老板闹僵的例子比比皆是。离职后,心中有点怨气或者牢骚也是自然的。但从职业角度出发,尽量不要再提起过去,将对日后与前任老板相处大有益处。实际上,日后仔细思量,恐怕也不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因此,离职后切忌抓住过去的恩恩怨怨不放,在现任老板或朋友那里到处散布。职场如战场,竞争和冲突是很正常的事。
有一位年轻人工作多年、跳槽若干次后,发自肺腑地对朋友说:“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让我进步最快的是一个对我最苛刻的老板。他让我承受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也使我成长得最快、学到的东西最多。”仔细想来,此话不无道理。人各有优缺点,如果你用心就会发现,每个人身上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是很多的。离职后如果与前任老板见面,尊重、热情是最重要的。不提往日旧事,表现自然、亲切,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感情,同时又表现出你的大度和职业风度,何乐而不为呢?况且,现在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人员流动日趋频繁,要时刻做好在不同场合不期而遇的准备才行。
2.不要说以前领导的坏话
不论是轻松愉快还是拂袖而去,离开后维护老东家形象的事情一定要做,特别是以下几点要多加注意:
(1)永远不要在现任老板或新同事面前说前任老板的坏话。这样做会引起新老板的怀疑:“你今天可以在我面前如此评价过去的老板,是否明天就会同样在别人面前这样评价我呢?”所以,这种幼稚的举动还是不做为好。
(2)客观地评价老东家的优缺点,维护它的形象。公正客观地评价老东家,不但有利于它的正常发展和树立你自己的职业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护它的商誉。这样,无论日后你个人的发展如何,老东家都会记得你的良好职业素养,当然也有利于你和他们再次打交道时建立良好的关系。
3.常和以前领导联系
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寻求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是很多人跳槽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保证自己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最后一天也要做好分内的最后一件事,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和电话号码,与老板吃上一顿轻松的晚餐,也是不错的道别方式。离开后不时打个电话保持联系,关心公司和同事的发展,与老板聊聊行业的发展动态,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留条后路,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机会能造就一个人也能埋没一个人,所以我们要把握机会,在跳槽时不能将自己的后路堵死,只有这样,我们以后的路才能更宽、更广。
50与压力“和谐”共相处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压力的社会,有求学的压力,有家庭的压力,有工作的压力。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菲利浦·戈尔德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没有压力的环境。要求生活中没有压力,就好比幻想在没有摩擦力的地面上行走一样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压力。从事压迫感研究30多年的塞利说:“现代人要么学会控制压迫感,要么走向事业的失败、疾病和死亡。”方宏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面案例。
10多年前,桑塔纳总经理方宏坠楼自杀!
他走得很平静,他的家人及秘书没有发现一点异样,他们很难将他生前的行为与他的自杀联系起来。方宏洁身自好,没有政治问题,也没有经济问题,他的死让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方宏在事业上应当说是很成功的。在出任总经理之前,曾任公司董事会秘书长兼大项目协调部经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方宏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人称“中国的艾柯卡”。方宏在产品制造方面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被某著名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随着事业的成功,地位的上升,方宏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负担也日益加重。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每晚都要靠安眠药帮助入睡。使他心力交瘁的是当年公司的年产量要在上年的基础上提高35%,但资金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此时与他感情笃深的夫人偏偏又患了癌症,动了大手术……
终于有一天,他将文件交给秘书时说:“我想安静一会儿,请你们别来打扰。”16分钟之后,方宏从五楼总经理室的窗口跳下,轰然坠地。
学会活在压力中
压力并不都是无益的。研究压力于人类身心影响最有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而应转换认知和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影响,本来人类在其一生中,就是无法摆脱压力。
其实,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人际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这些压力保持人的警觉(清醒状态)和合适的行为模式。
既然无法逃避压力,就要学习与压力共处,若无法和平相存,甚至克服压力来获得回馈,则可能导致各种身体与精神疾病,天天受到压力的折磨,不仅对工作人员及家庭生活造成伤害,同时也导致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下降,甚至无可弥补的损失。
学习与压力共处首先要对压力有所觉察。机体对压力往往有一种天生的吸收缓冲机制,一般的生活压力会被身体转化成活力与激情。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流动的、不停变化的压力丛中,他的机体不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饱满能量的。压力过小的生活让人消沉、昏昏欲睡、机体懈怠、思维变慢。但有两种压力可能使机体调节失常,一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二是持续不变低量的压力。觉察压力有三个层次:稍微过多的压力引发纷乱的情绪;较大的压力带来躯体各种不适反应;过大的压力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心身处在崩溃的边缘。
与压力共处的第二个原则是平衡。躯体与精神两种压力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当躯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会慢慢增大,反之亦然。通过放松来释放躯体压力,精神的压力也在释放。当我们集中精力工作太久,或者长期处在竞争的状态里,可通过身体的放松来释放精神的压力。
与压力共处的第三个原则是松解压力的技术。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文字里具体讲述。
与压力共处的第四个原则是保持积极心态。良好的心态可增加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态本身就像一团乱麻,干扰人的内心。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对压力有正确的观念。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压力有不恰当的观念与反应。越怕压力就越会生活在压力的恐惧中,喜欢压力的人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游刃有余。
如果学会与压力共处,就可把压力变成实实在在的动力:行为有效,感情丰富、精力充沛……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目前是否处在压力的威胁下,可以做一下以下的压力测试,该测试是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医科大学教授霍尔姆斯博士和他的研究机构发明的,它列举了我们面临的充满压力的事件。得分值较高的事件通常比那些得分值低的事件产生更多的压力反应。如果压力太大,就应该注意你的健康了。
要测试一下自己的压力水平,你可以记下过去一年你所经历的各个压力事件的分值,用这个分值乘以你一年中经历该事件的次数,但最多不超过四次(如果同一事件发生在你身上不止四次,就乘以四),最后将它们加起来。
霍尔姆斯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健康和压力之间的明显关系:得分高的人,特别容易得严重的疾病。得分超过300的人,80%会很快病倒;得分介于200~299之间的人,50%很快会患病;得分介于150~199的人,只有30%会得病。
不过得出分数之前,要注意,测试的目的不是你得多少分,而在于你如何对这些压力做出反应。所以,如果你得分较高,把它看作一个警告或减轻压力的促进因素,不要把它看成某种恶运的征兆。
怎样舒缓压力
怎样舒缓压力呢?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1.学会说“不”
当人们请求你帮他们做事情而给你造成压力时,考虑一下你是否能够做或者愿意做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够或不想做,学会有效地拒绝他人的请求。
2.说出你的想法
诚实地表达你的意见,这一点很重要,虽然这有可能会惹恼别人或引起争论。如果确信别人的某个请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说出来。当愤怒和挫折无法宣泄时,人就会郁闷、沉默、唠叨、指责或背后诽谤,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会导致“消极—挑衅”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健康有害,因为被压抑的挫折或愤怒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3.避免争执
每个人都遇到过与朋友、家人或同事在某个问题上产生冲突的情况。争执会造成压力,但冷静、克制、自信以及据理力争会缓解这种压力。
4.自我激励
承认你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下一次更正。告诉你自己:“我已经做得最好,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我不时地失败,人们仍会喜欢我。”“犯错误并不意味着做人的失败。”
5.学会过好每一天
过好每一个今天,每一个今天过得好,就是一辈子过得好。
学会计算幸福和做对的事
计算幸福会使自己越计算越幸福,计算做对的事情会使自己越计算对自己越有信心。
6.学会放弃
特别推荐汉语中一个非常好的词,这就是“舍得”。记住,是“舍”在先,“得”在后。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说是“舍”了一定会“得”,而“一点都不肯舍”或“样样都想得到”必将事与愿违或一事无成。
7.学会说“算了!”
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学会说“不要紧!”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记住,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8.学会说“会过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么大,连续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对天会放晴充满信心,因为天不会总是阴的。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9.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担子压不垮他,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屈,冤枉。其实,委屈、冤枉,就是别人犯错误,你没犯错误;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懂了这个道理,再遇到这种情况,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当一回事。
10.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处罚别人
当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后,也冤枉别人或不公正地对待别人。事实上当你伤害别人时,自己会再次受到伤害。
11.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何谓好人?我们认为,如果交给他(他)做10件事,他(他)能做对7~8件,就是好人。显然,这句话潜藏着另外一层含意就是好人也会做错事,好人也会犯错误。所以,好人做错了事,一点都不要紧,犯了再大的错误也不要紧,只要认真地找出原因,认真地吸取教训,改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