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43600000016

第16章 品 德(15)

洁无瑕的玉石,洁白如玉的兰花,都给人以美丽高雅的感觉。所以,古人便以温润纯洁的美玉和兰草的芬芳,来象征君子的德行美好。恶萧臭草,令人生厌,所以便用来比喻小人的自私贪婪,从而使大家望而生厌,掉头而去。落实到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使大家敬仰尊服,即使享有着无尽的富贵荣华,也是毫无价值的。就像那萧艾臭草,就算遍地都是,只能惹人厌恶,而难生崇敬心情!所以,人生在世,究竟是要像兰草美玉,还是要像萧艾那样,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了!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周兴嗣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敬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千字文》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人的心性沉静下来了,心情就会安逸、悠闲;心念动了,精神就困倦、疲劳了。保持自己纯真的本性和操守,就会感到满足,心志就会饱满;如果一心追求物欲享受,跟着外物跑,意志就会衰退,善性就会改变。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高官厚禄自然就会属于你。

编者手记

性静情逸说的是,人的心性沉静下来,心情就会安逸、悠闲;相反,如果性不静,情不安,就会“心动神疲”。“守真志满”是说,一个人只有守住自己的真常之性,心志才能充满。“真”是真常。是指人的本性、本质。道家有“返璞归真”的说法。“守真就是要守住自己的纯真的本性和操守,能够守住真常之性,人的心态就会饱满。如果心被外物所动,人的意志就会被转移,被改变,也就逐物意移了。在现实中,如果我们能做到“性静情逸、守真志满”,我们就能安逸生活。也只有守真志满,保守住自己的真诚、纯朴和美好,我们的心志才会饱满,我们的心灵就会充实而快乐。反之,如果我们性情浮躁,随波逐流、怨天尤人、人云亦云,就会迷失方向,丢失自己,心倦神疲。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曰:“礼者,人道之极也。”明朝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礼”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别人格高下的标准,而“知礼”、“学礼”、“行礼”是人走向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和准备。可见,“礼”是修身手段,正如欧阳修所说:“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所以,坚持“以礼修身”,通过知礼明礼来提倡个人道德修养, 则一定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灵美好的人。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孔子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篇第八》

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

编者手记

恭敬、谨慎、勇敢、直率就一般意义说来都是属于好的品格,但如果不用礼来进行规范,那也都会出问题。这里的礼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礼貌,而是指礼法,即礼的法度。实际上,也就是指无论做什么都要合乎度的问题。比如,对人恭敬当然是好,但如果一味恭敬,恭敬得过了头,就会显得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用孔子的话来说,就会“劳倦”,怎么劳倦?翻译成我们今天常挖苦这类人的话,就是“你活得累不累啊!”因为他逢人便打拱作揖,恭敬有加,而不是按照礼法.该恭敬时恭敬,该不卑不亢时不卑不亢。谨慎也是这样,谨慎好不好?谨言慎行,很好!但如果一味谨慎,则成了谨小慎微,走路怕踩死了蚂蚁,树叶掉下来怕打破了头,畏畏缩缩,窝囊无能,结果是一事无成。“勇而无礼,则乱”,这话很好理解,只有勇敢,不讲礼法,像个莽张飞或黑李逵,那也会出乱子闯大祸的。“直而无礼则绞。”直率是个性坦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就对,不对就不对,说话不转弯抹角,直来直去。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人们还常常很喜欢这种人,但如果一个人太直了,一点也不知回避,那说出话来往往会弄得人下不了台。尤其是做领导的或做长辈的,遇到这种人那可就有你够受的了。

所以,无论是什么品格,一定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能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正因为礼有如此重要,所以孔子才一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礼是学的核心内容所在,是一切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礼者 ,人道之极也 荀子

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者焉,斯圣人矣。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

——《礼论》

礼这种东西,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极点。既然这样,那么不遵循礼,不充分地掌握礼,就叫做没有原则的人;遵循礼,充分地掌握礼,就叫做有原则的贤士。在遵循礼掌握礼的过程中能够思考探索,叫做善于谋虑;在遵循礼掌握礼的过程中能不变,叫做能够坚定。善于谋虑,能够坚定,再加上爱好礼,就是圣人了。所以天,是高的极点;地,是低的极点;没有尽头,是广阔的极点;圣人,是道德的极点。所以学习的人,本来就该学做个圣人,不是只学做个没有原则的人。

编者手记

荀子是先秦集大成型思想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融汇贯通了儒、道两家的“有为”、“无为”思想,以开放的心态吸收道家的“虚一而静”思想,以作为人格修养中的“内圣”理论基础。苟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人性论,二是他的“礼”论。荀子指出,人的本性就是人天生的可以用来修养的自然材质。没有人天生的自然材质,那么就没有礼法加工、改造的对象;没有礼法的完善,那么人天生的自然材质就不能变得美好。天生的自然材质和完善的礼法相结合,就可以培养出理想的人格。正所谓“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礼论》)这种完美理想的人格,又不是圣人所独有的,无论是圣是凡,只要肯持之不懈地以礼修身,都可以“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高,尽之而后圣。”(《荀子·儒效》)

荀子在论述以礼修身、以礼化性时,特别强调遵从礼之于学习做人的重要性。芸芸众生不外乎两种类型的人,一是法礼而行的“有方之士”,一是不遵从礼的无方之民,成为那种类型的人,固然取决于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作为儒家的理想来说,则希望人人成为有方之士,这样社会才有秩序,才能抑制人的恶劣的情欲。荀子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正因为如此,荀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始乎诵经、终于读礼”(《荀子·劝学》)的,其目的在于造就儒家的理想人格,在于修正人性之恶,“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第一》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就是以和谐为美。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制(各种制度)来规治它,那也是不行的。”

编者手记

天下不可能大同,差别和等级与生俱来。但是有差别就有矛盾,有等级就有反抗,那么,为了维持这样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礼”。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正所谓,一个没有制度,或是制度不健全的国家是很可怕的,人民权利得不到保障,更别谈形式上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在汉代就科学地发展了孔子的论断,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不因情废法,执法不忘情”。也就是说,和在外,法在里。

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它恰恰就是安东尼奥尼先生所疑惑的:我真的相信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是服从书面的法律,而是服从一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常识”。

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是最了不起的。“小大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但“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既要团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庸俗的一团和气,吹吹拍拍。

☆☆礼者,敬人也 孔子

礼者,敬人也。

——《论语·季氏》

礼就是敬人。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

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矜庄,说话要谨慎,只有如此,才能安定天下民众。……上古时,人们崇尚“德”,后来却讲求施报。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身处富贵而懂得爱好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道爱好礼,那么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编者手记

人君确立治国之道的根本在于礼,而礼最主要的就在于敬。礼主於敬,无敬,则不成礼。所谓敬,是使自己内心之中对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待人接物都要谦让,以防误己误人。人君行礼,不能没有敬意,无论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礼仪中的哪一种礼仪,都要先存有敬意。因为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然是心无旁骛的样子,所以说“俨若思”。人君的行为举止,是天下之人所关注的。因此,人君的一切言行,都要郑重严肃,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放纵。人君所发布的政令,关系到国家百姓的兴衰存亡,因此,说话必须要身安心定,审慎而不浮躁。心存敬意,郑重其事,然后发号施令,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

儒家把“敬”的存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通起来。小而言之,衣衫不整、语言鄙俗、容貌不端、散漫怠惰、无所用心、玩世不恭,都是内心不敬的直接表现,都在戒绝之列。大而言之,要把敬贯彻在对事业的无限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贞之上。《孝经》中说:“礼,敬而已矣。”所有的礼,它的核心就是表达内心的敬意。

荀子说:“礼者,养也”,现代人要讲教养。不讲教养的人,在交际中往往会四处碰壁。礼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教养!“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当前,我们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似经济问题、司法问题、秩序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心的问题。上了车,不肯让座;开着车,不肯让道;当了官,玩忽职守;经了商,造假卖假。所有这些问题,都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问题的本质在于人心。设想一下,如果人人懂得“敬”的道理,就一定会在道德上自律,就会自觉地关注社会的进步,就会关注弱势群体,就会主动地关爱老年人,就会处处与人礼让,就会努力地把本质工作做好。

儒家倡导的“敬”,是中国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它有丰富的内核,但却没有边界,它可以无限扩展,充盈于人生、事业,乃至万事万物。你胸中如果有了一个大写的“敬”字,你的气象就会焕然一新。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日,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

同类推荐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由八位杰出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第一章提供了西方政治思想开端处的宏大背景,讨论了希腊城邦与民主思想,以及诗人、剧作家、智者和史学家的政治洞见;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聚焦于柏拉图的统一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西塞罗的法权国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阿奎那的自然法与政体理论;第七章既从宏观上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巨大变革,又特别讨论了马基雅维利在其中的突出地位;第八章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为主体,同时考察了宗教改革时代的神学—政治问题。全书既关注政治思想的历史语境,又凸显重要思想家的特殊贡献,体现了汉语学界在西方政治哲学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曾国藩采用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心得,极具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
  •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罗伯特·所罗门作品 2)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罗伯特·所罗门作品 2)

    在本书中,所罗门教授以哲学的干瘪和职业化为主线,用他所受的分析哲学训练与对大陆哲学的热爱,以一种存在主义的情怀,重新追问什么是激情、正义、悲剧、死亡、自我等等,论辩这些奠基哲学的永恒追问所受的冷遇,探讨理性的人类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各种情感,突破理性的界限,拥抱爱和智慧,过上善与好的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并让每个热爱思考和生活的人,都能勇敢、真诚地去发现并珍惜哲学中蕴含的无穷快乐。
  • 孟子

    孟子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热门推荐
  • 听说你家有块地

    听说你家有块地

    听说收集别人家的土,可以培养发育,合成高级土壤,卢洪明迫不及待去收集;听说收集别人家的水,可以无线生长,变成长江大海,卢洪明迫不及待去收集……听说收集别人家的星球,可以糅合出一个新世界,卢洪明觉得自己还可以努努力,听说收集别人家的宇宙意识,可以如触须蔓延,探知世间所有的秘密……卢洪明犯了难:我知道那么多干嘛?当你触摸到未来,你也就没有了未来。
  • 月亮惹的我

    月亮惹的我

    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清,但我知道,如果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古代寻夫记

    穿越之古代寻夫记

    我虽然叹着现代生活机会太少,那也不用就把我给弄到了不知名的古代去吧?而且一到那里就成了弃妇?好吧,一身抱负那就在这里实现,顺道找个可心的老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梦未遥之御前女侍卫

    云梦未遥之御前女侍卫

    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志勇双全、、既傲娇又逗比的女生。晚上,她是神秘朝代的传奇女侍卫,和太子生死虐恋;白天,她是现代社会的女大学生,和太子的“转世”一起追寻历史的真相。她究竟最后选择了和谁在一起?到底有没有完成梦里的前朝执念?
  • 小人物大世界

    小人物大世界

    王龙一个普通的名字,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因为一次次不平凡的遭遇让他陷入困境,看他又是如何挣脱重重艰难玩转社会!
  • 镜间人

    镜间人

    这是一个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一介小医生郭子洵最近老是遇到奇奇怪怪的人,他自己也意识到,好像卷入了各方势力的交汇中心。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怀揣着几分畏惧,却也掩藏不住满满的期待。精彩不平凡的余生,我来了!“别紧张呦,小菜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耀世武修

    耀世武修

    天地之气乃九分元力一分精气所组成一分精气可牵动天地间九分元力融合而成至高之魂力武修者纳天地元力经武徒、武灵、武王之境而后精气滋生可证武主之道。囚城之上凌空一城乃是城上城,三主各霸一方,享尽众俢之元力下城苏卧一页血经化火,一城风雨一城血,铸血火之城。
  • 点金印

    点金印

    玉芷宫是最负盛名的驱魔门派,依靠一枚可点木成金的点金印兴盛了数百年,随着点金印的毁坏,玉芷宫逐渐走向没落。少主殷茏肩负着四处收集草木精怪的灵力,用来修复点金印的职责。通天城萧氏家族第三子萧崇在外历练途中,认识了殷茏,和她成为一对欢喜冤家,却不想意外卷入玉芷宫因点金印而引发的风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