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感慨,那次,也给我上了一课。在中国,别人家的小孩少说了一个字,谁会去纠正?以前我觉得,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只要混熟了,这个字是可以省去的。在国内你要是跟哥们儿说“请”,那就太见外,对方肯定觉得别扭。但在西方很多国家,情况就不一样了,“请”字已经是他们语言习惯的一部分。就算是多年的夫妻之间,也会自然地夹带“请”字。所以在国外,你不说请字,你觉得是因为大家很熟了,不用见外,但别人会觉得你没有礼貌。当然,一般人也不会因为你的一两次“不礼貌”而对你有成见,但经常性“不礼貌”,人家就会反感了。小问题可以不是问题,但小问题累积起来,就是问题了。
比文化差异更大的(下)
如果你想要别人的微笑,你得首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如果一两个人不待见你,那么多半是对方的问题,但很多人都不待见你的时候,那就得好好找找自身的原因了。
(一)
有一种文化差异,我一直没弄明白,甚至怀疑那到底是不是文化差异。比如我有个朋友小刘只要听到外国人讲关于中国人的笑话,她就会跟人急。我问过她,为什么中国人拿中国人的玩笑,你乐呵呵,中国人拿外国人玩笑,你也乐呵呵,一旦外国人开中国人的玩笑,你就生气呢?
她解释了一大堆,大意是:我们可以说自己国家不好,开自己国家的玩笑,但他们说我们不好,不仅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也打击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反正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我说:要是你的“民族自豪感”那么容易就被打击,那哪里是自豪,明明就是“民族自卑感”。 小刘生气了,说我那是“神逻辑”。她说这明明是文化差异,他们的文化中,可以开这种玩笑,我们的不行。
我还不知道我们的文化里有这样的双重标准,只许我们吐槽别人,不许别人吐槽我们。 好吧,算我的言论偏激,就按小刘的逻辑来,接受不了别人的幽默方式,那是种文化差异。
一个住在北京的德国朋友Felix,他来到中国之后,便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种“文化差异”,在了解对方之前,无论对方拿德国人开什么样的玩笑,甚至有人冲他摆出纳粹的手势时,他也决不轻易讲关于中国人的笑话。我曾经问他,对这样的双重标准,有何感想。他说:“很讨厌,但我生活在这里,我应该试着去接受它。因为我觉得,在双方的‘文化’产生矛盾时,得有一方乐意去改变自己的‘文化’,来迎合对方的‘文化’,双方才可能相处融洽。我的观点是,有文化分歧的时候,要是在中国,咱就按中国的‘文化’来;要是在德国,咱就按德国的‘文化’来;要是在美国,咱就按美国的‘文化’来……中文的‘入乡随俗’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不会累吗?”
“说实话,我觉得在欧洲的时候,更累。那边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太多了,吃饭有一套吃饭的规矩;买东西有一套买东西的规矩;探望朋友有一套探望朋友的规矩;穿衣服有一套穿衣服的规矩……反正到处都是规矩。稍不注意,就会引来别人厌恶的目光。而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个人生活更‘自由’。比如早上,我可以穿着睡衣,拖着拖鞋,去胡同口买包子吃。胡同里大家都那样,没人会觉得奇怪。要是在欧洲,我那样出门买早饭,肯定会被当成神经病抓起来。”
“在这里与人交往也更轻松,都说西方人直来直往,中国人拐弯抹角,我却觉得中国人其实更真性情,至少我接触的是这样。他们不喜欢掩饰自己的情绪,好心情、坏心情都写在脸上。在欧洲就不一样了,一个人可能心里非常郁闷,但他仍会以笑脸示人。我觉得这点其实挺可怕的。所以,在我看来,‘文化差异’带给我的好处,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坏处。”
Felix是我认识的中国朋友最多的外国人。无论是他的中国同事,还是街坊邻居,说起他都满脸笑容,赞不绝口。有位即将去德国留学的小哥向他取经道:“我的好些同学出了国,却还是只跟中国人做朋友,怎么才能获得当地人的好感呢?”
“其实很简单,无论你面前是谁,不要太在意对方到底喜欢不喜欢你,多在乎一下对方的感受。只有当你学会了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二)
有位打算去留学的姑娘,曾忐忑不安地问我:“你说要是出去了,被人歧视怎么办?融入不进别人的文化怎么办?”我说:“只要你堂堂正正地做人,如果还有人歧视你,那就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对方的问题了。文化,这个概念听起来很大,但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多数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在西方国家,问别人的收入,比问年龄更无礼。甚至洗手的时候,将水飞溅到水池周围而不清理,这在某些地区,也会被看作非常不礼貌的事情。此类问题,关于西方社交礼仪的书里,应该有详细的阐释,我就不多嘴了。其实比那些礼仪书更管用的是,交一些当地的朋友。最好是能跟你讲大实话的那种,这样,当你触犯到别人的‘文化’时,才会有人好心提醒你,让你引以为戒。关于不同的‘文化’,了解的途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得有去了解的愿望。到底能不能融入进去,关键也是看你的诚意够不够。”
种族歧视在西方绝对不是某些国人眼中的“普遍现象”。在国外的时候,我还从没有过被歧视的感觉。在欧洲呆了好些地方的小米也没遇到过。当然也不能说它不存在,一位移居澳洲的好友就碰上过,我很赞同她的处理方式。
一天,她跟老公一起走在大街上,一个青少年对她大呼:“小婊子,滚回泰国去!” 好友立马拿出“小心老娘杀你全家”的样子,回击道:“小混蛋,滚回你妈肚子里去!” 对方立马怂了。遇到真正的种族歧视者,就别用淑女绅士那一套。该悍妇时就得悍妇,该爷们儿时就得爷们儿。同理,你要是在街上指着一位黑人说过“快看那个老黑,跟个猩猩似的”,人家跳起来把你臭骂一顿,说你是种族歧视,你也不用狡辩说那是“文化差异”了。
我这位朋友,最开始在澳洲过得并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歧视过一次,老觉得澳洲人多数都种族歧视,比如在超市里,收银员只跟她的澳洲老公打招呼,不跟她打招呼,问我该怎么办。
我想起Felix的话,我对她说,你别管别人怎么对你,你先对周围的人都礼貌而友好,看看会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老是先入为主地觉得对方不喜欢自己,先黑着个脸,别人感受到了你的敌意,当然也不会有好脸色给你。如果你想要别人的微笑,你得首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
她照我的话做了,结果发现“原来大家都挺好的嘛”。
在国外遇到交际困难时,不要总把困难归罪于文化差异,更应该是找个体差异,反正要么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么是对方的问题。如果一两个人不待见你,那么多半是对方的问题,但很多人都不待见你的时候,那就得好好找找自身的原因了。据我所知,那些在国外过得苦逼,不被待见的人,在国内的时候,朋友也少得可怜;而在国外能如鱼得水,颇受欢迎的人,在国内的时候也是呼风唤雨,朋友一大堆。可见,比文化差异更大的,是个体差异。
伯乐不一定只爱千里马
俗话说,“千里马众多,但伯乐难寻”。大家不要只关注千里马好么,职场里面,非千里马更多,恐怕好多马儿一百里都跑不下来就累趴了。这样的马儿们,是不是就没有机会成为伯乐的贴心小棉袄了呢?非也非也。
那些有上进心的千里马,那些日夜加班,一心为公司贡献的员工当然比较容易得到老板的厚爱,但有些人就是胸无大志,就想早点回家,滚进被窝里看书、打游戏。如果能保证自己不被辞掉,并维持不错的收入,第二种生活方式也没啥不好。
所以我想探讨一下,非千里马们如何得到老板的厚爱。下面这几条只是个人经验而已,仅供参考。
(一)不要拍弱智型马屁。
老板不是傻子。假惺惺的恭维,明眼人一听便知。那么应该怎么跟老板讲话呢?
不要把老板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更不要放在一个敌对的位置,可以把老板设想成一个比较玻璃心的朋友。这样,你一方面说话时会比较注意,会设身处地考虑他的感受;另一方面,你说出的话总是自然而诚恳的。就算是赞美的话,给人的感觉也是由衷的,一点都不像是在拍马屁。以这样的方式跟老板说话,你们之间的距离会迅速拉近。也可以适当跟老板开开玩笑,是人都喜欢能让自己笑的人,不过应该没人弱智到去拿老板开玩笑吧。如果你恰好有点幽默感,就好好利用这一点吧。
(二)记住:老板永远比自己聪明。
那些成天抱怨老板是“傻逼”的人,在职场上永远不会有好日子过。老板也是人,是人就肯定会犯错。
有些时候,老板犯了错,把责任往底下的员工身上推。如果你不小心躺枪,不要有怨气。老板也有他的老板,他那样做,一方面是怕他的老板怪罪,另一方面是怕在手下人那里丢了威风。这可能会让你在同事面前丢面子,但是你帮老板挡了一枪,老板心里也会有数的。你可以越级去闹去辩,但几乎所有大老板,都宁愿相信自己的直接下属,而不是下属下面的员工。就当是江湖义气,帮老板挨一刀吧,以后自然会有你的好处。
也有些时候,你的见解确实比老板高明。但老板能坐到那个位置,肯定有比你厉害的地方。永远要用尊敬和谦虚的态度跟你的老板打交道,别耍什么心眼。老板不是圣人,老板也有人格上的弱点,但肯定也有不少闪光点。其实当你真的放下所有偏见,用一颗学习的心去看待老板的时候,你会发现老板的很多优点。当你由衷地喜欢老板,敬佩老板的时候,其实很多东西就不需要技巧了。很多时候善意是双向的,老板感受到了你的善意,他自然也不会对你太差。
(三)不要接受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
奖金再高也不要受引诱。如果老板给你一个任务,你觉得自己hold不住,就直接说出来。有些人觉得,自己直接说出来,老板会不会怪罪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你不说出来,埋头死干,最后犯一大堆错,这个时候,老板才会怪罪你,怀疑你的能力。你直接说,这项任务,说实话,我对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什么什么(根据情况解释吧,一般可以说觉得自己经验不足,还需要学习),您能不能请××负责?
你这样说,多数老板非但不会怪你,反而会觉得,这孩子挺踏实的嘛!
当然,如果你这样说了,老板还是执意要求你来做,就不要再推脱了,硬着头皮上吧。就算最后做糟了,你也事先打过预防针了。
这第三条,还要补充一点:干任何工作,不懂的地方,不要怕别人嘲笑,一定要问清楚。
(四)懂得一些语言技巧。
比如:
老板:张三,××计划书做完没有?
张三:还没有。
老板心想:真是饭桶。
老板:李四,××计划书做完没有?
李四:马上就完了!
老板心想:这孩子不错。
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一回事儿,但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就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
(五)别在意吃亏
一是在钱方面,比如奖金、加班工资或出差费少给你算了,只要少得不离谱,就不要去麻烦老板了。
我有个朋友,本来一直是老板的得力助手。有次老板派她去某地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其实就两天,但是她想在那边多玩几天,老板也很好说话,说那你就在那边多待几天呗。回来以后,她想把多待的那几天的费用也报销了,老板当然不同意。她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为公司奉献,这点小惠公司都不给,就一直跟老板闹。从此,老板再也不重用她了。
二是分配工作任务方面,可能分给你的多了点,给同事的少了点,真的不要去比,去闹。你要知道,懂得吃小亏的人,才会获大利。这个大利就是让你的老板爱你,只要老板爱你,啥事儿都好办。
做到以上几点,然后工作上别犯啥大错,差不多就可以进入“老板喜欢的员工”名单了。运气好的,说不定还能成为宠臣。当然,就算成了老板在公司里的最爱也不要骄傲,不要在同事面前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更不要在老板面前说同事的坏话。其实你说同事的坏话,不会让老板更喜欢你。相反,经常夸奖别人的人,老板反而会更加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