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1800000039

第39章 科学巨擘(2)

李四光教授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除对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外,还参与了许多全校性的工作。地质学系在1917年恢复招生以后,实验室不敷应用,仪器标本等也不足。由于学校经费拮据,学生野外实习也受到限制。李先生到校后,几次找蔡校长请求解决。作为地质学系仪器主任,李先生于1922年5月给蔡校长写了一份关于实验室建设的意见书,提出地质学系必不可少的设备及所需房屋。5月26日,蔡校长即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及何杰(地质学系主任)、李四光先生参加会议,讨论地质学系实验室事务,使实验室用房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心系北大,指导建设

1937年以后,李先生虽然不在北大任教了,但仍关心着北大地质学系。在他的关怀下,北大地质学专业于1955年恢复招生。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在他的晚年,对北大及地质学系的关心和指导仍然非常具体。1970年3月,他与北大地质地理系、数学力学系部分教师座谈。同年11月,他又与北京、长春、成都三所地质学院及北大地质地理系部分教师座谈。在这两次座谈中,李先生的谈话涉及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广泛的问题。1970年12月,他又约请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北大、清华等有关人员座谈新编数学教材问题。根据李老的建议,北大开展了地热方面的工作。12月29日他们向李老汇报在河北怀来后郝窑热水勘探工作之后,李老指出:“把后郝窑作为地热工作的试点,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对该项工作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重庆讲课,以石言志

抗日战争时期,李四光拒绝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的拉拢,不愿去重庆做官。周恩来同志曾赞誉他“洁白如玉,正气比石头还硬”。直到1944年,日寇进逼贵州,李四光才携家来到重庆。当时中央大学要聘请他去讲课,并一定要请他主持中大地质系,却被他坚决拒绝。反之,他却主动到重庆大学去讲课,因为重大是他最得意的学生——朱森教授执教的地方(朱森后被国民党头目陈立夫等人迫害衔冤而死)。

李四光要在重大讲课的消息传出后,前来听讲课的青年学生竟把讲堂塞得满满的。李四光在重大开过一次大课,他拿出他那块珍藏多年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不平常的“手杖桶”似的石头让学生们传现。他通俗地介绍小石头,论它是象征地球的深刻意义。他以讲地质学的观点联系时代的变化说,从石头的变异,可以看出时代的变异;从地质史看地球,亿万年中,沧海桑田,永远是在变化着,“你说它是石头,其实它是一块麦牙糖。石头弯过来,要有压力。在人们心中会说,石头不会变成麦牙糖的。不!会变,你们亲眼看到这块麦牙糖是变的,不是不变,非变不可。”

听课群众自然领悟到他讲的‘要变”、“什么都要变”、“非变不可”的弦外之音,对李四光的讲课报以春雷般的掌声。三青团的打手想捣乱,想制造流血事件,用石块、木头投向讲台。广大的听众愤怒了,他们(其中还有教授)团团围护着李四光,高唱着救亡歌曲,把李四光和他那块珍贵的象征地球的石头护送出了会场。当晚,周恩来知道后,指示要详细记录这场斗争。《新华日报》刊发了这条新闻。

在重庆,李四光曾两次会见周恩来。周恩来对李四光作了高度评价,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李四光对周恩来也十分敬佩,他对家人说:“我看到了周恩来先生,我在他身上产生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大师小传】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今湖北省黄冈市人。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1904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1910年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在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1928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大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选定武大新校址(武大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全国第一届政协委员。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首任院长、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但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茅以升:“启发式”教育法与治学育人“十六字诀”

1920年茅以升留学归国,回到母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任教授。1921年任该校副校长。1922年7月受聘为东南大学教授。1923年该校成立工科,他任首届工科主任。1924年任河海工科大学首届校长。1926年任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1927—1930年任北洋大学教授、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院长。1930年任江苏省水利局长,主持规划象山新港。1932年又回北洋大学,任教授。

茅以升在各校任职期间,对校务管理、学校体制、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科学研究、学术活动、教学作风、学生工作和校园管理等都亲自过问,并作了重大改进。他在教学工作中,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素以认真、严格、诲人不倦著称。授课时讲求概念清楚、逻辑严密,注意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用事例解释理论与概念,力求讲清每一理论、原则的实践意义,使学生透彻领悟,融会贯通。课外喜欢与学生交流,尽心辅导,并征求意见,以改进教学。

“启发式”教育法

在工程教育中,茅以升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教育改革。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力学习、自力研究的习惯和能力。他反对把学生当作“受体”的灌注式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他以自己的治学经验“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要求学生。

茅以升在唐山交通大学任教期间,担任的课程有:结构学、桥梁设计、桥梁基础等,每星期20个课时。他曾经试行的一个教学方式,叫做“考先生”。每天上课开始的前10分钟,先点某一个学生的名,问他有无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请他把问题提出来,老师根据这一问题判分数。如果这个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学生就得满分。如果该生没有问题,就请下一个学生。下一个学生提的问题,要由前一个学生回答。如果前一个学生回答不上,就得零分。此法推行后,深受欢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思想极为活跃,学业大进。

同时,学生所提的问题,也能使教师受到启发,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亲自带领师范专业的学生来听茅以升的课,对他的教学方法评价很高,认为“这的确是个崭新的教学上的革命,是开创了我国教育的一个先例,值得推广”。

到1962年,茅以升将自己的教育思想系统整理,写成《建设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制度》一文,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好评。

东南大学工科奠基人

正当茅以升教书教得挺顺手的时候,时任交通部长的叶恭绰决定将唐校和上海及北京的交大合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交通大学。叶恭绰决定任命罗忠忱为校长,茅以升为副校长。但罗忠忱对校务不大过问,全权交给茅以升处理。茅以升以为自己找到了大施拳脚的机会,便开始修建校舍,裁减他认为不合格的教员,破除学校的陈规陋习。时年茅仅有25岁。

改革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同时仇恨的种子也深深埋下。早有人告到叶恭绰那里,说茅以升不顾情面,随便解雇教员。几个月后,叶恭绰见了茅以升,表示他虽然很信任茅,但茅太年轻,锋芒太露,最后给了他8个字:磨砻砥砺,以备大用。

几个月后,交大解散,改称唐山大学。茅以升和罗忠忱继续任教,但不再管理学校事务。然而,新校长明显对茅不信任,表示他自己要接茅以升的课。茅深明其意,于是辞职携家小返回南京。

回南京后不久,茅以升又应郭秉文之聘去了国立东南大学,担任东大教授兼工科系主任。

东南大学成立于1921年6月6日,是继北京大学之后的第二所国立大学。当时的工科只有一个机械工程系。在学生们的热诚期盼中,郭秉文校长聘请茅以升教授担任首届工科主任。

茅以升当时年仅20多岁,但已是博学多才的博士,并有着担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校长的经验。他上任不久,即感到工科必须发展和壮大,仅有一个机械系不能适应需要。1923年3月,他会同杨杏佛等教授,联名向学校教授会、评议会提出增设土木工程系及电机工程系的议案。因为他们的论据充足,可行性大,经教授会、评议会审议通过,东南大学工科就有了机械、土木、电机3个系。这3个系迄今都是该校的主干系科。

经过茅以升1年多的苦心经营、运筹规划,东大工科日益发展,师资力量逐步增强,聘请的教授均为学问宏博、经验丰富的学者,如杨杏佛、涂羽卿、沈祖玮、李世琼等;各项设备添置也较齐全。

茅以升对学科发展及课程设置均作了精心安排。他要求学生学习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设想,然后去证实、突破。当时,东南大学倡导“诚朴、严谨、求真”的学风,以“诚”为校训,要求学生以诚立德、以诚求知、以诚健身、以诚立业。在优良学风以及茅以升等教授言传身教的熏陶下,工科学生勤奋学习,学术风气浓厚,成绩斐然。不足百人的工科,就正式出版了学术期刊《工业研究》。

治学育人“十六字诀”

茅以升主持东大工科工作时,有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必须具备下列6个要素:品行、决断、敏捷、知人、学识、技能。同时,他又提出效率为工程师的最重要观念。对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目标,他还制定了8项具体要求:1.善于思考;2.善用文字;3.善于说辞;4.明于知己;5.明白环境;6.科学知识,知其所以然及运用之方法;7.富于经济思想;8.品德纯洁,深具服务之精神。这些培养要求迄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本人一生就是这8项要求的身体力行者。

关于他的治学经验,他总结为“十六字诀”,即“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他认为,要想当专家,首先应该是“博”士。同时,治学的自觉性能不能持之以恒,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学习、研究都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执行。

茅教授当时还主张教学要改革,提出工科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并主张科研、教学和生产要相互结合,交叉进行。东南大学当时采用“学分制”,学生可自由选课。选听茅以升授课的,不仅有工科学生,还有其他系学生,有时听课者在100人以上(工科全部学生只有60余人),常常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

东大工科停办风波

正当茅以升谋求工科进一步发展之时,1924年4月,校董事会常务会突然以江苏财政困难为由(实系江浙军阀连年战争,军费大增,省库空虚所致),事先也未征求工科主任茅以升的意见,便匆忙决议停办工科。消息传出以后,群情大哗。

茅以升考虑到,个人去留虽不成问题,但事关全科存亡,难以自安缄默。他当即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复议;随即又以力挽狂澜的气概,代表工科全体教职员写了一封长信给校长,列举多条理由,要求校长提交校董事会复议此案。与此同时,学生们举行集会,并向校方写信抗议此事;工科教职员工也表示必坚持到底的态度。郭秉文校长为保留工科也做了努力,向江苏省长韩国钧提出申请报告,列举东大工科开办以来的成绩,保留工科的理由。

可是,郭秉文的申请未获通过,师生员工的激愤情绪更是有增无减。于是,茅以升又亲赴北京,商讨此事。江苏省行政公署经与全国水利局反复电商,最后决定:以河海工程学校与东大工科为基础,改组成立河海工科大学,并聘请茅以升担任校长。一场风波始告平息。

接着,茅以升与水利局积极商讨编订预算及安排课程等事;并作出决定,如东大工科学生不愿转入河海工科大学,也可转入他科或其他工科大学。茅以升复率领有关人员,将东大工科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卷簿记等,一一造册移交。东南大学工科于1921年秋季停办。茅以升对于东大工科,可以说从成立到结束,负责到底,贯彻始终。

3年后,即1927年7月,教育部将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等9所高校组建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3月正式命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而在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内,均设立工学院,此即今日东南大学的前身与基础。

茅以升曾先后担任东南大学第一任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首任校长。他的立基之功永不可抹,将载入东南大学史册。

老北洋“今胜昔二十韵”

在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中,北洋大学是建校最早的,素有“老北洋”之称。1926年夏,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先生亲自来访茅以升,约他到北洋大学授课,接替美国籍结构学教授阿罗克。但那时,茅在北京有任务,一时走不开;就商定先去兼课,每星期去天津一次。直到1927夏,他才正式接受北洋大学专任教授一职。

茅先生在北洋大学任专任教授时,主讲结构工程及有关各科,每星期授课20几个小时。他将每星期的课程安排在4天之内,每天上午授课,腾出3天时间(包括星期日)搞科学研究。他把“启发式”教学法也带到了北洋大学,同样受到欢迎。听他讲课的,除了本届学生,还有一些已经学了一遍、再来补习的往届学生。

同类推荐
  • 世界不在乎你的委屈,只在乎你的努力

    世界不在乎你的委屈,只在乎你的努力

    王宇昆本科毕业后独自前往欧洲念书,读书期间走过了世界上英法美俄等二十多个国家,脚步留在欧洲、非洲等四大洲。在《世界不在乎你的委屈,只在乎你的努力》中,王宇昆讲述了他在国内外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青年,讲述这些异国青年不一样的青春故事,以及这些人是如何影响他,以及生活带给他的改变、成长感悟和心路历程。《世界不在乎你的委屈,只在乎你的努力》带领着我们去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展现青春的多样与多彩。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张问陶及其论诗诗研究

    张问陶及其论诗诗研究

    张问陶以诗得名,书画亦俱胜,画近徐渭,书近米芾。蜀中从清代后期起就有“家无船山画,不算书香门”、“家无船山字,枉为读书人”之说。可见,船山诗书画三绝,风行宇内,“四海骚人,靡不倾仰”。
  • 曙光示真(海明威文集)

    曙光示真(海明威文集)

    本书记述的是海明威于1953—1954年第二次偕同第四任妻子玛丽·威尔什去非洲游猎的经历。他们夫妇俩与跟随他们作为助手的几个当地人追猎一头作恶多端的凶悍狮子,沿途并射猎瞪羚、豹子、沙鸡等非洲特有的野生动物,表现了作家对憨厚、忠诚度非洲土著居民纯真友好的感情以及他们这一段幸福快乐的伉俪生活,当然也深切地反映出海明威对于最能丈量人性极限的冒险活动的终生痴迷。本书是海明威的第二部“狩猎专书”,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读本。
热门推荐
  • 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

    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逝了时光失了你

    逝了时光失了你

    一夜风流,他说:“你想要什么补偿都可以,除了……爱情。”她看着他走的决绝,不带一丝情感。某天夜里,女孩儿给他打电话:“我想和你领红本。”半晌,电话那边的人不说话。她奶凶奶凶的又说:“喂,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那头的他红着脸道:“别急,我找户口本呢。”
  • 三国之血域英豪

    三国之血域英豪

    在一次雷雨交加的晚上,他意外来到了兵荒马乱的三国世界,战火笼罩了苍茫的大地,无助的人们在铁蹄下哭泣,希望到底在哪里?绝途的荒城里避无可避,为了生存他毅然拿起了屠刀,这是一个狼的世界,要想活下去就要杀掉挡在前面的一切敌人……
  • 快穿男配:Boss心尖宠

    快穿男配:Boss心尖宠

    [耽美1V1]他滴血成花,他容颜绝美,经世界鉴定,妖孽一枚!传说中的炮灰男配?他活成了男神!只不过,为什么系统要他攻略男人啊?!掰弯?某男神非常诚实道:“我不会。”某Boss在他耳边吐气如兰:“……我会,我可以教你。”穿越各个位面,踏过千山万水,寻过宇宙星河,终于可以完整的遇见你。从此,我是你的,你是我的。[作者简介无能,请进坑看文]
  • 平凡世界我的哥

    平凡世界我的哥

    李丰利和李丰顺两兄弟相依为命,为了供弟弟上大学,李丰利把田地租了出去到城里的建筑工地去打工。为了弟弟在校生活变好,李丰利拼命工作。打工期间,在被工友强邀去找“乐”的过程中,李丰利结识了阿兰(实名:王萱),久而久之,李丰利与阿兰有了感情。为了有一个新的开始,两人换了城市去工作,生活开始渐渐有了色彩。然而李丰顺爱慕虚荣、不思家境的做法使得自己的花销越来越大,并且和同班的一个同学谈起了恋爱。自幼娇生惯养的赵丽雅使得李丰顺的经济压力非常大,李丰顺只能向自己的哥哥要更多的生活费。李丰利面对弟弟突然增加的生活费只能更加拼命的加班挣钱。王萱不忍李丰利如此辛劳,竟想重操旧业来帮助李丰利缓解压力······
  • 海洋奥秘

    海洋奥秘

    本书以崇尚科学知识、抵制封建愚昧为核心,对海洋中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和背景,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探索和解谜。
  • 霏雪录

    霏雪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神的斗篷

    花神的斗篷

    当末日降临,世界沦陷,一部分人类被迫进入荒诞的“猎杀游戏”世界,游戏版图加载完毕!恭喜您进入第一版图:童话镇!人物随机赠送本命道具:花神的斗篷!(作用:美丽,佩戴后柔弱可人儿……嘿,开玩笑,作用请玩家自主发掘。)目标:你死我活……啊不!是集齐通关卡牌。游戏世界危险重重,玩家准备好了吗?大逃亡开始!这是一个柔弱少女一路打怪升级变强的故事。
  • 恶魔军团之争锋天下

    恶魔军团之争锋天下

    以自身特殊的灵血培育出强悍的战士汇聚念力,觉醒灵智驱策千万姆士莅临天下,碾压群雄心性淳朴的热血少年,懵懂中——成了人人谈之色变杀伐果断的恶魔其实,少年良知未泯,恻隐犹存只是在对的友情下,走了错的路……数量众多,绝对忠诚的姆士们在少年的带领下谁与争锋?蓄谋已久,向人类张开了獠牙的圣族军团谁来抵御?强势对强势,嚣张灭嚣张,坏蛋们来碰一碰,看看谁才是终极级恶魔“坏蛋是不会让出自己的地盘的,嗜血军团也不行!”
  • 问鼎两晋

    问鼎两晋

    一场车祸,王琢和妹妹来到西晋灭亡前夕,本想安安静静在华山隐居种田,待天下稍定再出山抱个大腿,奈何老天看不下去。“叮!亲,你的国公身份加三千师弟、三千精兵、十万户民大礼包已送达,额外赠送二十万敌军加解救小皇帝妹婿任务。记得好评哦!”(咳咳,换个正经版的)八王乱,西晋衰,三人降世,堪堪自保;永嘉乱,衣冠渡,一人应劫,无力回天;关中破,长安危,凤鸣华山。(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