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回到南宋,隐瞒了真相,说是杀死监视他们的金兵夺船而归的。大臣们随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孙傅、何栗、司马朴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为什么只有秦桧独回?从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到楚州2800里,要跋山涉水,难道路上没有碰到盘查询问?怎能杀死监守人员,一帆风顺地南归?再说,即使敌人防备不严,让秦桧偷跑了,一定十分匆忙,又怎能带着王氏一起走?这些疑问只有他的密友、宰相范宗尹和李回为他辩解,并反复说明他是忠于赵家皇朝的。
秦桧南归后,送给赵构的第一件“见面礼”就是:要想天下无事,就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南宋的军队和将领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东等地人组成的,如果照秦桧“北人归北”的主张去办,就等于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金朝,而大批不愿投降金朝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统治,就等于南宋自己解除武装,表明对金放弃武力抵抗。秦桧奉送赵构的第二件“见面礼”是他首先递上一份写给金朝军事贵族挞懒的“求和书”。赵构感到秦桧的主张很合他的口味,他对大臣们说:“秦桧比谁都忠。有了他,我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呢。”他立刻任命秦桧做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又提升他当副宰相,再过半年,秦桧就爬上了宰相宝座。
秦桧当了宰相之后,就明目张胆地干起卖国求和的勾当来。因为遭到南宋王朝内部许多大臣的谴责,赵构迫于舆论的压力,曾一度罢免了秦桧的相位。过了不久,秦桧重新上台。这时,人民支持下的抗金斗争节节胜利,使秦桧大为恐慌。因为金朝是他的后台,金朝一败,他在南宋也就站不住脚了。于是,他就唆使赵构发出命令,命已经打到朱仙镇的岳飞从前线退兵。
1141年,秦桧为利于他的投降卖国活动,密奏赵构解除了韩世忠、张浚、岳飞的兵权。后来,在秦桧的运作下,南宋与金达成了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接着,秦桧又以古今未有的“莫须有”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及其子与其部将!至于秦桧其他的排挤忠良、陷害大臣、作威作福等罪恶行径更是罄竹难书!
文天祥丹心一片
1276年,元朝大军围攻南宋都城临安,众多大臣建议投降,爱国忠臣文天祥同另一位主战派将领张士杰建议保护太皇太后、太后、皇上等人去海上避难,但南宋君臣大多降意已决。奸相陈宜中逃跑后,太皇太后只好派文天祥去和元军议降。文天祥在元军统帅伯颜面前大义凛然,毫无惧色,与之据理力争。伯颜大怒,心想此人若要放回去,必为我之劲敌,遂将其扣押。文天祥为人机警,有勇有谋,在押解途中逃脱,随后积极抗元。
临安失守后,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9岁的赵昰为皇帝,重新恢复宋朝名号,他们把文天祥请到福州。那时文天祥已颇具影响力,一声号令,便有各地兵士群集响应。文天祥亲自领兵作战,与元军抗衡,取得了一些胜利。元军自侵宋以来,每每一战即胜。这次在文天祥手中吃了败仗,气急败坏,便把他当做头号敌人。毕竟敌众我寡,相差悬殊。文天祥战败,只好逃离赣州。
1278年,赵昰病故,8岁的赵昺继位。陈宜中见大势已去,再次偷偷逃走。文天祥继续与元军周旋,无奈孤军难撑,最终被俘。
元军统帅认为文天祥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想劝降他,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文天祥遂被软禁在军船上,押往燕京。路过零丁洋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文天祥不禁想起自己21岁参加进士考试,被录为第一名时的情景。当时,他勇敢地指摘时弊、慷慨陈词。在殿试时,写下“自强不息”四个大字,意思是说,大宋要自己强大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侮。主考官和皇上当场将文天祥定为状元。当时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后来,元军来犯,自己力排众议,主张抗战,且多次舍身救护幼主。不想今日身陷囹圄,自己死不足惜,大宋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今后谁来护卫幼主、光复江山呢?感慨惆怅之余,挥笔而就千古名作《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南宋9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亡。至此,统治近320年的宋朝彻底灭亡。而忠烈爱国的文天祥由于宁死不降,也在被囚禁了3年多以后,被忽必烈下令杀害。但文天祥丹心一片的爱国情操却被后世人永远传颂,永载史册!
宋朝最伟大的女词人——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她的文词绝妙,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李格非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受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她的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风格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同时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做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外界。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则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因为志趣相投,夫妻俩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感情深厚,一直过着幸福美好的甜蜜生活。赵明诚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所以,李清照的早期生活一直是非常优裕的。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有一次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50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等。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词、散文和词学理论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李清照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病死于建康(今南京)。丈夫的去世,更给李清照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流落南方,境遇孤苦。自此,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的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无依无靠的李清照就这样顶世俗压力嫁给了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丈夫罪名落实,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后来,目睹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依旧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前夫赵明诚的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宁死不屈的项羽讽刺只知道丧权辱国的南宋统治者。
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张汝州的事情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弱女子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异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朵瑰丽的奇葩就这样在江南寂寞地凋谢了。
佳人已逝,魂香千年。李清照不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奔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时的陆游经历了北宋灭亡的国恨家仇,也看到、听到了很多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可歌可泣事迹。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便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29岁那年,他参加了两浙地区的科举考试,中了第一名。宋孝宗赵眘刚即位之时,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事业。于是,赵眘任用老将张浚做枢密使。张浚请朝廷发布诏书出兵北伐,号召中原人民奋起抗战,配合宋军收复失地。当时陆游在枢密院做编修官,张浚就派陆游起草这份诏书。陆游热情支持北伐,可担任统帅的张浚缺少指挥才能。宋军出兵没有多久,就在符离(今安徽)被金兵打败,全线溃退。
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又在赵眘面前大肆攻击张浚,还说张浚用兵是陆游怂恿的。不久,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被罢官回到山阴老家。
过了将近十年,负责川陕一带军事的将领王炎听到陆游的名声,请他到汉中做幕僚。汉中接近抗金的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去,也许有机会参加抗金战斗,便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不久,王炎被调走,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部下当参议官。范成大与陆游是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得不到实现,心里郁闷,便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但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惯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废。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陆放翁。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把满腔的热情寄托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上。陆游一生辛勤创作,一共写下了9000多首诗,他的创作在我国历代诗人中是最丰富的。
1210年,86岁的爱国诗人陆游卧病在床。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写下他的最后一首诗,也就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毕昇发明泥活字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第一套活字印刷系统。据《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薄如铁钱,每字一印,用火焙烧使之坚硬而成活字。排版时,先在铁板上放置松脂、蜡和纸灰,铁框排满活字后,用竹条楔入塞紧,放在火上加热至药熔掉,用一块平板按压字的表面,使整版字平如砥,最后在字表上面压一张纸,即可印刷。活字印刷的优点主要是减少反复雕刻字模的过程。用泥活字可印刷许多书籍而不会磨损字模,从而大大提高印刷效益。后代的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均由泥活字发展而来。
毕昇发明泥活字,比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铅活字早了400多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一次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