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1100000005

第5章 处世的智慧(4)

争名夺利和自由是完全相反的概念。《西游记》第一回有一首诗: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可争,如果一定要争,恐怕就要算射礼了。

射礼既是礼仪活动,也是体育比赛。体育比赛,总有一争,就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还是要比一比,赛一赛。比赛要讲游戏规则,公平竞争,这样的争是“君子之争”。

社会上处处充满竞争,官场有竞争,职场有竞争,商场有竞争,情场有竞争,任何竞争都需要勇气,也更需要策略,而其中最大的策略就是不处处争第一,不处处争先。

人生如一场赛跑,但并非跑到第一才有意义。每个人可各有主张。

一位著名演员说:“我就是喜欢做第二。做第二很好,前面永远有个目标追,做第一高处不胜寒。无敌也很寂寞。”

不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受到的人生教育,很少包括这类内容:如何保护一颗心灵的纯真和敏感,如何让这颗心能收获足够多的快乐,以和各种焦虑痛苦抗衡……我们熟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做人上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永远是少数。

我们也可以快乐地做第二、第三,量力而行,宽厚自己。不能做总经理,就做个尽职的员工;不能做艳光四射的人,就做个善良真诚的人;不能吃上山珍海味,粗茶淡饭一样养生。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是脚踏实地地做事,所得是真正的事功。有利众人,亦有利自己,心平气和而爱人。争则是以压倒别人为能事,损人而不利己,心胸狭窄而嫉恨,所得是紧张焦急与寂寞。即使有成,亦必有限。

专心竞争的人往往忘记“为”,或无暇去“为”,或不屑去“为”。

反之,专心“为”的人也必然淡于世俗的竞争,退出跑道,而能统观全局,所见远大,所成者也必不被局限。

关于竞争,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第十五》里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而不争”,是自爱自尊,不与人争。“群而不党”,是合群,拿自己当普通人,甘当群众一分子,并不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朱熹评注这句话时说:“庄以持己日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

和以处众日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真正修养深厚、庄矜自重的人,不大与人争长叫短,因为他们把自身的优势,,向内变成为一种人格涵养,向外变成为一种不屑计较的态度。

宋代宰相富弼年轻时,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这人又说:叫着你的姓名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据说,那位骂他的人,听到这事以后,自己惭愧得不得了。为什么惭愧?因为与自己一比,富弼人格上矜庄自重的优势太突出了。

被人骂,肯定是不舒服的事,以大骂回应也未尝不可。但那未免就要现出丑态。为这点小事,自贬身份,等而下之,不值得。所以,矜而不争,是一种高度的自信、高度的自尊,是在人格价值上超越对方、压倒对方。

有句话说得好:我并没有输,我只是没有赢。人人都以这种心态来面对竞争的压力,那各种自寻烦恼的情绪就不会有了,把心态放平和一点,低调一点,别人失败时鼓励他,别人胜利时也由衷地祝贺他,这样才能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更大的挑战。

大智若愚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见也

【原文】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今译】

孔子说:“宁武子在政治清明时就聪明,政治黑暗时就愚笨。他那聪明是可以做到的,他那愚笨却很难做到啊。”

【评注】

程子曰:邦无道,能沉晦以免患,故日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人们都希望自己充满智慧,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在智慧中看到了愚笨的必要。人生不乏变幻,处世充满艰险,需要你有足够的智慧来权衡利弊,随机应变。不过,我们有时候不妨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是比一般的聪明更上乘的处世睿智。

孔子说的宁武子姓宁名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国家太平,为政清明,所以孔子说他“邦有道则知”。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当政时,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武子继续留在国内,一方面对国家忠心耿耿,另一方面在表面上显得糊里糊涂,呆傻愚笨,这也是明哲保身,因为作为国家重臣,只有先保身才有可能保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乱臣,重立卫成公,宁武子依然做他的大夫。

孔子很敬佩宁武子“邦无道则愚”的做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武子那么有智慧,但很难像宁武子那样愚笨。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愚笨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以三国为例,其中有两次充满睿智精彩的愚笨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巧装愚笨得以全身,二是曹爽司马懿争权时,司马懿装病竟杀曹爽。这两则故事在正史中都有记载,绝非杜撰。后人总结说:“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一生聪明,反而仕途坎坷,因此写诗叹道:“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在《论语》里,孔子不只赞赏宁武子的“愚”,他也赞赏南宫适、蘧伯玉、颜回等人的“愚”。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

南容即南宫适,适也写作括,是孔子的侄女婿。孔子说南宫适国家政治好,他不会被抛弃不用,国家政治不好,他不会遭刑罚杀戮,于是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宫适。

知进退之机,识达变之微,是做人处世的必备素质。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谁也无法改变历史,只是在条件许可的境况下对社会和历史发生有限的影响。即使是伟大杰出的人物也不例外。自己所能做到,也应该努力做到的就是保存自己的生命,保持自己人格的完美。不论身处顺逆,能够做到不被埋没而为国家为人民尽力,也能够做到安身立命,是难得的大智慧,高超的大修养。所以,孔子赞同南宫适的做法。

谈到蘧伯玉时,孔子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在孔子看来,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国家政治昏庸,他就躲起来,退隐山林。

蘧伯玉,名瑗,事卫国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孔子与蘧伯玉交往很密切。孔子几次到卫旅行,都住在蘧伯玉家中。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出路和选择。

古代的读书人大体都讲究出进处退。所谓出进,就是指出任官职;处退,指退隐潜居。他们对自己政治道路抉择的前提就是国家政治是否“有道”。如果国家政治局面清正安定,就出来参与治理国家:如果国家政治腐败糜烂、政局动荡,就隐居远遁,明哲保身。因为,当社会现实不允许他们实现其政治抱负时,既不愿同流合污,但又明知回天无力,那又何必白白送死呢?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其中缘由不只是颜回学习好,更是颜回精通处世之道,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第二》)孔子与颜回讲论经典要义,颜回自始至终都在听取,既没有疑难提问,也没有不同的见解提出辩驳,总是一副迟钝愚笨的样子。颜回离去后,孔子注意观察他独自修习的时间,他也能够充分阐发经典的要文。孔子赞扬说:“颜回并不是愚钝之人。”

《论语·述而第七》也有类似的话,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国家任用我,我就推行我的政治主张,并一丝不苟地实施;不能任用我,我就退隐静处,远避世事,只有你和我能够做到这样。

这两段话道出了颜回处世的两大方法。“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这是讲颜回的谦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讲颜回处世有原则,用世讲机变。

正人先正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第十三》)

【今译】

孔子说:“自己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也办得通;自己行为不正当,发命令也没人听从。”

【评注】

《后汉书·第五伦传》:行作虽令不行。

很多时候,《论语》都是在指导我们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成为他人的表率,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孔子本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的所言所行,皆成为后人处世的模范。

许慎在《说文解字·止部》认为“正”是会意字:“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后人注释说:“正下云是也是下说直也。义即相当,无偏之谓。”也就是说,“正”的意思就是不偏不斜,平正,中正,正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中的“正”就含有平正,正直的意思。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人在起着决定的作用,执政者本身端正(即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就是一个良好的楷模,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正道,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行为失正,仅靠权力去命令,去要求别人遵从,结果是没有用的,起不到多大效果。

将管理法则运用到处世之中,我们每个人同样需要中正,正直。

你要别人做到怎样,你自己就先要做到怎样。你不希望别人怎样,你自己就不要怎样。这一点在教育孩子方面尤其重要。

有一位父亲习惯每天上班之前先到镇上小酒馆里先喝一杯酒,在一个下大雪的早晨,他告别妻儿以后,又向酒馆走去。

没走多远,这位父亲感觉有人跟在后面,他转过身,看见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他问道:“儿子,你在干什么?”儿子笑着喊道:“爸爸,爸爸,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啊。”

儿子稚嫩的话语使这位父亲为之一震,他心想:“我要上酒店,但儿子却跟随我的脚步。”从此,这位父亲再也没有光顾酒馆了。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责任重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纯真的心灵。我们总是教孩子要爱护环境,自己却践踏草地;我们总是教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乱闯红灯,横跨栏杆;我们总是教孩子乐于助人,自己却在危险时、在坏人面前溜之大吉。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的就先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知道,自己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孩子的明天。

社会上有那么一人.常常要求别人不要辜负自己,而自己却一直辜负别人。更有甚者常标榜自己,自命正人君子,而背后却搞小动作。孔子为此反问:“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第十三》)要求别人品行端正,首先自己应做到,自己做不到,要别人去做,不合情理,自命正人君子,难以服人,只有为人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

鲁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鲁哀公问如何做才能让别人信服?孔子说:“褒奖正直的人,处事公正,提倡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别人自然心服口服。对错误的人和事置之不理,压制正气,别人就不会服从。”

孔子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圣贤先师,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的所有言行都是别人效仿的榜样。《论语·乡党第十》一章里有许多记载,如:君见使摈,色勃如也,足(足矍)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詹)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这是讲孔子在迎来送往方面礼仪为先。

席不正,不坐。这是讲孔子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君子席不正不坐,不为苟且之事,不怀非分之想。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这是讲孔子在乘车时也严格遵守礼制,表现了他对生活、人生的严肃、认真及“敬畏”态度。

在孔子看来,生活无小事,礼仪无小节,仪容、举止、走路、站停、坐卧在处世时都是重要的,它们无不体现着个人的人品。

孔子是一位教育者,他清楚地知道,教育中以对人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道德决定一切。道德,不只是理性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体悟;它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实践中的道德行为上,因此,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它的根本原则还是在“正人先正己”,要以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来影响、感化受教育者。

如果教育者不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只是口头说教,那所说的一切都只能是苍白无力的;而古今的圣贤、英雄人物榜样的力量则是无法估量的。古代的岳飞、文天祥,当代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英雄人物、道德楷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汇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自有人类开始,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变化,都想成为成功者,成功需要个人能力、技能等等,也就是在处世上要通达。《论语》启示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官,而最主要的,是他的道德品质。品德被称为心灵的根本。充满爱心的、公正的、创造性的行为,以及其他一切品德都从根本上展示了我们精神的境界。

成功者的成功离不开天资和人缘,即便从根本上来说,处世当以品德为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凡事都有个度,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过度。凡事都先想想、先思考;凡事都能严于律己;凡事都能以身作则;凡事都能身先士卒;凡事都能秉公处理;凡事都能遵纪守法;凡事都能先公后私;凡事都能先人后己。所以,不管我们是已成为成功的人,或是正向成功迈进的人,最好每天都要问一下自己:今天我的行为端正吗?

识人之术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

(《论语·为政第二》)

【今译】

孔子说:“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心理寄托,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

【评注】

朱子曰:以,为也。由,从也。安,所乐也。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旁理,则能以此察人伦如圣人也。

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一项能力是被忽视的,而这项本领对于我们为人处世却极为重要,它就是如何认清别人、洞察人性。

同类推荐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菜根谭全鉴(第2版)

    菜根谭全鉴(第2版)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本书详细阐释了包容这一人生大智慧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为人处世、婚姻家庭、成就事业、面对成败、化解苦难等方面的广泛运用。阅读本书,你将明白:包容是灵活处世的哲学,是审时度势的大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自我完善。
  • 大家小书·译馆:人生的智慧

    大家小书·译馆:人生的智慧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随笔之一,也是在国内最负盛名的作品,其读者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在文字之间体现了叔本华的人生观。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如果深爱是一种病

    如果深爱是一种病

    如果深爱是一种病那我愿意病入膏肓兜兜转转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只有我才是真正爱你的人
  • 次元超能者

    次元超能者

    这个世界有着神秘的超自然能力。主人公无意间获得了能力,他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超能者,他阻止那些用超能做坏事的人。
  • 豪门掠情:霸爱小娇妻

    豪门掠情:霸爱小娇妻

    “连先生,秦小姐把别厨房给烧了,您快回去看看吧。”“她有没有事?”“秦小姐没事,可她说,如果您再不放她出去,就把您的别墅给拆了。”“让她拆,告诉她,如果还不够解气,我名下的房产给她慢慢拆,但放她出去,免谈。”“连先生,秦小姐把您的合同折成了纸飞机飞到窗外去了。”“没事,这个合同不大,她若是喜欢,就让她玩吧。”“连先生,秦小姐戏弄了您的秘书,还打了您的客户。”“没事,让她不爽的人受教训也是应该的,随着她去。”“连先生,秦小姐貌似恋爱了,她房里的玫瑰花都快堆不下了。““她敢!”于是,某男不淡定了,二话不说就将某女房里的玫瑰花全都扔了。“宝贝,你老公就在这,还敢想着别的男人吗?”
  • 我竟然能无限回档

    我竟然能无限回档

    系统:温馨提示:本次强化成功率为1%。强化失败,您的轮回刀已损毁!苏州默默按下回档键。第一百次后…系统:恭喜你,成功领悟五星绝技:斩天拔刀术!苏州看着回档后疯狂流失的寿命,内牛满面。苏州:苍天!用什么办法来挽回我的生命?系统:亲,这边建议您努力修炼,获得永恒的生命。
  • 汤姆式的灵魂

    汤姆式的灵魂

    通过手记的形式,展现了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 神霄异闻录

    神霄异闻录

    修道五十载一事无成,一朝身死,被带到三官大帝面前考校功过。命籍无错,只待阴寿过完重新投胎,谁知被投生到了饿鬼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的成功:优秀男人必备的10种心态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的成功:优秀男人必备的10种心态

    成为优秀男人的10种心态,对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等做了详尽的阐述,通过诸多事例。生动的刻画了成功者的艰辛历程,对读者有较好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 《神功震龙庭》

    《神功震龙庭》

    某年某月某日林二丑一身破棉袄,怀里捂着条泥鳅,翻过妙道山一路向北,走进了大都。那一年,东州候起兵造反,四海龙王水淹沈堰关,结果..那一年风雪漫天,北胡三十万铁骑叩关而来,结果..那一年敖太平兴风携雨进皇城,结果..那一年烟花灿烂,小泥鳅大变活人,二丑等来了爱情..
  • 万道大亨

    万道大亨

    修炼五色神光,刷遍三界万物!系统随机生成神通:天罡之术,替身攻击,灵山练体,降维打击!小小望星宗外门弟子李善,在意外开启了神魂中绑定的万道大亨系统后,界宇内外为所欲为!为什么不称霸三界?为什么亦正亦邪阴阳怪气?因为在下,性格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