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1569-1625),明代末叶着名边将。字飞白,号完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进士出身,后来经略辽东,驻山海关。他有勇有谋,指挥有方,在处理辽东事务上深有作为,但终被冤杀。
经略辽东防御边境
熊廷弼自幼膂力过人,能左右开弓射箭。万历二十五年(1597),熊廷弼参加乡试,名列榜首,第二年,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以保定府推官,不久提升为御史。
明朝末年,由于女真的突起,辽东防务的地位也日趋提高。它作为京师左臂,东防女真,西御蒙古,边务特重。万历三十六年(1608),熊廷弼以巡按御史来到辽左,开始经理辽东。他一走马上任就创议兴屯裕饷。他认为辽东有许多空旷的土地,只要将8万将士的三分之一进行屯种,每年可得粮食130万石。又针对边境好生衅端,主张防边以守为上,缮垣建堡。这两项倡议均得到万历帝的褒美,并诏令在所有边防之地推广实施。
熊廷弼已看出辽东有亡失之势,他上疏指出,辽东已处危急态势,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目标就是占领辽东,必先占领开原;欲取开原,须先并北关(女真叶赫部);欲并北关,须先与北虏(蒙古)合势。我朝想不丢失辽东,就必须加大保护叶赫的力度。但因万历帝对李成梁的“眷顾”,对他的奏疏也不加批复。所提辽东亡失问题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但是,几年后,熊廷弼离开辽东,此地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形势急转直下。明朝统治者无视辽东之得失关系到一朝的生死存亡,以皇帝为首的文武百官,只顾贪财恋权,搜刮民财,不管边境危机日益加深。
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军击败明辽东的经略杨镐,神宗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认为熊廷弼熟悉边防事务,任命他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前去宣抚、慰劳辽东军民。不久又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替代杨镐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到达辽东,以防守为主要策略,监督军士们制造战车,修治火器,疏浚加深护城的壕沟,修缮加固城墙。他号令严明,依法办事,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极大地改善了那里的防御守备。
再度出山壮志难酬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五月,清兵攻占了花岭,六月攻占五大人屯(今辽宁辽阳北),八月攻占蒲河(在沈阳北)。给事中姚崇文以此事为题,上书说辽东地域日益缩小,诋毁熊廷弼刚愎自用,一味坚持自己的错误的策略。还攻击他不得军心,刑罚过严等等。他还鼓动自己的同伙攻击熊廷弼。御史冯三元等于是奏劾他八条无谋略、三条欺君的罪状。当时正值光宗驾崩,熹宗初立,朝廷的事情很多,昏庸的皇帝听信谗言,收缴了他的尚言宝剑,免去他的职务,任命袁应泰代替他。
在治军风格上,袁应泰正好与熊廷弼相反。熊廷弼以严为主,袁应泰以宽为主,袁应泰继任后,大肆更改原来行之有效的军事防御措施。泰昌元年(1620)九月,蒙古诸部发生饥荒,民众纷纷入塞讨食,袁应泰认为不急收之,这些蒙古人就会跑到努尔哈赤那里,如果招抚或许可以利用。就这样,招降数万,把他们安插在辽、沈二城内。所有这些,都给努尔哈赤夺取辽沈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明朝方面,熊廷弼的去职,不仅给他个人铸成一起历史冤案,更主要的是辽东防御已经破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天启元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便抓住明皇帝更替、辽东经略易人之机,出动全国兵力进攻辽沈。沈阳的屏藩奉集堡和虎皮驿首先被后金军攻陷。三月十二日,后金军队进逼沈阳城下。然后,城中的蒙古人起而内应,这座号称明朝统治下的“坚城”,便被后金军队以里应外合的策略攻破。
努尔哈赤率军在沈阳城休整五天后,于三月十八日进攻辽东首府辽阳城。三月十九日,后金兵与守卫辽阳城的明军展开激战,明军寡不敌众。后金军于三日后攻克辽阳城。在敌楼督战的袁应泰见大势已去,只好自焚而死。辽河以东大小七十余城全为后金所占领,努尔哈赤为了长久占据辽东,把辽阳当作了都城。
明廷得到辽沈失陷的消息,朝野都十分震惊,惊慌失措的朝臣急忙关闭京城九门戒严,同时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再度起用熊廷弼出山,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这是熊廷弼第三次经理辽东,然而同时,明朝廷又用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驻广宁。
朝中兵部尚书张鹤鸣是阉党成员,他与王化贞狼狈为奸。王化贞的一切奏请都得到允许,且不受熊廷弼节度。而熊廷弼所奏请则多数得不到批准。熊廷弼虽名为经略,实权却掌握在王化贞手中。
为了加强防守,熊廷弼要求调集20万兵马和充足的武器、粮草。然而王化贞却与此相反,他部署诸师沿三岔河设营。他主张依靠辽东人反对后金和西部蒙古的援助以及李永芳为内应,打算不通过战争而达到全胜的目的。经抚不和,对于抵御后金军极为不利。而明朝内阁和兵部都支持王化贞,熊廷弼的主张无法贯彻。广宁有兵14万,熊廷弼关上却十分空虚。
熊廷弼认为从延绥来到卫所的士兵都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请求任用佟卜年,张鹤鸣又上书反对。熊廷弼上奏请求派遣梁之垣出使朝鲜,张鹤鸣又故意拖廷他的粮饷加以阻挠。两人互相怨恨,事事意见不合。熊廷弼心胸浅窄又强硬执拗,脾气暴躁又盛气逼人,在朝中很不受人们的欢迎。
兵败广宁忠良遭戮
此时,在明廷内部,朝臣就如何战守争论不休。同时明朝士兵十分惧怕后金兵,整个明朝都处在惶恐不安之中。后金方面却抓住战机,于天启二年进攻广宁。
此时员外郎徐大化参劾熊廷弼以大话蒙骗世人,嫉能妒功等,不罢免他一定会将辽东的大事弄坏。皇帝将奏疏一并下给六部,张鹤鸣于是召集朝廷大臣议决。还没等讨论出结果,后金军进军西平的消息传来,朝臣于是停止了讨论,仍然同时任用熊廷弼和王化贞,令他们戴罪立功,以功赎罪。
不久,西平围困告急。王化贞听信中军孙得功的建议,将广宁的部队全部发出,交给孙得功和祖大寿前去和祁秉忠会合,然后一起向西平进发作战。熊廷弼也立即下令让刘渠前往增援。二十二日,明军与后金军相遇于平阳桥。两军刚交锋,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就先逃跑,致使明军大败,刘渠、祁秉忠在沙岭战死,祖大寿逃到觉华岛。后金军于是停驻在沙岭。王化贞一向将孙得功看成是自己的心腹,但孙得功已经暗中投降了后金军,想活捉王化贞立功。毫不知情的王化贞关闭大门在衙署中看书。参将江朝栋推门闯入,掖持着王化贞上了马,带了两个仆人放弃广宁而逃。在大凌河和熊廷弼相遇,王化贞失声痛哭,熊廷弼却微笑着说:“6万军马能一举荡平,结果如何?”王化贞十分羞愧,建议坚守宁远和前屯,熊廷弼说:“嘻,已经晚了,现在只能保护溃乱的百姓入关了。”王化贞逃走两天后,孙得功率领广宁叛军将后金军迎入了广宁城。大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再次震惊了京师。
同年二月,朝廷将王化贞打入大牢,同时,罢免了熊廷弼,令他听候查处。四月,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向皇帝奏上案狱的卷宗,熊廷弼、王化贞一起论死。天启五年(1625)八月,将熊廷弼在闹市处斩,并暴尸街头,将首级递传九边示众。直到崇祯五年(1632),王化贞才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