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革命遗址保护和景区建设情况。今天,我省的大部分革命圣迹仍基本保存完好,如迭部县达拉乡的俄界村的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榜罗镇会议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宁的会师楼、会师纪念塔、会师纪念堂组成会师公园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山城堡战役遗址、临泽烈士陵园、高台烈士陵园、华林山烈士陵园、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等等也成为国家级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红色遗迹已成为进行革命教育,追思先烈、缅怀英灵的胜地和开展“红色旅游”的理想之地。近年来,随着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甘肃加大了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和宣传推广力度,已初步形成以会宁为主体的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旅游线,以庆阳为核心的革命老区旅游线和以高台战役遗址为主的红军西路军历史纪念旅游线等三条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线路,红色旅游已成为甘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及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我省有多个红军长征纪念地和革命遗址列入其中。我省红色旅游区被列入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成都一松潘一若尔盖一迭部一宕昌一岷县一临夏一兰州线和兰州一定西一会宁一静宁一六盘山一银川线被列入“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甘肃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地、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岷县“岷州会议”遗址、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高台县烈士陵园等四类、8个景区,被列入“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今年,甘肃省旅游局将红色旅游列为工作的重点,将借助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榜罗会议、南梁政府建立及长征胜利等各项大型历史事件时值70周年之际,策划举办“走进革命圣地、重温长征精神、缅怀先烈业绩”的系列红色旅游活动,作为我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举措和重要内容。近几年甘肃省上优先考虑了这些景点的配套交通设施,目前,从兰州去会宁的159公里公路由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组成。今年开工建设的罗定高速公路建成后,从西安或从兰州去会宁及六盘山可一路高速化。“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临洮至甘川交界的高速公路途经岷州会议旧址和宕昌哈达铺红军纪念馆。
全省红色旅游景点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基本通达,有关景区供游客参观的纪念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已建设的初具规模,例如迭部县近年来始终依托红军长征留下的茨日那毛主席故居、腊子口战役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使全县旅游开发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去年该县接待游客达4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近400万元。目前,投资70余万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12座藏式木屋已投入使用;投资480万元、建筑面积4620平方米的腊子口战役纪念馆暨腊子口宾馆已完成主体工程,进人收尾阶段。定西市也开发出安定区内官红军烈士陵园、临洮县岳麓山烈士陵园、岷县二郎山红军长征遗址旅游点。全省各市州根据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将革命圣地、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纪念设施的保护、建设以及接待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都给予重点倾斜保障。有人说:“这绝对是红色老区精神在市场经济下的新动作。”
(二)甘肃红色旅游的价值取向
有学者对红色旅游的定位是: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是一项文化工程—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是一项经济工程一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人民。
1.修身养德、了解历史、旅游休闲在红色旅游中游人所参观、游览、体验、感知的内容,一是有形的,即具体可感的实在之物,如革命旧居、旧址、领袖们曾用过的东西等文物;二是无形的,即精神方面的东西,如革命历史文化知识和老区优良传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奋斗精神,进而引申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革命前辈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人民的解放,红色旅游就是将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烈士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忘历史,珍惜今天。在甘肃,翻过雪山、走出草地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在迭部县的俄界村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与红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这次会议对巩固党和红军,对于长征的胜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会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宕昌哈达铺,改编了部队,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陕甘支队,经漳县、武山,渡渭河占领榜罗镇。召开榜罗镇会议后,占领通渭,翻六盘山,进入陇东与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红二、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南部,攻下二郎山,占领洮州,左路过漳县、渭源、临洮,右路占领成县、徽县、康县、两当,突破天水,过渭河,最后与一方面军会师于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三十九军、九军、五军等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广大红军指战员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先后占领了古浪、永昌、山丹、张掖、临泽等县的部分地区,歼敌6000余人,1937年1月,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部3000余人,一举攻占高台县城。1月20日,敌军20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围攻高台,红五军指战员与敌军激战7昼夜,最后弹尽粮绝,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及3000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在红军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无不留下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们到那些革命遗址去参观、瞻仰时,会了解更多的党史和革命斗争史,必然会对我们的灵魂进行一次洗礼,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下,我们应倍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不懈努力。
道德修养达到较高的境界,必然会使工作作风变得踏实认真,通过红色旅游,对革命遗址的实地考察,对革命历史的实地了解,必然会对广大公民特别是党的干部的灵魂进一步得到净化,使他们能够切合实际的学习到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并能够对其发扬光大,激发全省人民热爱美丽富饶的千里陇原的极大热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操真正得到陶冶,把爱国主义情感升华成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近年来,在革命旧址或革民战役纪念塔、纪念馆前,有条件的单位、部门都要进行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或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聆听讲解员对当时革命事件的讲述,从而达到使广大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目的。
通过红色旅游,除了增长革命知识以外,同时还能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民俗、人文、地理等知识都有所了解,例如在腊子口,既可以了解到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的革命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同时还可领略到当地浓厚的藏族风情,还能饱览腊子口秀丽的风光,在会宁,既能学习到三大主力会师的革命历史,也能参观会师楼的历史由来,还能体会到“状元县”会宁的“三苦精神”,同时还可领略到六盘山的雄姿。在宕昌哈达铺,瞻仰了会议纪念遗址后,还可以去游览风景如画的官鹅沟。在游览临潭县红二、四方面军召开洮州会议的苏维埃旧址的同时还能看到气势雄伟的洮州围城,领略到明代的江淮遗风,以及山清水秀的冶力关风光。达到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健身怡情的综合效用。“红色旅游”是一次精神的巡礼。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记录着一段不平凡经历,每一段经历的背后都有一种不平凡的精神在延续。虽然时代更替,但这些精神不朽,成为值得永远珍藏的财富。
2.增加老区人民的经济收入。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老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步伐,在国家扶持老区和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老区发展的一项重大经济工程。因为旅游业是一项绿色产业,它的大力发展不但不会破坏老区的生态环境,相反会给老区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在甘肃,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使老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得到迅速改观,自然环境得到保护,还可以使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的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找到销售的路子,还能使一部分群众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从事服务业,极大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这样,不但使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都得到发展,形成产业链,而且使老区人民的观念得到改变,生活水平得到很快提高,例如在每一个红色景点有条件的群众可以开办“农家乐”、“牧家乐”接待游客,做红军饭,讲红军故事,一方面使游客真正体验到了革命生活的艰苦、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另一方面却是使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所以,我们可以说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扶贫工程,既可以使老区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产业,还可以增强老区的造血能力,进而使老区从封闭中开放出来,使老区的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据纳入“红色旅游”统计范围的15处革命遗址遗迹的接待数据显示,2002年一2003年共接待游客92.5万人次;直接收入104.3万元;实现综合效益601万元;直接就业人员127人;间接就业人员635人。“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使甘肃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和形象,同时也使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脱贫致富的路子,促进了对内、对外开放,带来了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利于实现“五个统筹”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生机活力。
3.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体现的是红色精神,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这种追求独立解放、为民谋福的超越精神,也是全世界反压迫、反殖民统治、追求正义事业的悲壮诗篇,中国红色革命史,就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发展红色旅游,实质上就是实施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突出彰显了具有震撼力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了一个震动世界的伟大的党、伟大的民族所进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历程。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我们现在抢救、挖掘和展现各类红色旅游资源,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文化建设工程,拥有丰富红色旅游资的甘肃省,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红色遗产加强保护和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借全国上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东风,利用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宣扬中华民族先进的革命文化,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国内许多革命圣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弘扬革命文化、革命优良传统为主旨的大型报告和展览,例如重庆的“红岩魂”,江西的“血染的丰碑”、“井冈山精神”、陕西的“延安精神放光芒”等。这些巡回展览,使更多的人们近距离感受、学习革命历史知识和革命传统,使红色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甘肃成为敦煌文化、伏羲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优秀文化并存的文化大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使甘肃省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到精神动力。
4.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当代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不能简单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红色旅游是培育红色接班人的新课堂,用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是关系到我们如何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问题,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进行的既时尚又具有文化品位的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根据《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利用寒暑假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参观文化古迹、革命遗址,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学校可结合团日、队日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和少年儿童参加红色旅游,到革命圣地、纪念地接受教育,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红色旅游成为一项重大的教育工程。这样,既使广大青少年很直观的了解到革命年代的艰难,革命斗争的艰苦,革命先烈的精神是何等伟大,自己的幸福生活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又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
(三)甘肃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