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4800000027

第27章 浪漫主义音乐(8)

“狂想曲”(rhapsody)一词源自于希腊文,最早指古希腊的行吟诗人使用的唱诵式的朗诵和带有伴奏的歌曲。19世纪初,狂想曲指以一种感情奔放、形式自由的器乐幻想曲,常以英雄事迹、民间故事和风土人情作为体裁,音乐大多以民间曲调、民族乐曲作为素材,再通过变奏或者构建对比性段落的手法展开乐曲形成高潮,具有鲜明的民间风格特色。浪漫主义时期,幻想曲体裁常被用于钢琴作品中,如加林伯格(Gallenberg,1783-1839)、托马谢克(Tomasek,1774-1850)和沃齐谢克(Worzischek,1791-1825)都创作有钢琴狂想曲。19世纪中叶,幻想曲这一体裁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结构得到扩展,曲式上也常以自由的“流淌”式结构而出现,不受束缚,代表人物有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勃拉姆斯的幻想曲创作具有戏剧性和史诗性的特点,音乐优美抒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b小调和g小调两首钢琴狂想曲以及《18首钢琴小曲》集中的4首狂想曲。除此以外,他的《C大调狂想曲》突破器乐体裁的限制,将声乐和器乐做了完美的结合。李斯特首创了基于民间主题的幻想曲式狂想曲。他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选用匈牙利民间歌曲和舞曲的音调作为素材加工发展而成,具有浓郁的匈牙利民族风格,是钢琴幻想曲中的杰作。他的《西班牙狂想曲》结构宏大,并且将奏鸣曲式、三部性原则等多种作曲手法融入其中,突出了体现了幻想曲体裁的包容性和丰富性。总的来说,幻想曲结构自由,所采用的曲式也非常多样,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其音乐创作素材主要有三个来源,其一,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的曲调,如斯文森(Svendsen,1840-1911)的《挪威狂想曲4首》、埃内斯库(Enesco,1881-1955)的《罗马尼亚狂想曲》等。其二,由作曲家本人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如德沃夏克的《斯拉夫狂想曲3首》、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其三,借用其他作曲家创作的曲调作为主题,如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

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创作于1846-1885年间,乐曲中优美的曲调、精湛的钢琴技巧和深厚的民族感情使得这部钢琴曲集广受听众喜爱,成为了李斯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9首乐曲中的每一首都以两个对比性的段落为基础:一段慢速度,被称为“Lassu”(拉苏)段,音乐较为舒缓庄严;另一段快速度,被称为“Friszka”(夫莱什卡)段,具有舞曲性质。通过两个乐段力度和速度上的逐渐变化形成高潮,音乐最后结束在一片热烈欢腾之中。李斯特在作品中吸取了吉普赛人的音乐元素,如“茨冈音阶”、四连音反复进行等,营造出一种独具一格的音乐氛围。他还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的特有音响,使得钢琴作品也具有了管弦乐队般丰满和多变的效果。在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以第二首和第六首最为著名,由于篇幅的限制,现只介绍第二首。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作于1847年,发表于1851年,主题来自于吉普赛乐队的演奏,音乐热情奔放,华彩段落十分绚烂,钢琴的每个音区都得到了发挥。这首狂想曲是李斯特青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体现出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具有斗争精神和民族意义。李斯特在本曲中倾注了钢琴这种乐器的最华彩效果,乐曲为2/4拍子,建立在#c小调上,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前有一个即兴宣叙式的引子,节奏自由,具有民间说唱式音乐的风格,八个小节的引子具有相当大的力度,复杂的装饰音带出了沉重的主题,仿佛是一首匈牙利民族的悲歌。旋律中带有倚音的和弦,是模仿民间弹拨乐器的效果:

引子过后,沉重、饱含深情的“拉苏”部分缓缓进入,该部分由两个音乐素材组成。第一个素材具有典型的匈牙利吉普赛音调舞曲特征,仿佛民间艺人一边弹琴一边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第二个素材是一个轻快的舞曲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和极富民族特色的持续音伴奏,它在第二段发展成为了“夫莱什卡”的主题:

乐曲由#c小调转为E大调,色彩豁然开朗,以变奏的方式进行发展,似乎作者从匈牙利民族的光荣历史中看出了祖国的希望。最后,乐曲重现了引子与“拉苏”主题。

第二段“夫莱什卡”部分,主题由“拉苏”部分的第二个素材发展而成,并通过一系列的变奏,表现了民间日日的热烈欢舞场面。这些变奏而成的舞曲通过快速的同音反复以及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等手段,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的音响,表现了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的特征,下面列出该部分的4个变奏:

随着变奏的进行,乐曲速度不断增快,力度加强,情绪更加热烈。突然音乐放慢速度,力度减弱,情绪安静了下来,仿佛狂欢的人群散去了。紧接着,音乐再一次热烈起来,人们又从四面八方涌出来开始狂欢的舞蹈,最后乐曲结束在一片沸腾的舞蹈氛围之中。

七、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德]瓦格纳 曲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由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完成于1841年9月,1843年首演于德累斯顿。剧本和音乐均有瓦格纳创作完成。剧本素材取自德国诗人海涅一篇题为《斯那佩莱伏波斯先生轶事》的散文中所记载的一个北欧传说。《漂泊的荷兰人》记述了一艘幽灵船的故事:一位荷兰船长发誓要战胜地狱的考验,绕过风高浪恶的好望角,走遍海洋的每个角落。他的言语触犯了魔鬼,因此被诅咒永远在海上漂泊,每隔七年才能靠岸一次,知道能找到真心爱他的女人为妻,才能脱离困境。从此,荷兰人的船成了幽灵船,在海上四处漂流。有一次,荷兰人的船停泊在挪威,与一艘挪威船靠在一起,荷兰人赢得了挪威船长女儿荪塔的爱情。为了不连累荪塔,荷兰人决定独自驾幽灵船出海,继续他永无止境的航行。荪塔站在岸边的悬崖上看着幽灵船远去,她大声宣布,自己的爱情忠贞无二,为了爱情不惜粉身碎骨,说完便纵身跳下悬崖。奇迹出现了,幽灵船破成碎片,魔鬼的诅咒失效,荷兰人与荪塔拥抱着从水里升起,爱情最终战胜了魔鬼。瓦格纳长期的漂泊生涯使得他与这个古老的传说产生了共鸣,作品隐喻了漂泊在外独自寻求前进道路的艺术家,前途无望而渺茫,对祖国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并表达了一种因牺牲而得到救赎的思想。

歌剧的序曲采用了歌剧中的主要音乐作为素材,并用音乐描述了剧中的主要情节。序曲开始出的音乐渲染出暴风雨中汹涌澎湃的大海,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船只航行稍有不慎就会被巨浪击碎。乐队震耳欲聋的轰鸣混杂着大海的咆哮、水手的呼喊和暴风雨的肆虐。但在这波涛汹涌的海洋背景下,荷兰人的动机不断浮现出来。这个动机取自第一幕高潮时表现荷兰人的激越旋律,强健有力,充满自信,但又忧郁万分,犹如这位可怜的船长在命运的捉弄下,只能永远地徘徊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之中,内心充满了苦闷:

激昂的乐声逐渐平息,由英国管奏出一支柔弱、温雅而美丽的旋律,荷兰人的船终于驶入了平静的挪威港湾,船长遇见了美丽善良的荪塔:

这个乐句摘自歌剧第二幕荪塔的叙事曲,情绪诚挚又充满喜悦,仿佛荪塔正向荷兰人表白她的爱意并表示愿意为他自我牺牲。荷兰人的主题再次出现,明显比前一遍更加柔和,仿佛爱情使他得到了片刻的宁静。突然,管弦乐又重新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高潮,荷兰人的曲调在其中起起伏伏,表达了荷兰人不愿连累荪塔,内心充满矛盾。接下来荪塔的主题结束处使用了一个叹息的动机,来源于歌剧第二幕荪塔和女伴们唱的《纺织歌》,在这里,它表现了苦恼的荪塔:

叹息动机做为过渡性使用,在暴风雨的音乐上又接上了一个充满勇敢、乐观精神的“挪威水手的合唱”:

在挪威水手兴高采烈的演唱中,荪塔的主题不断用乐队的强奏来反复呈现,一直充满热情、高昂、有力的情绪,表现出荪塔对爱情充满信心,荷兰人的动机也时隐时现,相呼应和。在连续的速度、力度频繁变换发展之后,荷兰人的动机突然以原形出现,而情绪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音乐静默下来,仿佛荷兰人终于决定离开荪塔立即起程,而众人都为这个决定感到震惊万分。就在这时,荪塔的主题在小提琴上响起,她一口气跑上了崖顶,在赞美诗般的音乐声中,纵身跳入大海,而荷兰人的船也随之沉入深深的大海。紧接着,海洋深处传来了荪塔的主题,全曲在荪塔温柔的音乐声中结束,仿佛在阳光的照耀下,有情人终于打破诅咒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

八、《意大利随想曲》

[俄]柴科夫斯基 曲

《意大利随想曲》是柴科夫斯基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之一。该作品广泛地运用了意大利民间音乐元素,反映了意大利人民的生活景象,是作曲家最为通俗和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随想曲”(capriccio)一词来自意大利文,意为“任性、奇想”,“变化无常”。16世纪中叶以前指牧歌风格的多声部声乐曲和运用模仿对位等复调手法的器乐曲。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则指结构自由的复调器乐小品,与利切卡尔、幻想曲、坎佐纳等体裁相似。也指某种非常规曲式的乐曲,如:巴赫的《送别亲爱的兄弟随想曲》。18世纪至19世纪,随想曲成为具有曲式结构自由随意,激情昂然并充满技巧炫示性特点的器乐作品的总称。最为常见的是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随想曲,如:帕格尼尼(N·Paganini,1782-1840)《24四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19世纪下叶,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尤其喜欢选择这一体裁创作钢琴作品,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人都有钢琴幻想曲杰作诞生。同时也出现了管弦乐幻想曲,由一系列特定主题组合而成,如柴科夫斯基的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等。

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创作于1880年,题献给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达维多夫。同年12月18日在莫斯科俄罗斯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柴科夫斯基1879-1880年旅居罗马的经历。意大利明媚绮丽的风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迹、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和热情豪放的民族精神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部作品中,柴科夫斯基将他收集到的意大利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描绘出意大利狂欢节热烈欢腾的场面,深刻地刻划了意大利人民豪爽和热情的民族性格。他的这首随想曲从首演至今,一直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意大利随想曲》使用了五个不同的音乐主题,并对其进行重复、展开或变形的处理。所使用的音乐主题,有的摘自意大利歌曲集,有的则是作曲家亲自收集记录。根据主题和乐曲速度的变换,全可分为七个段落。

第一段,6/8拍,行板,在E大调上用小号独奏出第一个主题。据说这一军号主题是作曲家从罗马的一个意大利军营听来的,寂寥而悠远,仿佛暮色苍茫中的罗马古城,充满历史的安详和厚实感:

管乐合奏第一主题后,逐渐出现平稳而富于动力感的节奏性,随后改用弦乐器演奏。在这一节奏性的伴奏下,出现了第二个主题。这一主题采用威尼斯船歌风格写成,温柔亲切,略带悲伤:

第二段乐曲速度转快,首先用两支双簧管在低音弦乐器演奏主、属这两个音的背景上,演奏出了根据意大利民歌《美丽的姑娘》写成的第三主题,曲调委婉舒畅,充满对生活和自然的赞美,描写了罗马街头热闹的景象:

第三段的第四主题由两只旋律组成,第一支旋律带有号角的特点,炽热奔放,具有意大利民间音乐的绚丽色彩和罗马市民欢歌狂舞的节日气氛:

第二支旋律在铃鼓、竖琴伴奏下呈现,既带有舞蹈性节奏,又具有舒展宽广的歌唱性抒情特点,使乐曲的节日气氛更为加强:

第四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但是调性上有变化,转成了bb小调。

第五段为急板,C大调,6/8拍,以意大利民间舞曲塔兰台拉为体裁写成第五主题,塔兰台拉是意大利南部最有特色的民间舞曲,速度如旋风一般,带有狂想的性质,表现出意大利人热爱生活的性格:

第六段在3/4拍上再现第二段根据意大利民歌《美丽的姑娘》写成的主题旋律,渐强的力度使这一主题显得热情而奔放。

第七段变化再现了第五段中的塔兰台拉舞曲主题音调,速度和力度上均有变化,最后变成2/4拍,在充满激情的高潮中结束全曲。

九、《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俄] 柴科夫斯基 曲

《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一部协奏曲,该作品表现了作曲家开朗乐观的精神,以其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的旋律而深受世界人民的珍爱和熟知,也是各国钢琴家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73至1875年间,1875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首演。虽然柴科夫斯基的晚期作品大多表现出浓重的悲观主义,但他的早期作品却以乐观、开朗的情绪为主。《bb小调第一钢琴曲协奏曲》所表达的这部作品乐观开朗,充满青春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作品采用了三乐章的协奏曲形式。

第一乐章,快板,3/4拍子,奏鸣曲式。这个乐章的音乐光辉灿烂,生机勃勃。乐曲由一个长大的序奏开始,圆号简洁有力地奏出春雷般的引子,之后的主题先由弦乐器合奏出,钢琴以强有力的和弦为它伴奏。再由钢琴奏出,乐队为它伴奏。序奏音乐气势磅礴,辉煌壮丽,春意盎然。

呈示部主部主题,是由柴科夫斯基从一位乌克兰盲艺人那里收集到的一首民歌改编的。该主题有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音乐形象跳跃谐谑,充满活力,犹如愉快的心情迅疾飞驰在洒满阳光的原野上。

副部主题由乐队逐渐呈现,它包含两支互为补充的旋律。第一旋律深情真挚,充满对幸福的向往,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犹豫:

第二旋律温柔抒情,由加弱音器的弦乐器奏出,音色朦胧但明朗坚定,犹如柔情的细语:

展开部主要发展了乐章的副部第二支旋律,加强了音乐的英雄性因素,形成了一个高潮。接着,又将副部的第一支旋律发展成了乐曲的第二个高潮。在这一主题的发展中,作曲家充分运用协奏曲的独奏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原则,掀起了一场钢琴与乐队的激烈竞争。

再现部再现了主部和副部主题后,有一段钢琴独奏华彩段。在这个长大的华彩段中,不仅展示了钢琴技巧的卓越水平,也为整个乐章的音乐发展做出了总结,集中表达了这一乐章所蕴含的意志力和激情。结束部采用副部第二主题的材料,在热情有力的音色中结束。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

同类推荐
  • 中国秦腔

    中国秦腔

    秦腔(Qinqiang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本书由画论、书论、印论、工艺美术论、乐论、剧论凡六大部分组成。选录先秦至清末历代经典的能够反映艺术本质、特征、原理、规律的精采名篇、片段。条目文字艰深,注释力求通俗化。并以艺术门类为纲、艺论作者为目。先秦两汉时期作者行年、籍贯失考者,则以其著述名称为目。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中国声乐艺术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声乐艺术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一直到现代化的声乐教学,从中国民间艺术,歌剧艺术,到丰富多彩的戏曲唱法,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史。从声乐艺术史学的定义、辞源、概念方面入手,系统研究了声乐艺术的属性、内涵和审美情感、语言形象;中国声乐艺术史学的产生、性质和范围、发展等。是中国声乐艺术的一部史学专著,明晰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开端与发展脉络。
  • 吕澎自选集

    吕澎自选集

    《吕澎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吕澎自选集》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阐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流变。作者以编年的笔法,收集了作者历年的精选文章,提出了一些令人惊觉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艺术家、艺术品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关节点,供给人们去继续思考,以引发深意,铺叙成篇。
热门推荐
  • 快穿:攻略哥哥

    快穿:攻略哥哥

    时筱是一名性格孤僻的女生,她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有的只是陪伴她度过一年又一年的悲哀和孤寂。她从来对于那些所谓的“幸福”表示不屑,但又从其中的悲剧中寻找安慰,她觉得自己是个自私的人,这样可悲的她招到了时空的召唤,为了得到一个个亲哥哥的心,穿梭在各个时空中,任何人都不能让她动容,她不知道,也许是嫉妒现在的无忧无虑和简单生活,也许是因此感到可笑,永无止休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丝破裂……
  • 聆仙语

    聆仙语

    “什么是剑?”“剑是心中的执念。”“什么是剑魂?”“那是内心不屈的灵魂。”“什么是剑心?”“以剑明心。”“那什么是剑道?”“我手中的剑,便是剑道。”
  • 定义邪典电影(电影学堂)

    定义邪典电影(电影学堂)

    本书是对全球有代表性的邪典电影的一次集中探讨。包括如何界定邪典电影,是谁在运用什么样的文化规则来界定,作为一种具有对抗性的电影类型其洞察力如何,又与主流电影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张力,以及邪典电影的分类和体系化进程。作者试图在邪典电影和电视节目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之一时,推动对邪典电影的研究。
  • 将军,请给我休书

    将军,请给我休书

    为了多看一眼帅哥,结果遭报应了吧,穿了,还穿成了小三……天知道她最恨的就是抢人家老公的小三!打死也不做小三,找他要休书去!可是这什么答复嘛:等我不要你了,自然会给你休书!好嘛,她忍,可是休书没忍到,忍掉了他的初吻?还是当朝太子!老天,她只是穿越而已,桃花不用这么旺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往后余生与你相伴

    往后余生与你相伴

    我想,往事余生都有你,你与我相守相伴。明天会是更好的晴天。
  • 这个夏天甜甜的

    这个夏天甜甜的

    赖小氨只是去帮忙送了个作业想不到就把自己的心送出去了,林咨凡还不知道自己只是去上了个厕所就已经被人盯上了。赖小氨觉得这个夏天好像有一些不一样,是因为她的世界出现了一个叫林咨凡的男生吗?原来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从遇见你开始,这个夏天开始了,它会是什么味道的呢?本文讲述的是一个轻松甜蜜欢乐多的夏天故事,和这个夏天更配哦,快来感受感受吧。
  • 谁还在原地等待

    谁还在原地等待

    三年,他和她从相识到相知三个月,她意外发现了他的阴谋三天,他们爱的僵持三小时,他们最快乐最光明正大在一起的时光三秒,他们决定勇敢爱可最后。阴阳相隔。
  • 赚钱养将军

    赚钱养将军

    行军打战最怕什么?没有粮草,那我就去给夫君挣
  • 希夷公式

    希夷公式

    黑夜如幕,一条银河倾泻而出。他问:去哪儿?周末有些茫然,回忆起这一趟跨越几千年的旅途,感到颓丧。他最怀念的,还是十四岁以前的那些蒙昧无知的日子,那里没有战斗,也没有如影随形的死亡气息,有的是空气中甜美的合欢花香气,和美味的油泼面的味道。对,油泼面,周末想到吃的又向往了起来,抿了抿口水对他说:三千年以后吧,这里连辣椒都没得吃。
  • 玉宇琼霄

    玉宇琼霄

    混球的儿子当然是小混球,集结幸运独角兽,召唤阿猫阿狗,随小混球一起征战世界吧!读者群:585075490验证问题:玉宇琼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