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静坐回忆”读书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一是,可以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
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时,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二是,可以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像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三是,可以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华罗庚的“思考书名”读书法
无独有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手里,应该怎样写……想完后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本来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读完了。
狄更斯的“挑故事”读书法
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做学徒、做小工的时候,身边常带着书,有空就拿出来读,他尤其喜欢向同事们讲他读到的故事和小说,他一有机会,就向同事们滔滔不绝地讲故事。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有一部分是向人讲述中得来的。
李嘉诚的“耳朵”读书法
利用录音带,以“耳朵”读书是另一种方法。就算是在行走,甚至躺在床上,关掉所有的灯,仍然可以读书。换句话说,只要利用录音带,以“耳朵”读书就行了。
华人首富李嘉诚有香港超人的称号,他只进过三年正式的学堂,其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基本上都来自于他勤奋的自学和业余时间的进修。由于他的时间很宝贵,所以在开车的时候、在行走的时候、在吃早餐的时候,他常常让助手读报纸和书籍给他听。可谓是“耳朵”读书法的成功典范。最近,不但有朗读诗词以及小说的录音带,甚至有演讲以及授课的录音带出售。在刚开始的时期,这种方式的录音带是专门提供给盲人使用的。由于一般人利用眼睛读铅字,这似乎已经是习惯了。想不到这几年来,利用耳朵听的读书方式,逐渐受到多数人的青睐。用“耳朵读书”的好处,在于不必使用眼睛和手,不必选择时间及地点,就算在刷牙、走路时都能够读书。同时,因为不必使用眼睛看铅字,在黑漆一片的床上也能够读书。尤其是对白天眼睛感到疲劳,不想再使用眼睛的人来说,这种用“耳朵”的读书方式,可说是最理想不过的。只要你能够抛弃“读书必须使用眼睛”的老观念,读书的机会是很多的。令人感到最遗憾的事情是,“录音书籍”的数目,只占书籍总发行的极少部分而已。尤其是专门性的书籍,几乎尚未发行过。你不妨请周围的人(例如妻子),为你录下你所喜欢的书籍内容。如此一来,你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到自己必要的信息。而且,当你在从事别的工作时,可以巧妙利用他人的时间。你不仅可以录下新书的内容,就是旧书内容也照样可以录下来,如此一来,当你想查阅一度读过的书本内容时,也会感到非常的方便。录音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携带起来非常方便,比起携带厚重的书籍更为方便。碰到想利用的零碎时间,与其翻开书本东找西寻,不如使用录音机比较方便,效率当然就更为良好。向人讲述自己读到的故事和小说,在课余或郊外游玩时讲给朋友们听,一定大受他们的欢迎。而你自己对于所读的故事,或小说,经过了一番口述,了解一定更透彻,记忆一定更真切了。
奉劝忙碌而无暇读书的各位,不妨多多利用上述这些方法。
田中角荣的“撕书”读书法
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上完高小以后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十分注意读书方法。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一页页地背诵《简明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采用的办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页。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是有的人却能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别人多出几个小时,他们的秘诀就在于能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
有一位著名的报人,即是一位相当懂得善用零碎时间的人。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从事的是分秒必争的新闻工作,要从百忙之中抽空读书相当不容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闻业是一个必须时时走在时代尖端的工作,所以他便发明了自己的一套“撕书读书法”。
每次他发现好书,就一次购买两本,一本放在家中,一本事先分割成好几个部分,放在车上。每当车阵大排长龙时,便是他的读书时间,靠着这个方法,他读了好多书。
谁说没有空读书?只要你懂得利用日常生活的零碎时间,你就能在别人无所事事的时候快速成长。记熟了就扔了。这锻炼出他非凡的记忆力。
不要以为读书人只能爱书,其实读书人也会撕书。
从小到大,每个读书人都会多多少少撕过几本书。
儿童教育学家研究发现,撕书是孩子最初对书本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也不是孩子上学以后才需要开始的一项工程。让孩子从零岁开始玩书,书就成了一个能带给他们很多快乐体验的有趣玩具。通过书这些特别的玩具,孩子开开心心地玩着、探究着书的奥秘,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于是,一个“小书虫”就被培养出来了。
李敖读书的三个重点
李敖的渊博与他的精于读书、善于用书大有关系。
他说自己看书只跳看一遍,“所谓跳看,是每页的重点让它跳出来给你看,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读,也不是所谓连读。连读的方法我看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是骗人的。”“跳看”只适用于查阅资料,不能用在文学欣赏中,这是李敖读书方法的第一个重点。
李敖读书方法的第二个重点是眼到手到,“重点部分立即用色笔勾出,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这样随看随动手,再把‘分尸’下来的分类处理。这样一来,这本书,就跑不掉了。它永远为你所用,并且拈之则来,不易忘记。”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眉批,作些简单笔记,必有助于记忆。其实慢读比泛泛而读有效。
第三个重点是同步通读,同个主题串起来读。他说,在跳读过程中,对重点有兴趣,会找来其他相关的书同步钻研。“这时候,不是每次只看一本书了,而是触类旁通,互相印证与补充。这样子折腾下来,书才真正为我所用。”这个层次的读书已经不是单纯读书,而是在做研究了。不过这个方法确实可以加强读书的深度与兴趣。
马克思的“轮流”读书法
伟大导师马克思有一种独特的读书法:当他在写字台前钻研哲学或政治经济学久而疲劳时,便演算起数学题,或躺在沙发上读小说、诗歌,而且间或两三本小说同时打开,轮流阅读。它的这种轮读法能提高读书效率。
轮读法能使大脑减少疲劳,得到休息。读书过程是大脑皮层紧张工作的过程,长时间地紧张工作,会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降低读书效率。由于各种不同信息是由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细胞来接受的,读这本书使这一部分的大脑皮层劳累了,而换读另一本书时,这一部分大脑皮层就获得了休息。这样轮换使用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就减少了大脑的劳累。
居里夫人对此也深有体会,1886年12月她在给亨利埃特的信中说:“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的大脑疲倦,它已经太辛苦了!若是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完全不能从书里吸收有用的东西,我就做代数和三角习题,这是稍微分心就做不出来的,这样它们就又把我引回正路上去。”
轮读法可以使读书的兴趣有增无减。英国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毛姆说:“一个人不可能每一天都具有不变的心情,即使在一天内,也不见得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因此,他读书是随自己的兴趣,不一定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他一般是在清晨脑子清醒时读科学著作和哲学著作;一天工作结束,心情轻松但不想从事激烈的心智活动时读历史、散文、评论、传记之类的书;晚上读小说;身边随时带着诗集,工作之余见缝插针,读一两首诗。毛姆由于随兴所至而读不同的书,所以他的读书兴趣一天到晚皆十分浓厚。
用轮读法读书,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鲁迅广博的知识,许多就是靠着这种读书法获得的。他在书桌边放一把藤椅,工作累了,就躺着看书看报当做休息,他说,这叫“随便翻翻”。他就是在“随便翻翻”中涉猎知识海洋的各个角落的。
读书的时间因人而异,对某些人来说,他一向都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工作的间隙,回家以后的时间读书。
在车里阅读书报,在办公室、卧房,以及配合TPO(即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阅读的书籍都不同。换句话说,你在同时阅读好几本书。
一般地,很多人不喜欢在未读完一本书以前,再阅读另一本书。理由是并读是没有效果的读法,根本就无法同时理解两本书的内容。但是整天捧着一本书,一心一意地阅读它,也不见得是很好的阅读法。例如,在客满的车内,想翻看一本巨大的百科辞典,或者厚重的法律书籍,实在很困难。同时,你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可能全部存在于一本书里面。因此,最好应用读书的TPO,来选择内容适当的书本同时进行阅读最有效果。例如,在早晨上班的车厢里,可阅读从早报“撕下来”的消息,到了工作场所,可阅读涉及本身工作的各种资料书本与外国的社会法等,回家后则阅读一些轻松性的小品,或者涉及象棋、围棋之类的书本……因为,这些书都属消遣性质,阅读速度相当地快。只要能够从书籍吸取信息,就不难拓宽信息收集的范围,对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采用轮读法要注意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选择好轮读的书籍。每个人因各自的精力、时间、读书内容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切忌平均用力,切忌选择内容相近的书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