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的公共性原则,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投资比重,尤其是要扩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村一级附属设施的投资。长期以来,国家投资建设的主要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中的水利网、电力网和公路网的主干线,而对进人农村、农户,农民可以直接使用的村一级基础设施附线却很少投资建设,使很多农民无法使用或享受这些农村公共设施带来的好处实惠。如农村的村级道路和村级电网要村委会投资建设,让农民自己负担,而很多农村的农民收入太低,村委会无法集资到筹建所需要的经费。这样,一些农村公共设施农民仍然不能使用。因此,政府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必须是全面的,尤其要满足收入偏低的大多数农民的需要,不能让农民负担建设村级公共基础设施。
另外,还要解决农村的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不平衡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用于农村的电网、水利、道路和退耕还林等生产和生态建设项目上,而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投资并不多,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如饮用水、厕所、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农村公共生活设施几乎没有投资建设,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应适当调整对农村的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投资领域,使农村的公共事业设施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以推动农村小康社会的发展。
2.坚持公共管理的效能性原则,加强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效能管理
公共管理学的一大原理是坚持公共事业管理的效能原则。从理论上来讲,公共管理就是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等公共组织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同时,又通过管理机制(公共责任机制和公共竞争机制),以效益为目标,效率为保证,实现公共管理部门对公众负责,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程度。因此,对中国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必须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要大量增加向各地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使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二是要努力提高向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益,使农民对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更加满意。
对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要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比如,现在各地农村广泛缺乏兽医。目前,由于我国各地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效能农业转变,广大农民从提高生产效益的角度出发,纷纷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量投资发展养殖业,加大了牲畜禽的饲养数量,建起了许多养猪棚和养鸡笼等饲养设施。但是,一遇到鸡、猪、牛生病,各种困难和问题就很难解决,有的甚至跑了半天也找不到兽医。既使每个乡镇有几个兽医,他们也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尤其是每年遇到猪、鸡防疫更是麻烦。针对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急需有技术专长的兽医,各级政府应该从对农村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出发,尽早培养一批兽医技术过关的人才,尽快建立起能够满足农民养殖业需要的兽医站点
3.坚持公共管理的适应性原则,尽快实行对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管理的城市化
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需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各地农村的公共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东南沿海地区农村与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严重不平衡,社会水平和农民收入的差距日益扩
大。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状态,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上采取不同的战略和对策,以体现公共管理的适应性原则。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省区市的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其中东部地区为3376元,西部地区为1771元,两地农民收入相差1605元。目前,在全国农村,农民收入最高的是深圳农民,2001年深圳的农民收入达9600元,走在了全国的最前面。其次是上海农民,据上海市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提供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2002年上海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2003年上半年就达到了4340元。
根据东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实际状况,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公共事业建设管理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一些比较发达的省市,通过地方财政投入,尽快实现农村公共事业的城市化建设与管理,以缩小东部沿海地区城乡之间在公共事业建设和管理上的差距。对西部地区一些比较落后的省区,国家财政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加快改善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的公共环境。
4.坚持公共事业管理的企业化原则,争取农民利益最大化
公共事业管理的企业化就是要像管理企业那样管理公共事业单位;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农民利益为导向,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企业化管理,应该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讲成本。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管理中,要注重成本与效益、投入与效率的统一,坚持低成本和高效益的企业化管理原则。二是要讲廉政。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管理中,要杜绝官僚作风,提倡管理人员廉洁行政,为民行政。三是要讲利益。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管理中,要树立顾客意识,要视服务对象为上帝,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时刻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利益。
在农村公共事业的企业化管理中,要实行低价高效原则,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来增加公共事业管理的企业效益;坚决防止和杜绝农村公共事业单位通过垄断高价行为或不断提高服务价格来提高收益的做法。在农村公共事业的企业化运作过程中,要制止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对农民利益的掠夺,时刻要把为农民服务,保护农民利益,放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首位。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用水的困难和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长期以来,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一直重视西部三农问题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甘肃农村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甘肃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问题是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的重点研究项目。从2003年开始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对这一课题研究进行策划,2004年组织研究人员先后对甘肃河西地区的高台县和陇东南地区的天水市进行有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2005年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甘肃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研究》一书的写作。本书的写作大纲由雷兴长、杨华、庞智强三人拟定,最后有雷兴长负责统稿。具体写作分工如下:第一章,雷兴长、杨华、魏宏;第二章,雷兴长、杨华;第三章,杨华;第四章,韩作珍;第五章,马桂芳;第六章,张丽娜;第七章,何国长;第八章,薛江芸;第九章,杨华;第十章,杨华;第十一章,庞智强、王娟熔;第十二章,庞智强、王娟熔;第十三章:庞智强。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天水市秦城区水利局、农电局和高台县交通局提供的有关资料,在此表示感谢。本书是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问题的探索,由于作者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认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恳请广大读者、专家和领导给予批评指正。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马保平教授和傅德印教授的指导,肖林霞同志的帮助,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