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1100000018

第18章 成功的启示(1)

人人都在追寻成功,但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到底什么是成功?成功究竟能带给人们怎样的满足和体验?我们又应当如何追寻成功?

这些问题在《论语》里都有阐述。《论语》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你准备好了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文】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今译】

孔子说:“工匠要干好他的工作,必先磨锐他的工具。住在一个国家里,就要侍奉有贤德的官长,结交那些有仁德的知识分子。”

【评注】

朱子曰:夫子尝谓之贡悦不若己者,故以是告之,欲其有所严惮切磋以成其德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句千古名言。一个工匠,比如木匠,要干好他的本职工作,就必定要把斧头、刀锯、凿子、刨子等一整套工具磨得快快的,并且还把绳墨、标尺等其他工具,也准备得妥妥善善。又如裁缝要干好他的本职工作,就一定要把剪刀、针线、量尺、熨斗等,准备得好好的,然后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手忙脚乱,把事做坏。

“有预则立,无预则废”,对所有想得到成功的人,几乎就是“天经地义”。只有做好准备好、搭建好规划的道路,才能保证成功的速度!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天才达·芬奇,是一位才思敏捷、博学多闻、智慧非凡的万能巨人。他长期钻研绘画艺术,完成举世闻名、流传千古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不朽杰作,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伟大画家。同时,达·芬奇还是一个卓越的自然科学家,对数学、物理、天文学的造诣极深。他先后发现了立体几何中关于正六面体、球体和圆柱之间关系的规律,发现了抛物体运动规律,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对传统的“地球中心学说”提出怀疑与否定,比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要早得多。达一芬奇还先后设计了纺纱机、印刷机、抽水机、钟表、抽水机、内燃机、自行车、起重机等数十种机器和装置,并设计城市桥梁、教堂宫廷、剧场等等,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工程巨匠。

达,芬奇的一生,在多个学科、多种领域中纵横驰骋,形成了事业奋斗的多重目标,人生收获也颇丰。达·芬奇的辉煌人生表明,可以搭建多条规划的道路,设定多元目标,但在达·芬奇在多元实践中,其绘画艺术目标及达到的程度应是最高和最主要的。

中国现代通才式的大家郭沫若,一生追求进步与光明,他参加过北伐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同时又先后创作了《女神》、《新华颂》等诗歌,编写出《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大剧,成为中国文坛上的杰作诗人和剧作家。郭沫若还精通历史,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名作,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人生的目标因其博学多才,又兴趣广泛,目标虽相对多元,但随阶段有所侧重.也体现了多领域追求人生价值的可能性。

现在的社会愈来愈复杂,不再像过去“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了;现在的社会,都是“拔一毛而牵动全身”。例如,身体有病了,要到医院治疗,都必须预先经过检查、验血、照CT、做核磁共振等诊断,然后才能治疗。如果要修筑一段公路,也必须事先测量、购地、纷图、发包,把监工、用材,甚至气候、周围环境、行人的安全、工人的管理等相关事情,都要预先计划周全,才能事半功倍。

现在所提倡的生涯规划、生活规划、事业规划等,都说明准备工作的重要。当然,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临时起意,也并非不可以,只是也必须要有一些事前的条件,例如领导者的条件,或者是成事皆备,或者是时势所趋,或者是顺时应势;如果所需的条件都不具备,没有准备,要想事情圆满成功,这就很难了!

林语堂先生,一生应邀做过无数场的讲演,但是他不喜欢别人未经事先安排,临时要他即席讲演,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一场成功的讲演,唯有经过事前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

有一次,林语堂应邀参观一所大学。参观后,与大家共进午餐,这时校长认为机不可失,便再三邀请林语堂对同学即席讲话,林语堂推辞不过,于是走上讲台,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古罗马时代,暴虐的帝王喜欢把人丢进斗兽场,看着猛兽把人吃掉。这一天,皇帝又把一个人丢进了兽栏里。此人虽然矮小,却是勇气十足,当老虎向他走来,只见他镇定地对着老式虎耳语一番,老虎便默默地离开了。皇帝很惊讶,又放了一头狮子进去,此人依旧对着狮子的耳边说话,之后狮子一样悄悄地离开。这时皇帝再也忍不住好奇,便把此人放出来,问他:“你到底对狮子、老虎说了什么话,为什么它们都不吃你?”此人回答说:“很简单呀,我只是告诉它们,吃我可以,但是吃过以后,你要做一场讲演。”一席话听得学生哄堂大笑,可是一旁的校长却窘得不知所措。

对于一个如林语堂这么擅长讲演的学者,他都不做没有准备的讲演,可见准备工作的重要。

要有恒心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矣有恒

【原文】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第七》)

【今译】

孔子说:“好人,我是看不到了;只要见到有恒心的人就可以了。

把无当有,以空虚作实在,以贫困充豪华,这是很难培养恒心的。”

【评注】

张子曰:有恒者,不贰其心。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

恒心看起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一点也不抽象,它可以体现在每个人身上,人家说抽象,只不过找不到它罢了,而孔子则认为它是实实在在的。

一个人只有在一步一步地从细小处努力,日积月累,达到渐进的成果,经历长久的踏实努力,终其一生不敢懈怠,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谨慎而勤勉,才能使人生有所造就。虚夸浮躁的轻佻之徒,不可能有所建树。

人的修养是有层次的。由于修养所达到的程度不同,就有圣人、君子、善人以及庸人的分别。做人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也不能放弃。

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提高,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深化学养,提升道德境界。

《三国演义》中就有不少坚定追求目标并最终成功的例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刘备。

刘备是个有强烈恒心的人,这可以从他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看出来。刘备三顾茅庐,最后以其诚恳的态度和忍耐的精神感动了诸葛亮。

而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他才有了蜀国的天下,也才有了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就。从表面上看,刘备付出了许多,实际上他赢得的更多。

刘备的故事说明恒心是克服一切困难的钥匙,它可以使人们成就一切事业。它可以使人们在大灾祸、大困苦的时候不致覆亡。它可以使人们用铁路、电报等工具,将各洲贯通联系起来。它可以使贫苦的孩子受大学教育,在社会上有所表现。它可以使纤弱的女子担当起持家的重担,使残疾的人能够挣钱养活衰老的父母。它可以使人们逢山凿隧道,遇水架大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恒心。

恒心是一切成大事者的特征。劳苦,不足以使他们灰心;困难,也不足以使他们丧失意志。不管是怎样的艰难困苦,他们总会坚持忍耐着,因为“坚韧”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或许缺乏某种良好的素质,或许有种种弱点、缺陷,然而恒心则是成大事的人所绝不会缺少的涵养。

我们仰慕孔子之圣,可孔子之圣也是通过努力坚持得来的。他曾说过,南方有句谚语,“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人做事假如没有恒心,连巫师、医生都做不了,这句话说得真好。“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论语·子路第十三》),做人不能持之以恒地修养德行,就有可能承受羞辱。

生命不是一个简单的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步深入、升华的多层次的过程。所有在外在世界获得的东西,如名誉、骄傲、成功,都是我们在内心世界已然拥有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加倍努力,对于自己的修养能够做到持之以恒。

当机立断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也。”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译文】

季文子遇事后总是想三次才肯行动。孔子听到后说:“只需再次思虑,就可以去做了。”

【评注】

程子曰:为恶之人,未尝知道,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己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

关于季文子“三思而行”的处事特点,历来有褒有贬。汉代的郑玄,三国东吴的诸葛恪、清代的刘宝楠都认为是褒义。据《三国志》注引《志林》记载:诸葛恪辅理国政,大司马吕岱告诫他:现在国家多灾多难,每件事必须想十遍然后施行。诸葛恪回答:过去季文子考虑三遍然后施行,孔子说考虑两遍就可以了,您现在要我考虑十遍,可见我的愚笨,我怎能不谨慎呢?诸葛恪对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是肯定的。刘宝楠更是径直地说:“三思而行乃美行。”

宋代程颐、朱熹,明代张岱,近代康有为及现代杨伯峻、钱穆,当代的李泽厚等,都认为对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不应肯定,认为从语气上看孔子对它也是否定的。程颐说:为人处世,想两次也就比较清楚详细了,还要继续想,必然是又加进了自己的私心打算,所以孔子对季文子“三思”是不以为然的。朱熹说:鲁宜公篡位,季文子不仅不起来讨伐,反而为他出使贿赂齐国求得承认,这就是多思谋私的表现。

为人处世,贵在明事理而能果断,不能仅仅崇尚我思(“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杨伯峻引《论语稽》说:季文子生平对祸福利害计较得太清楚,世故太深,行为太谨慎,他的三思而后行,流于为一己之私作精细打算了。

《论语今读》一书中对此评论说:就一般而言,孔子总是强调慎重行事的。“三思而后行”在后世人成了劝人慎重行事的成语,但“再斯可矣”仍然更好:过多地考虑容易对利害估量太细,反而产生偏差:“古今来以一转念,而抱怨终身者多矣”,信然。因为“三思”反更犹豫难决矣。多谋尚需善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可见,三思而后行,作为一种人生哲理,是不能片面强调的。遇事不周详考虑,轻躁妄动,不行;遇事太过谨慎,或谋划自己的利害。

“多欲转多私”,也不行。

一位张先生快40岁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安定的会计工作,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结婚。两年前张先生终于找到梦寐以求的好女孩。

为了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的伴侣,张先生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4页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结婚。这份文件内客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面的,里面提到上哪一个教堂、上教堂的次数、每次奉献金的多少;另一部分与孩子有关,提到他们一共要生几个小孩、在什么时候生,等等。

准新娘看完这份婚约,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张先生真是大错特错。他可能过分紧张,过度谨慎。但不论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过于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订的每一种标准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兵家常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也。”犹豫不决的祸害,不仅仅表现于打仗方面。在现代的商业战略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商战之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犹豫不决,那你在商场上只会一败涂地,无立身之处。因此,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已成当代经营企业家的成功秘诀之一。当然,这里说的是当机立断,首先,指的是认准行情,深思熟虑后的果敢行动,而不是心血来潮或凭意气用事的有勇无谋。

宋人张泳说:“临事三难:能见,为一;见能行,为二;行必果,为三。”当机立断的另一方面,并非仅仅指进攻和发展。有时,按兵不动或必要的撤退也是一种果敢的行为。

绝不放弃

知其不可而为之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第十四》)

【今译】

子路在石门过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守门人说:“是那个知道不可能还要去做的人吗?”

【评注】

胡氏曰:晨门知世之不可而不为,故以是讥孔子。然不知圣人之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也。

关于孔子一生的做事风格,最足以用来形容的就是这七个字:“知其不可而为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评价孔子说:“他在每一个地方寻找他的追随者。他是贫穷的,受到傲慢者和得势者的拦截,嘲笑,但他不屈不挠,绝不改变他的信念。”鲁迅先生说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

王蒙先生写过一篇《悲壮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章,其中说道: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

从古至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整体的不公正不清醒不健康的形势。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实力不足,一件事的能否成功太无把握。怎么办?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是doit,tryit,还是望而却步?而一些仁人志士,爱国者先行者革命者,大师大家,明知正确的主张处于劣势,正义的事业处于劣势,清醒的思想处于劣势,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够,还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必败的估计,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没有成功希望的努力,叫做知其不可,知其必定不能成功,知其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知其不能被很多人理解,其处境真叫恶劣了,而不放弃,而为之,仍然那样去做。多少民族英雄是这样做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在本朝代已经全无希望的情况下作出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努力,只能是以身殉职。这里有一个被康德称之为绝对命令的东西,无条件无保留无商量,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可以有别的选择。多少革命志士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秋瑾,比如李大钊,他们在最艰难的情势下没有惧怕付出代价。还有如韩愈的谏迎佛骨,海瑞的罢官,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实验研究中,艺术创造中,学理探讨中,新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垫脚石,成为铺路的石子,成为划时代的突破的一个序曲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他们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

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尼采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精神和斗志不能被击败。受苦的人,因为要克服困境,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在冰天雪地中历险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他就会很快被冻死。

在事业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一刻,就要开始新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那么,我们就不是彻底输,只是暂时“没有赢”罢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本书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未读哲学小经典·苏格拉底之死

    未读哲学小经典·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本书收选的三篇柏拉图对话:“申辩篇”“克里同篇”和“斐多篇”——分别记述了苏格拉底在审判时、入狱后和服刑前的经历。这三篇完整地展现了甘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苏格拉底对自我、对人生价值、对生命和灵魂的看法,让我们在领略他光辉独具的人格与思想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到古希腊人是如何将哲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 老子密码

    老子密码

    细读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常识性的秘密:官员史家尊孔孟,商人文人骂老庄。然而,一但商人文人戴上官帽,有了政治地位却又走向公开赞赏孔子,暗里仍然使劲地研究老庄。因为此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是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的田野哲学。
热门推荐
  • 腹黑王爷纨绔妃

    腹黑王爷纨绔妃

    21世纪的绝世美女,白天一袭白大褂,她是济世救人的神医,救死扶伤,晚上,一套黑色劲装,半张黑天使面具,她是瞬间夺人性命的绝代杀手,一把使得出神入化的手枪,顷刻间取人性命,杀手界排名第一的“黑天使”,令多少人闻风丧胆的死神,零失误的传奇杀手,却因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而含冤丧命,醒来时,第一眼见到的却是“她”的未婚夫和“她”的好姐妹在床上翻云覆雨,这是历史的重演吗?整渣男,戏小三,纨绔不化,冷情绝爱的她决定这一生要为自己而活,奈何天不遂人愿,这样的她却被那样的他牵绊住自由的脚步,说好的万年高冷冰山男神呢?说好的视女人如脏物,避如蛇蝎呢?说好的洁癖呢?说好的......唉呢?
  • 穿越王妃不听话

    穿越王妃不听话

    她爱上了一心利用她的哥哥!偶然穿越成权倾朝野的南翎王最疼爱的女儿!只是,那看似面善的父亲却在利用她母亲!天成王朝,再度遇上大哥,可她知道不能再一次泥足深陷!他,三王爷,当朝太子最佳候选人!为了和他大哥争夺太子之位需要南翎王的力量,必须联姻!她,再次被利用…她不会就这么算了…
  • 观雨亭之两世的你

    观雨亭之两世的你

    观雨亭的两世界,无名国家的你,公司闻名全国的他,是两个人?还是你?你若离去,那便在奈何桥等我,你若还在,便回头拥抱我。
  • 打怪真难

    打怪真难

    消灭一只怪物难如登天,职业换了个遍也没用,试图组队更是触发了怪物的防御机制。直到手中魔剑挥出一千次,形势才慢慢有了好转。
  • 李想花开

    李想花开

    那一天,她着倒了不少汤水的饭盒,与他迎面相遇,温柔的问她,需要帮忙吗?她说谢谢,匆匆而过。再见,医院内,匆匆一瞥,她蓦然明白,他,不是她想的那个他。后来,她确定了他的身份,一句我们做好朋友吧,让他们彼此变得尴尬。他说,尽管我放任你自由,可是,倦鸟归巢,你总有回到我怀抱的那一天。她说,对不起,不要逼我,我需要时间。终归,他用实际行动打动了她。她热爱大自然,喜欢山水,她有个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梦想——她希望自己的家乡山清水秀,不再乌烟瘴气,臭气哄哄,她将她幼稚的想法告诉他,他说,会有那么一天的。她只笑笑不语,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若干年后,他帮她实现了她的梦想,李想花开,只是当时已惘然。
  • 唐妻

    唐妻

    穿越前,她只是一个温柔恬静的小女人;穿越后,她也只想做个随波逐流的小人物。无奈光环太盛,土不能填,水不能淹。阿娘说:“等到风浪之后,我们寻个老实人家,入赘到府上来,任由摆布。”她觉得甚好。王爷说:“本王将来一定会让你成为长安城最尊贵的女人。”她听着直摇头:“奴家记得这长安城尊贵的女人要么结局太悲要么一生坎坷。”首富又说:“平生一顾,至此终年,若汝为妻,纵然春秋繁华尽,某只护你浅笑清颦。”她红着脸:“你这蛮汉怎生文绉绉的。”首富想了想:“哦,来,我这有糖,我这有蜜。”……
  • 重生之太子福晋

    重生之太子福晋

    胤礽,被囚禁于东宫,死后魂魄便在紫禁城游荡,他看见儿子死于“心怀异志”的罪名,胤禛的儿子贪图美色好色,好色喜功,又见他孙子一代不如一代,后代也一代不如一代,最号紫禁城被洗被洗空。胤礽带着恨意和不平重生。同时,阎王的女儿,因为在鬼界无聊,同时,现代却被意外投身于古代人了,成为太子妃瓜尔佳氏。
  • 绽放与蔷薇上的青春

    绽放与蔷薇上的青春

    校园青春,豪门家庭,八个人四段恋情,本文纯属虚构并非真实
  • 杨之天散文集

    杨之天散文集

    回忆起了的某件事,和对社会生活的评价等等!
  • 我们很有缘不是吗

    我们很有缘不是吗

    生活跌入谷底的时候去旅游散心结果被拉入剧组拍戏?演对手戏的还是那个她的偶像?每次玩游戏男神都在线随便旅个游又偶遇男神她和男神变成全民最期待cp了?缘分来了真的是挡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