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薇塔的鼓舞带动下,阿根廷各地爆发了游行示威,要求当局释放庇隆,人群到处高呼:“总统庇隆!总统庇隆!”在民众的强大支持下,庇隆重获自由。他出狱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紧紧地拥住了艾薇塔,庇隆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艾薇塔!感谢人民!”在那一刻,庇隆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瘦弱女人身上的无穷力量,他深信不疑艾薇塔当初的那句话:“我是最适合你的女人,我的好会令你吃惊。”
这时候,庇隆愈发相信自己的生命中不能没有这个女人,艾薇塔将是他的贤内助,更会是他政治生涯的救星。于是,1945年,庇隆向艾薇塔求婚了。
结婚当天,婚车在前往教堂的路上遭到了恐怖袭击,幸运的是艾薇塔和庇隆两人都幸免于难。婚礼因此被推迟了两个星期举行。在艾薇塔的策划下,还在蜜月期的他们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宣传运动,为穷苦大众、失业者、单亲家庭、未婚母亲、无家可归者、无所依靠的老人谋福利。艾薇塔则当仁不让地成为女性的代言人,为女性平等而四处斗争。
“庇隆主义”运动蔓延到阿根廷的每个角落,艾薇塔和丈夫庇隆乘坐专列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受到狂热人群的欢迎。
1946年,庇隆终于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就职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如潮水般涌在总统府门前,庆祝庇隆和“第一夫人”艾薇塔的胜利。人民高呼“艾薇塔”的声音甚至超出“庇隆”。面对雷鸣般的欢呼,艾薇塔显得十分平静,她挽住丈夫的胳膊,轻轻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女人,一个协助庇隆拯救黎民的女人。我所能做的,就是将庇隆与人民拉近到心连心的距离。”这段告白更是引起了新一轮的欢呼。
这一年,当上“第一夫人”的艾薇塔年仅27岁,她不仅实现了年幼时许下的愿望:“成为阿根廷首都的大人物”,更是成为整个阿根廷的大人物。多年之后,全世界的人们都还记得她。
(三)为穷人燃烧生命的阿根廷玫瑰凋谢了
位居“第一夫人”后,艾薇塔如鱼得水,她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童年的穷苦经历影响着艾薇塔的政治方向,她骨子里痛恨贫富悬殊,发誓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成为“穷人的旗手”。所以,她为社会救济、劳工待遇、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四处奔走,亲自前往工厂、医院和孤儿院,用春天般温暖的笑容慰问底层人民。深知女性在社会中遭受的种种不公,她又一跃成为阿根廷女性的代言人,为女性的健康和权益贡献心力。
阿根廷政坛本是男人拼杀的战场,由于“玫瑰”艾薇塔的加入,呈现出一种奇异炫目的别样光彩。她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她还拥有非凡的演讲才能。她的演说总能给人带来激情和希望,这源于她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阿根廷,艾薇塔的声望甚至超过了她的总统丈夫,百姓们将她视为偶像,穷人们将她视为救星。在很多人家中,艾薇塔的画像甚至与耶稣像并排贴在墙上。
艾薇塔是永远不满足现状的,她计划凭借自己的崇高声望竞选副总统,但是军方的强烈反对迫使庇隆放弃了对妻子的提名。艾薇塔并不气馁,她相信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只是“时机未到”。于是,她将目光转向了国外,希望能从外界争取支持的力量。此后,艾薇塔又用她的魅力为阿根廷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欧洲之行,艾薇塔拜访了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艾薇塔的绝代风华令外国民众为之倾倒,她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欧洲媒体将艾薇塔出访称作“彩虹之旅”,艾薇塔赢得了欧洲的普遍称赞,并获得了很多新的头衔:“庇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难中的钻石”等。
然而“彩虹之旅”刚进行到一半,艾薇塔就倒下了。艾薇塔在法国病倒,不得不放弃英国等地的旅程。她的病情十分严重,甚至无法乘坐飞机,只能改乘轮船返回阿根廷首都。住院期间,艾薇塔依然不忘政治事业,她拿起电话发号施令,通过广播发表演讲,还接待来访。经过在病床上的艰苦努力,艾薇塔为所有阿根廷女人争取到了投票权。
病情稍有好转,艾薇塔就重新开始轰轰烈烈的社会活动。她建立“第一夫人”基金会和穷人救助中心,专门在国家银行设立了一个特别的账号;她帮助庇隆整顿国家秩序,与官员的腐败现象作斗争;她还建立医院和学校,并亲自在一所大学任教,讲授“庇隆主义”。她还试图加倍工作以补回失去的时间。她在阿根廷各大城市进行巡回演讲。有一次,在不到48个小时内,她发表了7次演说。医生们劝她要注意休息,她则骄傲地回答:“我要为穷人燃烧自己的生命!”
1949年1月9日,艾薇塔在一个剪彩现场累得当场晕倒,医生诊断她为子宫癌。“第一夫人”身患癌症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国内不安的潮流。阿根廷的教堂挤满了人群,他们虔诚地请求圣母显灵:“请照顾艾薇塔,她是您送给我们的慈善天使”。
1951年11月11日,艾薇塔躺在医院里,进行了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投票。这是阿根廷全国妇女都和她一起分享的胜利。
1952年6月4日,为了能出席庇隆总统第二任期的就职典礼,艾薇塔让人制作了一个金属网构成的盔甲,藏在连衣裙的下面用来帮助她能站直身体。这个时候的艾薇塔已经到了生命疲惫的顶点。7月26日,年仅33岁的艾薇塔永远闭上了她那双迷人的眼睛。
当阿根廷国家电台宣布:“艾薇塔·庇隆——国家灵魂、民族的精神领袖逝世。”这个惨痛的消息如同乌云般笼罩了整个阿根廷。为了哀悼她的离去,全国服丧,重要城市拉普拉塔市被更名为艾薇塔·庇隆市。阿根廷大众的生活也就此停止了,远在阿根廷各个角落的人民不约而同地赶往首都,为这朵“阿根廷玫瑰”送行。盛大的哀悼场面令人感慨。70万人向艾薇塔的灵柩行礼致哀,人们悲伤地呼喊着“艾薇塔”,很多人痛不欲生,扑上去吻她的玻璃棺,16人因为挤撞而丧生。拥挤悲恸的场面,最后不得不出动军队才得以维持秩序。
从私生女到舞女,从高级交际花到总统夫人,艾薇塔33载的短暂一生记录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每当《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音乐缓缓响起,“庇隆夫人”的传奇一生如电影般展现开来。身为“庇隆夫人”,她一直不愿被称作“第一夫人”,她喜欢人们称呼她为“艾薇塔”。“……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事实上我从未离开你,即便在我狂野不羁的日子里,我也承诺不离开你……”“庇隆主义”已成过眼云烟,而艾薇塔的芳香依然如绽放的玫瑰一般永远存于人们心中,这就是艾薇塔——庇隆夫人的传奇!
撒切尔夫人:世界政坛上赫赫有名的“铁娘子”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人们都称呼她为“撒切尔夫人”,她是英国保守党“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作为女首相,她还创造了蝉联三届,长达11年之久的任期纪录。在英国,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勋爵连任三届共15年首相以后,再没有任何一位首相有过如此之长的执政时间。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她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其所推行的一套政策而被冠之以“主义”和“革命”的首相。在撒切尔夫人政绩卓著的11年任期里,她因意志刚强、作风果断、不屈不挠、气势强硬而获得“铁娘子”之称。
为了能够去牛津大学继续学习,撒切尔夫人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通常需要学四年的拉丁文。在牛津大学她学习化学专业,然而对于化学的热情远没有她对政治的热情,她到这里不久就参加了这里的保守党协会并成为主席。18岁的她曾说过“政治已溶进了我的血液”。她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塑料制造公司工作,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她经常在周末乘车到伦敦或别的地方去参加保守党的会议、辩论和群众大会等活动。她把工作挣来的钱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经费,对此毫不吝啬。
后来,在1948年保守党年会上她代表牛津毕业保守党协会发言,影响巨大,她被米勒提名为大特福选区的议员代表。
1950年竞选失败。1951年再次失败。在不断的演讲、宣传的努力下,1959年,34岁的她终于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名女议员。经历工党与保守党的不断权利争夺与保守党内部的领导权力争夺,撒切尔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权力不断的角逐中终于成为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
撒切尔夫人的这份执著、这份热情,让她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站起,重新找对方向前进;让她在权力的漩涡中激流勇进,最终站在权力的顶峰;让她在英国这个崇尚高贵血统,尊崇男人的地方打破规矩,演绎出“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
撒切尔上台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削弱工会组织的影响,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私有化。1982年,英国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民众抗议之声不断,撒切尔眼看就要结束她短暂的政治生涯。就在此时,英国和阿根廷陷入外交纠纷,两国对马尔维纳斯(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互不相让,最终导致谈判破裂。4月1日,阿根廷派出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占领了马岛。撒切尔在议会上院演讲中慷慨激昂,宣称“大英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马岛重新升起”。受到撒切尔的感染,英国国会全票通过议案,出兵马岛。
短短两个月时间,阿根廷守军投降,撒切尔因此获得“铁娘子”称号。马岛一役直接稳固了她在英国国内的政治地位。
撒切尔上台之初,大英帝国已经逐渐丧失了旧日的光荣与梦想。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降到了西方国家中最低的水平,执政的工党被迫像发展中国家那样遵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以得到贷款。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业增多,英国被讥讽为“欧洲病夫”。
撒切尔上台后,以毫不妥协的态度,为英国的沉疴开出处方,这些政策后来构成了所谓的“撒切尔主义”,它们包括:以货币主义代替凯恩斯主义(采取控制货币发行量、遏止通货膨胀、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英国经济衰退);大力推行非国有化政策(把国有企业的股份大量出售给个人,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原属国家投资经营的禁区,并把原属地方政府的公房大量出售给私人)。对英国工会和罢工运动则采取针锋相对的铁腕策略,与此同时,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虽然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不平等,在英国广受诟病,但其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一次被问到“你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的问题时,信奉“自由主义”经济观、作风强硬的撒切尔夫人毫不犹豫地说:“我唯一能给你的就是:让你更自由地为自己做事。”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对撒切尔夫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她与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的博弈与交锋。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签字仪式。这是关系到香港前途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一刻。签字仪式结束后,年近花甲的撒切尔夫人出席中方举办的国宴,乘兴豪饮了三杯。当她酒意微醺地走出大会堂,突然在台阶上打了个踉跄,单膝跪倒。这一跪,正好被附近的记者拍下,成为第二天各国报纸最抢眼的新闻。
也许是诸如此类的事件及撒切尔夫人强硬的手段,英国人对她爱恨交加。支持者们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们则认为在她的任期内,英国老百姓的贫富差距加大,贫困者的生活愈发困难,而这一切都是她造成的;他们说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认为她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1990年,英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撒切尔大力推行不得人心的地方政府人头税制度,希望借此渡过难关。不仅如此,她还竭力反对欧洲一体化,宣称“英国的经济和政治的独立高于一切”。撒切尔的强硬观点得罪了不少本国民众和欧洲各国官员,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内阁成员也接连辞职。不久后,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议员投票中票数大跌。同年的11月22日,撒切尔夫人含泪辞职,离开了她执掌英国大权11年的唐宁街。
撒切尔出自平民,她没有显赫的门第的荫庇,没有夫贵妻荣的裙带关系,靠着不断的努力追求和顽强的奋斗,终于在英国这个重门第、讲传统的国度里,在被视作“男人的领地”的政治斗争漩涡和激流中,一步一步地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到达权力之巅,使战后以来一直以来处于衰落不振的英国,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她是一位足以傲视群雄的政治家,令无数男子刮目相看,相形见绌。
虽然撒切尔已经离开政坛多载,但撒切尔遗风依旧影响着英国。2000年11月22日,在撒切尔离开政坛10周年之际,布莱尔宣布“撒切尔时代已经结束”。但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我们必须要对付从过去那个时代延续下来的问题。”时至今日,不少英国人仍然感到,他们的生活和这个现在常年深居简出的老妇人息息相关。2002年,在BBC举办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她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丘吉尔、黛安娜王妃和莎士比亚。
撒切尔曾说:“人类所有的成就都建造在沙子上,我们的胜利和我们的不幸转瞬即逝。我们不能预见未来,更不用说决定未来……作为首相,当时我渴望取得的最大成就也就是给予我的继任者一个更为美好的国家。”也许正是这样的追求,才练就了令世界折服的“铁娘子”,练就了这个钢铁般强硬的女人……
伊丽莎白一世:杰出的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然而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英格兰整个国家。她是一个女人,但是她有着囊括四海的帝王胸怀。即位后,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还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英国历史上,伊莉莎白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也被称为“黄金时代”。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后,他唯一的儿子即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六世继位。这个小国王只有10岁,身体孱弱,登上王位仅仅6年就病死了。继任王位的是伊丽莎白的姐姐玛丽,她是被亨利八世杀掉的第一位王后的女儿。玛丽是天主教徒,她认为母亲的死和她遭受的苦难同新教有关。后来,她嫁给了西班牙王子、菲力(后成为西班牙国王菲力二世)。大权在握的玛丽对新教徒进行残酷镇压,在短短3年间,伦敦等地就被她烧死300多人,因此,史称她为“血腥玛丽”。