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有一个“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故事说,一日,孔子在楚国林中见一位驼背老人手执长竿粘蝉,十分灵敏,得心应手如同捡拾一般,便问他有何诀窍。老人说他粘蝉时,只想着盯着蝉翅,其他都置于身外,所以才能如此快捷。孔子得到启发,教育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一位智者说,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英才人物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终也将一事无成。
好多年前,有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隔板,贾金斯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他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多余的部分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两三下就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后来人们发现,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费时了。
他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一家煤气厂,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可是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上了一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遁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地启齿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了一个愚蠢的家伙。
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她的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
无论是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很多成功的人,他们在一生中能够成就一个事业,其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善于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善于专心致志地进行每一时刻的研究、学习和努力。
两军交战,甚至是两个国家之间进行战争,自然有整体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以及政治实力的对抗。然而,战争的胜负还要取决于指挥者具体的军事技术。这样,在军事上就有一个术语,叫做集中兵力。
比如,你方100人,我方也100人。你的100人分散在100个地方,我却能集中我100人中的30个人,先消灭你方的1个人,又消灭你方的1个人。在每一个战役中,每一个点上,决定胜负的都是这种力量对比。
古代的军事家孙子也讲过“敌分而我专”,就是把敌人的兵力分散了,而我的兵力能够专一,那么,在这个局部战争中我就能够获得胜利。这样,一个局部一个局部的胜利最后就会变为整个战争的胜利。
做任何事情都与战争一样,要解决问题,必须一个一个解决。而在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时,必须相对地集中我们的力量。在学习中解决任问一个问题,要相对地集中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思维力、我们的精力,也包括我们的时间。
如果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思维不能够在一个一个具体的目标上予以集中,我们就不会解决问题,不会有成效,不会有成功,不会有学习上的高水平和高效率。
所以,专心致志的能力是我们特别重要的一项成功素质。当我们赞叹、羡慕、向往和崇拜英才人物的成功时,不如从培养自己集中注意力这件小事开始。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么的艰难,只要你认真去做,全力以赴去做,就能化难为易。一个人比较成功,一定是他比较认真。假如一个人还没有成功,那他一定还不够认真。
认真就是你用生命,用真实的感情,用全部的热情,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的态度。
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一个目标上 ■
为什么有些人被称为天才?因为他们能专注于某一特定目标,不懈地辛勤工作,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获得了一般人不能获得的成就。集中精力与成功存在着密切的重要关联。
孔德·德·布芬在自然史方面取得了极为卓越的成就,他的一生证明专注才能成功这一道理。他写作《自然史的变迁》,先后修改不少于11次,才自感满意。他对每一部著作都深思熟虑,从不马虎,从事著述50年来,他一直如此。他对任何细节从不马虎,事无大小,都是如此。他还常说,天才就是有条有理,一丝不苟。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成功就在于像蜜蜂一样不停地劳作,水无止息,春蚕到死丝方尽,老牛未逝仍耕田。正如迈登?勒克观察所言:“布芬的成功最明白无误地表明天才就在于把全部精力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目标。当布芬完成他的第一部著作的写作时,他已十分疲惫不堪。但他强迫他自己再回到原作上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润色,一直到他感到满意为止,一直到他感到在这种反复推敲中感到快慰而不是厌烦和疲乏为止。他的成功是这样换来的。”
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强者法则: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唯有如此方能在一处挖出井水来;明智的人也善于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百折不回的决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各种生存竞争中获得胜利。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每天都在干与他们兴趣不合的工作,他们往往自叹命运不济,他们希望机会来了,再去做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实际上光阴似箭,时间过去就不再重来,如果不马上回头,今天得过且过,明天又再等一会儿,那么当所有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都稀里糊涂浪费掉后,再想重新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时,往往为时已晚。这种一再拖延、得过且过的惰性,其实与慢性自杀无异。
有些青年人通常不太去留意促成事业获得成功的因素,他们常常把做事情和干事业看得过分简单,不肯集中自己全部心思去做。他们不知道,在一项事业上的经验好比是一个雪球,随着人生轨迹的推移,这个雪球永远是越滚越大的。所以,任何人都应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某一项事业上,在这一方面随时随地作努力。这样,在上面所花费的功夫越大,获得经验也就越多,做起事来也就越顺手、越容易。
那些富有经验的园丁往往习惯把树木上许多能开花结实的枝条剪去。为什么呢?这里为了使树木能更快地茁壮成长,为了让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要忍痛将这些旁枝剪去。否则,若要保留这些枝条,那么将来的总收成肯定要减少数倍。
那些有经验的花匠也习惯把许多快要绽开的花蕾剪去。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花蕾不是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吗?花匠们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后,可以使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在其余的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开时,一定可以成为那种罕见、珍贵、硕大无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样,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看准一项适合自己的重要事业,集中所有精力,埋头苦干,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绩。
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众人叹服的领袖,成为一个才识杰出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脑中许多杂乱无绪的念头。如果你想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得伟大的成就,那么就要大胆地举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无奇的、毫无把握的愿望完全“剪去”。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面前,即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须忍痛“剪掉”。
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才干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当的工作,他们使自己的大好精力东浪费一点、西消耗一些,而他们自己竟然还从未觉悟到这一问题。如果把心中的那些杂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养料都集中到一个方面,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会惊讶——自己的事业上竟然能够结出那么美丽丰硕的果实!
坚持“一件事原则” ■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同一时间做两件事。专注和效率并不矛盾,如果两件事都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做好,那就不能将这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来做,否则,效率只会降低而不会提高。专注于一件事,不被别的事物干扰,不但能将事情做得很好,而且还可提高效率。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就能突破人生困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因为一下想做太多的事,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结果两手空空。
曾经有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听完此话,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可以说是法布尔的经验之谈,也是我们该注意的地方,只有选择某个适合于自己的领域专心致志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莎士比亚说:“一棵质地坚硬的橡树,即使用一柄小斧去砍,那斧子虽小,但若砍个不停,终将把树砍倒。”很多成功的科学家都是非常专注的人。他们的精力全部集中于他们的科学研究中,外界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视若未见,听若未闻。专注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专注使他们像一把锥子集中于一点——直指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穿透力特别强。
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常工作到很晚。一天,夜已经深了,他正在办公室写论文,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个小女孩。李四光停下来,看见小女孩瞪着眼睛看着自己,他感到很奇怪,便和蔼地问道:“小姑娘,这么晚了你还不回家,你妈妈不想你吗?”小姑娘听他这么一问,大声叫起来:“爸爸,妈妈等你都等急了!”李四光恍然大悟,原来小姑娘就是自己的女儿。他不由得笑出声来,忙说:“这就回家!这就回家!”李四光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旁骛,以至于他无法认识自己的女儿。
牛顿每次做实验时,注意力非常集中,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实验做完为止。有一天,他请一个朋友吃饭。朋友来了,牛顿还在实验室里工作。朋友等了很长时间,肚子很饿,还不见牛顿从实验室里出来,于是就自己到餐厅里把煮好的鸡吃了。过了一会,牛顿出来了,他看到碗里有很多鸡骨头,不觉惊奇地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于是,牛顿又回到了实验室工作。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的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痴迷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有许多庸人,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学无所长,碌碌无为?他们的突出特性就是难以专心致志。一个花很多时间去凿很多口浅井的人,又怎能挖出深井的甘饮?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的,任何一件事完成起来都要花费相当的精力,人心无法一分为二,只有痴迷才是解决问题最好最快的途径。
哪里有专注,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专注是认知和智力活动的门户。没有专注,我们可能一事无成。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专注力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功课学不好,可能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以及分配不合理有关。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被试者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背课文,只需要读9遍就能达到背诵的程度;而同样的课文,在注意力涣散时,竟然读了100遍才能记住。可见,注意力与人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可是,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源,比如,身边有几个同学不停地讲话干扰你学习,这时候,怎么样才能排除干扰呢?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让我们把专注作为一种习惯,坚持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情,都把它们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久而久之,良好的注意习惯就逐步形成了。
当阳光散落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只会感到温暖;而当它穿过透镜迎面而来时,却变得犀利不可逼视。一个用心不专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当一个人把他所有的精力凝缩成一点时,他则会成为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战无不胜。
自制才能对诱惑说“No” ■
与成年人相比,高中生更易受到种种诱惑的误导,使自己的人生偏离正确的轨道。据我国某市一份资料统计,在所有犯罪分子中,不足18岁的约占10%,18~25岁的约占50%以上,这其中中学生犯罪占5%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学生正沉溺于种种不健康的嗜好中,虽未构成犯罪,但同此而放弃学业,甚至放弃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也是得不偿失的。
在心理学上,青少年对于诱惑的不能自制被称为不健康的迷恋行为,如青少年过分爱好和难以舍弃游戏机、互联网、歌舞厅和消极的影视音像制品等事物的行为。
高中生一旦陷入不良的诱惑之中,就很难从中逃脱,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1. 有成瘾症状,明知应拒绝却难以割舍
很多有不健康迷恋行为的高中生往往有成瘾症状,明知应该拒绝却感到难以割舍。
姚威是湖北荆州某中学的高三学生,在暑期期间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由于是在放暑假,所以,父母也没管他,于是他每天都在电脑前连续坐15个小时以上,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