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太后,安定临泾(在今甘肃)人。其祖父胡渊,曾仕赫连夏,后降魏,封武始侯;其父胡国珍,袭爵降为伯。胡太后多才多艺,聪颖敏慧。初为宣武帝元恪纳为“承华世妇”,后生皇子元诩,得以进为“华嫔”。元诩被立为太子,胡氏依赖宦官刘腾得以保全性命。
515年,元恪死,太子元诩即位,胡太后以皇帝年幼为由,临朝称制,她重用宦官刘腾及领军将军元义。胡太后十分崇信佛教,到处兴造佛教寺塔及石窟寺庙,其中雕饰华丽,颇费钱财。她又以挥霍为乐,生活奢靡。于是百姓穷困不堪,怨声载道。而朝中诸官拉党结派,政治腐败。
520年,元义、刘腾因不满于清河王元怿,以元怿欲毒杀幼主元诩为借口,教唆元诩杀元怿;又发动宫廷政变,将胡太后幽禁于后宫。胡太后第一次称制历时5年,至此结束。元义、刘腾于是内外专权,朝中政事荒怠,纲纪不举,地方官吏贪污暴掠,天下患苦。
523年,刘腾死。524年,魏北部爆发六镇起义和关陇起义。秋天,胡太后施计得以脱离后宫,她与丞相、高阳王元雍合谋解除了元义一切军政大权。525年,胡太后重新摄政,她比以往更为腐败奢华。此时北魏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又有河北起义爆发,元诩不满太后的做法,母子有隙。
528年,胡太后害死元诩,立年3岁的临洮王世子元钊为帝。不久,爆发河阴之变,胡太后及幼主元钊被尔朱荣溺杀。胡太后第二次称制历时3年。自孝文帝后,北魏政权内部互相争权不已,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532年,高欢入洛阳消灭尔朱氏,杀元恭,立元修为帝(孝武帝)。
534年,孝武帝入关中投靠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则于535年杀孝武帝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文帝),改元大统,都长安,史称西魏。从此,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分别由高欢和宇文泰执掌政权。
549年,高欢长子高澄被杀,次子高洋继掌东魏政权。高洋革除高澄时不便于民的弊政,顺利控制了政局。
次年正月,孝静帝任命高洋为丞相,后又晋爵为齐王。同年五月,高洋废孝静帝,即皇帝位,建立北齐政权,是为北齐文宣帝。高洋称帝后,励精图治,北齐国力达到鼎盛。
而另一边掌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家族,也在逐步实施着他们的夺权称帝计划。宇文泰在西魏掌握实权,他的统治集团虽以武川镇军人为核心,但他能够广泛吸纳鲜卑贵族和关陇士族为其服务。他在当政期间,非常注意改革。用人方面采用唯才是举的制度。经济方面,下令颁行均田制。在军事上,创置府兵制。经过改革,西魏很快强大起来。
556年,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继任太师等官位,封周公。第二年初,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定都长安,史称北周。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北周势力更加强大。575年,周武帝宇文邕亲率6万大军进攻北齐,八月占领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但久攻金墉城不克,被迫退兵。
576年,宇文邕率兵再次进攻北齐,与齐军激战后攻占晋阳,又乘胜于第二年正月攻取邺城,俘虏了齐后主,齐亡。其后,北周又用较短的时间荡平了其他反抗势力,统一了中国北部。
宇文泰以少胜高欢
东魏高欢依仗兵马之强,年年进攻西魏,虽然没有吞并西魏,但是西魏大臣宇文泰知道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实力处于劣势的西魏一定会难以支持而被东魏所灭。因此,大统三年(537年),宇文泰集合自己的军队于咸阳,八月在潼关整理军队,宣布军法和军规,告诫部下不要贪财轻敌,不要作威作福于百姓,与敌作战的过程中胜者赏,逃亡的要严格惩罚。通过整治,西魏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并开始一反往日被动的局面,主动东伐高欢。宇文泰所部士气旺盛,一路上势如破竹,连连攻破了弘、农两城。高欢十分震惊,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亲自点了10万大军,到达蒲坂。同时,高欢又命高敖曹率3万人马从河南出发,夹击宇文泰。当时,宇文泰兵力不足1万,见高欢来势汹汹,便还师关中。
高欢顺利入关,在许原西边屯兵,而宇文泰则在渭南驻军。宇文泰召集诸将说:“高欢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犯了兵家大忌,这真是天助我也,我可以乘他们长途劳顿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他们,你们有信心吗?”众将见到高欢兵马众多,都对宇文泰的话不太相信。宇文泰见到大家没有信心,就鼓励他们说:“假如高欢直逼咸阳,深入关中,那时关中的百姓就会人心不稳,我军的士气也会受到打击。那时候战胜高欢的机会就更小了。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趁高欢立足未稳袭击他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获全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此战是背水一战,我们只能胜不能败。”于是,宇文泰率军北渡渭水,摆开阵势欲与高欢决一死战。部将李弼说:“高欢人马众多,如果强攻,我们可能不能取胜,因此我们只能智取。东边10里处有一个地方叫渭曲,芦苇众多,很适合伏兵,我们可以先占领那里并在那里伏兵,您可以率少量的部队与高欢作战,这样他必骄傲轻敌,不加防备。在和高欢作战的过程中,我们这些主力的伏兵出其不意进攻他们,这样就可以取胜。”宇文泰听了大为赞赏,他采纳了李弼的建议,率兵至渭曲背水与高欢列阵对抗,并命令主力军队埋伏在芦苇中,以鼓声为号,准备迎战高欢。傍晚,高欢率兵到达,宇文泰只带少数士兵迎战,高欢看到宇文泰人马很少,认为宇文泰必败,就没有列阵。就在两军即将交锋之时,埋伏在芦苇里的主力部队一跃而起与高欢开始了正面作战,李弼率领骑兵从侧面把高欢的军队拦腰切断。高欢军队阵脚大乱,死伤六千,降者八万。这次战争宇文泰大获全胜。
宇文泰败高欢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宇文泰在高欢远道而来立足未稳、犯了兵家大忌的不利情况下,带领少量的士兵与高欢对峙,造成假象,让高欢和他的将士骄傲轻敌,然后出其不意,以伏兵袭击他,终于大获全胜。宇文泰与高欢相比虽然兵力弱,但是他敢于主动出击,而且有勇有谋,终于战胜了骄傲的高欢。两军作战不仅要有勇,而且要有谋,只有有勇有谋、攻其不备才能出奇制胜。
陈国兴亡
陈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幼家境贫寒,却好读兵书。当过油库吏、中直兵参军,后因平乱有功,被提任为西江督护,很快又因平定交州李贲之乱有功,封为交州司马兼领武平太守(在今越南境内),后任振远将军、高要太守。萧衍曾亲自召见陈霸先,并授予他直阁将军一职,封号新安子。
侯景叛乱后,陈霸先在始兴(广东韶关)起兵讨伐侯景,后与征东将军王僧辩会合共进。552年,领军围石头城(今南京),大败侯景。侯景败亡后,陈霸先因平叛有功被梁元帝萧绎任命为司空、南徐州刺史,镇京口(江苏镇江)。554年,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请萧绎第九子晋安王萧方智以太宰承制,入居朝堂。555年,王僧辩屈事北齐,迎立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梁帝,陈霸先苦劝无效,便杀了王僧辩,立萧方智为帝。后又击退北齐的南下侵略,铲平了王僧辩余党的叛乱,晋封陈公,再封陈王。
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陈霸先代梁称帝(陈武帝),建立陈朝,改年号为永定,梁朝灭亡。
陈国建立后,一直到陈宣帝的25年当中,陈国虽不断与其他国家发生故争,国内也时有叛乱发生,但梁国的经济和文化在这期间逐渐恢复起来了。陈宣帝的儿子陈后主(陈叔宝),就在这个恢复起来的物质基础上,变得骄奢荒淫。
陈后主不仅荒淫,还大造宫室,赋税繁重,民不堪命,刑罚苛暴,牢狱常满。588年,隋发兵51万,以杨广为统帅,准备渡江攻打陈。陈后主说,从前北齐三度来攻,北周兵也来过两次,都大败逃去。这次隋兵来攻,一定送死。宠臣们也说,隋兵决不可能渡过长江。陈国君臣依然饮酒赋诗,荒淫无度,将驻守江边将士的告急求救放置一边,一概不理。589年,隋军攻了建康,陈后主被俘获,陈国灭亡。
古弼顾全大局
南北朝时期,尽管南朝延续了汉族统治的正统,但是历代王朝都忙于内部权力纷争,只希望偏安一隅,几乎没有谁想过渡江北上,再度一统中华。反倒是被讥讽为“五胡乱中华”的北朝,一方面保留了尚武的游牧民族风尚,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吸收中原先进的文明,慢慢强大起来。因而整体来看,一直呈现的是南弱北强的局面。如果说南朝多流传的是佞臣贼子的传说,北朝倒是有不少君明臣贤的智谋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