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善于主动出击的员工,才能得到机会,得到报酬,才不会失业。有一位积极主动的员工说:“现在的社会变化很快,企业的更替也快,我作为一名员工,应该对公司负责,也应该对自己负责,所以我时刻主动学习,主动工作,主动去想办法解决公司面临的难题,只有这样我才能做到双赢,公司才会把我看成是一个有价值且值得信赖的员工,我才能得到重视,自己因此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也确实如此,只有主动热情工作的员工,才能得到双赢。那些态度冷漠,得过且过的人,所得到的结果,虽然是他不愿看到的,但是却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结果。
一位律师曾直言不讳地说:“我的确没有追求到我的理想。”他的确从来就没有认真尝试,以免招致失败。只要他不投入,不下定决心,他就总可以对自己说:“我反正并不那么重视这件事。”
原来这位律师从一家有名望的法律学院毕业后,加入了美国西岸一家大商行,希望在娱乐事业部门学得专长,可是不知如何,结果反正是事与愿违。于是他说:“我采取了不冷不热的做事态度,既不违逆资深股东,又不认真地去做好工作。”
后来,他搬到东岸,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6个月后,上司示意请他辞职,因为他没有自动自愿的干劲。他说:“我才不在乎呢,反正我本来就不喜欢这家律师事务所。”现在,他执业于专做娱乐事业方面的法律事务,但始终不满意。他说:“不瞒你说,这是一个小生意。”
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做事情,只会得到半生不熟的成就。你对生活付出多少,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之前你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你欺骗生活,生活当然也会欺骗你,这怨不得别人,不要埋怨命运,这是你的态度有问题。你没有投入进去,当然得不到收获,这是因果的关系。
王涛已经39岁了,但他却一直做着一份工作简单、薪水少得可怜的工作。王涛也想改变现状,只要空闲下来,就会坐到自己那张破旧的椅子上,这时候他就开始不停地问自己:“我比别人差吗?我没有成大事的头脑吗?为什么别人的生活都会很好,而我却一直处于穷困潦倒之中呢?难道我的人生就一直这样走下去,一直到我死那一天吗?不,我不信是这样的,我应该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也是个能做大事的人。我今后的生活不可能再这样下去,我也不想要这样的生活。那么,我该如何去做呢?怎么做才能改变我的人生呢?”王涛每天都是这样,只要有时间,他脑中想的都是这样类似的问题。
王涛这样想后,就开始到处找机会,几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王涛一阵忙碌也有了结果,他发现了有一个很好的项目,还没有人投资。他想去做这项目,但却需要投资300万元人民币,300万元对于王涛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王涛也感觉数目有些大,但经过仔细分析,认为此项目肯定会赚钱,于是开始着手去做。
王涛没有钱,他需要向银行贷款去投资,但又没有什么作抵押,银行不愿意给这样的人贷款。于是,王涛的生活重心转变到了三个方面。
一方面,王涛一大早起来,就去他认准的那家银行,向行长讲述自己的伟大的创业计划,讲这个投资项目多么有前途,讲回报率有多么的快,讲自己需要贷款多少,什么时间就能还上贷款。每天他都像上班一样,很早就到那家银行,把那套说词重复一遍。行长虽然有些不耐烦,但碍于情面,不便向他发火。
另一方面,王涛从银行出来后,还要去正常上班,要不然没有饭吃。
再一方面,下班吃过晚饭后,他还要去一个亲戚家坐会,他的这个亲戚是他要投资这个行业中的成功人士。王涛去那个亲戚那里,主要是想听听那个成功的亲戚当时是如何创业的,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应该如何去做等等,总之是向亲戚讨经验去了。
王涛天天这样,几乎风雨无阻。后来有一天到了银行,行长已不再给他握手,当他又开始那一套创业说词时,行长终于不耐烦了,他打断王涛说:“你要想在这里呆着就呆着,别再去说你那老一套了,我都能把它倒背如流了。我还要工作,请不要打扰我。”王涛听行长如此说,脸上有些挂不住,但他不达目的不罢休。每天,他还是很早就去那家银行,等待着行长来上班,看行长来了,就进他的办公室去坐一会,不说话看着行长工作。就这样天天早上在行长那里呆上一会,再从银行出来去上班。
下班后,依然还要去那个亲戚家,聊一会天。
就这样,王涛天天去银行、找亲戚,不管刮风下雨,王涛一天都没有中断过。他这样坚持了327天。
眼看着一年的时间就要过去了,还没有什么结果。但是王涛没有放弃,他依然执著地向银行跑。终于有一天,那位行长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行长拉着他的手,走到了柜台,行长以个人的声望作信誉担保,让银行职员给王涛贷了300万元,而没用王涛任何东西作抵押。
王涛有了资金运作,在亲戚那里又取来了经验,他立即全身心投入进去,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王涛就把300万元本钱赚了回来,如约还了银行贷款。这就是执著的精神,这就是因积极主动,对自己理想执著而获得胜利的例子。
一个在路边卖热狗的男人,由于没有文化加上听力视力都不好,所以从不读报,也不看电视和听广播,每天只是热火朝天地卖热狗,销售额和利润蒸蒸日上。
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便跟着父亲一起做生意。儿子看到父亲还在发展生意,奇怪地问:“爸,你难道没有意识到我们将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吗?”
父亲说:“没有啊。你给我说说怎么回事?”
儿子说:“目前,国际环境很糟,国内环境更糟,我们应该为即将来临的坏日子做好准备。”
这个男人想,既然他儿子上过大学,还经常读报和听广播,他的建议不应被忽视,于是从第二天起,减少了肉和面包的订购,再不对自己的事业抱有热情。
很快,光顾的人越来越少,销售量迅速下降。他感慨地对儿子说:“你是对的,我们正处在衰退之中,幸亏你早点提醒我!”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位父亲主观上发生了变化。他的工作态度从热情变冷漠了,所以顾客也就少了,他还认为原因在于客观。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不是客观起了变化,而是因为自己主观的不同,所以赋予同一个客观不同的意义,客观现实却没有变化,却感觉它变了,是因为自己心理不同了,才认为客观起了变化。
有位青年刚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少,条件差,整个发展环境都不好,他慨叹自己的命运不好,要不然怎么会被分到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鬼地方呢。
这位青年有不少优势,在学校学习好,教学基本功也不错,并且还擅长写作,如果发挥好的话,他的理想抱负应该能够实现。但是他却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天天羡慕被分到好单位的那些同学,自己也想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很高的薪水,于是他整天沉浸在幻想中,考虑着跳槽。
这位青年想着跳槽,对教学工作就失去了热情,写作也搁置了起来,整天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工作也只是应付了事。这样过去了两年,他一无所获。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更没有去写过什么东西,虽然写作是他的爱好,并且在学校也曾发表过作品,但现在却没有一点收获。两年时间里,他也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爱好的工作,但没有一家单位接收他,他感觉很失落。
后来这个青年教师改变了工作态度,也获得了他自己想要的生活。改变他工作态度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一天,学校举行运动会,举行运动会在这个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是件大事,几乎每家人都来学校观看,人很多,操场也被围得水泄不通,形成了一道人墙。
这位青年教师去晚了,于是就站在人墙后面,他听着围观的人大声叫喊“好”,也想看看里面比赛的场景,他踮起脚跟朝里看,但什么也看不到,他想算了,不看也罢。就在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旁边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住了他,那个小男孩也想看比赛,但他进不去,自己又不高,所以他一趟趟把离操场不远处的砖头往这围观人后搬,搬了很长时间,大概感觉砖头够用了。然后,开始用那些砖头细心、耐心地垒成一个牢固的台子,一直垒得有半米高,也垒了很长时间。小男孩看自己垒好了,他也看见那个青年人一直看着自己,于是对他嫣然一笑,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然后兴奋地爬了上去,站在台子上观看了起来。
这位青年教师被那小男孩的举动震撼了,他明白了自己没有收获的原因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自己。从此以后,他工作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什么事情都是满怀激情,全心全意投入,不仅如此,他还开始了编写教材的额外工作。不久,他不但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而且那些自己编辑的各类教材,也都被一一出版,这时候,各种光环与荣誉笼罩着他,他成了一个名人。并且,他虽然时间很紧,但还是尽量挤出时间进行写作,因为笔耕不辍,所以他的作品在很多种报刊都有刊登,还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现在,这位青年已被调离,去了自己喜爱的一所学校教学去了。
这位青年教师因为自己工作态度从冷漠变为热情,结果也从一无所获变成收获很多。因此,如果一个人对现状不满,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