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因此在遭受他人的嫉妒时,何不换种角度认为正是由于别人认为你比他优秀,所以才会嫉妒你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你面对他人的嫉妒时,学会忍受他人的嫉妒。在社会的每一个群体中都会有嫉妒心强的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愿付出努力,而是处心积虑地打击那些凭自己实力做出成绩的人,这些人看到别人做出成绩时总会感到愤愤不平,想当然地认为理应属于他的东西却归你所有,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心怀不满,对于你所得到的东西,他们也想要,除非你能消除他们这种情绪,否则他们将竭尽全力打击报复你。一旦他们行动起来,即使你是无辜的,恐怕也得或多或少地受到伤害。在嫉妒面前,不少人放弃自己的追求,使自己停留于一般和平庸,混同于普通,甚至是落后。有些人在嫉妒的压力下,不得不缩回自己刚刚施展开的手脚,压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从而在这种嫉妒的压力下垮下来。或许你这样做,或许你讲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就可以让别人的嫉妒之心有所收敛,但俗话说的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难道你甘心永远的平凡,甘心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是的,没有人甘心平凡,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理想永远只是理想,那么你就应该成为一个强者,一个勇于面对别人嫉妒的强者。真正的强者是不应该被这些小人的嫉妒所打垮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忍受他人的嫉妒。“不遭人妒是庸才”,我们可以把别人的嫉妒当成是自己的一种荣幸和骄傲。我们应该知道,他们的嫉妒,以及由这种嫉妒所造成的种种指责和攻击,都是以变相的方式表达无能,也就是说,这种嫉妒实际上是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通过贬低他人的成功和长处,来掩盖和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可以说它是对你的成绩的一种反面形式的肯定,而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客观的批评。也正因为这样,你完全不必介意和在乎这些嫉妒,反而应该非常坦然和自豪地与之相处。将别人的嫉妒看作是对自己的肯定,你才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人的嫉妒,才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继续你的事业。
这个世界很复杂,而作为其主体的人也就更复杂,为什么有的人就是那么小心眼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心胸宽阔一点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抱着欣赏和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别人的美好和长处呢?相反,如果我们真的不能回避嫉妒这个社会现实,也不想跟他们一样鄙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点承受力,把坏事变成好事,把嫉妒变成人生的一种特殊“养料”呢?
当我们面对嫉妒的时候,除了对其冷淡对待,还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处理嫉妒,如采取妥协和退让的策略。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是,当一个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谦虚、谨慎,这不仅防备被嫉妒,而且能从根本上调整自己。以妥协和退让的方式来面对嫉妒者,就会让他们感受到你真诚的爱心,这些爱心可以融化那些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因此,当遇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这才是解决嫉妒的根本所在,不然即使是你一味的退让也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就是亏欠他的,结果他反而会有所得寸进尺,采取相应的措施,用你的真心去感化他,采取低调的做人态度,才可以让他觉得他的嫉妒其实根本不必要,而且另一方面致力于帮助那些嫉妒者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当他们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时,就不会只是停止在嫉妒别人,而不懂得进步上。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忍受他人的嫉妒,不要因为别人的嫉妒就放弃自己的理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让自己的潜力没有爆发的地方,而是要懂得别人的嫉妒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是对你能力的肯定,不要忍受不了别人的嫉妒,而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聪明的人懂得利用他人的嫉妒作为自己能力的体现,懂得利用别人的嫉妒来不断激励自己,促进理想的实现,让在嫉妒的催化下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更好。
忍受寂寞,厚积薄发
一代天骄毛泽东说:“最强大的人,往往是最孤独的人。”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最强大的人”,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成功者”;他所指的“孤独的人”,忍受的自然是“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但如果他可以忍受住这样的寂寞,必然就可以厚积薄发,而成为一个强大的人。
成功者在还没有成功前之所以会寂寞,无非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成功者在原始积累阶段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须得付出一般人十倍以上的努力,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所以,他无法不孤独;第二,成功者或许有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是他心高气傲,甚至宁愿独处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和一些心无大志、没有前途的人交往;第三,成功者常怀有极大的优越感,即使他在还没有成功,很狼狈的处境下,也不愿意看轻自己,如果他觉得自己不是最好的,他绝不会轻易的进入一个集体去点缀别人;第四,成功者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取成功之后,深感成功的艰辛,选择朋友也就更加慎重,这时候即使有一些所谓朋友,大都为名利所累,绝不会推心置腹,心灵更加孤独。由此可知,只有那些能够忍受住寂寞,能够孤单的承受一切,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置于自己所要做到事情上,就必然可以在这样的沉默、在这样的寂寞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能否忍受当前的寂寞、能否在成功之前控制对孤独寂寞的恐惧,这些都是对我们每个恩最大的挑战。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要学会忍受孤独,这样才会成熟起来。年轻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惯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有时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地方也没有。这时候千万不可以浮躁,不要因为过去的习惯而让自己无法忍受一时的孤独、一时的不知所措,可以将这样的情况看成是社会在考验你,社会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原本已经喧哗的心在孤独中冷静下来,让你在孤独中思考如今的自己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在孤独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而去做无聊无益的事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如果你自己没有办法忍受寂寞而冷静下来,反而乱了阵脚,那最终的结果是你依然没有办法从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你的生活工作也不会因为你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而有所成功。忍受住寂寞,在寂寞中为自己多增加一些知识,多充些电,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他人的焦点,才可以不为别人所嫉妒、所陷害,而可以让自己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不断成长,而在之后的厚积薄发更可让他人惊讶,更可让你觉得这样的寂寞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是有助于你的成功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农夫在地里种了两粒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颗同样大小的树苗。第一棵树开始就决心长成一个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这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初的几年,它并没有结果实,这让农夫很恼火。相反,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使农夫很欣赏它,并经常浇灌它。时光飞转,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由于身强体壮,养分充足,终于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却由于还未成熟时,便承担起了开花结果的任务,所以结出的果实苦涩难吃,并不讨人喜欢,相反却因此而累弯了腰。老农诧异地叹了口气,终于用斧头将它砍到,用火烧了。
这样一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第二颗树正是由于急于求成,虽然最初的时候的确得到了农夫的喜爱,可由于它的急于求成,由于它并没有为自己的结果积累足够的营养而最终累死,也不受人欢迎;相反,第一课树则懂得在一开始的忍受住农夫的怒气,可是在最后的时候因为它之前所做的积累,最终成就了它的成功,它的果实为众人所喜欢。由此可知,急于求成的结果只会导致过早的失败,只有那些敢于忍受寂寞,在寂寞的过程中注重自身能力的积累,厚积薄发,一旦时机来临,所有的成功就自然会水到渠成。
“蘑菇定理”是许多刚刚走上职场的人的抱怨——他们认为自己倍受冷落,满腔抱负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埋头苦学了十几年,终于有朝一日可以大展宏图了,可猛然发现,自己竟然在做着一些“初中没毕业都能做的事情”。于是他们觉得苦闷,觉得怀才不遇,觉得生活对自己太不公平,甚至有一些人,干脆放弃了这份自己当初千挑万选得来的工作。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职场新人,都有过当“蘑菇”的悲惨经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企业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是新人,刚毕业的学生好欺负?中国这几年就业形势严峻,公司是不是趁机利用廉价劳动力?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想法,自然一直会陷在负面情绪里,对工作提不起精神。其实,对个人来说,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基础工作,是很好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了解客户的基础,了解了这些,日后做复杂的工作时才能得心应手,能持之以恒地完成简单任务、做好“小事”的人,领导才可能会在将来,放心地把“大事”交给你做。
真正的成功,属于那种在寂寞中仍可以坚持不懈的人。在寂寞中为自己不断积累一些可贵的经验和素质,才可以为你以后的厚积薄发做好铺垫。只有那些懂得享受孤独、忍受寂寞、在寂寞孤独中不断坚持的人才可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