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牛娃见刘晶宝回来问他;晶宝哥,你见到苟师傅了没有?他能不能给咱们包销?;
刘晶宝伤心地摇头回答;他说他包销不了,他说临汾那家公司和他们终止合同了。;
那不是骗了咱们!不行,得告他,两万元就这么白丢了,卖了的地皮的钱也白搭进去了!刘牛娃很痛心地说。
告人家有啥用?咱们买下机器付了钱两厢情愿,你咋说?只怪咱们不懂其中的门道。;
晶宝哥,我原先给你咋说来?我让你好好了解情况,亲眼看看机器,到市面问问行情,你光听他说好的,叫人家骗了咱们。;
没过多久,什林铁厂也因为炼出的铁质量不够规格停产下马。刘晶宝连生产不合格的钉子原料也没有了,制钉子机器不得不停止,最后真正成了一堆废铁,从买机器到请客吃饭和购买原料一共花掉两万七千元,刘晶宝是这件事的主导者,失败者,然而又是个获利者。
一九九三年,汾州改造为‘县级市’,汾州的经济发展加速,城区改造也进入高潮。不但城区的东大街全面拆建,而且城外也拓宽马路,特别是城北从火车站到太和村口,用水泥铺成二十米宽的马路,笔直一条线,也是汾州当时是惟一的一条高级马路。由于交通方便,市教委决定,在太和村建立‘汾州市第二中学。’;
近几年来城区人口猛增,原第一中学承受压力太大,加之校址在城内,扩大校舍受到很大限制,市教育委员会不得不在太和村重建校址。他们看中了太和村这块地方,计划购买土地七十亩,建成可容纳一千多人的中学。强国富民教育领先,市教委的计划很快得到市委和临汾地委的批准,省里很快拨下专款,建立市二中的计划马上实施,由市教委派出专人来到太和村找见村长刘晶宝商量地皮的事。
这件事,对于太和村来说,有史以来还没有七十亩一下卖出去的先例,对刘晶宝刘牛娃来说,都觉得事关重大,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了解当前一亩地的行情是多少价?对于教委来说,虽然上面批拨下许多专款,而他们也想尽量压低每亩价格给自己截留部分。教委给商谈的干部定好了价格基调,以每亩数千元的价格购买。就这样,数千元每亩土地如果商谈成功,总数额也有数十万元,这数字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的收入。
协商中,市教委的干部少不了向刘晶宝刘牛娃等村干部讲述教育兴国的伟大意义以及省市领导对这项事情的关心和重视。刘晶宝刘牛娃等都能够接受这些理论,只是具体协商每亩土地的价格上都有自己的打算;作为刘牛娃和刘晶宝来讲,当然是每亩多算些钱,其中还包括集体的土地。市教委按着市里的决定,在每亩价格上尽量压低。
市教委为了调和这个矛盾,达到谈判的成功,他们多次请村干部到城里大饭店去吃喝,在杯盘交错的酒菜中又夹杂着谈判。村干部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丰盛的菜肴,终于处在‘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的情况下让步了。最后还是按照市教委的方案确定的框架,随后刘晶宝代表太和村签字画押。反正五十多万元卖地款除了补偿卖地的农户外,集体的地加上截留款还有三十万元进入会计的账册中。
教委干部手中拿着协议书向领导做了汇报,市领导批准,他们马不停蹄地购料动工。眼看绿油油的禾苗一片片被推掉铲尽,瞬间变成了工程的砖瓦石灰沙地,失掉土地的农户虽然手中拿了些钱,然而他们压根儿没有打算以后的生活营生是怎样度过?有的农家户用这些钱盖了房用光了钱。有的家户把手中有限的一两万花光。
全村头一个富起来的是李龚的儿子李鸣飞,他这几年来,在城区承包了几个大工程,生意很兴隆,自己挣下了几十万,为此他利用自己的工程队为自己盖了一座豪华住宅,一砖到顶的六间平房,外墙全用白瓷砖贴面,合金钢大门窗,透明玻璃明净瓦亮。院中间一个大花园,里面种植的月季花,刺梅,美人蕉以及西番莲,还有独角莲,橡树,小金橘等等。四周方瓷砖铺地,室内正墙镶着个大方镜,家内全是新式家具和大沙发大彩电大冰箱使人艳羡。除了分开的各个卧室和会客厅外,厨房,书房,浴室,车库,卫生间全部配套。对当时农村来说,确实算作高级住宅,使农民感到新奇,赞叹!
李鸣飞为迁新居,特意在家里宴请太和村的所有村干部,刘牛娃,刘晶宝,刘三,袁云林等都来了,让他们尽情地吃喝。李鸣飞的目地是借此机会答谢当初刘文辉伯伯收留了他们一家人,答谢村里热情地照顾他们一家,少不了也是请大家观赏新居,说明村里人能发家致富,生活照样和城里人一样,甚至于超过城里人。
刘晶宝观赏李鸣飞的宅院新居后心里触动很大,他比李鸣飞大十几岁,人家才干了几年就挣了大钱,盖了这么豪华的住宅,他想,我一个村长几年来什么也没有落下,心中感到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