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1100000014

第14章 交际的魅力(8)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标准。得陇望蜀,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强烈。人世间的痛苦大多来自于欲望的不满足。此时,孔子说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德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第四》)显然是达到一种很高境界后的智者之言。

气量放大一些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第四》)

【今译】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思想行为是贯通一致的。”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所讲求的,不过是忠厚宽恕罢了。”

【评注】

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

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

忠厚宽恕,这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对人宽恕、包容,这是为人的精神实质。与人相处,必须能够容忍别人,宽恕他的过错,容纳他的想法。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必苛求别人却容忍自己的过失。

寓言家伊索讲过一个寓言:

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把大衣脱去。于是太阳用它温暖的光轻而易举地使人脱下大衣;而北风使劲地吹,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

太阳与北风打赌的故事展示了一个道理:对别人要像太阳那样,用温暖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温暖;如果一味地强逼压制,会使人感到极强的心理压力。

要做一个人人欢迎的人,就要有一个大的胸怀。人与人相处,总要有一方先打开胸襟,对他人要真心实意,不能做两面三刀的事。如果彼此间等待对方先有所表示,那么别指望会有互相理解、彼此合作的那一天了。

春秋时代,齐桓公取得的成就全赖宰相管仲的辅佐。但管仲曾因王位继承的问题与他作对,曾经刺杀齐桓公未成。因此齐桓公即位时,想惩罚管仲,后经鲍叔牙的劝说“大王若想称霸天下,就得起用管仲”,而立管仲为相。管仲为报齐桓公的知遇之恩,在政治上大展才华,不但使齐国兵强国盛,更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如果齐桓公对于曾经和自己敌对的人缺乏包容之心,又不肯接受鲍叔牙的忠言,或许就不会有日后的成就。正因为他能够包容管仲,任贤而不避仇,并将政治的实权交给管仲.才为他带来了日后的大业。

经常有人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气量。一部分人斤斤计较,眼里容不下沙,肚里容不下气,甚至因气量小而闹出病来。他们明知自己气量小就强调自己不是“宰相”;一部分人则相反,本不是宰相却伪装做“宰相”,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不作斗争,一团和气,破坏原则。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对没有宰相气量的人不能指望太高,明明没有气量却指望其宽宏大量,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人们都应该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样气量就会慢慢大起来。气量大,有涵养,能容人,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磨炼出来的。

《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做人只有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恕人之所不能宽恕,忘人之所不能忘,才能理人之所不能理,为人之所不能为,成人之所不能成,达人之所不能达。

容得下几个小人,耐得住几桩逆事,过后感到心胸开阔,神清气爽,有如咀嚼橄榄,虽然当时觉得酸涩,在回味时则满口清凉。范仲淹曾经在宋代担任过副宰相,心地仁厚。他曾说:“我一生所学惟‘忠恕’二字,但受用无穷,以至于在朝廷之中辅佐君主,招待幕僚、朋友、亲戚、家人等从不曾有一刻离开过这两个字。”范仲淹曾经告诫他的子弟们说:“人哪怕十分愚笨,指责别人时就会变得十分聪明;哪怕十分聪明,宽容自己时就会变得十分糊涂。你们只要常常用责备别人的思想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意来宽恕别人,不怕不可以成为圣贤的人。”以容养量,以忍养气,以恕养性,以忘养心,这样做很少有不能达到宽容的境界的。

留得生前身后名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原文】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今译】

孔子说:“君子感到最痛心的事情是去世以后没有留下好名声。”

【评注】

范氏曰:君子学以为己,不求人知。然没世而名不称焉,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

就名声本身而言,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还有不好不坏的名声。

喜欢好名声,鄙视坏名声,这是人之常情。有人称名声为人生的第二生命,有人认为,名声的丧失,有如生命的死亡。蒙古族还有一句谚语:宁可折断骨头,也不损坏名声。这些话都是为了维护好名声,其涵义是做人就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干那些偷鸡摸狗坏名声的之事。

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在日本有国宝级的人物封号,甚至下围棋都提倡名人赛,还有歌唱的名人排行榜,以及体坛的名人、画坛的名人,论坛,的名人等。对于名人,在很多的国家都非常崇拜,但是在我们这里,有一句俗语:“人怕出名猪怕肥”,只要你一有名,批评、打击、毁谤就纷至沓来。现在有名人实在讲也活得很辛苦,活得很可怜!

战国时期的苏秦,功名未成,家人都不屑理睬,后来他官封六国相印,当他经过乡里的途中,万人空巷迎接,尤其他的嫂嫂匍匐在地,苏秦问:“为何过去你对我那么苟薄,今日却对我如此谦卑呢?”嫂嫂说:“因为你现在的名位很高。”苏秦不禁慨叹地说:“贫穷的时候,父母不以我为子,兄不以我为弟,嫂不以我为叔;而如今有了名位以后,情况就有这么大的转变,可见在世间上名位怎么能说不重要呢?”

三代以前唯恐好名,因为他们觉得应该好德;三代以后唯恐不好名,因为现代人好财好色,纵欲无度,能好名已经是人中的佼佼者了。

名不是求得的,名是做到的,所谓“实至名归”。名最好不是“虚有其名”,应该要有善名、德名、学名、令名、美名、好名、贤名,从而受到社会的尊重。

自重自敬,然后人敬

君子不重则不威

【原文】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第一》)

【今译】

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而所学也就难以达到一定的境界。

【评注】

朱子曰: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欧阳修说:“君子修养品德,内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外要修饰自己的仪表。”苏洵说:“脸脏了不忘擦洗,衣服脏了不忘清洗,这是做人起码的常识。”按照这个常识做人,完成了自我的人格,才能被人看得起。要被人看得起,平时做人要端重,要庄严,要恭敬;不要轻佻,不要苟且,不要散漫。

君子不重则不威。人作为万物之灵,能超越自我,都要依靠自己去创建,依靠自己去奋斗。

做人如果可以深入观察自己,深入认识自己,唤醒自身沉睡着的潜能,那么,伟大无比的力量和奇迹将会因此而产生。唤醒潜能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和圣人没有什么不同,圣人和你也没有什么不同;你就是英雄,英雄就是你,英雄和你没有半点分别。不过,你又应想到,你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不能成为英雄,还是因为你没有全力以赴地挖掘自己,创造自己。发现这些原因后,你会懂得,做人应完善自我独立的人格。完善独立的人格是成就圣贤豪杰不可缺少的条件。

歌德说,人格是大地之子。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变化,如生活条件变化,家庭关系变化,职业变化,地位变化,或者受挫遭难,或者伤残,甚至大灾大难,但是无论什么情况,都应保持独立的人格,自尊自敬,自爱自重。自尊的人一定能自敬,自敬的人一定能自重,自重的人一定能自爱。自尊的人不会自卑,自敬的人不会自贱,自重的人不会自暴,自爱的人不会自弃。

世界名著《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彻斯特身为庄园主,财大气粗,对女主人公说过:“我有权蔑视你!”他自以为在地位既低下其貌又不扬的简·爱面前,有一种很“自然”的优越感。但有着坚强个性,又渴望平等的简,爱,坚决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寸步不让地反唇相讥:“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不!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番话强烈地震撼了罗彻斯特,并使他对简·爱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地位高低,条件好坏,都应有充分的自信,而不应自感低人一等。

有位公司董事长,每次召开董事会时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进会议室,就好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就好像他完全不胜任董事长这个职位。

他经常感到奇怪,在董事会中,自己说话没有一点分量,自己为什么在董事会其他成员眼中威信这么低,自己为什么很少享受起码的尊重?

这位董事长没有意识到,是他把自己全身都贴满了无能的标签,是他把自己总装扮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的形象,是他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缺乏自信和自尊,如此种种,他如何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如果你对自己的前途有更清醒的认识,如果你对自己有更大的信心,那么,你会获得应有的尊重的。莎士比亚说:“如果我们把自己看成是泥土,那我们将会真的成为被人践踏的泥土了。”莎士比亚又说:“没有自尊就是自卑。”自卑的人,总是安于现状,安于平庸,不求上进,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其实,你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你的人格并不比别人低,只要自我发掘,自我奋斗,只争朝夕,终有一天会有所成就,让人刮目相看。

方中有圆,圆内容方

可与立,未可与权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第九》)

【今译】

孔子说:“可以与之共同学习的,未必可能与之一同取得成就;可以跟他一同取得成就的,未必能够一起有所建树;可以跟他一起有所建树的,未必能够与之分享权势。”

【评注】

洪氏曰:易九卦,终于巽以权。权者,圣人之大用。未能立而言权,犹人未能立而欲行,鲜不仆矣。

李泽厚解读这句话说:“经”与“权”是孔学一大问题,我以为译为“原则性”与“灵活性”最贴切,如何掌握此二者,就是所谓“领导的艺术”、“做人的艺术”,亦即根据具体情况掌握适当的“度”,这才是真正的“道”。“立”即树立、建立。如“立于礼”即关于原则立场,即“经”也。程颐却说“权只是经”,否认“权”(灵活性)的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宋明理学家多空谈性理原则,不识生活权变,死守教条,不知灵活,迂腐无能,不足成事者,多矣。而阴谋家、政治家却又只重权变,讲灵活,只问利害,不顾原则,以至无所不为,但常常操胜算,建事业,功垂后世。这正是伦理主义与历史主义矛盾的又一种显现。如何掌握“经”与“权”的关系,其中又有“经”与“权”矣。经与权,原则性与灵活性,就为人来说,就是做人要可方可圆,要方中有圆,圆内容方。方内容圆,指在纷纭变化的现象中能不忘本’质;在表现个性的同时不忘共性;在静态中不忘动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不排除适当的灵活性;在遵守道德规范和礼仪、保持文化修养的同时又能不失自己的天真和本色。

在作诗的理论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戴着锁链跳舞”。写作诗歌,无论是古典诗还是现代诗,都要讲究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古典诗歌尤其如此。诗的格律就是“方”,写诗必须遵守这种方,否则就不成其为诗,而是散文或小说。但是,在这种格律的要求之中,又允许一定的主动和灵活运用,这就是“方内容圆”、“戴着锁链跳舞”。跳得好,锁链也就不成其为锁链,而变成“项链”或“手链”,变成一种装饰品,反而增添了艺术的美。

诗的领域如此,别的领域也是如此。完全的自然是本色,但未经雕琢和修饰,毕竟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品。为人完全没有规矩,没有文化修养,固然有天然之美,但弊病是失之于“野”。而能在高度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中体现出自己的本色,则是更高一个层次。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这是从正面讲“方内容圆”。从反面讲,方内容圆是指不刻板,不钻牛角尖。在总体上、大方向上讲原则、讲规矩,但也不排除在特定的条件下灵活变通。

而圆内容方是从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角度人手,指不同物质和个性的个体和谐共存,允许在遵守共同规则的前提下发展个性。比如当今的世界,讲多元文化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是方,所有的方合起来就是一个圆,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整体。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容纳,犹如不同个性的人互相尊重与和睦相处。

从做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上讲,圆内容方是指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处事方法。尤其是在乱世、困境、险境之中,人不能事行直道,不得不小心谨慎,讲究权变。有时为了大的原则、大的利益而不得已牺牲或违背小的原则、小的利益。比如《论语·宪问第十四》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管仲原来是辅佐公子纠的。公子纠和齐桓公是兄弟,也是政敌。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没有为公子纠殉死,反而给齐桓公当了宰相。

有人说管仲不仁,孔子说,管仲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他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没有使用武力,使天下得到了安定,老百姓如今还受到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今天很可能都成了野蛮人了。他为天下和国家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不是一个只知道自己上吊,倒在水沟里默默无闻,白白死去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比的。

管仲忠诚齐桓公,对公子纠来说是不忠、不仁、不义,从为人的角度讲圆而不方。但是,他为天下国家做出了贡献,为天下百姓尽了大忠、大仁、大义,可以说是圆内容方,没有违背天下的大义,大原则。所以孔子不但没有否定他,还充分肯定了他的伟大功绩。

“圆内容方”的另一个例子是冯道。

在唐、宋之际,五胡乱中华的几十年间,都是胡人统治。五个朝代,都请冯道出来做官,而他对每个君主都表现出忠心。可见他的为人处世“圆”到了极点。对冯道的这种行为,欧阳修骂他无耻,认为他替胡人做事,没有气节。而同时代的王安石、苏东坡等人却认为他了不起,是“菩萨位中人”。冯道的一生,可谓是“圆内容方,不忘大原则”。尽管他在胡人统治的朝廷为官,但他本人的生活却十分严谨,既不贪财,也不好色。

在谨慎和圆滑中,冯道始终坚守着自己做人做事的大原则。他认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最重要的是保有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命脉,以待国家出现真正的君主。他死后很多年,才出现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

同类推荐
  • 思考中国哲学(汤一介集)

    思考中国哲学(汤一介集)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哲学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书中勾勒了作者研究哲学的历程,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等核心问题,提出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化是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种力量所形成的张力制约下前行,从中国现代哲学的探索与创新角度指明了中国现代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创建中国解释学”的理论构想,最后还缅怀了中国现代哲学家对中国学术的贡献。
  • 老子密码

    老子密码

    细读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常识性的秘密:官员史家尊孔孟,商人文人骂老庄。然而,一但商人文人戴上官帽,有了政治地位却又走向公开赞赏孔子,暗里仍然使劲地研究老庄。因为此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是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的田野哲学。
  •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分为上下两篇,共八章、十个部分,主要记录了作者对事物存在与变化真相的一点探索,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的一些体会,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方法。上篇就宇宙和物质、生命和意识等从哪来,如何运行及演变等提出了一系列与当前不太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力图跳出现有的思路与局限,对当今的一些热点和疑惑问题给出一种解释,并提供出还原世间万物真实面目的一个答案。下篇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提出了人生中几点最基本的实质与意义,总结了在思维及认识上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希望对我们与自身、和外界的沟通及交流能有所帮助。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彼岸东南方300米

    彼岸东南方300米

    在没有时间、没有生死的蹉跎归一,流忆阁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为封存住流水般的记忆,阳介带着大家走到彼岸花开满的东南方300米,细细品味人生的喜与悲、满足或遗憾……
  • 锁灵师

    锁灵师

    鬼怪很可怕吗?也许吧。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它们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对恶人来说,它们是制裁者。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怪,而是人心。
  • 斗罗系统之暗龙修罗

    斗罗系统之暗龙修罗

    罗弃穿越到了,另一方世界,在那里他有一个新的开始,他的哥哥叫唐三,穿越几年后,他发现他穿越的地方是——斗罗大陆
  • 凡庭故

    凡庭故

    凡间书,庭中语,故如事。本书分三卷,《凡书》,《庭语》,《??》。其中《凡书》侧重江湖天下,恩怨情仇。《庭语》侧重玄幻历练,神魔之争。第三卷略留悬念。前二卷每章自成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大背景下的故事,读者可自行脑补,有想法的,评论区见,嘿嘿嘿。每章应该数千,少则三两,多则五六。
  • 重生之名门千金

    重生之名门千金

    躯体已死,灵魂重生,当童曦进入陆子仪的身体,再次睁眼,惊艳重生,她是名门千金,她是商场女神,她不会放过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原璟,那个富可敌国,淡冷谜魅,曾经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她以为,他对她彻底绝情,不料之中另有隐情,兜兜转转,爱你如初……原璟说,我死不放手。陆子涵说,那你死吧,因为童曦早就死了。
  • 幽魂和猫的懒散日常

    幽魂和猫的懒散日常

    曾经她只是一个沉浸在幸福里的普通女孩,族人的叛变使她变得更加落魄,经历重重险阻的她能否蜕变成功,傲视天下?
  • 寒落今生雪无缘

    寒落今生雪无缘

    他们,是五灵的守护者,本是最亲密的伙伴。却在一昔之间,成为宿是仇敌,爱与恨在纠结。他总是梦见那一抹白色的身影。她轻笑。如果你知道后悔我会为你保留最后一次机会。而她只是留给她一个背影。而一年后,他却忘了她。在高楼上。她唇角轻启‘我给过你机会了,只是你放弃了’。碧月现形,她微拉箭弦。只需一箭,她就会与这个伤她至深的世界同归于尽,但箭从她手中滑落,她轻笑全身开始凝成冰雕。而他望着她轻喃‘我后悔了’
  • 乌龙情史之三嫁夫

    乌龙情史之三嫁夫

    刁蛮小姐与隐士少年的相逢。笑话一箩筐的爱情点滴。她骄横,他冷漠。她蛮不讲理,他冷漠,她大花草打闹,他冷漠,她没事找事,他冷漠,她穷追猛打,他冷漠,可……她哭了……他却皱起了眉……
  • 上古世纪之伴我同行

    上古世纪之伴我同行

    生长在摩哈特比污秽海滩的哈里兰少年义云·桑德斯,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等潮虫”,在一次涨潮中,救下垂死的老者弗里曼·奎因特,受其精神指引,结识命运的伙伴,组成远征队,纵横汪洋,回归原大陆!“世间最美妙的乐曲,是静寂星空下,汪洋大海中的鲸歌,只有经历最凶险的惊涛骇浪后,才可听到。”“我们的征途是汪洋大海!我们的目标是故土原大陆!”
  • 历史点将录

    历史点将录

    史上杰出的将领多如牛毛,建立了数不尽功勋,打出了许多著名的战役。但是历史上最强的将领是谁?当霸王项羽,吕布,李元霸这3个历史是出名的勇将相遇又会发出这样大碰撞呢?谋士中我们知道的智者诸葛亮,徐士绩,张良等谁又能胜出呢?韩信,关公,秦琼谁又是举世无双的统帅呢?在这场将领的比拼中谁又会胜出,是勇将,统帅,还是智将呢?一场点将之后,是换来和平还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一切都在点将录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