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创立了太平道。太平道为道教一支,奉黄帝、老子为教祖。以画符诵咒行医治病为名,在贫苦农民中宣传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鼓动民众起来反抗暴政。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同时,张角还利用宗教从事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派遣骨干信徒到各地聚集力量。经过10余年的秘密宣传和组织,张角已拥有徒众数十万,遍布于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在此基础上,张角又将信徒按地域组织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设“渠帅”,统一节制,为起义做好了必要的组织准备。
在起义即将爆发的前夕,张角根据斗争的需要,及时用谶语的形式提出了“苍天(指东汉王朝)已死,黄天(黄太一神,即指太平道)当立,岁在甲子(即184年),天下大吉”的战斗口号和起义计划,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太平道大方马元义多次往来京师,物色宦官封胥、徐奉等为内应。一场在宗教形式掩护下的农民大起义至此已是形神兼备了。
这次黄巾起义在战略部署方面,张角吸取了以往起义被统治者各个击破的教训,采取了“内外俱起”“八州并发”的计划,即在京师洛阳内外同时起事,在地方各州一起暴动。在作战行动方面,各路义军虽缺乏周密的协同配合,但是从其活动形式看,起义军显然是以洛阳为主要进攻目标的,即自东、南、北三个方向包围威胁洛阳。
当时确定甲子岁三月五日在洛阳和各州同时起义。可是正当起义即将发动的关键时刻,太平道内部却出了叛徒。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向朝廷上书告密,使得起义计划全部泄露。东汉王朝闻报后,即行严厉镇压,收捕起义领袖。马元义被捕,惨遭车裂。洛阳百姓和太平道徒被杀的达千余人。这一突然变故打乱了起义部署,张角为了扭转被动不利局面,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举行起义,星夜派人通告各方同时行动,并规定起义军以黄巾缠头为标志。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正式爆发。
黄巾起义爆发后,声势十分浩大,史称“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黄巾军主力分布在三个地区:义军首领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张梁自称“人公将军”,他们率领义军主力,活跃于冀州地区,在北方形成革命中心;张曼成自称“神上使”,带领黄巾军战斗在南阳地区,攻克了郡城,杀太守褚贡,形成南方地区的起义中心;波才、彭脱等人率部转战于颍川、汝南(郡治在今河南平舆北)、陈国(郡治在今河南淮阳)一带,成为东方地区的革命主力。各路黄巾军所到之处,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取得了很大胜利,给东汉王朝的统治秩序以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在黄巾军的鼓舞下,各地还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农民武装。他们有的打着黄巾军的旗帜,有的自立名号。如天师道首领张修在巴郡起义,被统治阶级诬称为“米贼”。在冀州一带,分散的农民军更是不可胜数。先零羌、湟中义从胡、武陵蛮等少数民族也纷纷起义,同汉族人民共同汇合成反抗封建统治的洪流。
江山不稳,灵帝也顾不上跑马玩狗或者和后宫美人们鬼混了,慌忙召开御前会议,与群臣商议对策。并下令州郡修理兵器,加固城防,派何进率左右羽林和五校尉营镇守洛阳,在洛阳附近增置八关都尉。又派遣皇甫嵩、朱儁、卢植等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并解除党锢,赦免“党人”,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当时,活动于颍川一带的波才起义军对洛阳构成直接的威胁,所以汉廷委派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统率主力投入这一战场。对于起义中心地区的河北一带,则任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尉和当地郡国兵前往镇压。对于南阳地区的张曼成部义军,则加强防御,暂取守势。东汉统治者实施这种先防后剿、攻守兼备、重点进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表明他们具有老练的统治经验和军事素质,是黄巾起义军所面临的一伙凶狠狡猾的敌人。
这年四月,黄巾起义军和东汉王朝军队的战略决战首先在颍川一带展开。颍川黄巾军波才部击败朱儁的进攻,并乘胜围攻皇甫嵩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形势对义军有利。但遗憾的是,波才军缺乏军事经验,依草结营,戒备不严,结果反被皇甫嵩深夜纵火烧营,实施突袭,造成起义军的惨重损失。皇甫嵩会合朱儁、曹操两部汉军,乘机进击,大败波才军,残杀起义将士数万人。破颍川义军后,官军乘胜进攻汝南、陈国义军。不久,波才义军余部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彭脱义军在西华(今河南西华南)遭镇压,归于失败。
颍川、汝南黄巾军的失败,使东汉朝廷摆脱了京师之危,得以腾出力量来对付其他地区的起义军。至此,双方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东汉朝廷已占据了主动和优势。
东汉王朝旋即将皇甫嵩调赴东线,镇压东郡卜已黄巾军;调朱儁开赴南阳,镇压张曼成义军。皇甫嵩进攻很顺手,仓亭一役,就将卜已起义军残暴地镇压下去。于是,南阳一带成为双方第二个战略会战的场所了。
在南阳,黄巾军张曼成部自三月开始,即以重兵围攻宛城,遇到南阳太守秦颉的顽固抵抗,双方相持百余日,义军师疲。六月,张曼成战死,义军推举赵弘为统帅,继续斗争,终于攻克宛城,并把部队发展到十余万人。可就在这时,朱儁率领汉军主力进抵宛城一线,会同荆州、南阳地区的地方武装围攻宛城。从六月到八月,黄巾军经过顽强奋战,多次挫败官军的攻势,守住了宛城。可是黄巾军未能乘胜出击,扩大战果,使得朱儁能够重新集结力量,继续进攻。不久,赵弘战死,韩忠继为黄巾军统帅,又与汉军相持了一段时间。朱儁镇压农民起义很有一套手段,他见强攻不易奏效,这时便伪装撤围,暗布伏兵,伺机进击。
起义军缺乏经验,中计出城追击,结果在中途遭到伏击,损失惨重,统帅韩忠投降被杀。黄巾军余部在孙夏带领下退保宛城,但因众寡悬殊,无法固守,于十一月撤出宛城,退向西鄂精山(今河南南召南)。朱儁跟踪追击,孙夏战死,义军牺牲者达万余人,南阳黄巾军斗争到此归于失败。
此后,战争的中心转移到河北地区。河北是黄巾农民大起义的中心地区,张角在巨鹿发动全国起义后,即率军攻克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并命张宝北上占领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控制河北腹地,与张角、张梁军形成犄角之势。东汉王朝先后派遣卢植、董卓进剿河北义军,但旷日持久、无所进展。八月间,皇甫嵩接任官军统帅,率主力扑向河北战场。这时,其他地区的义军已遭失败,战局对黄巾军日益不利。屋漏更遭连夜雨,就在这紧要关头,黄巾军首领张角又突然病逝。但即使是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义军在张梁、张宝率领下,仍坚持着同官军浴血奋战。在广宗一带,义军与汉军皇甫嵩部激烈交战,数次挫败敌人的进攻,迫使皇甫嵩“闭营休士,以观其变”。这时义军又犯了轻敌的错误,误以为敌人已停止进攻,以致松懈了戒备。皇甫嵩瞅准机会,乘黑夜发起突然袭击,起义军仓促应战,惨遭败绩,张梁英勇捐躯,广宗失陷。是役,义军阵亡和投水自尽者达八万余人。皇甫嵩得手后,则迅速调转兵锋,于十一月攻打下曲阳。经过激烈交战,起义军战败,张宝牺牲,10余万起义军均战死,河北黄巾军也被扼杀于血泊之中。
官军攻陷曲阳,标志着张角等人所领导的黄巾起义军主力在东汉王朝的军队和各地豪强武装的武力镇压下,悲壮地失败了。
然而农民起义的火焰并没有就此而熄灭,分散在各地的黄巾余部,仍在坚持斗争,他们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给东汉王朝的统治以新的打击。中平五年(188年),黄巾余部郭太(一说郭大)等在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聚众起义,攻打太原、河东等郡。同年,青、徐黄巾余部再起;益州马相、赵祗领导农民起义,也自号黄巾,旬月之间,攻破广汉、巴郡、犍为数郡,杀益州刺史郗俭。青州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战斗力也很强。他们长期在青、徐、兖、冀四州流动作战,给当地的封建割据势力和豪强地主以沉重的打击。后来青州黄巾虽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编,但徐和、司马俱和管承领导的黄巾军仍分别在济南、乐安、长广等地活动。
而济南黄巾军一直坚持到207年还攻杀了济南王。冀州的农民军有博陵张牛角、常山褚飞燕(张燕)以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等部。这些名号大都反映了起义首领的某些特点。他们经常活动在常山、赵国、中山、上党、河内一带,多者两三万人,少者六七千人。后来张燕联络各支农民军,众至百万,号黑山军。东汉朝廷无法用武力清剿,于是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以图瓦解起义军。曹操平定冀州时,张燕率众投降。余部也先后为曹操和袁绍所镇压。
黄巾起义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从灵帝中平元年到献帝建安中叶,持续进行了20多年的英勇斗争。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他们先后都被残酷镇压。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中国印记
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前213~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以北。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后回汉)。
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25年,刘秀建立东汉。
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