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百年巨变,对于理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科学是向人间宣示真理的女神,她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工程技术的使命则是根据科学原理改造自然和建设新社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铁路横贯、大桥飞架、筑坝治水、航空航天、卫星通讯、汽车轮船、千百万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电视、电话,以至自动洗衣机、微波炉、空调器等家用电器,都是工程技术的杰作。现代社会中人们所能享受的物质文明主要是由工程技术创造的。所以,“工程师是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也是新兴产业的积极开拓者”。工程师的创造性劳动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认知和尊重。
新世纪伊始,中国工程院组织了“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推选活动,得到了广大院士、中国科协所属的有关学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经过推荐、筛选和评选委员会民主评选,选出了“两弹一星”等25个项目,作为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代表撷要成册,临鉴日月天地,告慰于先驱故人,也为提高社会公众对工程技术重要性认知提供了一份比较准确的文件。
“两弹一星”排在第一位。1955—1956年决定研制导弹、原子弹、氢弹和卫星,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决策。在科技落后、工业体系尚未建立、人才缺乏的建国之初,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用了仅15年的时间完成了导弹(1964.年)、原子弹(1964年)、氢弹(1967年)、卫星(1970年)、核动力潜艇(1971年)的研制任务。“两弹一星”的制造和试验成功,扫除了中国有些人在列强面前畏葸怯懦的心态,结束了100多年来关于中国能否自力更生发展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争论。
排在第二、十二、十五和十六项的是汉字处理与印刷革命、电信工程、广播与电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新闻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已经成熟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使汉语文化进入新的辉煌时代。光缆、数字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全部能生产。从1957年生产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以后,1999年生产了3900万台彩电。中国已成为电视机和视盘播放机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计算机设计制造和应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年产微型计算机860万台(2000年),成为能批量生产运算速度每秒4000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和高档服务器(1999年)的少数国家之一。
石油、无机化工、稀有金属和先进材料列为第三、二十、二十二项。石油是现代工业、交通运输、衣食住行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和“黑色金子”。经过炼油、裂解和加工,生产出从农用薄膜、化肥、塑料、人造纤维、药品、各种化学制品、轮胎到口香糖胶料,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丰富又日益增多的宝贵材料。一座年产8万吨合成橡胶厂相当于145万亩橡胶园的年产量。一座年产万吨合成纤维厂相当于30万亩棉田或250万头绵羊的棉毛产量。20世纪下半叶,我国石化工业从零开始,逐步研究开发和建成各类大型工程,使人造纤维年产达到了694万吨(2000年),合成塑料折合乙烯470万吨(2000年),合成橡胶年产73.28万吨(1999年)。石化技术和产品已大量出口。无机化工从弱到强,2000年化肥年产3186万吨,纯碱834万吨,硫酸2365万吨,水泥6亿吨,都是世界第一。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属的性能丰富多彩,能制成光、电、磁、催化剂等具有多种特性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原子能、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富的国家,储量占全世界的80%。中国的科学家、工程师们研究开发了全新的冶炼、分离、提纯、加工技术,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工程,产量和技术在世界上都处于主导地位。
第四、十四、二十四项是农作物增产技术、畜禽水产养殖技术、轻工纺织。从1949—1958年,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为41种大田作物育成5600多个新品系,1000多个果蔬新品种。主要农作物已普遍更换了4~6次。新化肥、农药年年足供,耕作、栽培技术岁岁进步。单产普遍提高3~5倍。人均粮食产量从280公斤(1952年)提高到406公斤(1999年)。1999年人均占有肉50公斤、蛋18公斤、水产33公斤、水果5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5~15倍。轻纺工业日新月异。纺织品产量居世界之首。化纤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4%。中国已成为食品、服装生产世界第一大国。仓廪充溢,服装过剩,自用不竭,已能掬手捧心为美、俄、日本和欧洲人民的衣食尽礼仪之劳。此情此景,千年所未有。
第五、十一、二十一项是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外科诊疗。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从34岁(1928—1933年)提高到70岁(1977年)。20世纪中国人口从4.26亿(1901年)增长到12.7亿(2000年),增长了2倍,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忧惧。近20年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斐然,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总和生育率)已由2.86(1982年)降到1.8(1999年),小于临界生育率(2.1)。中国人口预计2040年左右达到16亿以后将停止增长。这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后代人的福祉,是一个历史的贡献。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担心和争论,尽管晚了一些,终于基本得到解决。
第六项是电气化。中国第一个发电厂建在上海(1882年)。到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仅180万千瓦,人均用电8千瓦时。到2000年,装机容量达到3.2亿千瓦,年发电13685亿千瓦时,人均1094千瓦时。全国已形成12个区域电网,乡村农户通电率达98%以上。正在建设的100万千瓦以上的水力、火力和核电站有81座。世界上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将于2003年开始发电,建成后将新增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847亿千瓦时。全国电气化的时代正在到来。
大江大河治理、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城市化、采煤分别列于第七、十三、二十三、二十五项。20世纪中国培养了一支强大的、世界第一流的地质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经过100年的奋斗,把中国提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矿产大国。新发现了171种矿产,建立矿山26万多座。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探矿、采矿技术。预测出全国煤炭资源总量45000亿吨(1992年),保有探明可采储量6000亿吨(1996年),年产煤12亿吨(1999年)。20世纪60年代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原油年产量从12万吨(1949年)增加到1.63亿吨(2000年)。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保证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需求。
排在第八位的是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排在第十七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交通运输靠的是南船北马。从北京到武汉要走27天,到广州56天,到云南59天,到新疆要3个多月。主要是20世纪下半叶建成了公路14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超过2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铁路干线建设始于19世纪末,高潮是20世纪。到2000年铁道营业里程为6.8万公里,干线不断提速,年运旅客10.2亿人,货物16.6亿吨。机车、车辆、钢轨及通讯,各种装备全部自己制造并开始出口。
船舶设计制造排在第九项。1949年以前,中国河海航运主要靠买船。在以后的50年内,工程师们设计制造了客货轮(1954年),15万吨以下的油船(1992—1996年),炮艇(1957年),护卫舰(1957年),潜艇(1965年),驱逐舰(1971年)和核动力潜艇(1974年)等各种船舶。
从张之洞建立中国第一个汉阳铁厂(1890年)始,到1949年,铁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78万吨,钢92万吨(1942—1943年)。共和国成立后,50年中建立了年产钢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厂36家,年总产量1.27亿吨(200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号钢铁大国。这是第十项。
排在第十八项的是机械制造业。20世纪下半叶,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体系。万吨以上的各种压力机(1962—1971年),钢铁厂全套装备(1974年),水轮机(1981—1999年),30万~60万千瓦发电机(1981—198,8年),核电设备(1991年),矿山设备,石化成套装备等,我们都已具备设计制造能力。
航空工业列为第十九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航空工业还是空白。新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工业设计、制造能力,批量生产歼击机(1956年)、轰炸机(1968年)、运输机(1974年)、直升机(1985年)、加油机(1998年)和大型客机(1980年)。
站在新世纪的史乘驿畔,回溯以往,我们有理由为祖国20世纪取得的成就自豪。瞻望21世纪的宏丽目标,又觉得那好像是一个序幕,伟大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高潮还在后面。21世纪,我们需要造就更强大的工程技术队伍,培育出胜于前代的工程师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夙愿,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强大和幸福文明的国家。这是国家的战略任务,也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的工业化比欧美晚了200年。经过100多年的血烈抗争和痛苦代价,我们明白了这个真理:一个没有强大科技和工程实力的国家,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迈入21世纪之际,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入新的高潮,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奋进。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工程科技界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只要有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献身于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崇高事业,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奋斗,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必定指日可待。
(本文选自《新华文摘)2000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