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169-227),字公明。河东杨郡(今属山西)人。三国初魏国名将,原为东汉末杨奉部将,后归附曹操,领兵打仗,有勇有谋,深得曹操喜爱。
投身明主随曹灭袁
徐晃最初是河东郡的一个小吏,后跟随车骑将军杨奉因镇压黄巾军起义有功,被拜为骑都尉。195年,董卓旧将李傕、郭汜在长安叛乱,刀兵相见,汉献帝完全被他们摆布,徐晃见到这种情况,就劝说杨奉,建议他护送汉献帝回洛阳。杨奉听从了他的建议,将献帝接至自己营中,并和将军董承等人一起护送献帝回洛阳。在中途的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徐晃因建议有功被封为都亭侯。献帝到达洛阳之后,当时护驾有功者因名利而争斗不休。这时,曹操亲自来迎汉献帝都许。徐晃觉得曹操英明果决,有宏图大志,于是就又劝杨奉去投奔曹操。杨奉起初表示同意,但很快又改变了主意,并且还在曹操接走汉献帝时,出兵袭击加以阻挠。一个月后,曹操回师讨伐杨奉,徐晃果断投奔了曹操。自此,他开始在曹魏统一中原的大业中显威扬名。
徐晃归附曹操之后,曹操为测其才,于是派给他一支兵马,让他去攻打卷邑(今河南原阳西北)、原武(今河南原阳)两地的敌兵。徐晃马到成功,曹操看他实属一将才,遂任命他为裨将军。从此,徐晃开始跟随曹操南北转战。他攻城略地,斩将夺旗,屡立战功,因此不断得到升迁。
建安五年(200),徐晃随曹操讨伐袁绍。在这场战争中,他与史涣截获并烧毁了袁绍的数千辆运粮车,断了袁绍军的粮草。战后归来,论功行赏,被曹操封为都亭侯。
建安九年(204),曹操围攻邺城,同时攻克邯郸。易阳县(今河北邯郸东北)县令韩范为求苟全,赶紧向曹操投降,但暗地里仍与袁尚勾结,一起对抗曹操大军。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便令徐晃领兵前去攻打。徐晃建议只要集中力量灭了袁谭、袁尚,其所属州县自然不攻自破,皆能归降。曹操认为很有道理。徐晃来到易阳,并不急于攻打,而是先向城中射去一封箭书,信中为韩范陈述形势利害,分析事态变化,鼓动他投降。韩范看后,才知自己当初多么幼稚、愚蠢,立即心悦诚服地归降了。在整个征讨袁氏兄弟的战争中,徐晃居功至伟,因而被提升为横野将军。
计定西边解围樊城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为取得西边的安定,遂向关西的韩遂、马超开战。为了避免关内闻风响应,曹操先派徐晃到汾阳(今山西静乐西)驻守,以安定黄河以东地区。当曹操兵到潼关时,却因为怕渡河时受到韩遂、马超的袭击,而不敢渡河,于是再召徐晃商议。徐晃再次显示出高超的谋略,他对曹操说:“您现在驻兵在这里,敌人也将防守的重心集中在这里,而没有派兵防守另一渡口蒲阪,可知敌人不过是些有勇无谋之辈。希望您派我一支部队,让我从蒲坂津渡河,以截断对方后路。然后您也跟着渡过蒲坂津,这样则一举就可以使敌人就擒。”曹操听后,点头称是。于是就派4000人让徐晃率领,依计而行。
徐晃渡过河后,还没有安营扎寨,敌将梁兴率5000人马杀到,企图趁徐晃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歼灭。然徐晃早有准备,他镇定自若指挥士卒从容应战,大败梁兴,在河西站稳脚跟,从而为曹操大部队的渡河做好准备。就这样,曹操的军队从蒲坂津渡河,打垮了马超。得胜班师之后,曹操留徐晃和夏侯渊清剿马超的残余部队。两人胜利完成任务,并招降百姓3000余户。由于战功显赫,徐晃很快被提升为平寇将军。
打败马超后,曹操派出徐晃与夏侯渊镇守阳平,抗拒刘备对汉中的进攻。刘备派陈式率领十多营的人马去截断马鸣阁道,想切断曹军与后方的联系。徐晃识破陈式之意图,他率军进击,将敌人打得被迫自投山谷,伤亡惨重。捷报传来,曹操非常高兴,赐徐晃麾节,并下令嘉奖徐晃说:“阁道是汉中险要的咽喉。刘备想要使我军内外断绝,攻取汉中。徐将军一举破坏了敌人的阴谋,实在是太好了。”至此,人人都得知徐晃善用智谋。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围樊城,以水淹之策,全歼前来援救樊城的于禁、庞德等军。曹操惊惧,只得再次加强兵马,于是命令徐晃统军前往救援。当时关羽在郾城驻有军队。徐晃率兵来到后,又使一计。徐晃在道路上挖掘壕堑,蜀军中计,以为徐晃要截断自己的后路,放火烧掉了营盘,撤离郾城。徐晃由此得以占据堰城,然后继续进兵,直逼关羽在樊城的包围圈。关羽亲自引军出战。徐晃与关羽原本也就交情不错,因此两军对阵后,二人并未交战,而是遥相共语,互道别情。然而,徐晃忽然回头厉声向军中传令:“有得关云长头者,赏金千斤。”关羽大惊,慌忙问道:“公明怎出此言?”徐晃正色道:“如今各为其主,国事为上,不敢以私废公。”于是击鼓助威,魏军大进。关羽无法抵挡,只得领兵撤退。徐晃乘势追击,直杀入蜀军包围圈中。守卫樊城的曹仁见状也出城夹击,里应外合,大获全胜,关羽腹背受敌,不得不撤除了樊城之围,率军退还。
曹操得知徐晃逼退关羽,喜不自胜,称徐晃之功超过了孙武、司马穰苴,亲自去迎接徐晃以及凯旋的将士。徐晃队伍严整,军威不立自显,众将士个个士气高昂,曹操感叹道:“公明治军真有亚夫之风。”于是置酒设宴,大赏三军。
曹丕即位,拜徐晃为右将军,先后晋封逮禄乡侯、扬侯。后来徐晃和夏侯尚击败蜀军于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徐晃留镇阳平关,又被改封为阳平侯。后来,魏明帝曹睿继位,因徐晃在襄阳力拒东吴名将诸葛瑾,又为他增加食邑200户,使其总共享有3100户封邑。
徐晃戎马一生,谨慎细心。凡遇战事,总是殚精竭虑,计划周详。一生不畏权贵,做事但求无愧于心。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徐晃去世,终年59岁。被谥“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