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刘晶宝同李龚一起到隔壁空窑里,先把不用的东西搬出来放到另一间旧房子里,然后,他们把窑里浮土扫干净,刘文辉又借给他们一床被褥,李龚和孩子就在这间窑洞里住下来。从此他们在太和村扎下了根。
刘文辉收留这个外姓人后没有引起刘家人任何异议,大概还是李龚对村里人来说是有用的吧。以后在刘晶财结婚时,李龚义务为晶财家里打做了一整套家具,把刘文辉的三孔窑全部翻做了新门窗,借以报答他们的恩情。
两年后,李龚又在村东面另找到一间较好的砖窑才搬离了刘文辉的家院。他的老婆和孩子不久也搬来,一家人总算团聚在太和村落了户。
一九五八年全国农村进入大发展的时代。随着农村改造的进展全国农村推行公社化体制,原来的乡镇体制全部改为公社,农村改为生产大队。大队下面又分成若干小分队,小分队为生产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单位。
太和村变成了生产大队,刘文辉是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刘牛娃自然成为生产大队大队长。
大队下面分成两个小分队,袁家堡为第一小分队,队长是袁云琳;东栋沟村为第二小分队,队长是刘晶宝,刘三是生产大队的会计。贫农协会基本上有名无实了。
各家的农田全部收回由生产小分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生产,村民均称呼社员,劳动出力由队长记工分,每年夏收秋收后由生产小队结算,除了上交国家的公粮和集体存留粮以外,剩余的果实按照所记工分多少分发收获的实物。
在农村大发展的年代里,汾州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农业产量,计划把城东北方向直到城关以北的数千亩旱地变成水浇地,那就需要把北河上游的河水引到这里,要修筑长达十多里的人工灌渠。这水渠沿途要经过相接的几个村庄,还要经过太和村,再从太和村穿过土山,修筑长达一百米的涵洞。工程量很大需要许多劳动力,县政府成立了统一指挥部,抽调沿途大张村,西张村,太和村和城关大队的青壮劳动力上万人,摆开战场,按照设计统一施工。
凡是抽调去干活的社员都记工分,这工分都高于生产队的劳动工分。这就大大鼓励了各村的青壮年前去报名参加水利建设工程。就连体弱多病的刘文耀也带儿子刘八斤一起到大队会计刘三那里报名。
刘八斤年轻体壮,刘三没有说的给他登记在册,刘文耀很让刘三为难;看着他那虚弱多病的身体,年龄比刘文辉哥还大三四岁,他不给他登记,劝他在队里干不要去工地,工地的活太累太紧怕他干不下来。刘文耀不听,他恳求刘三说;三呀,你就给我报个名吧!我能行,工地的活多了,我干不了这样还可以干那样,你就给我写上吧。
刘三心里明白;他文耀哥去工地就是为了多挣些工分,因为他的儿子不小了,为了多挣工分好给儿子娶媳妇。他见文耀哥坚持要去,又不好硬性拒绝,他只好推辞说;文耀哥,这样吧,你去找文辉哥说说,只要他同意,我就给你报上名行吗?;
刘文耀听刘三这么一说,没有办法,只好又去找文辉弟,他认为哥哥找弟弟求情他能不给个脸?于是自己走出大队部去找刘文辉。
刘文辉在自家窑里正和刘牛娃商量由谁带队去工地的事,刘文耀突然闯进窑里对他们说;正好,你们倆都在这里,我要报名去水渠干活,三让我来找你。;
刘文辉明白刘三为什么让他来找自己,因为他哥体质不好把他推给他了,他先客气地让哥坐下说;哥,还不是念你身体不好,那里的活很重又赶得紧怕你吃不消。;
咋地吃不消?在那里干活和在地里干活都是一样的出力,我能干下来。刘文耀不服气地说。
刘牛娃又劝解道;大伯,你年龄也大了,你去那里干活我们也不放心哪!;
刘文耀坚持说;我看西张村也有年龄大的,人家为什么能去我就不能去?;
哥,在地里干活和在水渠里干活不一样,那里太紧张嘛!刘文辉还企图劝说他哥。结果马上被他哥顶回来;咋能不一样?明明水渠工分高嘛!告诉你,你晶宝成家了我的八斤还没有媳妇呢。;
刘文辉和刘牛娃完全明白了刘文耀要去水渠干活的意思。刘文辉不再坚持阻拦他哥,他低声对牛娃说;牛娃,你去给你三伯说说让你伯去吧,在那里给他找个轻活干,你说行不行?;
牛娃见文辉伯同意了,他也不便说什么只好点头说;行,我向三伯说,给他报上名。;
刘文辉转过头对他哥说;哥,你的心思我明白,我们是看在你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怕你在那里顶不住,为了侄子的婚事,我这个当叔的操心着哩,到时候误不了,牛娃去说说给你报上名行了吧?;
刘文耀这才起身向窑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