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风波虽然已经平息,而刘八斤的心理负担却逐渐加重,他爱小琴,不愿再提这不愉快的事,但是不管在饲养棚里喂牲口还是去地里劳动,心里总对小琴放心不下,袁歪耙劝慰他说;八斤哥,你该干啥就干啥,放心吧,他刘晶宝再有天大的胆量也不敢到你家了,全村人都在注意他,不怕,还有我呢。;
刘晶宝从此再也没有去八斤家里,他当然再也不会给小琴偷送粮食。刘八斤由于家中粮食短缺再想到队里借粮双方形成厚厚一堵墙,从此刘八斤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再不愿意见到刘晶宝。以前八斤向队里所借的粮食油等,到生产队分发粮食的时候,刘晶宝毫不留情面地扣除。
随着刘八斤的小蛋一年一年长大,吃喝也越来越紧张,他为了让孩子和小琴吃饱,自己常常不吃或少吃,要么勒紧裤腰带顶过去。有一次,刘八斤在干活中由于饥饿昏了过去,袁歪耙看不过,几次带些吃的给他。一个干体力重活的人哪里能经得起经常喝稀粥吃红薯,或者硬顶。日子一长,刘八斤已经瘦弱得成皮包骨头了。
有一天下午,刘八斤出门对小琴说;下午饭不要给我做了,你和孩子吃吧,饲养棚里有我吃的。然而刘八斤因为肚中实在饥饿,他趁袁歪耙回去吃饭的工夫,偷偷打开一个口袋,从里面抓了两把喂牲口的豆子放在一个铁皮上,在饲养棚里一个角落,支起铁皮蹲下身子点上柴草炒豆子,他一边炒一边捡出炒好的豆子放在嘴里咬嚼品味,他觉得很香很好吃。他全然不知道袁歪耙已经站在他的身后,袁歪耙知道他吃的是喂牲口的豆料,又不忍心桶破他,他知道八斤走到这一步是因为他太艰难,肚子饥饿难忍所致。
刘八斤吃着吃着似乎觉得背后有人,他一回头,吓了一跳!因为袁歪耙瞪着眼睛在看他。他不好意思地站起身笑着说;我、、、只抓了两把,嘿,嘿,肚子有点那个、、、袁歪耙咬了咬嘴唇说;你吃吧,要是不够再抓点,我不会给别人说。;
够了,够了!刘八斤见袁歪耙走出棚外把没有吃完的豆子赶快捡起吃光。
小琴生第二个孩子后,刘八斤已经是弱不禁风了,这一年年底,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周围的山川沟壑都变成一片雪白,就连太和村里的柳树杨树似乎都被厚厚的白布单严严实实地包裹着,白天晚上不停地飘落着棉絮一样的雪花,虽然是腊月天,这样的大雪很少有人出门,大部分家户都躲在家里准备着大年的吃喝和衣裳。
刘文辉在炕上吸着旱烟,他问晶宝;晶宝,队里给你八斤哥的救济粮送到他家了没有?;
晶宝回答;送过一袋面粉,还有一袋玉米等大雪停了再给他送去。;
要是年前大雪一直不停呢?他们一家一袋面粉能过年吗?刘文辉不满意地问道。
刘晶宝见父亲不高兴马上回答;要不,我告诉牛娃,让他明天很快的把玉米送到八斤哥家里。;
刘八斤和小琴却守在家里发愁,因为吃的粮食不多了,包括大队给他家救济的一袋面粉,加上原有的一点粮食,能凑合着过大年,但到不了开春。如果自己和别人家一样蒸些年馍和其它一些吃食,恐怕正月一过就什么也没有了。刘晶宝扣了他们的债粮,刘八斤没有勇气去求情,他也不愿意向他求情。他们两口子商量了半天,小琴让八斤到她娘家跑一趟,向她父亲讲明情况,兴许能借些粮食,因为她老两口子还是心疼她的,借着年荒去借粮好说话。她知道,她娘家的粮食比较富裕,现在就是雪大路滑不好走。倆人犹豫再三,如果年前不去借粮,按照当地风俗年后是不能借粮的。最后八斤还是决定去跑一趟。
临出门那天早上,天色阴暗朦胧,寒风吹刮得树梢呜呜作响,大片雪花飘洒得让人难以睁开眼睛,他们等不到另一袋救济粮送来。八斤只能动身去借粮,小琴给他煮了玉米粥和红薯,另外又给他蒸了三四个玉米面饼,他舍不得吃,他把仅有一件旧棉袄穿好裹紧,再戴上草帽,脖颈上围着几年用破的一条围巾,腋里夹着一条旧布袋,在他出门前,他还是偷偷地将那几个玉米面饼放到灶台上,为的是让小琴和孩子吃。
八斤出门时,整个村子都是静悄悄的,只有雪花落地时发出轻轻的沙沙声,村中的道路已经被厚雪覆盖,没有人行走的脚印,只有他踩着深到脚脖的积雪一步一步地走出村口。路经大队饲养棚时,他扭头一望,看见牲口安祥地在槽头吃草料,因为他在头一天向袁歪耙作了交待。
八斤出得村口向东走,迎面扑来雪花飘撒在他的脸上,冰冷刺骨,他顺水渠踩着雪路一直向东山方向艰难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